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诗情谁人知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诗歌教学,教者常常束手无策,本文作者经过十多年教学实践,认真反思,发掘出了教材教法、学生学习态度、基础知识在这一过程的作用,希望对高考备考有所帮助。
  【关键词】诗歌教学 教材教法 学习态度 文言知识
  中国古典诗歌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以其丰富的内涵,优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音韵历来脍炙人口;然而能真正走入诗歌,领悟这千古诗情的又有几人?
  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进行诗歌教学时,颇有感慨。现将教后反思总结如下:
  首先,反思教材教法。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中,必修一安排的是现代诗,从必修二至必修五是根据从古至今的顺序编排的古代诗歌。古代诗歌散文鉴赏(选修)是带有总结性的,侧重鉴赏古诗的方法总结。基于这样一种安排方法,我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必修一到必修五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还渗透了诗歌鉴赏方法,比如杜甫的《登高》一诗教学中,我将这首诗的教学总体分为两步: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准确理解诗意,在我的适当引导下,初步领会诗情,但在这一阶段,学生对诗人的情感理解是粗线条的,朦胧的,不确定的,部分同学的理解是不准确的。然后进行下一阶段——知人论世,在这一阶段中有学生交流讨论,有文字资料的介绍,还有影音等视频的播放,这样,学生会多角度、多侧面的了解杜甫,印象深刻,恒久不忘。然后,我又引导学生重新理解《登高》,他们很自然的理解诗人“悲秋”的八种情感。
  通过这样诗歌教学,我的课堂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读诗,看课下注释,理解诗意,讨论交流介绍杜甫,感受诗人的情感等环节都是学生或独立或合作完成的,教者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真正做到了“教少学多”“以学为主”。
  同时,教学时对必修一到必修五和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融会贯通,前后照应,我在教学时就会有理有据,有方法规律的总结,有理论的提升,有深度,有高度。
  其次,反思文言基础知识。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准确理解诗意这一环节很吃力,究其原因,一方面学生文言基础弱,不具备最基本的文言翻译能力是理解不了诗歌的。这是学生阅读诗歌的知识性障碍,为此教学中我加大了这方面的训练。另一方面由于诗歌语言跳跃性的特点,再加上学生想象联想能力弱,结果影响对诗意的理解。为此课堂上增加了“共同走进诗境,一起感受诗人情感”的环节,师生共同展开想象联想,走进诗人创设的情境。同时,增加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让学生了解古人的生活,进而体会诗人情感。
  此外,反思学生学习态度。值得肯定的是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古代诗歌,尤其是篇幅短小的,在学习之前,学生就已经熟读甚至能够流利背诵,甚至能看到三三两两的学生为一首诗到底表达什么情感而争论得面红耳赤,这种热情是学其他文体的文学作品所不具备的。我在教学时积极利用这一优势,用各种办法激励,让学生保持这难得的热情。
  总之,诗歌源远流长,所包含的内容博大精深,具备诗歌鉴赏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教学中,注重细节,注重方法,让学生在点点滴滴中捡拾起诗歌鉴赏的一枚枚珍珠,让它们在丰富的想象中大放异彩。让学生们在诗歌面前,和古圣先贤一同喜怒哀乐。
  作者单位:黑龙江兰西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选用一两个例子,针对平时作文中出现的普遍性错误,进行概括性的纠正以巩固正确的认识,对作文的信心和水平都会是一个很好的提升。而要做好这些,必须找到一些支点。支点找准了,作文就很容易了。  【关键词】高考备考 作文复习 支点    记得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撬起。”我们也要对考生说:“给自己一个支点,让你的作文更容易。”那么,在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选
【摘 要】在大力推行新课改的今天,语文作为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有高水准的教学语言艺术造诣,还要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并使学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的陶冶。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语言 语言艺术    我读《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时很欣赏作者对于语文课堂语言艺术技巧的几点总结:言之有物,论之有实;言之有序,条理清楚;言之有启,循
【摘 要】“代为之思”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一种以虚写实的手法,本文以几篇诗词作品为例,详细论述了这种手法的使用特点及其作用,以期对学生分析鉴赏此类作品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古典诗词 写作手法 以虚写实    2010年江苏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鉴赏题第3小题为:  送 魏 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
【摘 要】《雷雨》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的感情纠葛历来众说纷纭,但有一个基本事实是,三十年后,周朴园不顾鲁侍萍的“藕断丝连”,断然抛弃,曾经的偶像早成陌路。周鲁二人的“情变”表现了人性的复杂,这样的艺术构思完成了对典型人物的立体塑造。  【关键词】《雷雨》 感情纠葛 人性  曹禺的戏剧《雷雨》中,周朴园跟鲁侍萍的感情纠葛是极其重要的一条线。三十年前的始乱终弃造成了鲁侍萍一生的痛苦,她坚决反对鲁贵把女儿带
【摘 要】磨课是许多中学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的形式,通过磨课,可以探讨文本,研讨学情,调整教案,完善教法。本文详细记录了一次教研组磨课的过程,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关键词】教研 课堂教学 磨课    本学期,学校分配了二位刚大学毕业的老师,于是,我们教研组便经常性地开展新老教师磨课。所谓新老教师磨课,是指新老教师共同备课,探讨文本,研讨学情,磨合教案、课件,再相互听课、评课、反思
很多理科老师在讲解某例题后,常常再用一些同类的题目来巩固,以便学生熟练掌握解题方法。语文也是可以归类学习的,下面就《荷塘月色》的教学谈个人的一点体会。  一、文章体裁的归类  《荷塘月色》作为一篇情景交融的优秀散文,编录在各个版本的教科书中。散文体裁在课本中的比例不在少数,且散文体裁的阅读理解在各级各类语文试卷上纷纷登场。这足以证明以此文为典型教学生学会有关散文的方法尤为重要。  结合《课标》及文
【摘要】诗歌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新课程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如何进行,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必须重视和探讨的问题,而寻求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出诗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诗歌教学 新课程 体验感悟 心灵对话    新课标中“阅读与鉴赏”第一条就指出:“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
画面是那样的鲜活灵动,色彩是那样的青翠欲滴,如同一块硕大的果冻,从天而降,扑面而来,不由分说地将你囫囵儿包裹,刹那间,你觉得赏心悦目,你感到心旷神怡,于是乎你沉浸其中,你不能自拔,你见识了弱小生命的尊严,你忘记了人类是万物的主宰。因为这里处处是生命的舞台:勤劳热情的蚂蚁,队列严整的毛虫,无奈行贿的蚜虫,水中涅槃的孑孓,一滴巨大的水滴落下,打在枝头,枝头振动,将甲虫高高地弹起,又稳稳地接住,如此熟练
读,是语文的第一学法,读,能帮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和作者的思路融为一体,感悟人物内心的情感,把握文章深刻的寓意,达到“文若己出”的最高境界。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
【摘要】关于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第5段写景方法的分析,存在着“反衬”、“衬托”等等说法。由细读文本可知,这段文字的写景方法应是“间接描写”,而不是“反衬”或“衬托”。  【关键词】《荷塘月色》写景方法衬托反衬正面描写间接描写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名家名篇,历来被选入高中教材,堪称范文。教师乐教,因为它虽是白话文,却有讲头;学生喜读,因为它不仅能增加知识,而且是一种享受。评论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