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出版背景下医学图书编辑加工队伍建设研究

来源 :传播与版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511B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融合出版背景下,出版社转型升级已势在必行,提升图书内容质量也已成为必然要求。因此,为推动出版社高质量发展,其必须要加强编辑加工队伍建设。笔者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校中心建设的实践探索为例,深入分析新时期医学编辑加工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团队建设的培养方案,以期为更多图书出版单位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融合出版;编辑加工队伍;人才培养;审稿质量
  近年来,各出版社在转企改制及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出版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出版质量下滑等一系列严峻挑战。编辑作为全流程出版中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版物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的主要力量之一。而随着出版业务的多元化、图书内容及形式的数字化,编辑的工作范围日益扩大,工作量日益提升。在此情况下,如何保证图书的编校质量则显得既迫切,又艰难。
  人民卫生出版社(以下简称人卫社)成立于1953年,是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单位,也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优秀出版社”“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长期以来,人卫社始终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并立足于编辑部门编校人员不足的人力资源需求,以问题为导向,以调研为基础,以人才为根本,以提升编校质量为目标,成立了人卫社编校中心,使编辑分工进一步专业化,力求打造一支优质的编辑加工团队,进一步解放编辑生产力,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进一步做精、做强、做优和做大编辑主业,不断提高出版质量和出版效益[1]。本文结合人卫社编校中心的实践经验,就融合出版背景下医学图书加工编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及如何做好编辑加工团队的建设展开探讨。
  一、新时代医学图书加工编辑的基本素质
  (一)编辑基本功
  图书加工编辑作为对图书编校质量把关的主力军,应具备过硬的基本功。首先,图书加工编辑要有敏锐的法律意识和政治意识,掌握并严格执行《出版管理条例》《图书出版管理规定》《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等法规的相关规定。一些编辑认为此类差错大多会出现在社科类稿件中,科技类出版物会较少涉及,但正是由于这种思想上的轻视,往往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因此编辑需要高度重视政治性、导向性问题,坚决不触碰政治红线。其次,图书加工编辑要有扎实的文字加工基础,如具备对书稿正文、辅文、封面各部件的规范审改能力,对图、表、标点符号、数字、外文、参考文献等标准的准确把握能力。最后,医学图书是专业性很强的科技图书,承担传递医学知识、传承医学文明、传播医学文化的重要使命,这就要求医学图书编辑还要有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才能更深入地对文字内容的科学性、知识性进行把关。
  (二)学习能力
  扎实的编辑功底不是唾手可得的,而是需要编辑孜孜不倦地进行学习。作为图书加工编辑要不断学习与出版相关的各项最新标准和规范,避免因掌握的信息陈旧而将错误遗留到后续流程中,增加校对难度,进而影响稿件质量。作为医学编辑还要不断学习医学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在专业领域内深耕的同时扩大知识涉猎范围,不断拓展知识储备的深度与广度。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向纵深发展,越来越多的图书融入了各种“富媒体”内容,因而加工编辑也要不断学习数字化技能,提升对多媒体内容的审改能力,以及对各种智能审校工具的运用能力,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适应融合出版的发展趋势。
  (三)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一本图书的顺利出版,不仅需要每个人在全流程中都高效完成自身所负责的部分,还需要整个链条上各环节之间的沟通衔接。对加工环节来说,这种团队协作首先体现在加工编辑与策划编辑之间的沟通上。尽管加工编辑相较策划编辑来说更侧重于案头工作,但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仍然是有效落实策划思想,形成“1+1>2”合力的助推劑[2]。加工编辑接到稿件后,要发挥编辑的主体性作用,着眼于书稿的整体和全局,并加强与策划编辑的沟通与协调,着重把握策划理念、选题意图及读者目标,再对书稿的文字、语句、格式等方面进行加工,避免机械地改错别字而丧失对内容的把关,甚至曲解作者和策划编辑的意图。其次,这种团队协作还体现在加工编辑与加工团队内部的有效沟通和协作上。例如,大型书稿在同一审次往往需要多人共同完成,参与审稿的编辑对稿件整体的进度、内容的统一性、个性化处理原则、稿件的拆分整合等方面均需要做好相互沟通与配合。再如,在同一书稿不同审次之间的衔接方面,初审、复审、终审编辑之间对稿件问题的意见与反馈,均体现了有效沟通及高效的团队合作对提高书稿加工质量的重要性。
  (四)责任感和使命担当
  高质量的出版物不仅需要编辑加工人员具备过硬的编辑基本功和专业素质,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担当,甘为别人“做嫁衣”,并且不断提高个人站位和职业的价值感,将职业责任变成内在的自觉和理想的追求,肩负起人类文明传承的历史使命。
  二、编辑加工团队的培养和管理
  (一)建立编校人才培训基地,筑牢专业基础
  编校人才培养是出版社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人卫社成立编校中心,一方面对编辑进行专业化分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另一方面建设编辑人才培训基地,开展“师带徒”一对一学习模式,发扬以老带新传帮带的传统。社内各部门新入职的编辑均要在基地接受一定时间的培训后才能转回各编辑部门。作为一名编辑无论从事与编辑相关的何种工作,编辑加工均是前提和基础,并且优秀的编辑加工人员也需要时间来进行培养。
  1.构建培训体系
  人卫社编校中心成立后,其逐步建立健全了各项培训、考核制度,并不断地将其系统化、体系化。以各项国家及行业相关出版管理规章制度为指南,以促进新进编辑专业成长、符合新时代发展为宗旨,以多部门有效合作、共同参与为保障,编校中心制订并完善了编辑加工人员的培养计划。
  (1)入职培训   编校中心加强新编辑的岗前培训,使之了解党和国家有关出版工作的方针政策、出版社企业文化、部门整体业务流程和要求、新编辑审稿入门方法以及考勤、报销、职称晋升等相关制度,以便其快速进入角色,也为后续系统化的业务培训做好铺垫。
  (2)业务课程培训
  编校中心结合人卫社的稿件特色,建立健全了编辑加工体系化的培训课程,内容从一般稿件到专科特色书稿,从纸稿要求到数字化技能,从出版规范到实战案例解析进行了全覆盖。第一阶段培训以夯实编校业务基础为重点;第二阶段培训以掌握各编辑部门特色书稿工作实务为重点。同时,编校中心还结合不同阶段的培养要求和政策的更新,时时优化升级已有课程。
  (3)制订和落实考核方案
  编校中心采用“学习培训+日常审稿实践+考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将培训与考试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考促学,引导编辑做好各阶段学习的积累和实践。随着近两年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常态化,编校中心在考培管理模式上不断融入数字化的方法,结合线上课程、直播课、线上考试等形式不断提升编辑学习时效及人员管理效能,严把人才培养的“过程关”和“出口关”,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
  2.带教融合,促进部门合作交流
  出版社采用“师带徒”教学模式,由各编辑部门资深编辑一对一带教,并依托各学科资深编校老师的资源优势,对新入职编辑进行学科专业及实战经验方面的手把手培养,加强“传帮带”和学习交流。同时,所有新入职编辑第一年均需要到编校中心进行轮转学习,通过学习及各阶段考核的人员方可回到对应部门从事策划等其他编辑工作。另外,出版社还应充分利用基地优势,将出版社的优良传统传承下来,并促进了部门间的交流与协作。
  3.优化社外编辑队伍,做好人才储备
  首先,出版社要对社外编辑纳入编辑队伍进行严格把关,这是降低加工环节专业内容错误率的重要保证,并且结合出版社稿件特点,对社外编辑均要求要有医学专业相关背景或从事医疗行业的经历。其次,在社外编辑培养方面,出版社既要模式化,又要灵活创新。结合社外编辑工作时间和场所不固定的情况,出版社可以采用以线上考培为主的方式,将学习课程通过线上软件发放,方便编辑随时随地学习的同时,管理者也可对其学习进程进行监督,对学习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其完成课程后方可参加线上准入考试,考试合格者才能进入稿件实战练习阶段—审核模拟稿件,并由资深编辑对其审核内容进行检查,对错漏问题进行一对一点评,以练代学强化反馈机制。顺利完成培训、考核、实战练习的人员方可审改正式稿件。通过提高社外编辑的准入门槛、创新考培机制,出版社才能逐步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社外编辑队伍,做好审稿人才的储备,形成社内和社外有机互补的人才队伍体系。
  (二)前移质量控制关卡,全方位监管图书内容
  好的预防机制往往比亡羊补牢更有效率,出版社要尽量将稿件质量控制环节前移,避免将问题遗留到后续环节,导致审校工作量加大,甚至是返工。在策划—审稿交接环节,出版社应建立“稿件交接质量评价标准”,并将稿件交接质量纳入质量评价体系,保证稿件进入审稿环节前达到“齐、清、定”的质量要求,促进转稿质量提升。在编辑加工环节,出版社一方面进行审稿进度监督,如每周、每月、每半年分不同阶段对编辑审稿量进行汇总统计,分析、总结进度落后人员情况,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将影响个人或全员进度的问题在苗头时期进行处理;另一方面,出版社也要进行内容质量监管,如在日常编辑加工环节增设质量检查关卡,加工编辑以周为单位提交在审稿件,由社内资深编辑或退休编审进行抽检及反馈指导,不断强化编辑的质量意识、政治红线意识,严把人才培养的“过程关”,将质量控制关口前移。随着出版社融合出版建设的不断深入,其对内容质量的监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对融合性教材、融合性参考书等融合出版物,以及电子书、知识库平台等新媒体内容的检查制度日益完善,检查力度日益加强,进而保证图书内容的整体审校质量。
  (三)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提升岗位吸引力
  近年来,许多出版社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将图书效益与策划编辑的收益挂钩,但图书的获奖情况与加工编辑无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加工编辑在工作中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致使加工编辑的职业价值感有所下滑,导致加工编辑数量减少、人员流动性增加,进而出现稿件积压、出版周期延长,以及企业效益下滑等问题[3]。人卫社基于多年的出版经验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并结合实际调研情况,不断优化激励机制,创新管理机制。例如,出版社可以调整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同级岗位工资为相同标准,且奖惩同责,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共同署名,共同承担圖书质量责任,如果图书获奖,获奖的各项奖励,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共同享有,扭转“重策划,轻加工”的情况;出版社还可以鼓励加工编辑在完成岗位工作的基础上,多劳多得,不设超额奖励字数上限,提高加工编辑积极性,进而提升编辑加工岗位的吸引力。
  (四)创新业务支撑技术,促进提质增效
  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图书的立体化提供了平台,而且也丰富了编辑和管理者处理业务的手段。人卫社通过对各种软件和技术方法的使用,大大简化了部分简单、重复工作的流程,降低了沟通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1.增强人工智能编校软件的使用实效
  人卫社结合审稿中常见的编辑加工问题,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卫编校》软件和《姓氏笔画排序》软件,解决了编辑在审稿中遇到的格式体例及各类共性问题,提高了编辑对Word软件的基础操作、批处理能力及一些费时费力工作的处理能力,助力审稿效率及编校质量的提升。
  2.充分利用数字化平台的管理效能
  人卫社自主研发了《人卫教学助手》线上课程学习软件,实现了对各类型编辑的分批管理,如针对社内各批次新编辑、社外编辑建立不同进度的学习班级和安排不同的线上课程。这样不仅方便编辑随时随地学习和查阅,也能使管理者及时跟踪编辑的学习情况。另外,通过搭建共享网盘平台,编校中心实现了内部各类资源共享、工作进度登记、在审稿件提交审核、存疑问题登记反馈等机制的构建,有效提升了沟通、反馈和管理效能。
  三、结语
  编辑加工人才队伍建设符合出版企业融合发展需求。随着国家新闻出版署对各类出版物质量要求的提高,出版社需要正确认识、把握图书内容质量提升的因素,正视编辑的人力调配,尤其是编辑加工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出版社应从整体层面做好布局,优化顶层设计,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并建立和完善与人才成长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强化编校人才的综合能力培养,以及数字化手段的利用效能,打造促进出版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优质编辑加工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杜贤.坚持“九三一”质量控制体系,全程全员全面提升图书出版质量[J].科技与出版,2013(03):4-6.
  [2]褚蔚.上下同欲,合作互动,有效提高图书质量—图书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分工的问题和对策[J].科技传播,2020(01):186-188.
  [3]陈奋.新媒体背景下医学图书编辑加工团队的培养和管理[J].中国出版,2020(05):20-22.
其他文献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因为人是知识、信息、技术等资源的载体,一个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就是人力资源。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假如我们的企业被烧掉了,但把人留住,我20年后还是钢铁大王”。中国古代一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企业保留了人才,就会有使不完的力量。特别是在人才流动量大的今天,企业就更应该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实
期刊
品牌是企业经营的核心,打造百年品牌更是餐饮企业孜孜以求的梦想。但是,在餐饮市场这个大舞台上,众多餐饮品牌如同走马灯一样来来往往。我们目睹了新兴品牌一夜之间腾空升起又很快如流星陨落,我们也目睹了曾经光芒四射的知名品牌黯淡退场……对于立志打造百年品牌的餐饮企业来讲,防止和化解品牌老化,不断重塑品牌,将是企业经营的永恒主题。  所谓品牌老化,是指品牌在市场竞争中从充满朝气与活力逐渐衰退、弱化,在消费者心
期刊
我们常常在品尝完美味佳肴之后,便对其所做菜肴的师傅大加赞赏。称其手艺好,是个大师傅。而很多活跃在烹饪战线上的厨师们,也觉得只要味调得好。火候控制得好。盘摆得好,便一了百了,万事大吉。殊不知,菜肴的成功与否,并不仅仅是味调得好那么简单。还需要对所需材料的正确处理来与其相互配合,才能产生一道道色、香。味形样样俱全的菜肴。因此,食材的加工是菜肴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下面,笔者就抛砖引玉,慢慢将其缘由一一道
期刊
前厅管理是整体餐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管理者能够把前厅人员配备、服务程序、礼节礼仪和操作程序做得井井有条。但有些常见“病”,多发“病”也同时存在。    一、餐具散发性“斑痕症”    症状:某高档酒楼设施豪华,餐具均采用白色骨质瓷。但经过检查,摆好台的餐具有20%以上存在不明显的茶渍、水渍;有的甚至茶杯与骨碟之间出现粘连现象。这让前厅经理郁闷不已。  病因:此类散发性“斑痕症”的病因在于服
期刊
现在的人们已经习惯于在酒店举行婚礼,很多商家看到其中的丰厚利润,将婚宴作为自己的主营项目。口碑相传对每个酒店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如何避免发生纠纷,如何让消费者对酒店提供的婚宴服务满意,并介绍更多的新人到自己的酒店举行婚宴,这是每个酒店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下面引借一个真实的案例,希望我们的分析、建议能给您启发,规范婚宴运作,减少纠纷。    案 例    今年5月,赵某在本市一家知名的酒店订了婚宴
期刊
一日陪朋友去某大型商厦购物,来到顶层的餐饮区准备进餐时,我被一阵吵闹声所吸引。只见在一家日式餐厅前聚集了许多人。由于职业敏感,我拉着朋友挤了过去。  一位女士在门口大发雷霆:“你们这是对顾客的态度吗?”而一边是一位漂亮的领位小姐,低着头嘴里小声地嘀咕着什么。过了一会,一位领班模样的人走了出来,询问事情的原委。原来,客人问领位小姐:“套餐都有什么内容?”  而领位小姐态度不佳地回了一句:“没有套餐!
期刊
[摘要]本文总结2010—2020年我国科技期刊编辑培养方面的文献研究特点,旨在获得编辑成长相关的优秀经验,为科技期刊编辑,尤其是青年编辑的成长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通过在中国知网上设定相关特定的检索条件,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手动选择,确保所选择的文献与科技期刊编辑培养相关,并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CiteSpace可视化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出版行业越来越关注编辑的工作满意度和编辑培养体制建设,编
期刊
[摘要] “双一流”建设为“双一流”高校出版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契机,高校出版社编辑学术素养的提升也能为“双一流”建设提供动力。反观,“双一流”高校出版社编辑的学术素养也面临重形式,造成编辑学术意识不足;重数量,导致编辑学术知识欠缺;重权威,引起编辑学术精神的缺场;重专业,致使编辑学术结构单一等四重现实困境。对此,笔者认为,“双一流”高校出版社编辑学术素养的提升应该从搭建学术平台、提升学术
期刊
但凡稍微读书之人,没有不知道一代文豪苏东坡的美名。其“大江东去,浪滔尽,千古风流人物”的空前绝唱,成为咏赋赤壁之战的顶峰之作,里程碑般屹立于文学史上,至今无法超越。如此气势磅礴,壮怀豪迈,让人觉得作者一生踌躇满志,通达显贵,充满莺歌燕舞。然而史料记载,苏东坡一生担任过30个官职,但却遭贬17次,还坐过130天监牢,晚年甚至被贬谪到当时蛮荒之地的海南。在残酷的政治打击面前,苏东坡没有悲观厌世,也没有
期刊
玫香蜜汁卤鸭    主料:鸭熟栗子红枣冬菇枸杞 玉米笋玫瑰花   调料:冰糖啤酒蜂蜜生姜葱桂皮五香粉 香叶 八角 小茴香 花椒  做法:  ⒈先把鸭子在大锅里加入料酒用水焯一两分钟,去除鸭腥味。  ⒉玉米笋切段 水发好的冬菇切块焯好后鸭肚子里外用盐、五香粉、抹匀往里塞进姜、 葱和桂皮、熟栗子、红枣、冬菇、枸杞、玉米笋,用竹签子缝好。  ⒊然后将鸭放入锅内加一瓶啤酒,四勺生抽,一勺老抽,几块冰糖,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