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历来是语言教学的首要任务,与注重逻辑思维和习题训练的数学,显得有些关系不大。其实,对于任何一门科目来说,“听说读写”都是学习知识的一种途径,可以理解為是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习惯。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结合数学教学实践,“听说读写”这一学习途径就不仅仅只是语言教学适用,同样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具有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 学习 听说读写
浅谈数学学习也要“听、说、读、写”
“听、说、读、写”历来是语文学科的教学手段,似乎与注重逻辑思维和习题训练的数学学科无关紧要。可是近年来的课堂教学改革以后,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释疑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抓好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听、说、读、写”。
一、数学教学中“听、说、读、写”习惯的重要性
数学,这门学科可以开启人的心智,激发人的潜能,所以人们称它为“智力的体操”。
但是,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许多数学老师最为头疼的就是学生做题时计算的准确率不高、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教学质量不好、学生不能自主创新的学习等等问题。这些现象的产生,与学生一些不良习惯有关,可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智力的体操中没有跳出思维的韵律导致的。怎样让学生自由的跳跃这智力的体操呢,笔者认为,“听、说、读、写”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如何培养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听说读写”
(一)听
听,是语言和思维的前提,通过吸收外界的信息,进行加工、理解、储存。培养学生听的良好的习惯,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集中精神,有助于记忆。
数学课上的听,有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指听老师上课,但不是盲目的听、普通的听,而是抓住重点听、抓住疑难问题听,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
二是听同学的发言。
(二)说
说,就是指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或与他人交流、讨论数学问题、解题方法等的看法,能够反映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理解程度。
1、.说学习体会
学生通过听老师上课、同学发言,读数学教材、课外科普读物,再说说“听”、“读”的体会、听课过程中的疑问,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老师预先会给学生提出适当的要求或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前预习,再通过听老师讲课、同学发言,对自己的预习质疑,从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对数学内容的掌握与理解。
2、.说解题思路
要想学好数学,就要做数学,也就是要做题、解题,但是学习中不能为了做题而解题,应当在做题的过程中,重视解题思路的讲解,这样能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说出来才能反映出解题的思路、对概念、公式的理解。哪怕是错误的解题思路也能吸取到经验教训。这样在说的过程中学生解题思路都显现出来,利于老师能够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三)读
数学教科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依据,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课本,认真阅读课。
读,指的是读通、读顺概念,重在理解,手脑结合。读,更是指读一些课外数学科普读物,如数学发展史、数学学习方法、趣味数学、数学专题讲座、数学学习指导读物、涉及到数学的期刊和自然科学期刊等等。读,对于开阔学生数学视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学生阅读数学教材、课外科普读物时,要指导学生阅读时重在理解,因为数学学习中的“读”不同于读小说,需要用纸笔演算推理来辅助“读”,手脑结合。
(四)写
数学学习中的“写”,指的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听了、说了、读了之后,就要“写”出来。“写”是对“听”、“读”的检验,是对“说”的深化。“写”也可以理解为“做”,写数学也可以称作做数学。数学课程中的“写”不同于语文学科中的“写”,写数学也不象语文课那样长篇累牍地写,而是着重于学生分析问题时的条理性、解答问题的完整性等方面。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不仅需要仔细观察、思考与交流,还要在实践后,学会如何整理、分析、总结与升华。
三、影响学生形成 “听、说、读、写” 良好习惯的因素
(一)教师的语言修养不高,没有合理利用教学时间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言语一定要合乎一般的语法规则和逻辑要求。如果教学中教师的讲话不能完整、流畅、清晰、准确,那么在“听”这个环节中,学生是不可能听明白老师教学的概念定义与解题思路的因果关系,就不可能做到对数学概念定义的理解和把握。
(二)教师没有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达不到学生对“读”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样板,他们对学生的影响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如果教师在课堂的逻辑语言混乱或者书写错误不规范,就会给学生“读”、“写”造成负面影响,影响数学学习概念理解、解题思路的正确性。数学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数学专用术语,掌握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的数学科学语言的表达,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这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数学思维的方式是大有益处的。
(三)没有及时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做出反馈评价,影响了学生“听、说、读、写”良好习惯的养成
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反馈评价,一般通过学生的作业或测试来实现的。课堂提问反馈的信息是有限的,难以达到控制调节的作用。错误的地方,也不是给予简单的否定或打错,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地交流、表达,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查找错误,提供正确的示范,使学生在肯定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从不足中体验正确与错误的差距,形成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数学 学习 听说读写
浅谈数学学习也要“听、说、读、写”
“听、说、读、写”历来是语文学科的教学手段,似乎与注重逻辑思维和习题训练的数学学科无关紧要。可是近年来的课堂教学改革以后,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释疑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抓好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听、说、读、写”。
一、数学教学中“听、说、读、写”习惯的重要性
数学,这门学科可以开启人的心智,激发人的潜能,所以人们称它为“智力的体操”。
但是,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许多数学老师最为头疼的就是学生做题时计算的准确率不高、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教学质量不好、学生不能自主创新的学习等等问题。这些现象的产生,与学生一些不良习惯有关,可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智力的体操中没有跳出思维的韵律导致的。怎样让学生自由的跳跃这智力的体操呢,笔者认为,“听、说、读、写”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如何培养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听说读写”
(一)听
听,是语言和思维的前提,通过吸收外界的信息,进行加工、理解、储存。培养学生听的良好的习惯,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集中精神,有助于记忆。
数学课上的听,有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指听老师上课,但不是盲目的听、普通的听,而是抓住重点听、抓住疑难问题听,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
二是听同学的发言。
(二)说
说,就是指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或与他人交流、讨论数学问题、解题方法等的看法,能够反映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理解程度。
1、.说学习体会
学生通过听老师上课、同学发言,读数学教材、课外科普读物,再说说“听”、“读”的体会、听课过程中的疑问,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老师预先会给学生提出适当的要求或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前预习,再通过听老师讲课、同学发言,对自己的预习质疑,从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对数学内容的掌握与理解。
2、.说解题思路
要想学好数学,就要做数学,也就是要做题、解题,但是学习中不能为了做题而解题,应当在做题的过程中,重视解题思路的讲解,这样能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说出来才能反映出解题的思路、对概念、公式的理解。哪怕是错误的解题思路也能吸取到经验教训。这样在说的过程中学生解题思路都显现出来,利于老师能够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三)读
数学教科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依据,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课本,认真阅读课。
读,指的是读通、读顺概念,重在理解,手脑结合。读,更是指读一些课外数学科普读物,如数学发展史、数学学习方法、趣味数学、数学专题讲座、数学学习指导读物、涉及到数学的期刊和自然科学期刊等等。读,对于开阔学生数学视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学生阅读数学教材、课外科普读物时,要指导学生阅读时重在理解,因为数学学习中的“读”不同于读小说,需要用纸笔演算推理来辅助“读”,手脑结合。
(四)写
数学学习中的“写”,指的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听了、说了、读了之后,就要“写”出来。“写”是对“听”、“读”的检验,是对“说”的深化。“写”也可以理解为“做”,写数学也可以称作做数学。数学课程中的“写”不同于语文学科中的“写”,写数学也不象语文课那样长篇累牍地写,而是着重于学生分析问题时的条理性、解答问题的完整性等方面。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不仅需要仔细观察、思考与交流,还要在实践后,学会如何整理、分析、总结与升华。
三、影响学生形成 “听、说、读、写” 良好习惯的因素
(一)教师的语言修养不高,没有合理利用教学时间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言语一定要合乎一般的语法规则和逻辑要求。如果教学中教师的讲话不能完整、流畅、清晰、准确,那么在“听”这个环节中,学生是不可能听明白老师教学的概念定义与解题思路的因果关系,就不可能做到对数学概念定义的理解和把握。
(二)教师没有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达不到学生对“读”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样板,他们对学生的影响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如果教师在课堂的逻辑语言混乱或者书写错误不规范,就会给学生“读”、“写”造成负面影响,影响数学学习概念理解、解题思路的正确性。数学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数学专用术语,掌握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的数学科学语言的表达,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这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数学思维的方式是大有益处的。
(三)没有及时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做出反馈评价,影响了学生“听、说、读、写”良好习惯的养成
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反馈评价,一般通过学生的作业或测试来实现的。课堂提问反馈的信息是有限的,难以达到控制调节的作用。错误的地方,也不是给予简单的否定或打错,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地交流、表达,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查找错误,提供正确的示范,使学生在肯定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从不足中体验正确与错误的差距,形成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