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身,遇见夏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ba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的夏天,很多事都是慢的。我们徜徉在大自然里,听蝉鸣,听蛙声,一脚踏在田埂上,就踏进了夏天,田里有许多青蛙在等着我们。
   那时一放学,书包一扔,孩子们会猫着腰,勾着头,眼睛一眨不眨地,寻找地上的知了洞,若发现一个小米粒样的洞眼儿,上面又像蒙着一层薄薄的地皮,那兴奋劲儿就别提了。用手指轻轻一抠,洞口豁然开朗,这时一只胖乎乎的知了会蹲在里面。我们还会满树林里奔跑,去寻找知了壳,据说知了壳是药材,可以卖钱。
   小时候喜欢夏天下雨,雨后,树叶绿得醉人,像被清水洗过似的。低洼处的水,风轻轻拂过,泛起细小的波纹,燕子低飞,轻盈而不失矫捷,蝴蝶双翅微微收起,停在湿漉漉的花草上。雨后一切都是新的,云烟散尽,天边偶尔会出现美丽的彩虹,这时的夏天别有一番韵味。
   我们会去田野边,河边采野花,把花扎成一束,或者编成花帽,戴在头上。戴着花草帽,在河边钓鱼,那时的河水没有污染,能看到成群的鱼在河里自如地游曳。我们把钓上来的鱼带回家,让母亲做鲜美的鱼汤。
   河边有桑林,桑葚先是绿莹莹的,翡翠一般,慢慢变得黄澄澄的,像琥珀,过不了几天,又变成红彤彤的,像絳珠。当桑葚熟透以后由深红变成深紫色,乍看上去像是黑的。成熟的桑葚,胖嘟嘟的,像一串串黑珍珠,吃上去蜜甜、蜜甜的。
   那时我们喜欢爬上桑树,坐在枝桠上边摘边吃,这时耳边会响起“布谷—布谷”的叫声,嘹亮而悠远,“蜜蜂出户樱桃发,桑葚连村布谷啼。”此时乡村是诗情画意的。
   那时几乎每个夏天,我们都倘佯在西瓜的清香中,沙地里种出来的西瓜最好吃,味道干净甜美,好似人生之少年。刀尖刚碰触西瓜,只听西瓜“咔嚓”一声,应声而裂,似绽开的微笑,吃起来很是过瘾。
   新蚕豆也下来了,煮熟串成串挂在脖子上,嘴里模仿大人念叨着“阿弥陀佛”,边吃边疯跑着追赶蝴蝶和小鸟,可惜现在的孩子,体会不到这种乡野的情趣。
   夏天,路边蚂蚁成群结队,萝卜叶上爬着许多小蜗牛,天空的燕子排着队形,喜鹊在房檐下飞来飞去,一副喜悦的样子,它似乎刚偷吃饱了田里的早麦,嘴里还回味着余香,阳光落在它的羽毛上,看上去柔软而有光泽。
   池塘里荷叶自如地舒展着,有花苞冒出。浅水处的水草间,几只白鹭正东张西望,像是时时提防着什么。深色的长啄,洁白的羽毛,不由让人想起一句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菜园里,南瓜秧恣意地舒展着,随处是黄色的花朵,喇叭似的开着。栀子花也开了,白花瓣,淡淡的,刚摘下的栀子花,新鲜水灵,饱胀的花骨朵半青半白,似美玉雕琢。那时,祖母端坐在院子里的梧桐树下,给我梳小辫,顺手摘下盛开的栀子花,插在乌黑的小辫上。祖母一边摘一边说:栀子花开了就要摘,要不然来年会越开越小。
   荼蘼花开了。“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荼蘼花,春天抽绿,夏天才会开花,荼蘼花不仅开得热烈,连香味也是浓烈的。开到荼蘼花事了,就像用足了劲绽放自己,就像爱一个人,拼了一生的花香。
   小时记忆里,村子家家有蔷薇,篱笆处处绕芬芳,满架蔷薇一院清香啊。夕阳如画,乳色的雾霭浮起,掮犁荷锄的归人,也不由驻足探首,啧啧嗅几下蔷薇的芬芳。浅滩上,芦苇和荻草在风中摇曳,那尚未开放的点点芦花,泛出一丝丝银白。后院里的薄荷,一派葱茏繁茂,碧绿清透,摘一片,放进嘴里,满口清凉。
   初夏的味道是甜蜜、温馨、柔和的,没有让人烦躁的炎热,没有连绵雨季灰暗的心情。初夏草木之绿比春天多了几分厚重,但又不至于绿得沧桑,这种绿,是养眼的,是明亮的。初夏是春的延伸,把希望和美好种植心田。
其他文献
2.《情人无泪:我们  爱了整整一个曾经》  作者:张小娴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名篇推荐:和光阴赛跑  张小娴在生命中最动荡的日子中写下的一直被自己搁浅的故事。在他最消沉的日子里,她像一只迷路的林中小鸟,偶尔掉落在他的肩头,啄吻了他心上的一块肉,给了他遗忘的救赎。那时他并不知道,命运加于他的,并不是那天的青青草色,而是余生的日子,他只能回忆和对她的思念长相左右。人们所以为的巧合,也许并不是
我喜欢用一个粗陶挂瓷取口的椭圆形碗盛出奶油炖菜,先把蔬菜盛在碗底,压一块鸡肉,把白色的奶油汤汁浇在上面,浓稠的奶油汤汁下面隐约着红色的胡萝卜、另一色度的萝卜、白菜和淡黄色的鸡块,看上去温婉敦厚,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  双城生活的难处当然很多,有趣的是一个城市的季节是这样的而另一个城市是那样的,谁让我帝国幅员辽阔呢。都是东北,大连和哈尔滨却有南北之分,大连面海,有水的气息;哈尔滨在内陆,虽然有江穿城
我是生长在乡野土壤上的一株植物,我的笔下写过各种草蔬花木,实在是因为我爱他、它们,这其中不仅仅因为我长在同一片土壤里的缘故,还因为在大自然的江山里,万物都有哲理,影照人生,滋养生命。  说起先前写过的那些植物——葫芦、向日葵、还有土豆,它们都是长在高田旷野里眉目疏朗的大家小姐,大自然的雾帘建成闺房,把它们一众阔绰的养在里面。昨日我看见餐桌上美丽的西红柿,如果刚才提到的那些是长在大自然的闺房里的小姐
每到天气转寒时,老爸便找出他心爱的平顶软呢帽,虽然有年头了,但戴上去却分外熨帖,等到隆冬来临,老爸又会换上他心爱的貂绒帽。你若在校园里遇见了悠闲散步的我老爸,定会在心里赞一句:这才是中国学者该有的儒雅样子!  “暖帽覆我头”,春意满心间。岁末年初,老爸都是用这两顶帽子为一年的好光景划上完美的句号,开个舒适的好头。若问为什么喜欢戴帽子?回答是“老年人需要保暖”,而我的理解是:对于一生埋首学问的老爸来
1.   一切都变了样子,唯一没变的是那支小调。走在这儿,走在沂蒙山区,走在银座天蒙旅游区,时时的,会在翠色里,会在碧绿里,传来一声清脆的歌声:“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歌声在云雾里飘来,隐隐约约的。   抬起头,远处望海楼的山峰,还有层楼,就在云雾里矗立着,就在云雾里隐约着。   多少年了,谁能说清,这楼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是什么人建造的。那时,这儿一定还没有这支《沂蒙山小调》吧。可是,
作为“重庆十大文化符号”的红岩村无疑是一个接受红色教育、感受红色文化的好去处。  红岩村,原名“红岩嘴”,是重庆市渝中区化龙桥街道办事处的下辖社区,于2012年6月成立,是由原红岩村社区、江南村社区以及黄桷村社区(部分)组成,东临重庆小镇,西与沙坪坝区(滴水岩)交界,南靠石油路街道,北与江北区隔江相望。辖区占地面积约0.7平方公里。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渝办事处设于红岩村。
“现在这个时候肯定需要人,我没多想啥就来了。”说这句话的人,是双鸭山市尖山区朝阳社区的一位普通居民——于国丰。平凡的他却在疫情来临的时候,给了我们很多感动。现在他成为一名光荣的防疫志愿者,每天都忙碌在社区疫情防控一线。为守护家园,保卫平安,尽着自己的一份力。  于国丰和妻子经营一家建材店,有两个可爱的孩子,生活甜蜜而幸福。突发疫情,讓于国丰再也坐不住了。2月1号,大年初八,很多人都沉浸在春节喜庆气
将所有欢喜苦厄。都投于古琴之中  古琴适宜修身养性,但巫娜选择古琴,却仅仅是为了逃离。年幼时,父母日日吵架,家中永无宁日,巫娜厌倦了这样的生活,强烈渴望着逃离家庭。刚好她的姨丈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问她要不要到北京学艺,巫娜忙不迭点头,就这样跟随姨妈姨丈离开了重庆,赴北京学习古琴。  巫娜之所以选择古琴,也是源自于姨丈的建议,他认为冷门专业更容易出成绩,巫娜只是顺势接受了这个选择,然后日日与古琴为伍
年近不惑,身体机能越发不如从前,精力和体力的日益不支,让我感同身受年近七旬的父母,为何越来越“笨拙”得像个孩子。为了减缓父母衰老的速度,我开始刻意制造“事端”,以给他们增添“负担”的方式,为二老的晚年生活加油鼓劲。   父母崇尚静态养生,运动锻炼如上刑场,于是我便时常拖家带口,回去寻找他们的“麻烦”。比如每次到家之后,母亲问我们想吃什么,我总是专挑烦琐的食物让她做,我说我们想吃水饺,纯手工现包的
朋友圈的真相  姜华生子,一众姐妹想去家中探望,却被她以各种理由推托,直到出了月子,沈玲等人终于如愿。可她们发现,姜华的生活并不像朋友圈里那么美好。  那天,姜华挨不过大家的要求,邀请大家来家吃饭。她家是前几年流行的LOFT简欧风格,大气稳重,客厅的墙上挂着她和刘存帅的巨幅结婚照片,宝宝有月嫂照看,屋里收拾的干干净净,整个氛围温馨美好,大家都啧啧称赞姜华好福气。  “你结婚两年多了,我们还是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