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梦境不一定是虚构的,也不一定是幻觉。久居都市,我的梦境大多在高分贝的噪音中支离了。都市也有森林,但那是由高楼、广厦合成的。钢筋混凝土长不出梦境,即便长出了梦境,也说不上美妙。前不久,我到“梦里水乡”一游,恍若进入了深深的梦境,寻找到了一种与日常生活完全不同的感觉。
梦里水乡,名副其实。长江之北、汉水之南的江汉平原上,嵌着一颗明珠:仙桃。仙桃有仙境,梦里水乡便是典例。
梦里水乡有一座荷塘村,傍水而居,青砖,黛瓦,镂花木窗,跌宕的马头墙,檐角飞翘却不张扬。而以竹、草、土、芦苇为元素构成的农家小屋,闲适而恬静,不事雕琢,情绪温和。尤其是每户人家高挂在屋檐下的马灯,用叙事的姿态,回忆着这片土地过往的岁月。荷塘村天时、地利、人和咸备,向吉,尚祥,正应了“流水门前过,绿树村边合”的意境。时值谷雨节气,我穿行于荷塘村,虽见不着东晋岚气飘绕的南山,也因时令,没有遍地的菊花让我采摘,但我悠然地通往了陶渊明清淡、脱尘的状态。荷塘村质朴,淡定,面拙而骨子里藏巧,雅趣深致,一点也不俗气,而且,村小却有大格局。
坐一艘小木船,我渐入遍水的梦境。绛云在霄,舒卷自如。从船窗里将目光放牧到远天,我惊奇地发现,我的目光十分流畅地进入到了白云之间,随白云一起逍遥,并与白云同乐。我曾把目光伸向都市的远天,渴望目光与白云相遇,但目光往往是被入云的建筑反弹回来。
我以为,梦里水乡临摹了唐诗宋词的神韵。我还以为,梦里水乡的神韵之源头是楚辞。梦里水乡没有粉黛,也没有娇喘,更没有媚骨,不轻佻,不潦草,一切呈自然、平和与清丽之貌。
梦里水乡以水为脉,而这方水有涵养,有境界,悦人不说,独说怡物。温柔的水域里,养着大片的池杉。池杉主干挺直,树冠尖塔形,高及二十五米。据说,这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种植的。池杉树干基部膨大,呼吸根呈曲膝状。所以,这方水域的水位是常设的。放眼望去,这片池杉横成行,纵也成行,一点不缭乱。论其规模,名列全国池杉之首。说它是一座天然的大氧吧,不是虚言。行走于池杉丛林之中,我禁不住做深呼吸,清除肺叶里的垃圾,引入新鲜的氧气。
鸟声是上帝赐给人类的音乐与福音。池杉之间,有鸟鸣唤醒了我的乡愁。小天鹅涉水优雅,发现螺、蠕虫、小鱼和植物种子后,便会饱食一顿美味。白鹭衔着王维、杜甫的诗句,从唐朝起飞,飞到了梦里水乡;白鹭也衔着陆游、寇准的诗情,自宋朝起飞,飞到了梦里水乡。水乡风晨月夕,空气湿润,宜于人入梦,也宜于鸟入梦。
临水,散布着绿竹、丁香、牡丹、桂花、玉兰、梅花、茶花、石榴、桃花、八仙、紫薇、玫瑰诸岛,十二类植物也在这方水土出泥而入梦。正是因为有了梦,它们才应着时令拔节生长,循季绽放,以各自的姿容独居一格,讲述着植物与大地与节气的血脉关联,不会让梦里水乡在任何季节里孤单与寂寞。昼餐水乡之灵气,夜饮仙桃之精华,这些植物次第浮动着暗香,也忠诚传播着人文的延续。在我看来,它们生来就不是应景的,是缀在宇宙之间的万物生命链。
水边还泊着另外一种风景,这就是与十二花岛相呼应的十二仙女。仙女坐在近岸的木船上,怀抱一把半梨形的琵琶,左手按弦,右指弹奏,以简朴的旋律向水乡抒情,也以细腻的格调向我倾诉。于是,仙女的纤纤玉手拨动了中国历史,琵琶之声雄伟奇特,于遥远的《十面埋伏》之中,披着垓下的战尘,敲击着我的耳膜。不过,水乡早已洗去了楚汉的战尘、项羽的血迹和虞姬的香艳,仙女的五指与琵琶的四弦相交之际,是止戈息甲,天下太平。于是,乐曲也舒展、优美起来,回澜拍岸之后,便是风回曲水、水深云际、花影层叠。
泊船上,也泊着另外一种仙女。仙女长袖玉立,安静文秀,怀抱里虽没琵琶,却含着水乡的梦境,温婉而不哀婉。隔着一段水路,我的目光踏水而去,只见仙女目光清澈,璞玉浑金,眉宇间全是回归自然的表情。我没有惊艳的感觉,胸中也没有埋伏一朵裙钗,却有沉静的心态。仙女本分地站在木船上,如唐末的一首小诗,又如五代的一首小词,但不可忽视,也不可忽略。
一曲《渔舟唱晚》牵走了我的视听。走过去,我看见一位仙女弹着古筝,舒缓而饱满的曲调在十二根弦上如水荡漾,更有碧波、渔船在纤尘不染的曲调中起伏。这位弹古筝的仙女发髻高耸,高雅脱俗,把《滕王阁序》的韵味表达得很悠然,也很斑斓,虽没有“响穷彭蠡之滨”的气势,却有王勃笔下“渔舟唱晚”的意象。静听这首古筝名曲,我看到了初唐的晚霞、随波的渔船与载歌的渔民。
亲水平台上,另有三四名仙女舞姿优雅,注释着古筝名曲。她们长裙曳地,头上还摇动着一把油纸伞,走着含羞的细步,却也落落大方,一点也没有取悦于人的妖态。
有时候,我还听见了沔阳花鼓戏的唱腔。仙桃原名沔阳,百里沃野上,河渠網织。正是河水的浸濡,唱腔优美、明亮。据说,仙桃人有一美谚:“听了花鼓戏哟喂哟,害病不吃药。”于是,我多听了几段花鼓戏,也在池杉丛林中“哟喂哟”了几嗓,想从梦里水乡带回健康。
梦里水乡有河声、船声、琴声,也有鸟翔、牛耕、树影,但我的视听系统却十分宁静,因为这是一个可以洗涤灵魂的地方。
但愿我是一株池杉,种植在梦里水乡里。
梦里水乡,名副其实。长江之北、汉水之南的江汉平原上,嵌着一颗明珠:仙桃。仙桃有仙境,梦里水乡便是典例。
梦里水乡有一座荷塘村,傍水而居,青砖,黛瓦,镂花木窗,跌宕的马头墙,檐角飞翘却不张扬。而以竹、草、土、芦苇为元素构成的农家小屋,闲适而恬静,不事雕琢,情绪温和。尤其是每户人家高挂在屋檐下的马灯,用叙事的姿态,回忆着这片土地过往的岁月。荷塘村天时、地利、人和咸备,向吉,尚祥,正应了“流水门前过,绿树村边合”的意境。时值谷雨节气,我穿行于荷塘村,虽见不着东晋岚气飘绕的南山,也因时令,没有遍地的菊花让我采摘,但我悠然地通往了陶渊明清淡、脱尘的状态。荷塘村质朴,淡定,面拙而骨子里藏巧,雅趣深致,一点也不俗气,而且,村小却有大格局。
坐一艘小木船,我渐入遍水的梦境。绛云在霄,舒卷自如。从船窗里将目光放牧到远天,我惊奇地发现,我的目光十分流畅地进入到了白云之间,随白云一起逍遥,并与白云同乐。我曾把目光伸向都市的远天,渴望目光与白云相遇,但目光往往是被入云的建筑反弹回来。
我以为,梦里水乡临摹了唐诗宋词的神韵。我还以为,梦里水乡的神韵之源头是楚辞。梦里水乡没有粉黛,也没有娇喘,更没有媚骨,不轻佻,不潦草,一切呈自然、平和与清丽之貌。
梦里水乡以水为脉,而这方水有涵养,有境界,悦人不说,独说怡物。温柔的水域里,养着大片的池杉。池杉主干挺直,树冠尖塔形,高及二十五米。据说,这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种植的。池杉树干基部膨大,呼吸根呈曲膝状。所以,这方水域的水位是常设的。放眼望去,这片池杉横成行,纵也成行,一点不缭乱。论其规模,名列全国池杉之首。说它是一座天然的大氧吧,不是虚言。行走于池杉丛林之中,我禁不住做深呼吸,清除肺叶里的垃圾,引入新鲜的氧气。
鸟声是上帝赐给人类的音乐与福音。池杉之间,有鸟鸣唤醒了我的乡愁。小天鹅涉水优雅,发现螺、蠕虫、小鱼和植物种子后,便会饱食一顿美味。白鹭衔着王维、杜甫的诗句,从唐朝起飞,飞到了梦里水乡;白鹭也衔着陆游、寇准的诗情,自宋朝起飞,飞到了梦里水乡。水乡风晨月夕,空气湿润,宜于人入梦,也宜于鸟入梦。
临水,散布着绿竹、丁香、牡丹、桂花、玉兰、梅花、茶花、石榴、桃花、八仙、紫薇、玫瑰诸岛,十二类植物也在这方水土出泥而入梦。正是因为有了梦,它们才应着时令拔节生长,循季绽放,以各自的姿容独居一格,讲述着植物与大地与节气的血脉关联,不会让梦里水乡在任何季节里孤单与寂寞。昼餐水乡之灵气,夜饮仙桃之精华,这些植物次第浮动着暗香,也忠诚传播着人文的延续。在我看来,它们生来就不是应景的,是缀在宇宙之间的万物生命链。
水边还泊着另外一种风景,这就是与十二花岛相呼应的十二仙女。仙女坐在近岸的木船上,怀抱一把半梨形的琵琶,左手按弦,右指弹奏,以简朴的旋律向水乡抒情,也以细腻的格调向我倾诉。于是,仙女的纤纤玉手拨动了中国历史,琵琶之声雄伟奇特,于遥远的《十面埋伏》之中,披着垓下的战尘,敲击着我的耳膜。不过,水乡早已洗去了楚汉的战尘、项羽的血迹和虞姬的香艳,仙女的五指与琵琶的四弦相交之际,是止戈息甲,天下太平。于是,乐曲也舒展、优美起来,回澜拍岸之后,便是风回曲水、水深云际、花影层叠。
泊船上,也泊着另外一种仙女。仙女长袖玉立,安静文秀,怀抱里虽没琵琶,却含着水乡的梦境,温婉而不哀婉。隔着一段水路,我的目光踏水而去,只见仙女目光清澈,璞玉浑金,眉宇间全是回归自然的表情。我没有惊艳的感觉,胸中也没有埋伏一朵裙钗,却有沉静的心态。仙女本分地站在木船上,如唐末的一首小诗,又如五代的一首小词,但不可忽视,也不可忽略。
一曲《渔舟唱晚》牵走了我的视听。走过去,我看见一位仙女弹着古筝,舒缓而饱满的曲调在十二根弦上如水荡漾,更有碧波、渔船在纤尘不染的曲调中起伏。这位弹古筝的仙女发髻高耸,高雅脱俗,把《滕王阁序》的韵味表达得很悠然,也很斑斓,虽没有“响穷彭蠡之滨”的气势,却有王勃笔下“渔舟唱晚”的意象。静听这首古筝名曲,我看到了初唐的晚霞、随波的渔船与载歌的渔民。
亲水平台上,另有三四名仙女舞姿优雅,注释着古筝名曲。她们长裙曳地,头上还摇动着一把油纸伞,走着含羞的细步,却也落落大方,一点也没有取悦于人的妖态。
有时候,我还听见了沔阳花鼓戏的唱腔。仙桃原名沔阳,百里沃野上,河渠網织。正是河水的浸濡,唱腔优美、明亮。据说,仙桃人有一美谚:“听了花鼓戏哟喂哟,害病不吃药。”于是,我多听了几段花鼓戏,也在池杉丛林中“哟喂哟”了几嗓,想从梦里水乡带回健康。
梦里水乡有河声、船声、琴声,也有鸟翔、牛耕、树影,但我的视听系统却十分宁静,因为这是一个可以洗涤灵魂的地方。
但愿我是一株池杉,种植在梦里水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