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潜词造词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ew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词语是诗歌最基本的符号,是鉴赏的起点,只有让学生走进去,体会其特殊的美感,才能真正发挥主体的创造力。教学中,可从潜词造词入手,在品味、体悟、创造中丰富学生的词汇,提高学生鉴赏水平,陶冶情操。
  【关键词】唐诗宋词;潜词造词;创新能力培养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殿堂里两颗璀璨的明星,学习鉴赏中,只有走进诗的意境,才能体会到其特殊的美感。
  教学中我们从仿词、创词做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创造意识,透过语言塑造的形象,传达的情感,把握诗的内韵,让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收到了良好效果。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品读中寻找美词。读,是学生鉴赏诗的重要环节。教学中,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吟咏,在文中寻找有文采的含义深的词语,进而揣摩作者的所思所想。如在学杜甫《登高》时,让学生按节奏、情感等标准自读或分组读,在喜爱的基础上找出最欣赏的词语。如:“风急”、“天高”、“渚清”、“萧萧”等。
  (二)感悟中再现美形。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诗的意象暗孕着哲理,流淌着意韵,跃动着情感。我让学生展开讨论,联想词语再现的形象,揣度作者内心的情感,把跳跃的语言衔接上,把空白的内容补上,在联想想象中寻找相关词语,拓展诗的内容。
  (三)仿创中陶冶美情。情,是诗歌鉴赏的升华。学有所用,在理解欣赏的同时,让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将主客观结合起来,融入个人的看法去揣摸作者的情感。做法是:1.仿旧词联想相关相近的词。2.依照原有词创造适合语境语意的新词。
  第一步就是按文中原有词去联想相关相近的词,然后依此再创新词。如在“多情自古伤离别”句中,学生仿“伤离别”词联想到“难分手”,然后再创出“苦相思”、“愁寂寞”等词;仿“绿树村边合”中“绿树”一词,联想到“红豆”、“青山”,然后再创造出“金米”、“银月”等词。学生在创造中有了喜悦,有了自信,淘冶了情操,提高了审美情趣。
  第二步就是在设定的情境下,仿创词语,概括内容。如学生仿李煜的《虞美人》词的情境创诗;仿“春花秋月”创“月朝日暮”,仿“往事”创“考试”,仿“又东风”创“再雨声”等,串联起来,那就是一首诗,即“日朝日暮何时了,考试知多少。教室昨天再雨声,人生不堪回首坎坷中……”。学生在仿词创词中自然而然地作出了诗。诗准确地表达了学生的内心,升华了情感。
  这半年来,语文教学在诗歌教学的潜词造句的尝试中收获很大:
  (一)激发了学生学语文的欲望。课堂上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一些学生敢说、想说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充分发挥了个体创造力。
  (二)教师要放权给学生。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学要适当地引导,而不是全盘地传授,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走上台。
  (三)要学会沟通,换位。感受学生的心理需求,理解学生大胆创意,尽量给他们以鼓励。
  (四)教育创新的关键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要勇于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寻找一条适合自己学生的更有效的途径。
  实践中,我真正认识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创造意识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情,在揣摩中体悟,在体悟中创造,才能真正做到见才、见智。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借助“写作单元教学”,可以有效地实施作文的研究性学习。本文详细陈述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作文充当开路先锋;阅读、体验课文,修改自己的作文;将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升格作文;课外阅读作拓展延伸;撰写写作心得。  【关键词】作文教学 研究性学习 阅读 写作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从我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以写促读、读以致“用”的“写作单
【摘 要】浙江省2007年高考作文题具有一定的限定性,但也极具开放性,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大。但选择的自由度恰恰又体现了作文题除了“形散”外,更有“神不散”的特征。考生写作时不同的选择也就体现了考生的认知水平、人生境界的不同,因而使评卷也有了明确的区分度。  【关键词】开放性;多样性;明确性    今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话题刚一揭晓,顿时议论如潮。乍看话题,竟不住冷汗顿生,直叹不好写。再粗看话题前面
【摘要】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这就是实事求是。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研究需要更多的调查研究,需要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实事求是 调查研究 治学态度 科学精神    1979年冬,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的同志分赴四川、福建两省,对中学生的语文状况作了一次调查。这次调查形成了两份调查报告:《从三百篇作文看当前中学生的语文水
摘 要:文章选取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和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分校教育学院为案例,采用文本分析和访谈法,对两个学院的学科评估举措开展研究。研究发现,在美国高等教育的学科评估中,学位项目是学科评估工作的基本对象、认证制度是评估的核心路径。整体上,认证体系庞大而多元,首先是机构多样,各级各类第三方机构和学会组织是认证的实施主体;其次是标准多元,每个学位项目都有一套标准体系。这种模式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府
【摘 要】本文以一次听课过程为契机,反思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展学生智力,就必须研究和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即以教师的“一杯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  【关键词】创新教育 生本理念 智力潜能    这是一节校级公开课,执教的是一位青年教师,教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整个教学过程严格按连云港市教研室规定的“三案六环节”进行。教师的语言优美准确而具有感染力,有动听的音乐
【摘 要】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而在教学中如何体现这一观念却方法各异,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套“以学为主,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本文对这一模式及操作过程进行了粗略的概括论述。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学生主体 教学模式 操作程序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新课程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在表演,而是教师和学生
据加拿大薩斯喀彻温省(Saskatchewan,以下简称萨省)教育部官网2020年2月18日消息,萨省政府将提供600万加元的资金,以支持全省7所学校购置和安装15间可移动的教室;同时额外提供500万加元,用来支持教室维护和更新。这些资金将帮助学校解决基础设施的需求问题。除此之外,萨省教育部2019-2020年度预算中还包括用于可移动教室计划的450万加元资金。  可移动教室可以应对学校入学人数不
【摘 要】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育方式存在诸多的问题,导致学生思维发展受到较多的约束。本文针对这种状况,提出教师应该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给学生的思维松绑,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思维 深刻性 灵活性 批判性    前年参加在华师举办的中西部骨干教师培训时,听谭邦和教授讲到当今学生的思维受束缚,语文教师应负一定的责任
【摘 要】写作是作者个性的展示,写作的角度更是作者个性视角的显现。记叙的角度多种多样,本文形象从“原生模拟”“颠倒乾坤”“虚实转化”“小大之变”“三段飞跃”“双线延展”六个方面进行阐释,企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记叙角度 学习 选取 个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进而选取巧妙的记叙
【摘要】诗歌是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在诗歌教学中重视诗歌写作,把诗歌写作当作学生学习作文的入门,对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会有比较大的帮助。进行诗歌写作有助于学生欣赏诗歌,培养对诗歌的兴趣。锻炼学生补充诗篇跳跃间隙的能力,让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得以发展。  【关键词】诗歌 诗歌写作 作文能力    诗歌是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诗言志,歌咏言”(《尚书·尧典》)“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