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构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游戏形式之一。五岁左右是幼儿形成合作、交往的关键期,因此,本文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以中班结构游戏为载体,围绕如何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进行多形式的探讨。
一、关注结构游戏中形成合作能力的重要性及分析幼儿合作存在的问题
1.关注结构游戏中形成合作能力的重要性
结构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形式之一,在搭建过程中需要通过个体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学会共处与合作。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纲要》指出:要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而结构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也是培养幼儿形成合作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2.分析结构游戏中幼儿合作存在的问题
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不强。
中班幼儿已经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与同伴游戏、玩耍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但在游戏中,大多数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合作的意识和技巧,合作能力不高。在班里,大多数小朋友都在挑选积木之后自己独占,只顾自己玩。如在建构小动物的主题活动中,我给幼儿布置了任务:用最快最好的办法选择雪花片拼恐龙,接着,幼儿都是一个人动作迅速地寻找着雪花片开始搭起来,而没有一个孩子想到两个人分工合作这样来的又快又好。
缺少技能,合作能力不高。
中班幼儿合作的目的性不强、缺乏合作的意识,能力和技巧,不会协商,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或者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
缺少指导,合作要求不清。
虽然到了中班,相比较小班而言孩子们有了自己的主见,但缺少一定的社会经验,需成人的认真指导和提示,更需要成人在教合作方法的同时,明确讲清合作的要求,这能帮他们更好的建立合作关系。
如班里的妞妞和乐乐两名幼儿在一起玩结构材料,他们相互模仿对方,然后各玩各的,这是平行游戏而不是合作游戏。同时,老师有的时候往往疏忽了交代要求,只是在结构游戏刚开始的时候说:“小朋友们要在一起合作着搭作品,这样搭出来的作品才漂亮。”可是到底要孩子和谁合作、合作些什么,怎么合作,孩子们被搞得一头雾水,所以孩子们仍然是自己玩自己的玩具。
二、结合实际,在结构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策略
1.创设环境,激发合作意识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
如孩子们在刚升入中班的时候,缺少合作的意识,为了让幼儿充分感受合作的氛围,我们在结构游戏室的墙壁上贴上了一些幼儿共同合作的图片,并配上相应的简单文字,像(图片)两三个幼儿一起搭积木,(文字)大家一起搭高楼;(图片)商量分工,(文字)你来搭围墙等。
在有合作环境的氛围感染中促进幼儿间的相互合作,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2.观察分析,了解合作情况
在结构游戏中教师应善于关注幼儿的言行,站在幼儿的角度和立场观察、分析幼儿在结构游戏中产生的合作行为,努力做到观察有目的、有重点。
如在建构活动中,大雨和壮壮分别选择了不同颜色的胶粒积木玩了起来,刚开始的时候她们只是自己操作摆弄自己的这份胶粒积木:大雨在搭一个两层高度的围墙,在搭的时候由于积木之间插接的并不是很紧,因此会有滑落的现象,所以在后面的過程中她一直都是很用力的将两个胶粒积木插接起来;而壮壮在将胶粒积木插接成长长的一条,他在插接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和大雨一样的问题,他没有像大雨一样解决问题,而是掉了以后继续拿新的胶粒积木进行插接。壮壮建议和大雨搭建的建筑拼在一起再围成一个大围墙。
通过老师认真的观察与分析,可以了解孩子们的合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接下来教师的引导和因材施教提供了较好的依据。
3.适时引导,提升合作技能
引导幼儿学会使用合作语言,在合作中要与同伴协商、要交流,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工具。鼓励幼儿在合作中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要求、愿望,这样不仅可以增进与同伴之间的友谊,与他人更好的交流合作,同时也能丰富、发展幼儿的词汇。在活动前与同伴商量对策、分工合作,如可以使用一些商量语“我来做……你来做……好吗?”“我们这样做可以吗?”等;在活动中遇到困难与同伴一起讨论解决困难,如建议语“我觉得这样做,可以解决困难。”
4.因材施教,保障合作行为
在幼兒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也要针对幼儿的不同个性,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
对于自我中心意识较强,觉得自己什么都行、很少与人合作的幼儿,我们应逐渐帮助他们摆脱自我中心,渐渐的懂得合作的重要意义是切实可行的。
对于经常听从别人指挥的幼儿,从表面上看是会合作的,其实他们没有主张,活动中总是处于被动地位,这样不利于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机会,让他们尝试表达自己的主张,次数多了,他们逐渐感到“我能行”“我可以”,从而树立起自信心,合作的主动性逐渐增强。
5.分享交流,强化合作体验
赞赏肯定,增强合作的积极性,在结构游戏中的分享交流阶段,我们可以请合作好的幼儿,让他们讲一讲两个人是怎样合作的,在合作中遇到问题他们是怎么解决的,对他们好的合作方式,教师要及时的给予肯定,老师的肯定对他们是一个促进,能激发其他幼儿做出合作行为。
展示成果,体验合作的快乐,对于合作建构较好的作品,可以请全体幼儿一起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可以让建构的幼儿来介绍是几个人一起建构的,建构中是如何分工的等,让幼儿知道几个人一起合作,可以建构出很好、很漂亮的作品,从而让他们体验到合作所带来的快乐情绪。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和研究,发现幼儿的合作意识明显增强。在结构游戏中,能主动寻找伙伴进行建构,他们清楚地知道几个人一起合作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作品,他们在建构中能学着用各种合作语言进行交流,并且能与同伴友好的协商与分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能较好的解决,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寻求老师的帮助,合作能力有所提高。
一、关注结构游戏中形成合作能力的重要性及分析幼儿合作存在的问题
1.关注结构游戏中形成合作能力的重要性
结构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形式之一,在搭建过程中需要通过个体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学会共处与合作。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纲要》指出:要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而结构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也是培养幼儿形成合作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2.分析结构游戏中幼儿合作存在的问题
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不强。
中班幼儿已经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与同伴游戏、玩耍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但在游戏中,大多数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合作的意识和技巧,合作能力不高。在班里,大多数小朋友都在挑选积木之后自己独占,只顾自己玩。如在建构小动物的主题活动中,我给幼儿布置了任务:用最快最好的办法选择雪花片拼恐龙,接着,幼儿都是一个人动作迅速地寻找着雪花片开始搭起来,而没有一个孩子想到两个人分工合作这样来的又快又好。
缺少技能,合作能力不高。
中班幼儿合作的目的性不强、缺乏合作的意识,能力和技巧,不会协商,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或者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
缺少指导,合作要求不清。
虽然到了中班,相比较小班而言孩子们有了自己的主见,但缺少一定的社会经验,需成人的认真指导和提示,更需要成人在教合作方法的同时,明确讲清合作的要求,这能帮他们更好的建立合作关系。
如班里的妞妞和乐乐两名幼儿在一起玩结构材料,他们相互模仿对方,然后各玩各的,这是平行游戏而不是合作游戏。同时,老师有的时候往往疏忽了交代要求,只是在结构游戏刚开始的时候说:“小朋友们要在一起合作着搭作品,这样搭出来的作品才漂亮。”可是到底要孩子和谁合作、合作些什么,怎么合作,孩子们被搞得一头雾水,所以孩子们仍然是自己玩自己的玩具。
二、结合实际,在结构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策略
1.创设环境,激发合作意识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
如孩子们在刚升入中班的时候,缺少合作的意识,为了让幼儿充分感受合作的氛围,我们在结构游戏室的墙壁上贴上了一些幼儿共同合作的图片,并配上相应的简单文字,像(图片)两三个幼儿一起搭积木,(文字)大家一起搭高楼;(图片)商量分工,(文字)你来搭围墙等。
在有合作环境的氛围感染中促进幼儿间的相互合作,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2.观察分析,了解合作情况
在结构游戏中教师应善于关注幼儿的言行,站在幼儿的角度和立场观察、分析幼儿在结构游戏中产生的合作行为,努力做到观察有目的、有重点。
如在建构活动中,大雨和壮壮分别选择了不同颜色的胶粒积木玩了起来,刚开始的时候她们只是自己操作摆弄自己的这份胶粒积木:大雨在搭一个两层高度的围墙,在搭的时候由于积木之间插接的并不是很紧,因此会有滑落的现象,所以在后面的過程中她一直都是很用力的将两个胶粒积木插接起来;而壮壮在将胶粒积木插接成长长的一条,他在插接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和大雨一样的问题,他没有像大雨一样解决问题,而是掉了以后继续拿新的胶粒积木进行插接。壮壮建议和大雨搭建的建筑拼在一起再围成一个大围墙。
通过老师认真的观察与分析,可以了解孩子们的合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接下来教师的引导和因材施教提供了较好的依据。
3.适时引导,提升合作技能
引导幼儿学会使用合作语言,在合作中要与同伴协商、要交流,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工具。鼓励幼儿在合作中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要求、愿望,这样不仅可以增进与同伴之间的友谊,与他人更好的交流合作,同时也能丰富、发展幼儿的词汇。在活动前与同伴商量对策、分工合作,如可以使用一些商量语“我来做……你来做……好吗?”“我们这样做可以吗?”等;在活动中遇到困难与同伴一起讨论解决困难,如建议语“我觉得这样做,可以解决困难。”
4.因材施教,保障合作行为
在幼兒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也要针对幼儿的不同个性,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
对于自我中心意识较强,觉得自己什么都行、很少与人合作的幼儿,我们应逐渐帮助他们摆脱自我中心,渐渐的懂得合作的重要意义是切实可行的。
对于经常听从别人指挥的幼儿,从表面上看是会合作的,其实他们没有主张,活动中总是处于被动地位,这样不利于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机会,让他们尝试表达自己的主张,次数多了,他们逐渐感到“我能行”“我可以”,从而树立起自信心,合作的主动性逐渐增强。
5.分享交流,强化合作体验
赞赏肯定,增强合作的积极性,在结构游戏中的分享交流阶段,我们可以请合作好的幼儿,让他们讲一讲两个人是怎样合作的,在合作中遇到问题他们是怎么解决的,对他们好的合作方式,教师要及时的给予肯定,老师的肯定对他们是一个促进,能激发其他幼儿做出合作行为。
展示成果,体验合作的快乐,对于合作建构较好的作品,可以请全体幼儿一起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可以让建构的幼儿来介绍是几个人一起建构的,建构中是如何分工的等,让幼儿知道几个人一起合作,可以建构出很好、很漂亮的作品,从而让他们体验到合作所带来的快乐情绪。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和研究,发现幼儿的合作意识明显增强。在结构游戏中,能主动寻找伙伴进行建构,他们清楚地知道几个人一起合作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作品,他们在建构中能学着用各种合作语言进行交流,并且能与同伴友好的协商与分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能较好的解决,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寻求老师的帮助,合作能力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