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内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0年10月~2013年10月这段时期内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抽取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其开展内科护理,观察护理前后患者血糖变化情况以及患者的护理效果,并采用统计学处理。结果:(1)血糖变化情况:护理前患者空腹血糖为14.49±1.58mmol/L,餐后2h血糖为21.37±2.33mmol/L;护理后患者空腹血糖为6.81±1.17mmol/L,餐后2h血糖为10.87±1.24mmol/L。护理后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与护理前相比均显著改善,经统计学处理后有意义。(2)护理效果:显效54例,好转22例,无效4例,护理总有效率9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内科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情况,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内科护理;效果
为了探究内科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改善及预后效果的作用,文章选取了我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并对其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0年10月~2013年10月这段时期内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抽取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所选对象的年龄均在32~83岁的范围内,平均年龄为52.3±2.6岁,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的病程均在3个月~14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2±2.3)年。糖尿病类型:I型糖尿病8例,II型糖尿病42例。选取标准:(1)所选对象均符合临床上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患者的一般性资料无特异性差异,有可比性。
1.2 方法
(1)血糖的监测:对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进行监测,并做好记录。
(2)用药指导:严格遵医嘱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并密切观察患者用药过程中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
(3)运动指导:指导患者进行长期、规律性的运动,并严格控制运动量和运动强度[1]。
(4)饮食护理:制定饮食计划并严格执行,同时嘱咐患者少进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多食小麦、面食、蔬菜以及含糖量低的新鲜水果等[2]。
(5)心理疏导:针对不同心理特点的患者实施细致耐心的心理疏导,尽量满足患者心理需求,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6)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1.3 诊断标准
根据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规定,具有典型多饮、多食、多尿伴有体重减轻的糖尿病表象,且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h血糖≥11.1mmol/L,即可确诊为糖尿病[3]。
1.4 判定依据
选择护理前后患者血糖变化情况作为观察指标和判定依据,将患者的护理效果依次分为以下三个等级[4]:①显效:患者血糖恢复正常范围,且波动范围小,病情稳定;②好转:患者血糖明显下降,但仍超过正常水平,病情基本得到控制;③无效:患者血糖未得到控制或甚至上升。护理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患者例数÷患者总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5统计学软件包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对计数数据使用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并使用x2和t方法分别对计数数据和计量数据进行检验,设定显著学水准为a=0.05,当P<0.05时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糖变化情况
护理前后患者的血糖情况见表1。
表1护理前后患者血糖变化情况对比(x±s)
观察对象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h血糖(mmol/L)
护理前 14.49±1.58 21.37±2.33
护理后 6.81±1.17 10.87±1.24
通过对表1的分析可知,护理后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与护理前相比均显著改善,经统计学处理后有意义。
2.2 护理效果
经过内科护理干预后,50例患者中显效34例,好转14例,无效2例,护理总有效率96%。
3.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内科疾病之一,是一类终生性疾病,若患者的血糖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将有可能并发其他疾病,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或生命健康造成影响。就现阶段而言,临床上针对糖尿病的治疗以控制血糖为主,该疾病尚未研究出彻底根治的方法,然而单纯的降糖治疗无法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内科护理干预十分必要。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恶化往往是由于患者无法对饮食、运动、用药等进行有效监控,加上患者本身对糖尿病相关保健知识的了解和认知程度不足,忽视了糖尿病的治疗重要性从而引发不良后果。
内科护理干预是从血糖监测、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心理疏导及健康宣教等几个方面开展的较为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控制患者的血糖有着显著的作用。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开展内科护理的过程中,要站在患者的立场,以细致、周到的护理服务让患者感觉到心理满足感[5]。在充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提升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让其认识到糖尿病虽然是终身性疾病,但经过积极治疗能有效降低疾病对日常生活及工作的影响程度。此外,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积极进行愉悦身心的活动,以从焦虑的情绪中摆脱出来,如适当运动、积极与亲友沟通交流、听音乐等,以转移患者的生活重心,改善其心理状态。
本次研究中的50例患者经过内科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与护理前相比上述指标的差异性显著,且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高达96%,由此可见该护理方式的可行的。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内科护理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并提高其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戴小梅.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探讨和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9,06(08):332-334
[2] 黄成玲.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2,12(30):268-270
[3] 严冀岩.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3,03(25):116-118
[4] 宋美银.糖尿病患者的内科护理临床研究分析[J].临床医学.2013,08(20):124-126
[5] 王玮.谈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J].时珍国医国药.2010,03(20):331-333
关键词:糖尿病;内科护理;效果
为了探究内科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改善及预后效果的作用,文章选取了我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并对其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0年10月~2013年10月这段时期内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抽取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所选对象的年龄均在32~83岁的范围内,平均年龄为52.3±2.6岁,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的病程均在3个月~14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2±2.3)年。糖尿病类型:I型糖尿病8例,II型糖尿病42例。选取标准:(1)所选对象均符合临床上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患者的一般性资料无特异性差异,有可比性。
1.2 方法
(1)血糖的监测:对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进行监测,并做好记录。
(2)用药指导:严格遵医嘱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并密切观察患者用药过程中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
(3)运动指导:指导患者进行长期、规律性的运动,并严格控制运动量和运动强度[1]。
(4)饮食护理:制定饮食计划并严格执行,同时嘱咐患者少进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多食小麦、面食、蔬菜以及含糖量低的新鲜水果等[2]。
(5)心理疏导:针对不同心理特点的患者实施细致耐心的心理疏导,尽量满足患者心理需求,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6)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1.3 诊断标准
根据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规定,具有典型多饮、多食、多尿伴有体重减轻的糖尿病表象,且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h血糖≥11.1mmol/L,即可确诊为糖尿病[3]。
1.4 判定依据
选择护理前后患者血糖变化情况作为观察指标和判定依据,将患者的护理效果依次分为以下三个等级[4]:①显效:患者血糖恢复正常范围,且波动范围小,病情稳定;②好转:患者血糖明显下降,但仍超过正常水平,病情基本得到控制;③无效:患者血糖未得到控制或甚至上升。护理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患者例数÷患者总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5统计学软件包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对计数数据使用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并使用x2和t方法分别对计数数据和计量数据进行检验,设定显著学水准为a=0.05,当P<0.05时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糖变化情况
护理前后患者的血糖情况见表1。
表1护理前后患者血糖变化情况对比(x±s)
观察对象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h血糖(mmol/L)
护理前 14.49±1.58 21.37±2.33
护理后 6.81±1.17 10.87±1.24
通过对表1的分析可知,护理后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与护理前相比均显著改善,经统计学处理后有意义。
2.2 护理效果
经过内科护理干预后,50例患者中显效34例,好转14例,无效2例,护理总有效率96%。
3.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内科疾病之一,是一类终生性疾病,若患者的血糖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将有可能并发其他疾病,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或生命健康造成影响。就现阶段而言,临床上针对糖尿病的治疗以控制血糖为主,该疾病尚未研究出彻底根治的方法,然而单纯的降糖治疗无法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内科护理干预十分必要。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恶化往往是由于患者无法对饮食、运动、用药等进行有效监控,加上患者本身对糖尿病相关保健知识的了解和认知程度不足,忽视了糖尿病的治疗重要性从而引发不良后果。
内科护理干预是从血糖监测、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心理疏导及健康宣教等几个方面开展的较为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控制患者的血糖有着显著的作用。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开展内科护理的过程中,要站在患者的立场,以细致、周到的护理服务让患者感觉到心理满足感[5]。在充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提升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让其认识到糖尿病虽然是终身性疾病,但经过积极治疗能有效降低疾病对日常生活及工作的影响程度。此外,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积极进行愉悦身心的活动,以从焦虑的情绪中摆脱出来,如适当运动、积极与亲友沟通交流、听音乐等,以转移患者的生活重心,改善其心理状态。
本次研究中的50例患者经过内科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与护理前相比上述指标的差异性显著,且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高达96%,由此可见该护理方式的可行的。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内科护理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并提高其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戴小梅.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探讨和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9,06(08):332-334
[2] 黄成玲.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2,12(30):268-270
[3] 严冀岩.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3,03(25):116-118
[4] 宋美银.糖尿病患者的内科护理临床研究分析[J].临床医学.2013,08(20):124-126
[5] 王玮.谈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J].时珍国医国药.2010,03(20):33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