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精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hong0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界定了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内涵并明确了其具体范畴,从政治倾向多元化、政策认同浅显化、价值取向功利化、道德行为滞后化、道德失范严重化、人际交往复杂化、业余文化生活随意化等方面论述了大学生精神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应对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精神生活 问题 对策
  [作者简介]吴子国(1972- ),男,河北承德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高级政工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吴向宇(1981- ),男,河北石家庄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冯清爱(1980- ),女,河北沧州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北 秦皇岛 066004)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河北省大学生精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0604004)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7-0172-02
  
  一、对大学生精神生活的界定
  
  “精神生活”是“物质生活”的对称,指人们的精神活动,包括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和改造,理想的选择,思想道德修养,知识的追求和探索,文艺欣赏和娱乐,以及信念、志趣、情操、爱情、友谊、社交,等等。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是指大学生为满足精神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具体地讲,是指大学生为提高自身素质,围绕德智体美等的全面发展而参加和开展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总称。
  
  二、大学生精神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治倾向多元化。政治倾向包括政治心理倾向和政治行为倾向。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80后”“90后”的大学生接受政治教育的主要环境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单纯学校发展到现在的家庭、学校及社会。而社会环境,不仅指社会关系环境,包括社会物质环境、政治环境及文化环境变得更加庞杂;作为政治人的大学生所接受的家庭政治教育也变得复杂起来,过去那种单一的环境刺激因素已经改变,多元的环境刺激已经形成,从而导致政治倾向的多元化。由于政治心理倾向的多元化而导致了政治行为的多元化。
  2.政策认同浅显化。政策认同是指公众在社会生活中对某一项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一般来说,政策合法性、政策质量、政策问题的关注程度、政策动员技术、政策执行能力、政策组织状况、政策对象的顺服程度、政策环境等都是影响政策认同的因素。部分大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只是一般的认同,并非都能建立在理性认同的基础上,明显的表现就是部分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实用性和矛盾性。大学生对政策认同的浅显化不仅表现在作为政策执行主体对政策认同的浅显,而且表现在作为政策对象对政策认同的浅显,从而导致政策实施的浅显化,甚至走向政策精神的反面,诱发不必要的社会矛盾。
  3.价值取向功利化。价值取向是指价值主体在进行价值活动时指向价值目标的活动过程,反映出主体价值观念变化的总趋势和发展方向。价值取向具有可变性,它受社会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对外政策、社会环境及主体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是生活在富裕起来家庭的一代,在物质生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后,精神生活需求内容也更加丰富和复杂,形式也更加多样。因此部分大学生表现为过于强调个体,看重眼前利益,在价值取向上过分偏重金钱和物质利益,求稳妥享受,图舒适安逸,相应的理想、信念、奉献、荣誉观念淡化,不关心社会共同理想等。
  4.道德行为滞后化。道德行为又称“伦理行为”,指一切具有善恶价值并应承担道德责任的个人活动。道德行为包括两种基本类型,即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行为。道德的行为,或称善行,是指从行为的动机到行为的效果都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不道德的行为,或称恶行,是指从行为的动机到行为的效果都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我们所说的道德行为仅指道德的行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趋势,整体国民素质普遍提升,社会现代化程度增强。但作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所表现出的道德行为还远远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或者仅有良好的行为动机而没有实际行动,也就不会产生良好的后果;或者有良好的行为动机且有实际行动,但却不能产生利他的后果。整体表现为道德行为明显滞后于社会的发展。
  5.道德失范严重化。道德失范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作为存在意义、生活规范的道德价值及其规范要求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社会生活发挥正常的调节作用,从而表现为社会行为的混乱。部分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较为突出,如忽视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缺乏基本的文明礼仪,语言粗俗,行为不雅;社会公德缺失,对他人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甚至丧失基本的是非观念,视偷盗为儿戏;网络道德虚无,在网上随意谩骂、诽谤、传播虚假消息、制造病毒等。《书摘》杂志曾对道德失范的大学生做过这样的概括:“有智商没有智慧,有前途没有壮志,有文化没有修养,有知识没有思想,有青春没有热血,有个性没有品行,有理想没有实践。”
  6.人际交往复杂化。大学生是当今社会受教育程度较高,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交往群体,这一群体的人际交往呈现复杂化的特点。这种复杂化集中体现在交往心理的复杂化、交往对象的复杂化及交往形式的复杂化三个方面。从交往心理来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动机、态度及情感都很复杂,特别是交往动机,除了归属感需要、获得物质利益的帮助外,寻找自我实现的途径,获得社会认可也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交往动机;从交往对象来看,大学生人际交往对象已经不再局限于亲人、同学、老师、老乡,聊友、玩家等,将人际交往的范围扩大,人际交往对象更加复杂;从交往形式来看,传统的面对面谈心、书信来往等已经不再是主要形式,电话、网络聊天、电子邮件、BBS论坛等形式已经被绝大多数大学生所接受并采用,从而导致交往的虚拟化。
  7.业余文化生活随意化。利用有限的大学四年时间,使自己成为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应是当前大学生们积极主动的追求。但遗憾的是,部分大学生除了被动地接受学校安排的课堂教学和各种业余文化活动之外,不少人对自己的业余文化活动缺乏合理安排,没有明确的目的,随意性、盲目性较强。一方面,表现在活动的时间比较随意,部分大学生一周没有固定或相对固定的活动时间,活动往往临时决定,似乎参加业余文化生活的时间可有可无;另一方面,表现在活动的形式比较随意,除了文体活动外,还有读书、上网、打电子游戏、恋爱、闲聊、兼职等,而且参加每种具体活动形式也表现出了消磨时间、慰藉心灵的倾向。
  
  三、大学生精神生活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状态的形成,并非仅靠几次活动、几个讲座、上好几门课就可以完成,而必须靠包含智能文化、物质文化、规范文化和精神文化在内的校园文化的深层次影响来实现。第一,高等学校应从智能文化教育入手,把“教风”建设与转变教育观念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师在讲授本门课程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本门学科与人类的发展有什么联系,教育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特别是要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为科学献身的高尚人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存在的“教书是教师的事,育人是政工干部的事”的错误倾向。第二,高等学校应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投资力度,建设高品位的大学生活动中心,组织一系列高品位的文化活动,让大学生在良好物质文化环境中,主动接受先进的精神文化和规范文化的陶冶。更重要的是,如果高品位的文化生活占领了校园文化的主阵地,那么,来自校园之外的低级的、不健康的垃圾文化就失去了在校园里的生存空间,这无形中给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健康发展增加了一个大砝码。
  2.引导大学生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以构筑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政治理论的学习能否深入,关键在于是否能与实际相结合,应该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上回答学生最关心的问题,真正“说服”学生。要主要解决好以下几点:一是如何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二是公有制经济能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三是我国政治体制能否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四是市场经济的伦理精神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精神能否相互一致的问题。
  3.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21世纪教育报告强调,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重要的是先会做人。高校学生工作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域,而必须关注大学生精神生活整体,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对于大学生来说,良好的文化修养是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重要基础,它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升华人格、陶冶精神,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更好地做人、做事、做学问提供广博的文化底蕴。高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使大学生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环境的熏陶、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锻炼以及人文精神的感染,提高境界,振奋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有利于大学生活跃思维,激发创新灵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4.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积极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提高精神生活层次的重要途径。社会是一本最好的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仅应是今日大学生主动的追求,教育工作者更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要积极地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服务活动,如帮助基层社区组织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为社会服务机构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等;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科技生活,以主人翁的姿态,关心社会事务,参与社会建设;加大科技实践的力度,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科技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对家乡进行小规模的社会调查;建立教师指导制度、优秀调查报告表彰与奖励制度等,以此鼓励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提高大学生精神生活层次。
  5.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对于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健康发展起重要作用。第一,要提高高校专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特别是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应想方设法增加辅导员业务进修和学习深造机会。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增加学生工作岗位的吸引力,以促使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进入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第二,探索高校学生工作的新路子,在大学生中实施导师制。随着高校各项改革措施的出台,特别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施,以学生班级为主要管理单元的工作模式将受到很大冲击。因此,必须改革现有的学生工作模式,进行导师制试点,并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推广。第三,要加强师德建设。教师的劳动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教师的高尚精神生活将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导向作用。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靠自己学术上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要靠自己人格上的感召力来影响学生。高尚的师德,本身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刻长远的,因而也是学生受益终生的。
  
  [参考文献]
  [1]阮青.价值哲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2]李世东,陈应发,杨国荣.老子文化与现代文明[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3]李燕华.当前河南省大学生精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其他文献
从2008年起,福建省将引进台湾师资和职业教育、技工培训的先进模式,启动旨在提升全省技校教师素质的5年计划。
8月10日,来自德国维尔茨堡大学28名大学生来到东北师大人文学院,进行为期一一个半月的汉语学习。学院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
回弹法等混凝土强度非破损或局部破损检测方法推荐了“同类结构或构件”批质量检验的抽样方案,但实际工程还需要“非同类结构或构件”批质量的抽样方案。本文讨论了“非同类结
【摘要】音乐欣赏不仅是中职音乐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一门必要的科目。学生借助该课程,可以极大地提高自身的艺术欣赏能力,丰富音乐体验,然而当前的中职音乐欣赏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态度还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学生的学习目标的实现,学习任务的完成和教学效率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深入分析中职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希望能够为中职音乐欣赏
[摘要]随着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对课程理念的价值取向,课程内容的生活化与形式化,课程实施的探究性与接受性,课程传统的借鉴、继承与发展等问题地自觉反思,有利于课程改革寻求一种平衡,保持必要的张力。  [关键词]数学课程改革 课程理念 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  [作者简介]马来焕(1956- ),男,陕西宝鸡人,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数学教育与教学研究。(陕西宝鸡721013)  [中图
性别歧视不仅导致就业机会不均等,更阻碍了女性技术人才的专业进步    “2008年起,用人单位的招聘广告中如果对招聘职位提出性别限定,劳动者可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在新的《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实施之际,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处副处长王福刚向媒体强调。对于面临就业的女性,这无疑是则好消息。可是,如果我们稍加回忆,不难记起早在五年前,北京市工商局便和北京人事局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人才招聘广
[摘要]为了适应高职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面临的就业岗位类型、诊疗方式、动物种类、疾病类别和主要处理方式的变化,在现代高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高职动物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构建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以畜种病代替五大临床课的核心地位,由专业基本能力素质课程、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专业综合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组成的新课程体系,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课程形式等方面满足现代企业对动物医学高职人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