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学生道德教育,应该把道德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孝敬父母、立志成才教育等方面结合起来,注重教育的科学性和灵活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关键词:中学生 道德教育 传统美德教育
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美德,我们应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起来,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具体应从五个方面着手:
1、传统美德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爱国历来被看作是一种“大节”。中国人民历来崇尚气节、注重情操,爱国主义思想培育了中国人的正义感和是非观,形成了民族的浩然正气。历史上出现过无数仁人志士,如“北海牧羊”的苏武、“精忠报国”的岳飞、“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以及爱国诗人陆游等,他们至今受到人们的称颂,是因为他们具有“舍己为国”的高尚精神。教师应通过讴歌爱国志士和他们感人的业绩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从而增强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传统美德教育与遵法守纪的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早在两千多年前,曾子就提出“吾日三省吾身”,同时古人又倡导“责己严,待人宽”的原则,这都说明古代思想家已经具备了勇于自我批评、加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3、传统美德教育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相结合。古人所讲的“仁爱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华。“仁”的核心是“爱人”,即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同情人。在家庭生活中,“仁爱”以“孝悌”为根本,崇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从而形成一种浓厚的家庭亲情,进而有利于形成“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如果学生对养育自己的父母和教育自己的师长都不尊敬,又怎么能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呢?因此,我们必须以此来教育学生,在家庭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在学校要尊敬师长、尊重每一位职工、在社会要敬老爱幼、助人为乐。
4、传统美德教育与文明礼貌教育相结合。我国人民历来注重文明和礼貌。“与人为善”、“平易近人”、“推心置腹”等成语即说明了人要以善良、谦让、诚恳、宽容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圯上老人”、“举案齐眉”、“曾子杀彘”、“让枣推梨”、“宾至如归”、“千里送鹅毛”等典故,则分别说明了长幼、夫妻、父子、兄弟、亲友、主宾等各方面具体礼貌原则。
上述成语、典故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好教材。教师必须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原则,突出文明行为的训练和养成,如语言文明、礼貌待人、尊敬师长、遵守社会公德等。
5、传统美德教育与立志成才教育相结合。古人是非常重视立志成才的,并倡导自强不息、持之以恒。如大禹为根除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屈原为挽救楚国的危难而“上下求索”,还有“磨杵成针”、“悬梁刺股”、“羲之墨池”等故事,表现了古人为实现理想而甘愿吃苦的决心和恒心,这无疑是我们民族精神中的精华,对教育学生立志成才具有极大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如何落实对中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呢?我认为教师必须打破旧的模式,积极探究,不断改进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教育的科学性和灵活性。教育的科学性和灵活性是道德教育能见成效的保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注重科学性、灵活性,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规范道德行为,让学生真正接受,达到入脑、入心的程度,才能由理解变为自觉的道德行为。这样道德氛围才能形成,思想道德教育才能真正见成效。
比如学生的打架问题,学生对学习“做人”不理解,也不重视做人应该从哪些地方做起。我们在对学生传授“做人”知识时,要结合民族的优良传统,以及他们身边的许多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解释“做人”的内涵,引导他们正确把握“做人”的基本准则和立足点,用事实教育他们懂得:学会“做人”是自己生存的需要,是社会大家庭和谐的需要,也是人生幸福的源泉。学生明白了这一道理,就会在实践生活中自觉去观察、思考、审视身边人际关系的处理。
2、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形成教育的良性循环。被动教育是实施在学生违背道德准则后的一种补救教育,而学生已发生的不良行为不仅影响了一个集体的道德氛围,同时也影响或伤害了集体中的其他成员。多方的损失靠被动教育挽回,不仅难度大、可能性小,而且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新的负面影响。长此以往,就会不断出现老问题未解决、新问题又产生了的局面。教师要深入学生中,做到多看、多听、多了解、多分析。要注意挖掘传统的伦理教育的精华,选择适当的时机、适当的阶段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意识到自己人生的价值,意识到自己对国家的责任、对民族的义务,逐步学会按照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原则、伦理规范,思考自我道德的选择与完善。
3、重视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这是促进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基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当一个教师的品行、风度、学识、人格和工作精神达到甚至超出了学生原有的想象时,学生对该教师的敬重、信服之心就会油然而生,从而“亲其师,信其道”。,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是直接影响学生思想道是直接影响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中学生 道德教育 传统美德教育
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美德,我们应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起来,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具体应从五个方面着手:
1、传统美德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爱国历来被看作是一种“大节”。中国人民历来崇尚气节、注重情操,爱国主义思想培育了中国人的正义感和是非观,形成了民族的浩然正气。历史上出现过无数仁人志士,如“北海牧羊”的苏武、“精忠报国”的岳飞、“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以及爱国诗人陆游等,他们至今受到人们的称颂,是因为他们具有“舍己为国”的高尚精神。教师应通过讴歌爱国志士和他们感人的业绩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从而增强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传统美德教育与遵法守纪的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早在两千多年前,曾子就提出“吾日三省吾身”,同时古人又倡导“责己严,待人宽”的原则,这都说明古代思想家已经具备了勇于自我批评、加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3、传统美德教育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相结合。古人所讲的“仁爱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华。“仁”的核心是“爱人”,即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同情人。在家庭生活中,“仁爱”以“孝悌”为根本,崇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从而形成一种浓厚的家庭亲情,进而有利于形成“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如果学生对养育自己的父母和教育自己的师长都不尊敬,又怎么能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呢?因此,我们必须以此来教育学生,在家庭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在学校要尊敬师长、尊重每一位职工、在社会要敬老爱幼、助人为乐。
4、传统美德教育与文明礼貌教育相结合。我国人民历来注重文明和礼貌。“与人为善”、“平易近人”、“推心置腹”等成语即说明了人要以善良、谦让、诚恳、宽容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圯上老人”、“举案齐眉”、“曾子杀彘”、“让枣推梨”、“宾至如归”、“千里送鹅毛”等典故,则分别说明了长幼、夫妻、父子、兄弟、亲友、主宾等各方面具体礼貌原则。
上述成语、典故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好教材。教师必须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原则,突出文明行为的训练和养成,如语言文明、礼貌待人、尊敬师长、遵守社会公德等。
5、传统美德教育与立志成才教育相结合。古人是非常重视立志成才的,并倡导自强不息、持之以恒。如大禹为根除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屈原为挽救楚国的危难而“上下求索”,还有“磨杵成针”、“悬梁刺股”、“羲之墨池”等故事,表现了古人为实现理想而甘愿吃苦的决心和恒心,这无疑是我们民族精神中的精华,对教育学生立志成才具有极大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如何落实对中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呢?我认为教师必须打破旧的模式,积极探究,不断改进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教育的科学性和灵活性。教育的科学性和灵活性是道德教育能见成效的保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注重科学性、灵活性,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规范道德行为,让学生真正接受,达到入脑、入心的程度,才能由理解变为自觉的道德行为。这样道德氛围才能形成,思想道德教育才能真正见成效。
比如学生的打架问题,学生对学习“做人”不理解,也不重视做人应该从哪些地方做起。我们在对学生传授“做人”知识时,要结合民族的优良传统,以及他们身边的许多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解释“做人”的内涵,引导他们正确把握“做人”的基本准则和立足点,用事实教育他们懂得:学会“做人”是自己生存的需要,是社会大家庭和谐的需要,也是人生幸福的源泉。学生明白了这一道理,就会在实践生活中自觉去观察、思考、审视身边人际关系的处理。
2、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形成教育的良性循环。被动教育是实施在学生违背道德准则后的一种补救教育,而学生已发生的不良行为不仅影响了一个集体的道德氛围,同时也影响或伤害了集体中的其他成员。多方的损失靠被动教育挽回,不仅难度大、可能性小,而且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新的负面影响。长此以往,就会不断出现老问题未解决、新问题又产生了的局面。教师要深入学生中,做到多看、多听、多了解、多分析。要注意挖掘传统的伦理教育的精华,选择适当的时机、适当的阶段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意识到自己人生的价值,意识到自己对国家的责任、对民族的义务,逐步学会按照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原则、伦理规范,思考自我道德的选择与完善。
3、重视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这是促进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基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当一个教师的品行、风度、学识、人格和工作精神达到甚至超出了学生原有的想象时,学生对该教师的敬重、信服之心就会油然而生,从而“亲其师,信其道”。,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是直接影响学生思想道是直接影响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