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如何体现学生自主发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mai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在的一些品社教学,往往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现实生活。品社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学生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影响,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所以,《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让学生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课堂教学 自主发展
  魏书生民主、科学的教学方法给《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使课堂教学产生了新的活力,为"教"与"学"的互动发展搭建了平等的操作平台,使"自主发展"创造了英雄用武之地。因此,在课堂实践中,我不断地探索、研究、实践,从而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学生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体现自主发展:
  一、研究课标,挖掘教材
  我认为,如果要使学生真正得到自主发展,必须熟练掌握《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及课程内容,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驾驭教材。首先,用对比的方法与原来教材进行比较,找出"新"的东西,原有教材的"刚性"与新教材的"活性"两者的差异程度,通过认真对比,进而掌握思想教育与知识传授及能力培养的教学行为,最终达到理解教材、熟悉教材、运用教材的目的:其次,教师要熟知课标,假若不去研究,就失去了"课标"的"度量衡"意义。于是,从"课标"的具体要求入手,研究其伸缩性,力求让"三类学生"都能吃饱,都能得到发展。二是学生掌握分析教材。《品德与社会》我采取"统揽教材--细读教材--分析教材"的方式,使学生"感知内容--领悟内容--发展内容",形成"自我研究--合作研究--师生研究"的态势,运用先入为主的原则,达到自主发展的效果。分析课标,挖掘教材,教师与学生地位平等、任务相同、目标一致,突出了"师生互动"的"自主发展"目标。
  二、构建模式,激發活力
  魏书生的语文"六步教学法"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指引了方向,也使我的教学融入了新鲜的血液。于是,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我采取"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教给学生金钥匙,使课堂产生了新的活力,第一,自主发展。以定向、自学为两个层次目标,教给学生定向的方法,利用单元指导、课后要求等,由学生确定每课的标准,然后进行自学,自学突出研究性的特征,使全体学生都投入,在学的过程中发现知识,获得知识;第二,合作发展。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研究过程,把讨论、答疑作为合作的方式,运用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等方法,交流自学过程中的体会,提出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然后,研究、探讨、释疑,用群体智慧,引领学生发展;第三,互动发展。课堂上展示了"师生互相研究、共同提高"的新态势,教师与学生民主、平等,用"研究、交流、体验"的理念,教师给学生以"渔",学生给教师以"法",教之"渔"又自学之"法",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发展,至使课堂别开生面,生机勃勃。新的课堂模式,激发了课堂活力,课堂以原来的"灌输式"改为"开放式",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培养兴趣,推动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是,在"课改"过程中,运用《品德与社会》教材的发展空间,培养学生兴趣。首先,在"新"字上下功夫,让学生对新教材产生兴趣,与学生共同分享新教材的创意,用"首读为快"感应,杜绝"晕光效应";其次,在"图文"上下功夫,精心分析每幅插图,与学生共同分享教材的"活性",发挥镜子作用,看到了插图就对应上文章,从而产生直接兴趣。实践表明,有兴趣的事,做起来注意力集中,效率高。的确,在整体培养兴趣的同时,课堂教学时,多创设竞争氛围,让学生首先首先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体验成功。如,给学生规定时限性的任务、实践性作业、体验性活动等,都会使学生的兴趣一触即发,而课堂教学向"磁场"一样紧紧地吸引学生,学生有志学习,那么,"发展"就会从一筹莫展的窘境,一跃而入左右逢源的境界。
  总之,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给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研究性、合作性、交流性、体验性等众多高效举措云集课堂,师生形成了互动发展的态势,学生的自主发展构建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新体系,务实了"发展"的基础,真正打造了课堂教学的"联合体",一种"全面发展、全面提高"的理念诞生。
  参考文献
  [1]王忠华;如何搞好课堂教学的"自主、合作、探究"[J];黑河教育
  [2]史洪礼;课堂教学的导语艺术[J];吉林教育
  [3]叶元晓;浅谈中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J];快乐阅读
  [4]肖羽;浅谈《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三个问题[D];华中师范大学
  [5]陈玲娥;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
其他文献
目的  1、在系统梳理绩效考核相关概念、国内外绩效考核方法与绩效管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公立医院维护公益性和社会效益的原则,创新平衡计分卡理论,结合关键绩效指标
1.主题与背景  新课程标准提出:"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教师要相信"有价值"的数学应该、也能够为每一个学生所掌握。它意味着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是最基本的,是每一个普及义务教育地区、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儿童,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身的努力下,人人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有多种途径,最基本的是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
期刊
教师的语言是世界上最廉价、最直观的教学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效率。"可见,教师的"讲"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语文的根本是"读"  读是语文教学的"根"。上溯历史,古人把学习叫做"读书",把学习的地方叫"书塾"。古人还有"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的说法,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等切肤入避的体验
期刊
摘要:本文以《论语》中孔子启发式理念的特质内涵:以生为本;抓住教育契机;重在点拨,举一反三。结合新一轮课改背景,分析了孔子启发式教育理念在新时期课堂教学中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启发式 愤悱 生本 对话 教育智慧  纵观中国及世界教育史,"启发"一词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源于孔子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宋代学者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
【摘要】在作文评改中,长期以来都是由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精细的批改。学生只负责写作文,在评改过程中始终都处在一个被动的地位。本文主要针对这一现象做出了一系列反思,提出了"互动式作文评改"这一作文评改方法,在此方法中学生是全评改过程的主体,而教师则处于此项活动的主导地位。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评改过程中感受到倾诉的愉悦感以及写作的成就感。  【关键词】作文 互动 评改  一. 充分发挥教师的课堂
分析人类学习活动的历史,先从实践、探索、总结中学习各种生存的技能,以后发展为传授与本人直接体验相结合的学习过程,从师傅带徒弟方式变成学校教师传授为主,这是教育效率提高的一大进步。但从理想的教学形式看,师傅带徒弟方式确实优于学校,因为教师传授失去了个别性,使学生处于被灌输的被动地位,失去灵活指导,对创造性思维缺少引导和激励。然而,师徒式教学要求师傅的数量太多。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从认知理论出发,分析学
期刊
摘要: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  关键词:合作学习 新课程改革  合作学习也属于一种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相比,它们有着许多质的不同。合作学习有以下四条特征:(1)有明确的小组讨论,或需解决的数学任务;(2)小组内成员面对面互动;(3)小组内有相互合作帮助的互动的气氛;(4)小组内人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