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曹操的形象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通过考查嘉靖本、李卓吾本、毛宗岗本三个版本《三国演义》中有关曹操的个人诗歌,我们便能发现这种变化轨迹。这些诗歌对曹操的态度倾向,经历了由褒扬为主到有褒有贬,再到贬斥为主的变化。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与晚明清初复杂而特殊的社会背景有关。
【关键词】《三国演义》;个人诗歌;曹操形象演变
在民间故事和京剧脸谱中,曹操历来都是不受欢迎的白脸奸雄形象。然而,曹操的形象并非一直如此,而是经历了一个演变和不断被塑造的过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成书于元末明初、迄今已流传六百多年的《三国演义》在这其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古代章回小说中,某些段落后常常附有一首或几首诗歌(有“赞诗”“叹诗”“评诗”等称呼),体现作者对故事情节或人物行为一定的褒贬态度。事实上,这些诗歌大多数并不是与故事一起被创作出来的,诗歌的数量和褒贬态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说书人或翻印人的喜好发生变化。在流传过程中,不同时代、不同版本的《三国演义》中涉及曹操的诗歌,对曹操形象的评价也不尽相同。从这些评价的差异中,我们能够看出曹操形象在社会传播过程中逐渐“变坏”的痕迹。在《三国演义》诸多核心人物中,涉及曹操的诗歌在数量上相对偏少,但仍然能看出不同传播者在诗歌选择上的用心。
在流传的六百余年中,《三国演义》诞生了许多版本。虽然大多数已经失传,但留存下来的版本就有三十多个,形成了庞杂的版本系统。笔者以明嘉靖壬午年(1522年)刻本(简称嘉靖本)、晚明李卓吾评点本(简称李卓吾本)和清代毛宗岗评点本(简称毛宗岗本)为研究文本,探讨不同版本《三国演义》中涉及曹操的诗歌所表现出的人物形象。之所以选择这三个版本,一是在笔者接触到的版本中,这三个版本不仅行文质量比较高,而且挑选引用的诗歌也比较有水平,基本代表了其所处时代现存已知《三国演义》版本的最高水平;二是这三个版本在内容、版式、引用诗歌以及所处年代等要素上,都有较为明显的区分度。选取以上三个版本作为研究文本,能更好地体现不同时代《三国演义》在内容上的区别,也更容易产生对比效果。以下是三个版本中涉及曹操诗歌的基本情况,见表1。
从数量上看,嘉靖本共引涉及曹操个人诗歌11首,李卓吾本共引涉及曹操个人诗歌15首,毛宗岗本共引涉及曹操个人诗歌6首。在三个版本中,涉及曹操个人诗歌的取舍比例与涉及诸葛亮、关羽等其他三国核心人物个人诗歌的取舍比例相同,即具有李卓吾本涉及个人诗歌最多、嘉靖本次之、毛宗岗本最少的基本特征。其数量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的变化特征也基本符合《三国演义》在流传过程中,经历从民间自发创作到文人搜集整理,再到适应市场需求精简的变化。
从表1可以看出,在嘉靖本所引11首涉及曹操个人诗歌中,共包含七绝6首、七律2首、五律2首以及古风1首;在李卓吾本所引15首曹操个人诗歌中,共包含七绝10首、七律2首、五律2首以及古风1首;在毛宗岗本所引6首曹操个人诗歌中,共包含七绝5首以及古风1首。从格律上看,涉及曹操的个人诗歌具有七言诗多于五言诗、绝句多于律诗的特点。此外,毛宗岗本中其他核心人物均存在至少一首个人诗歌的律诗(诸葛亮诗歌5首,关羽诗歌1首)。而在涉及曹操个人诗歌中,这样的诗歌却没有一首。
嘉靖本和李卓吾本在曹操去世时都引用了2首五律诗歌和2首七律诗歌,而在毛宗岗本中却被全部删除,这是比较值得注意的变化。这四首诗被删除,不能简单地用“为了提高阅读或听说书的连贯性与流畅性”来解释。以下是毛宗岗本中被全部删除的四首诗歌。
第一首:
雄哉魏太祖,天下扫狼烟。
动静皆存智,高低善用贤。
长驱百万众,亲注十三篇。
豪杰同时起,谁人敢赠鞭?[1]828
第二首:
杀人虚堕泪,对客强追欢。
遇酒时时饮,兵书夜夜观。
秉圭升玉辇,带剑上金銮。
历数奸雄者,谁知曹阿瞒?[2]828
第三首:
汉末挺生曹孟德,胸蟠星斗气凌云。
智谋超越数员将,才德惟悭万乘君。
虽秉权衡欺弱主,尚存礼义效周文。
当时若使无公在,未必山河几处分。[2]829
第四首:
堪叹当时曹孟德,欺君罔上忌多才。
昆吾直上金銮殿,蔓草空余铜雀台。
邺土应难遮丑恶,漳河常是助悲哀。
临风感慨还嗟叹,向日奸雄安在哉! [2]829
通过对四首诗歌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被删除的四首律诗中,第一首用了“雄哉” “善用贤”等多个直接称赞、赞美曹操的字词;第三首不仅盛赞曹操的智谋和才德,而且更将其一生最大的“污点”——欺君罔上、架空献帝、专权弄主等轻轻带过。我们阅读小说原文也不难发现,在诸多《三国演义》的评点本中,毛宗岗本在字里行间表达对曹操的鄙斥态度最为强烈。比如,第七十八回,曹操苦于头风之疾,华歆为其介绍华佗医术时有这么一段话(括号内为毛宗岗评语):
……以麻肺汤饮之,令病者如醉死,却用尖刀剖开其腹,以药汤洗其脏肺,(曹操一肚皮奸猾,当用何药汤洗之?)……佗令取蒜齑汁三升饮之,吐蛇一条,长二三尺,饮食即下。(曹操腹中毒蛇,恐不止一条。)[3]613
从上面这一段点评中,我们不难看出毛宗岗对曹操所持的否定、鄙夷、贬斥态度,与上面四首诗对曹操赞扬的态度大相径庭。第二首诗虽然对曹操稱颂和褒扬的程度与第一首和第三首相比较弱,但对曹操的态度有褒也有贬,偏于中性,也与毛宗岗本在整体上对曹操持强烈的鄙斥态度不甚相符。因此,这四首诗歌被删除主要是因为它们在情感倾向上与该本态度背道而驰,不利于突出毛宗岗对曹操的贬斥态度。 就全书而言,在嘉靖本所引的11首涉及曹操个人诗歌中,具有明显褒扬态度的诗歌共5首(尽把私书火内烧;纬地经天实可夸;奸雄曹操立功勋;雄哉魏太祖;汉末挺生曹孟德),分别赞扬了曹操宽容待人、慧眼识人、功勋卓著以及善于治军等,约占45 ,在三个版本中所占比例最高,也最具有明显的褒扬曹操的态度。李卓吾本虽然保留了嘉靖本中所有褒扬曹操的个人诗歌,但是也增加了4首贬斥、挖苦曹操的诗歌(夜深喜识故人容;曹操奸雄世所夸;十万貔貅十万心;三马同槽事可疑),包括贬斥曹操欺诈人心、枉杀人命以及在曹操丧父时对其进行的挖苦,在褒扬不减的同时增加了贬斥曹操的诗歌,情感倾向渐趋于中立。而毛宗岗本关于曹操的6首个人诗歌中,除了曹操去世时的一首《邺中歌》勉强算是有褒有贬、态度中立外,其余5首诗歌均是较为明显的贬斥、挖苦,在三个版本中对曹操个人表现出最为明显的贬斥、否定的情感倾向。
以上三个版本对曹操的态度由早到晚,经历了由褒扬为主到有褒有贬,再到贬斥为主的过程。那么,为什么同样一部小说对同一个人物的态度会有这样的变化呢?除了创作者、点评者的个人好恶,我们还可以从态度产生变化的时代背景中窥探出一些原因。
在李卓吾本成书的晚明时代,社会矛盾严重激化,朝政先后被魏忠贤、温体仁等权臣把持。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和后金边患,使晚明江山处在严重的内忧外患之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像曹操这样一手遮天、欺君弄主、把持朝政的权臣形象较嘉靖时期变得不得人心,另一方面中下层文人也渴望能有像曹操这样下马能治国、上马能打仗、手腕强硬的人物扫除时弊,救国于内忧外患之中。因此,李卓吾本《三国演义》在选取引用涉及曹操个人诗歌时,虽然增加了数首贬斥、挖苦曹操的诗歌,但也保留了嘉靖本中所有称赞、褒扬曹操的诗歌,在态度上有褒有贬。而毛宗岗本成书的清初,文人的民族意识较强,因此在《三国演义》中欺君弄主、专擅朝政、先后称魏公的曹操,遭到毛宗岗强烈的鄙斥,也就不奇怪了。
从以上对嘉靖本、李卓吾本、毛宗岗本三个不同版本《三国演义》中涉及曹操个人诗歌的对比,我们可以知道,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以及历代文人对曹操的态度,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白脸奸臣,而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演变。在研究包括《三国演义》在内的各种长篇白话小说时,我们除了要挖掘原文中人物的言行,也要试着探究小说中涉及这些人物的诗歌,也许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参考文献:
[1]罗贯中.三国演义[M].嘉靖本.长沙:岳麓书社,2008.
[2]罗贯中.三国演义[M]. 李卓吾批评本.宋效永,奚泉民,整理.合肥:黄山书社,1991.
[3]羅贯中.三国演义[M]. 毛宗岗批评本.孟昭连,卞清波,王凌,校点.长沙:岳麓书社,2006.
【关键词】《三国演义》;个人诗歌;曹操形象演变
在民间故事和京剧脸谱中,曹操历来都是不受欢迎的白脸奸雄形象。然而,曹操的形象并非一直如此,而是经历了一个演变和不断被塑造的过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成书于元末明初、迄今已流传六百多年的《三国演义》在这其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古代章回小说中,某些段落后常常附有一首或几首诗歌(有“赞诗”“叹诗”“评诗”等称呼),体现作者对故事情节或人物行为一定的褒贬态度。事实上,这些诗歌大多数并不是与故事一起被创作出来的,诗歌的数量和褒贬态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说书人或翻印人的喜好发生变化。在流传过程中,不同时代、不同版本的《三国演义》中涉及曹操的诗歌,对曹操形象的评价也不尽相同。从这些评价的差异中,我们能够看出曹操形象在社会传播过程中逐渐“变坏”的痕迹。在《三国演义》诸多核心人物中,涉及曹操的诗歌在数量上相对偏少,但仍然能看出不同传播者在诗歌选择上的用心。
在流传的六百余年中,《三国演义》诞生了许多版本。虽然大多数已经失传,但留存下来的版本就有三十多个,形成了庞杂的版本系统。笔者以明嘉靖壬午年(1522年)刻本(简称嘉靖本)、晚明李卓吾评点本(简称李卓吾本)和清代毛宗岗评点本(简称毛宗岗本)为研究文本,探讨不同版本《三国演义》中涉及曹操的诗歌所表现出的人物形象。之所以选择这三个版本,一是在笔者接触到的版本中,这三个版本不仅行文质量比较高,而且挑选引用的诗歌也比较有水平,基本代表了其所处时代现存已知《三国演义》版本的最高水平;二是这三个版本在内容、版式、引用诗歌以及所处年代等要素上,都有较为明显的区分度。选取以上三个版本作为研究文本,能更好地体现不同时代《三国演义》在内容上的区别,也更容易产生对比效果。以下是三个版本中涉及曹操诗歌的基本情况,见表1。
从数量上看,嘉靖本共引涉及曹操个人诗歌11首,李卓吾本共引涉及曹操个人诗歌15首,毛宗岗本共引涉及曹操个人诗歌6首。在三个版本中,涉及曹操个人诗歌的取舍比例与涉及诸葛亮、关羽等其他三国核心人物个人诗歌的取舍比例相同,即具有李卓吾本涉及个人诗歌最多、嘉靖本次之、毛宗岗本最少的基本特征。其数量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的变化特征也基本符合《三国演义》在流传过程中,经历从民间自发创作到文人搜集整理,再到适应市场需求精简的变化。
从表1可以看出,在嘉靖本所引11首涉及曹操个人诗歌中,共包含七绝6首、七律2首、五律2首以及古风1首;在李卓吾本所引15首曹操个人诗歌中,共包含七绝10首、七律2首、五律2首以及古风1首;在毛宗岗本所引6首曹操个人诗歌中,共包含七绝5首以及古风1首。从格律上看,涉及曹操的个人诗歌具有七言诗多于五言诗、绝句多于律诗的特点。此外,毛宗岗本中其他核心人物均存在至少一首个人诗歌的律诗(诸葛亮诗歌5首,关羽诗歌1首)。而在涉及曹操个人诗歌中,这样的诗歌却没有一首。
嘉靖本和李卓吾本在曹操去世时都引用了2首五律诗歌和2首七律诗歌,而在毛宗岗本中却被全部删除,这是比较值得注意的变化。这四首诗被删除,不能简单地用“为了提高阅读或听说书的连贯性与流畅性”来解释。以下是毛宗岗本中被全部删除的四首诗歌。
第一首:
雄哉魏太祖,天下扫狼烟。
动静皆存智,高低善用贤。
长驱百万众,亲注十三篇。
豪杰同时起,谁人敢赠鞭?[1]828
第二首:
杀人虚堕泪,对客强追欢。
遇酒时时饮,兵书夜夜观。
秉圭升玉辇,带剑上金銮。
历数奸雄者,谁知曹阿瞒?[2]828
第三首:
汉末挺生曹孟德,胸蟠星斗气凌云。
智谋超越数员将,才德惟悭万乘君。
虽秉权衡欺弱主,尚存礼义效周文。
当时若使无公在,未必山河几处分。[2]829
第四首:
堪叹当时曹孟德,欺君罔上忌多才。
昆吾直上金銮殿,蔓草空余铜雀台。
邺土应难遮丑恶,漳河常是助悲哀。
临风感慨还嗟叹,向日奸雄安在哉! [2]829
通过对四首诗歌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被删除的四首律诗中,第一首用了“雄哉” “善用贤”等多个直接称赞、赞美曹操的字词;第三首不仅盛赞曹操的智谋和才德,而且更将其一生最大的“污点”——欺君罔上、架空献帝、专权弄主等轻轻带过。我们阅读小说原文也不难发现,在诸多《三国演义》的评点本中,毛宗岗本在字里行间表达对曹操的鄙斥态度最为强烈。比如,第七十八回,曹操苦于头风之疾,华歆为其介绍华佗医术时有这么一段话(括号内为毛宗岗评语):
……以麻肺汤饮之,令病者如醉死,却用尖刀剖开其腹,以药汤洗其脏肺,(曹操一肚皮奸猾,当用何药汤洗之?)……佗令取蒜齑汁三升饮之,吐蛇一条,长二三尺,饮食即下。(曹操腹中毒蛇,恐不止一条。)[3]613
从上面这一段点评中,我们不难看出毛宗岗对曹操所持的否定、鄙夷、贬斥态度,与上面四首诗对曹操赞扬的态度大相径庭。第二首诗虽然对曹操稱颂和褒扬的程度与第一首和第三首相比较弱,但对曹操的态度有褒也有贬,偏于中性,也与毛宗岗本在整体上对曹操持强烈的鄙斥态度不甚相符。因此,这四首诗歌被删除主要是因为它们在情感倾向上与该本态度背道而驰,不利于突出毛宗岗对曹操的贬斥态度。 就全书而言,在嘉靖本所引的11首涉及曹操个人诗歌中,具有明显褒扬态度的诗歌共5首(尽把私书火内烧;纬地经天实可夸;奸雄曹操立功勋;雄哉魏太祖;汉末挺生曹孟德),分别赞扬了曹操宽容待人、慧眼识人、功勋卓著以及善于治军等,约占45 ,在三个版本中所占比例最高,也最具有明显的褒扬曹操的态度。李卓吾本虽然保留了嘉靖本中所有褒扬曹操的个人诗歌,但是也增加了4首贬斥、挖苦曹操的诗歌(夜深喜识故人容;曹操奸雄世所夸;十万貔貅十万心;三马同槽事可疑),包括贬斥曹操欺诈人心、枉杀人命以及在曹操丧父时对其进行的挖苦,在褒扬不减的同时增加了贬斥曹操的诗歌,情感倾向渐趋于中立。而毛宗岗本关于曹操的6首个人诗歌中,除了曹操去世时的一首《邺中歌》勉强算是有褒有贬、态度中立外,其余5首诗歌均是较为明显的贬斥、挖苦,在三个版本中对曹操个人表现出最为明显的贬斥、否定的情感倾向。
以上三个版本对曹操的态度由早到晚,经历了由褒扬为主到有褒有贬,再到贬斥为主的过程。那么,为什么同样一部小说对同一个人物的态度会有这样的变化呢?除了创作者、点评者的个人好恶,我们还可以从态度产生变化的时代背景中窥探出一些原因。
在李卓吾本成书的晚明时代,社会矛盾严重激化,朝政先后被魏忠贤、温体仁等权臣把持。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和后金边患,使晚明江山处在严重的内忧外患之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像曹操这样一手遮天、欺君弄主、把持朝政的权臣形象较嘉靖时期变得不得人心,另一方面中下层文人也渴望能有像曹操这样下马能治国、上马能打仗、手腕强硬的人物扫除时弊,救国于内忧外患之中。因此,李卓吾本《三国演义》在选取引用涉及曹操个人诗歌时,虽然增加了数首贬斥、挖苦曹操的诗歌,但也保留了嘉靖本中所有称赞、褒扬曹操的诗歌,在态度上有褒有贬。而毛宗岗本成书的清初,文人的民族意识较强,因此在《三国演义》中欺君弄主、专擅朝政、先后称魏公的曹操,遭到毛宗岗强烈的鄙斥,也就不奇怪了。
从以上对嘉靖本、李卓吾本、毛宗岗本三个不同版本《三国演义》中涉及曹操个人诗歌的对比,我们可以知道,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以及历代文人对曹操的态度,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白脸奸臣,而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演变。在研究包括《三国演义》在内的各种长篇白话小说时,我们除了要挖掘原文中人物的言行,也要试着探究小说中涉及这些人物的诗歌,也许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参考文献:
[1]罗贯中.三国演义[M].嘉靖本.长沙:岳麓书社,2008.
[2]罗贯中.三国演义[M]. 李卓吾批评本.宋效永,奚泉民,整理.合肥:黄山书社,1991.
[3]羅贯中.三国演义[M]. 毛宗岗批评本.孟昭连,卞清波,王凌,校点.长沙:岳麓书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