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不该有的笑声
预习课上,我心怀敬慕,面带严肃地读着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当我深舒一口气,深沉地读到“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这土地里面”这一句时,竟有几个学生笑出了声,继而是全班的哄笑。我的心一震,我知道他们此时一定在想:莫名“寻死”的不光是诗中那只鸟,还有他们眼前这位语文老师,不然他为何读得如此深情呢?
我停下来,一字一句地说道:“孩子,这笑声应该是泪水!”众生愕然,笑声戛止。读至诗末我高声说到:“1938年,这对于祖国母亲来说是一段怎样的岁月呢?只有结合时代背景才能深刻理解艾青在诗中寄寓深沉的情感!请同学们搜集1931年至1938年中国的重大事件,品读诗作,感悟深情。”
二、滴血的历史
(一)作业交流
第二天,学生交流搜集结果,归纳如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急、平津危急
1935年,《何梅协定》——日本策划五省自治
1937年7月,“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平津失守、上海失守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杀我同胞30余万
(二)设疑启情
问题:面对这滴血的历史,同学们脑海中有怎样的画面?
生1:我感觉当时的中国像一艘残破的大船在狂风暴雨和滔天巨浪中飘摇。
生2:我仿佛看到了日寇屠杀我同胞时狰狞的面孔。
生3:我想到了死尸遍野、血流成河的南京城。
(三)视频创境
播放《南京大屠杀》电影片段,众生或凄然,或愤然,班内气氛凝重。
(四)板书概要
山河破碎、民族危殆——国难家仇
(五)初读诗作
三、意象中的深情
(一)探究这首抒情诗是怎样抒发真情的?(学生探讨)
明确——借助意象抒发(意象:包含着作者主观情感的形象)
(二)探究意象背后的深情
1. 诗中有哪些意象,分别象征什么?(学生探讨)
明确:鸟——作者本人;土地——苦难的祖国;暴风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河流,风——抗日风暴,人民大众;黎明——胜利的时刻。
2. 抓住诗中关键词引导学生探讨以下问题。
(1) “嘶哑”一词表明这是怎样一只鸟,饱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应该”一词又体现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这是一只身心受到巨大的创伤,一息尚存歌唱不止的鸟;饱含着作者悲伤痛苦的情感。“应该”一词表明了作者尽平生之力,救国于水火的决心。
(2)联系上课之初的历史回顾,进一步想象“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的苦难,然后以诗人的口吻深情地对祖国说一句话。
生1:祖国呀!你是我的一切,为了你我可以献出我的生命!
生2:我今天才真正理解“山河破碎风飘絮”的哀痛,祖国呀!望着你我心如刀绞!
生3: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不做亡国奴!抛头洒血,救国兴邦,让敌人看我中华的力量!
(3)由“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你想到了哪些人,想到了哪些事?(学生交流略)
(4)结合全诗探究诗人眼中常含之“泪”包含着怎样的情感?
明确:面对现实的悲痛之泪;仇恨敌人的愤怒之泪;翘首光明的渴盼之泪;想象胜利的幸福之泪。
四、朗读时的泪花
在品析全诗之后我们以比赛和齐读的形式进行了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读出每句诗所包含的深层情感。在朗读过程中,随着学生们对诗中情感逐渐深入地体悟,朗读的感染力也不断加强,读至最后,我发现学生们的眼中都闪动着晶莹的泪花。
五、以文解诗的佳作
课后,在以文解诗的训练中,学生们写出了许多感人的文字,下面是其中的两例。
(一) 艾青大哉!你把自己比作一只鸟,可能是深感自己的渺小和文弱,然而在你的心中却奔腾着黄河的情,澎湃着长江的爱!“我以我血荐轩辕”,你立下必死的信念,以手中之笔饱蘸自己的青春之血,写下对祖国的爱,写下对敌人的恨。我想在枪林弹雨中,你的诗一定会无数次地为你和你的战友带来力量——眼含热泪冲向敌阵。
艾青大哉!血雨腥风,暗夜如磐,身处深渊你的心中却闪着美丽的曙光,于是含着幸福的笑在诗中歌唱那“无比温柔的黎明”,这是何等的乐观,这是怎样的信念!面对你,我为我曾经的脆弱和退缩而羞愧,此刻你已成为我的榜样!弱肩秀手担大义,家仇国难挺身立。弹雨枪林生死忘,暗夜深渊盼曙光。
(二)祖国呀!我亲爱的祖国,当你身遭凌辱,疾患缠身,气息奄奄之时,我怎会弃你而去?你是生我养我的母亲,望着你,我的眼在流泪,我的心在滴血。我该如何解救你呀?为了你我愿意献出我所有的血。
啊!我看到了,我看到了一条红色的河,它的滔天巨浪自天边滚滚而来。看!你的儿女们,我的同胞们,他们团结起来了,他们举斧擎刀砍向敌人,他们持枪扛炮奔赴战场……
我坚信,你会好起来!我坚信,你会站起来!我坚信,你的未来将无限美好!
为了你,我愿意流尽最后一滴血,死在你的怀里和你融在一起,永不分离,永不分离!
(作者单位:唐山市芦台
开发区第一中学)
预习课上,我心怀敬慕,面带严肃地读着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当我深舒一口气,深沉地读到“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这土地里面”这一句时,竟有几个学生笑出了声,继而是全班的哄笑。我的心一震,我知道他们此时一定在想:莫名“寻死”的不光是诗中那只鸟,还有他们眼前这位语文老师,不然他为何读得如此深情呢?
我停下来,一字一句地说道:“孩子,这笑声应该是泪水!”众生愕然,笑声戛止。读至诗末我高声说到:“1938年,这对于祖国母亲来说是一段怎样的岁月呢?只有结合时代背景才能深刻理解艾青在诗中寄寓深沉的情感!请同学们搜集1931年至1938年中国的重大事件,品读诗作,感悟深情。”
二、滴血的历史
(一)作业交流
第二天,学生交流搜集结果,归纳如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急、平津危急
1935年,《何梅协定》——日本策划五省自治
1937年7月,“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平津失守、上海失守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杀我同胞30余万
(二)设疑启情
问题:面对这滴血的历史,同学们脑海中有怎样的画面?
生1:我感觉当时的中国像一艘残破的大船在狂风暴雨和滔天巨浪中飘摇。
生2:我仿佛看到了日寇屠杀我同胞时狰狞的面孔。
生3:我想到了死尸遍野、血流成河的南京城。
(三)视频创境
播放《南京大屠杀》电影片段,众生或凄然,或愤然,班内气氛凝重。
(四)板书概要
山河破碎、民族危殆——国难家仇
(五)初读诗作
三、意象中的深情
(一)探究这首抒情诗是怎样抒发真情的?(学生探讨)
明确——借助意象抒发(意象:包含着作者主观情感的形象)
(二)探究意象背后的深情
1. 诗中有哪些意象,分别象征什么?(学生探讨)
明确:鸟——作者本人;土地——苦难的祖国;暴风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河流,风——抗日风暴,人民大众;黎明——胜利的时刻。
2. 抓住诗中关键词引导学生探讨以下问题。
(1) “嘶哑”一词表明这是怎样一只鸟,饱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应该”一词又体现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这是一只身心受到巨大的创伤,一息尚存歌唱不止的鸟;饱含着作者悲伤痛苦的情感。“应该”一词表明了作者尽平生之力,救国于水火的决心。
(2)联系上课之初的历史回顾,进一步想象“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的苦难,然后以诗人的口吻深情地对祖国说一句话。
生1:祖国呀!你是我的一切,为了你我可以献出我的生命!
生2:我今天才真正理解“山河破碎风飘絮”的哀痛,祖国呀!望着你我心如刀绞!
生3: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不做亡国奴!抛头洒血,救国兴邦,让敌人看我中华的力量!
(3)由“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你想到了哪些人,想到了哪些事?(学生交流略)
(4)结合全诗探究诗人眼中常含之“泪”包含着怎样的情感?
明确:面对现实的悲痛之泪;仇恨敌人的愤怒之泪;翘首光明的渴盼之泪;想象胜利的幸福之泪。
四、朗读时的泪花
在品析全诗之后我们以比赛和齐读的形式进行了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读出每句诗所包含的深层情感。在朗读过程中,随着学生们对诗中情感逐渐深入地体悟,朗读的感染力也不断加强,读至最后,我发现学生们的眼中都闪动着晶莹的泪花。
五、以文解诗的佳作
课后,在以文解诗的训练中,学生们写出了许多感人的文字,下面是其中的两例。
(一) 艾青大哉!你把自己比作一只鸟,可能是深感自己的渺小和文弱,然而在你的心中却奔腾着黄河的情,澎湃着长江的爱!“我以我血荐轩辕”,你立下必死的信念,以手中之笔饱蘸自己的青春之血,写下对祖国的爱,写下对敌人的恨。我想在枪林弹雨中,你的诗一定会无数次地为你和你的战友带来力量——眼含热泪冲向敌阵。
艾青大哉!血雨腥风,暗夜如磐,身处深渊你的心中却闪着美丽的曙光,于是含着幸福的笑在诗中歌唱那“无比温柔的黎明”,这是何等的乐观,这是怎样的信念!面对你,我为我曾经的脆弱和退缩而羞愧,此刻你已成为我的榜样!弱肩秀手担大义,家仇国难挺身立。弹雨枪林生死忘,暗夜深渊盼曙光。
(二)祖国呀!我亲爱的祖国,当你身遭凌辱,疾患缠身,气息奄奄之时,我怎会弃你而去?你是生我养我的母亲,望着你,我的眼在流泪,我的心在滴血。我该如何解救你呀?为了你我愿意献出我所有的血。
啊!我看到了,我看到了一条红色的河,它的滔天巨浪自天边滚滚而来。看!你的儿女们,我的同胞们,他们团结起来了,他们举斧擎刀砍向敌人,他们持枪扛炮奔赴战场……
我坚信,你会好起来!我坚信,你会站起来!我坚信,你的未来将无限美好!
为了你,我愿意流尽最后一滴血,死在你的怀里和你融在一起,永不分离,永不分离!
(作者单位:唐山市芦台
开发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