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将达到GDP的4% 等四则

来源 :幼儿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e_l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将达到GDP的4%
  
  日前,新华网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明确,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
  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
  征求意见稿指出,各级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表示,将采取增强公共财政有效财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教育投入、大力筹措其他财政性教育资金、加强教育经费管理等措施,努力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4%的目标。
  根据征求意见稿,各级政府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保证财政教育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3%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专项用于教育事业。
  —— 《新华网》
  
  芬兰教育成功的另类道路
  
  进入2010年,本世纪的国际教育明星芬兰再次成为焦点。英国,越南、哈萨克斯坦,都发出了向芬兰学习教育的官方声音。值得玩味的是,在国际教育测评中以高分取胜的芬兰,或许是最不重视考试的国家之一。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很多国家走上了依靠标准化考试建立教学责任制的教育改革之路,但这条路芬兰却没有走。而结果是,从2000年以来,芬兰学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各科的成绩,屡屡在国际教育测评中名列榜首,将英美等国抛在身后。而且,最为人称道的是,芬兰学生的成绩两极分化是最小的。
  曾在芬兰做过教师、教师培训者、政策制定者的萨尔博格认为,芬兰为提高学生的成绩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大多数发达国家的道路。芬兰学生的成绩领先全球是相关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包括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充足的学习机会,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与闲暇活动的自主权,家长的支持与参与,有助于学习的社会与文化氛围,等等。当然,芬兰的教育体制本身也功不可没,其中包括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基础教育以及训练有素的小学教师。
  从国际对比来看,芬兰的教师教育以其深度和广度著称。理论和实践的平衡帮助教师掌握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有效教学的科学。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课程改革显示,专业上能力较高的教师具有很强的动机,且很容易投入到学校的发展进程及国家和国际的项目中。他们对其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发展也非常重视。
  ——《教育导报》
  
  实施义务教育校绩效工资 保障教师总体收入水平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工作,决定在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是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基本工资之外设置绩效工资,将其作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为了体现事业单位的特点,促进搞活内部分配,使工作人员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相联系,增强工资的激励功能,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事业更好发展。
  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不仅要依法保障教师的总体收入水平,更为关键的是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要在分配机制上取得重点突破。实施绩效工资重在建立合理的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确定机制、有力的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和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其中,逐步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是实施绩效工资的关键所在,是发挥绩效工资激励导向作用的重要基础。
  实施义务教育校绩效工资,这是教育人事制度带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改革。
  ——《中国教师报》
  
  应对气候变暖:英国建首批零碳学校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英国政府首次把中小学纳入到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中。近日,英国儿童、学校与家庭部大臣爱德·鲍尔斯宣布了帮助中小学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运动的行动计划。
  同时,零碳工作委员会(ZCTF)发布了关于削减英格兰中小学校碳排放量的总结报告,英国政府表示接受报告所提出的建议,其中主要的措施包括:到2016年,每个行政区域至少建设4所零碳试点学校,以展示中小学如何实现零碳排放, 并为今后的相关项目提供经验。
  从2013年开始,实现将新建校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80%(比照2002年的标准),这比政府此前的降低60%的要求提高了20个百分点。
  采取措施,确保节能减排成为学校设计和学校运营的一大重点,学校节能减排的表现也将受到监控并向社会汇报。
  对通过校舍翻新项目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据英国官方的消息,英国中小学每年要排放出940万吨二氧化碳,这占到了全英国每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2%,占到全国公共部门碳排放总量的15%,相当于伯明翰和曼切斯特两座大城市所有能耗及交通排放的总和。其中,学校建筑的碳排放每年达到了350万吨。
  ——《中国教师报》
其他文献
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由此可见,幼儿园教育评价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要了解教育评价的目的性    早期的评价理论多偏重于对活动结果的检测,如泰勒模式就是衡量活动结果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
期刊
2008年11月,我随“全国3-6岁儿童学习标准的制定”项目效度检测小组来到福建省进行抽样测查,在两周多的时间中,我们对该省的部分城市不同类型的幼儿园进行了考察。在参观了当地的一些幼儿园之后,最深切的感受就是福建的幼儿园教育有着鲜明的本土文化特色。     感受之一:地方特色的幼儿园环境  正如教育家陈鹤琴说的:“怎样的教育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 这里的幼儿园十分重视利用自然资
期刊
小班是绘画的启蒙阶段,由于小班孩子感知经验少,表象贫乏,绘画技能较低,以至于对绘画活动不感兴趣,绘画水平得不到提高。因此,笔者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新鲜的内容,新奇的形式、新颖的材料去吸引幼儿,激发他们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一、 选择贴近幼儿生活、适度、新颖的绘画内容     兴趣与好奇紧密联系,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就不会产生兴趣。因此,在选材上要下功夫,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
期刊
把握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是做好幼小衔接过渡教育的重要一环。从幼儿园到小学,标志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它包含着一系列的重大转折和变化。这也是幼儿即将迈出人生重要的一步。如何培养幼儿养成积极稳定的入学倾向性和适应性,关键在于缩短两种教育过渡的“坡度”。所谓“坡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师生关系的变化、学习环境的变化、学习形式的变化、社会要求的提高。《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
期刊
书,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是我们获取知识,伴随我们成长的良师益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利用图书、绘画和其它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认识到阅读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作用,我园开始了课题《故事教学中多元表达方式的研究》。开始选择购买图文并茂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图书,这些绘本不仅画面精美,想象逼真,而且故事内容更适合幼儿自主阅读。但在阅读区
期刊
摘 要 幼儿道德行为的养成,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儿童社会化是幼儿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皮亚杰指出,儿童道德的形成是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儿童在六岁以前,多是他律,慢慢才形成自律。本文从实践经验出发,小结几种教育行为是如何对幼儿进行他律慢慢让其形成自律,成为一个有道德的、能遵守幼儿园规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小朋友的。  关键词 儿童社会化 幼儿道德行为 教师 爱 教育    儿童社会化的核
期刊
案例:我在美工区里放置了彩色橡皮泥、竹筷子、吸管等材料,区角活动时,明明小朋友注意到了这些材料,他开始摆弄起来,他把彩色橡皮泥分别团成了许多大小差不多的小球,然后把它们一个个穿在了一支竹筷子上,接着举起自己的作品对旁边的孩子说:“瞧,我做的羊肉串像不像?”宣宣和萧萧几个人大加赞赏“真像,真像羊肉串”“昨天我爸爸还领我吃烤羊肉串了呢!”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投入到了加工羊肉串的活动中。还是明明最会玩,只见
期刊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家园互动里隐含着一定的教育资源,在多元智能活动中,笔者感受到:关注孩子的发展应该关注这三个互动。    一、关注生生互动,使幼儿在集体中得到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的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水平与组合方式存在,促使幼儿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以不同的方式学习和成就自己。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幼儿在不同智能领域的优势进行调整、安排,使幼儿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如一个幼儿可
期刊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特别喜欢搞一些恶作剧来招惹别人,好像还挺享受这个过程似的。为此,家长和同班小朋友没少跟你告他的状。    一、好奇取乐    孩子天生好奇,喜欢做一些大人不允许做的事情,想看看当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意愿相违悖的时候,会出现什么结果。  怎么办?  冷处理。有些恶作剧影响不大,你可以当作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让孩子自觉没趣而停止自己的行为。  及时制止。如果宝宝的恶作剧行为比较过分,
期刊
我的教育观就像一棵生机勃勃的小树苗,随着我日复一日的教育教学实践,它一天天地生长着,变化着……  出生于六十年代末的我可以说是在“应试”中成长起来的,在刚走出校门成为一名幼儿教师时,备课本中目标一栏里的高频词是“学习……的概念”,而在与家长交流时,常常将孩子上课时积极举手发言回答出了某句话当作喜讯告诉家长。那时可以说还没有什么教育观,只在潜意识里有一种对知识的模糊的、狭隘的理解,也就是今天常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