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正是在教学效果中体现出来的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引起学生身心素质变化并使之符合预定目的的特性。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
【关键词】有效课堂教学讲解课堂练习思维课堂环境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正是在教学效果中体现出来的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引起学生身心素质变化并使之符合预定目的的特性。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
高中政治是一门集知识、能力、觉悟于一体,对学生进行政治、经济、哲学、文化常识教育为主的课程,学科本身具有抽象性、严肃性和枯燥性的一面。学生普遍感到抽象乏味,因此要想拥有有效的课堂教学,我们就要问问自己"我这堂课让学生得到什么?收获了多少?"如果说怎样从具体可感知的视角来检验课堂的有效性。教师主要可以:一看学生的课堂参与状态,是积极主动的,还是被动应付的?是全体参与的,还是几名尖子生的活动?表现为课堂有没有讨论,是否热烈?二看学生课堂答题状态,答题能直接反映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形成等情况,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是否准确、熟练?思路是否清晰?能不能融会贯通?三看学生课堂思维状态,学生思维是肤浅的,还是深入的?是短暂的,还是持续的?有没有提出富有见解的问题?是否形成了师生、生生思维的碰撞等等。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构建有效的政治课堂教学。
一、有效讲解,呈现教学内容。
高中教学最核心的基点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要把课堂教学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坚持让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因此课堂教学教师的讲解着力于解决教学的难点、关键和核心问题,这是高中教学的一条铁律。
第一、讲解注重精练。我们的教学应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大胆聚合或取舍摈弃,复杂问题简单化,削枝去叶,突出主干,凸现主题,理清主线。讲重点、难点、疑点。
第二、讲解重视能力发掘。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要发掘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因素。努力开掘教材中能力训练素材和具有思维价值的教材,把教材改造成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要努力把蕴含在知识中的智慧价值和方法价值充分展示出来,并引导学生在开展充分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实现知识掌握与能力发展的内在统一。比如,在讲授《生活与哲学》的"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时,我就充分发掘了教材中孔子的言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来引导学生理解矛盾的内涵。
二、课堂练习,实践中提高效率。
课堂练习是把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得以运用,同时也是检验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学生在每一次练习过程中都必须充分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思维方法来完成习题的解答。所以,课堂练习不但是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练习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课堂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为了提高课堂练习效率,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必须遵循以下几个教学原则:
第一、课堂练习选题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原则。教师在设计和选择课堂练习的习题时,要根据每节课的具体内容确定练习题。练习的内容要紧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的,有明确的目的,有一定的针对性。一般来说,在一节课中,对某些的重点知识,特别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转折点或关键问题上,要设计一定量的准备性练习和巩固性的习题,这对所学知识起到迁移与巩固强化作用。如,针对矛盾教学中"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我设计了两道练习一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请用哲学观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还有是"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通过两道练习巩固了这两个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第二、课堂练习习题编排的层次性原则。每个学生都有他智力发展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因材施教,在设计练习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层次的训练要求。可以把练习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作业的难度分出三个不同的层次,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适应学生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应有一定的练习数量和收获,旨在找到每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素质。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不但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还要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的练习有助于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推动理解的发展,促进认知的不断深化。
第三、课堂练习形式的趣味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主要体现在课堂练习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单一练习容易使人乏味疲劳,但是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保持学生练习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脑、口、手并用;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练习的自觉性的积极性。这就是说明了课堂练习的效果与练习的形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响学生练习的兴趣。
第四、课堂练习的反馈原则。课堂练习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如能创造条件及时反馈信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练习结果,不但能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课堂练习效率,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而且能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认真负责的精神。
三、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结合教学实践你认为培养思维品质应突出以下几方面:
第一、培养思维的发散性。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常常受到一些条框的束缚,不是围着书本和教师转,就陷入题海之中,得不到主动发展,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极为不利。教师要鼓励学生放开思考,扩散思维,打破思维定势的框框。在教学中既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勇于创新,也可向学生展示自己讨论疑难问题或尚未定论问题,使学生看到教师创造思维想象活动的过程,或在教学中对所讲授内容创造一定空白地带,留给学生充分想象空间。在教学中提倡主体思维,也就是多角度多层次地思维,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当多方面进行,既可开阔学生的思路,又得到新的启发。比如就《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的综合探究"讲求效率,维护公平",在指导学生调查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辩论比赛,辩题:"在当代中国,收入分配中讲求效率与维护公平何者更为重要?"正方:在当代中国,收入分配中讲求效率比维护公平重要;反方:在当代中国,收入分配中维护公平比讲求效率更重要。学生大胆发言充分激发了思维的发散性。
第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有些学生满足于一知半解,对概念、知识体系不求甚解,只知死记硬背,不去领会其实质,这反映了学生思维的表面性和绝对化,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主要是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囿于表面现象,引导学生能自觉地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学会从现象之间的联系来全面认识事物。
第三、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课堂讲授例题过多或片面强调程式化和模式化容易造成学生只能套模式解题,不能多思考和多探索去灵活解题。学生要善于迅速地引起联想,建立起自己的思路,同时能根据设问变化,善于进行自我调节,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联想,并给他们提供联想的机会。其次通过多层次提问,加快学生思维的节奏,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思考问题或做练习时,时间利用率很低,教师力求教学中有高效率,快节奏,加快学生思维节奏,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有很多好处。
第四、培养思维的有序性。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往往是看到哪个想到哪,不能想到问题的本质,不善于把所学的内容归纳整理,使知识形成体系,这种思维混乱状态极大地阻碍了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已学教材加以组织和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政治学科的系统性较强,知识的前后联系也比较紧密,因此,在《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中,每完成一个单元,我就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自己建立一个知识网络图,最后完成一本书的教学就形成了这本书的知识体系表。这极好的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有条理有层次,搞清了知识的前后逻辑关系。
第五、培养思维的创新性。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分析和解答问题,提倡探讨与创新精神,教师允许学生多提问题,是思考的结果,也是创新的开始,特别对于不同看法的问题,不要急于下结论,启发积极思考,进行自我鉴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提出许多不同的看法或新的见解,它往往蕴藏着智慧的萌芽。把学生新意介绍给全体学生,肯定其想法合理的一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扩大思维中闪光因素。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很多重要的结论和规律,不一定都由教师总结,而多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规律性的东西,让学生自己试着去总结规律,教师再作必要的补充,应寻找机会锻炼学生的探索精神。
比如在《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中,我引用了一道高考题:黑夜旷野中的磷火,从科学上讲,那只是自然现象。对这种现象,相信鬼神的人,以为是鬼神在作祟;不相信鬼神的人,并不认为是鬼神在作祟,而从无神论的角度去解释。究竟有没有鬼神,相信或不相信的人都可能会说这样一句话:"信则有,不信则无。"请给出你对这句话的判断,并根据所学哲学知识说明理由。学生积极的思考,引导学生不同的角度可以提出不同的见解。
四、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处于乐观的情景中可以产生愉快的情感。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是必要的。因为只有在宽松和谐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也只有教师的作风民主,在课堂中能体现人性关怀,学生才会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回到课堂中来。
这样的课堂就必然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根据学生求知、求动、求趣、求异、求新的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创设出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情境,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还可以运用风趣、诙谐机智的语言来化解课堂上的一些突发事件,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这种关系将会在课堂上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特别是新课程的推广下,一些题目的答案不再唯一,甚至成多元化,解决方案也是多种多样,教师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所有方案想全想透。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却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往往会受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当然,在营造课堂轻松和谐的氛围时,我们还须正确处理好恬静与活跃、热烈与凝重、宽松与严谨的关系,使课堂气氛的动与静、热与冷、宽与严和谐统一起来,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有效课堂教学讲解课堂练习思维课堂环境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正是在教学效果中体现出来的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引起学生身心素质变化并使之符合预定目的的特性。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
高中政治是一门集知识、能力、觉悟于一体,对学生进行政治、经济、哲学、文化常识教育为主的课程,学科本身具有抽象性、严肃性和枯燥性的一面。学生普遍感到抽象乏味,因此要想拥有有效的课堂教学,我们就要问问自己"我这堂课让学生得到什么?收获了多少?"如果说怎样从具体可感知的视角来检验课堂的有效性。教师主要可以:一看学生的课堂参与状态,是积极主动的,还是被动应付的?是全体参与的,还是几名尖子生的活动?表现为课堂有没有讨论,是否热烈?二看学生课堂答题状态,答题能直接反映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形成等情况,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是否准确、熟练?思路是否清晰?能不能融会贯通?三看学生课堂思维状态,学生思维是肤浅的,还是深入的?是短暂的,还是持续的?有没有提出富有见解的问题?是否形成了师生、生生思维的碰撞等等。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构建有效的政治课堂教学。
一、有效讲解,呈现教学内容。
高中教学最核心的基点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要把课堂教学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坚持让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因此课堂教学教师的讲解着力于解决教学的难点、关键和核心问题,这是高中教学的一条铁律。
第一、讲解注重精练。我们的教学应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大胆聚合或取舍摈弃,复杂问题简单化,削枝去叶,突出主干,凸现主题,理清主线。讲重点、难点、疑点。
第二、讲解重视能力发掘。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要发掘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因素。努力开掘教材中能力训练素材和具有思维价值的教材,把教材改造成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要努力把蕴含在知识中的智慧价值和方法价值充分展示出来,并引导学生在开展充分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实现知识掌握与能力发展的内在统一。比如,在讲授《生活与哲学》的"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时,我就充分发掘了教材中孔子的言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来引导学生理解矛盾的内涵。
二、课堂练习,实践中提高效率。
课堂练习是把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得以运用,同时也是检验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学生在每一次练习过程中都必须充分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思维方法来完成习题的解答。所以,课堂练习不但是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练习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课堂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为了提高课堂练习效率,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必须遵循以下几个教学原则:
第一、课堂练习选题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原则。教师在设计和选择课堂练习的习题时,要根据每节课的具体内容确定练习题。练习的内容要紧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的,有明确的目的,有一定的针对性。一般来说,在一节课中,对某些的重点知识,特别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转折点或关键问题上,要设计一定量的准备性练习和巩固性的习题,这对所学知识起到迁移与巩固强化作用。如,针对矛盾教学中"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我设计了两道练习一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请用哲学观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还有是"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通过两道练习巩固了这两个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第二、课堂练习习题编排的层次性原则。每个学生都有他智力发展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因材施教,在设计练习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层次的训练要求。可以把练习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作业的难度分出三个不同的层次,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适应学生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应有一定的练习数量和收获,旨在找到每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素质。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不但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还要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的练习有助于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推动理解的发展,促进认知的不断深化。
第三、课堂练习形式的趣味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主要体现在课堂练习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单一练习容易使人乏味疲劳,但是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保持学生练习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脑、口、手并用;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练习的自觉性的积极性。这就是说明了课堂练习的效果与练习的形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响学生练习的兴趣。
第四、课堂练习的反馈原则。课堂练习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如能创造条件及时反馈信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练习结果,不但能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课堂练习效率,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而且能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认真负责的精神。
三、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结合教学实践你认为培养思维品质应突出以下几方面:
第一、培养思维的发散性。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常常受到一些条框的束缚,不是围着书本和教师转,就陷入题海之中,得不到主动发展,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极为不利。教师要鼓励学生放开思考,扩散思维,打破思维定势的框框。在教学中既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勇于创新,也可向学生展示自己讨论疑难问题或尚未定论问题,使学生看到教师创造思维想象活动的过程,或在教学中对所讲授内容创造一定空白地带,留给学生充分想象空间。在教学中提倡主体思维,也就是多角度多层次地思维,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当多方面进行,既可开阔学生的思路,又得到新的启发。比如就《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的综合探究"讲求效率,维护公平",在指导学生调查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辩论比赛,辩题:"在当代中国,收入分配中讲求效率与维护公平何者更为重要?"正方:在当代中国,收入分配中讲求效率比维护公平重要;反方:在当代中国,收入分配中维护公平比讲求效率更重要。学生大胆发言充分激发了思维的发散性。
第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有些学生满足于一知半解,对概念、知识体系不求甚解,只知死记硬背,不去领会其实质,这反映了学生思维的表面性和绝对化,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主要是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囿于表面现象,引导学生能自觉地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学会从现象之间的联系来全面认识事物。
第三、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课堂讲授例题过多或片面强调程式化和模式化容易造成学生只能套模式解题,不能多思考和多探索去灵活解题。学生要善于迅速地引起联想,建立起自己的思路,同时能根据设问变化,善于进行自我调节,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联想,并给他们提供联想的机会。其次通过多层次提问,加快学生思维的节奏,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思考问题或做练习时,时间利用率很低,教师力求教学中有高效率,快节奏,加快学生思维节奏,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有很多好处。
第四、培养思维的有序性。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往往是看到哪个想到哪,不能想到问题的本质,不善于把所学的内容归纳整理,使知识形成体系,这种思维混乱状态极大地阻碍了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已学教材加以组织和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政治学科的系统性较强,知识的前后联系也比较紧密,因此,在《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中,每完成一个单元,我就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自己建立一个知识网络图,最后完成一本书的教学就形成了这本书的知识体系表。这极好的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有条理有层次,搞清了知识的前后逻辑关系。
第五、培养思维的创新性。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分析和解答问题,提倡探讨与创新精神,教师允许学生多提问题,是思考的结果,也是创新的开始,特别对于不同看法的问题,不要急于下结论,启发积极思考,进行自我鉴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提出许多不同的看法或新的见解,它往往蕴藏着智慧的萌芽。把学生新意介绍给全体学生,肯定其想法合理的一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扩大思维中闪光因素。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很多重要的结论和规律,不一定都由教师总结,而多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规律性的东西,让学生自己试着去总结规律,教师再作必要的补充,应寻找机会锻炼学生的探索精神。
比如在《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中,我引用了一道高考题:黑夜旷野中的磷火,从科学上讲,那只是自然现象。对这种现象,相信鬼神的人,以为是鬼神在作祟;不相信鬼神的人,并不认为是鬼神在作祟,而从无神论的角度去解释。究竟有没有鬼神,相信或不相信的人都可能会说这样一句话:"信则有,不信则无。"请给出你对这句话的判断,并根据所学哲学知识说明理由。学生积极的思考,引导学生不同的角度可以提出不同的见解。
四、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处于乐观的情景中可以产生愉快的情感。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是必要的。因为只有在宽松和谐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也只有教师的作风民主,在课堂中能体现人性关怀,学生才会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回到课堂中来。
这样的课堂就必然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根据学生求知、求动、求趣、求异、求新的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创设出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情境,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还可以运用风趣、诙谐机智的语言来化解课堂上的一些突发事件,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这种关系将会在课堂上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特别是新课程的推广下,一些题目的答案不再唯一,甚至成多元化,解决方案也是多种多样,教师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所有方案想全想透。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却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往往会受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当然,在营造课堂轻松和谐的氛围时,我们还须正确处理好恬静与活跃、热烈与凝重、宽松与严谨的关系,使课堂气氛的动与静、热与冷、宽与严和谐统一起来,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