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rs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以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中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方面也从中体会到了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并讲述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数学中,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可以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初二学过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再计算一个班的学生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分析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
  另外,可适当应用一些必要的惩戒措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谓没有规矩的社会不成其为社会,那么没有规矩的学校又谈得上是什么学校?规矩,必须靠奖惩分明来保证。可惜如果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我们的中小学应该算是世界上最宽容的学校了,在我们的学校里,胆大的学生完全可以妄为。我们先来和世界上号称最注意保护青少年权利的美国比较一下,以下是一所在美国也算得上宽容的小学的处罚条例:如果学生犯错,有多种方法处罚(从最轻到最重):1、口头警告。2、在每周的表现表上记上一个勾说明违反了什么规定。这个表每周四带回家让家长签名,以便与家长共同对学生进行监督。3、把学生送到其它低年级的班去上一天课。4、在一整天其它学生上课期间,罚学生做大量作业。5、到校长办公室接受训话和作一天的作业。6、通知家长到校,与老师开座谈会。7、暂时停学。8、开除。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以上几条在我们的普通中学里是否可行:首先第3条绝不适用;第4、5、7三条剥夺了青少年受教育的权利且4、5条有“罚抄”之嫌,也不可行;而第8条嘛,对一所普通学校来说,开除一名学生远比解聘一名教师要困难得多。那么能够实行的便只剩下第1、第2、第6三条,当然还要加上注解:口头警告不应过重,以免伤害青少年稚嫩的心灵;若想请家长到校,要等家长有时间才可以。
  只是由于教师队伍中的个别害群之马对学生无理性的伤害性体罚,社会、家长便由此产生了对学校和教师过于偏激的看法,使学校的管理矫枉过正,结果走向了放任的极端。
  在家长、社会的监督下,我们现在的学校、教师在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时简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无论什么人犯错,无论犯的是什么错,只要是还在学校的学生,就一条“循循善诱”。且不论十几岁的青少年已听过了多少大道理又能听懂多少大道理,现在的青少年接受的信息从电视、电影、报刊、杂志到国际互联网可称得上海量,你又有多少“语重心长”可以让他一次次的触动?由于缺少必要的惩戒措施来保证严格纪律的执行,当然就更谈不上防微杜渐,甚至在某些学生故意向教师挑衅时,教师也只能圆滑地回避。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他们需要赞扬与鼓励,但也需要通过相应的处罚对其思想行为进行一定的矫正。如果使青少年觉得自己不论做什么学校和教师都无法可施,不论犯什么错都不需付出代价、不需承担责任,那么所造成的后果不难想象。
  对于青少年而言,一味的纵容绝不利于健康成长,而合理适度的处罚或体罚往往能使他更容易地判断对与错。
  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公开指出,对于犯有“顽梗”或“反抗”过失的儿童,主要还要靠教师用“心”去教育每个学生,要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心态中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也才能有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定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其他文献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下册第三单元37页的“两位数大小比较”内容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引出大小比较问题。  37页教材开始就是一副情境图,图中有两个信息:一是松鼠说:我拾了46个贝壳;二是小兔说:我拾了38个贝壳。最后辣椒提出一个问题:松鼠和小兔比,谁拾得多?    编写意图:让学生观察画面,收集已知信息,进行数学思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一方面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期刊
试卷讲评是模拟考试的延续,教师通过对试卷进行解剖、分析、点评,能够达到纠正错误,巩固知识、拓宽思路、提高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目的,尤其在考试前的总复习阶段,对于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答题技巧,明晰答题思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上好试卷讲评课呢?下面是我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一、精心备课   1、分析试卷,心中有数。教师在施考前应先对试卷进行科学分析,看其是否符合新课改的理念
期刊
一、教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有机物并储存能量,不但满足了绿色植物本身生活的需要,而且还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有机物和能量。而所有生物对于有机物和能量的利用都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因而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往往意识不到植物的呼吸作用,甚至将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混淆。在课堂中应组织一系列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使学生
期刊
创新是民族之魂,是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也深知创新精神是未来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而这种素质必须从小培养。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此阶段幼儿精力充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又富于幻想,所以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时机,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结合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实施正确的教育,使之更好地发展。  通过三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我认为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可以从以下两方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众所周知,在中考复习阶段,来自于家庭、社会的压力给许多学生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再加上复习课中要么画线圈点、简单重复,要么题海淹没一切,许多学生往往身心疲惫。“题海无涯,回头是岸”──学生的感慨中包含着多少辛酸与无奈。缺乏创造性的复习,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还导致了学生厌学情绪的蔓延,其结果反而降低了复习的效率;即便是追求升学率,也是适得其反。   二、问题的讨论与分析。改变复习
期刊
有时候觉得光阴真的是转眼即逝的东西,不知不觉自己教书已经近十年了,真是令人感慨!不过感慨之余,我觉得我的每一年也是有精彩、得失之处的。尤其是近几年,似乎是年龄大了、成熟了的缘故吧,少了些昔日的张扬,不再好高骛远,而是更加重视眼前的每一节课。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在我们的身边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实践发展,我们的课堂逐渐回归到真正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期刊
前言  《说文解字》有:  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  两句话,把教育的核心点了出来。  那就是,身教为先,使人从善。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其教育工作直接影响到众多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如何在班主任的工作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取得更大的效果?应该抓住班主任工作的几个关键和实质。  一、尊重学生,热爱学生  教育的实质是尊重和爱。著名教育家霍懋征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
期刊
众所周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基础,对其品德的形成和今后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老师对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道德转化的过程认识不足,还明显存在着重教材资源、轻学生资源的现象。要把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让教学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小学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校中诸教育因素要互相配合、有机渗透。从学校实施德育的途径来看,要把学科教学
期刊
目前,我们一些课堂教学的状况令人担忧,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处于压抑状态,犹如学习的旁观者,课堂上看不到他们的积极参与,宝贵的时间从身边悄然流逝,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我深刻地感受到老师对学生教得越多,提供给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思考和行动的机会就越少,教学过程的活力和效益就越低。教学既然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就谈不上教
期刊
通过学习新课程理念,并结合自身的实践,许多教师已经熟悉了情境教学的概念。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心态和情感体验,扩大学生学习的知识视野,刺激学生思考和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分析、探求、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一次听课中我发现执教教师在短短的45分钟课内创设了四五个情境,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