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主动学习,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首先就要求数学老师能利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培养并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改变教学观念,转换教师角色,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关键词:兴趣;以学生为中心;参与课堂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场所,教师要首先改变传统的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把课堂变为师生共同交流探讨的场所。
一、以趣导学,以问启学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点燃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在数学教材的每一节前都安排了引入的例子,而这些引入的例子全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符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问题的不断创设和解决,增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创设一些令学生感兴趣、好奇、有趣的问题,把上课的主旨落实到问题情境之中,把知识转化为切合学生心理状态和接受水平的、由易到难的逐级迁移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热忱。对于生活中人人感兴趣的课题,学生自然愿意去了解、学习、探索、讨论,也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成为“生疑—质疑—释疑—激疑”环环相扣的过程。例如,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时,有一组练习题:
①,②,③。为使学生顺利通过模型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我采取把它们用口诀的形式“首平方,尾平方,收尾两倍放中央”方便学生记忆以及对多项式采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项数有很好的了解。观察题中什么式子相当于原公式中的a,b,谁是首尾的两倍。这样教学既突破难点,又提高了学生练习的兴趣和速度。
二、以情促知,以励助学
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去喜欢他所教的科目。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推动学生学好数学的强有力的动力。当师生关系处于和谐状态时,学生就会觉得上数学课是一种享受,从而乐于倾听老师的讲解并渐渐地爱上数学。每个教师应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来提高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构建自己的师道尊严,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高高在上的自我意识,以知识为载体,和学生形成一个学习的统一体。因此,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技能以及方法的时候,要高度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用激励的语句代替埋怨,用友善的引导代替训斥,从而引发学生高度的学习热情,点燃其学习数学的火花,从而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学效果。在数学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应该建立亲和的对话平台和沟通对话的渠道,让学生觉得老师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垄断者,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老师一锤定音,而是可以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可以聆听学生的意见,并能适时地给以赞同表扬或指正他们的观点。例如: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直线绕对称中心点O旋转,当点E、F分别与点D、B重合时,把平行四边形沿直线EF翻折,使得点C落在点C'处.(1)求证:EG=BG,AG=GC’;(2)连结AC',求证:AC'//BD;(3)若此∠BAD=30°,∠AC'B=75°,BC=2,求AB的长.在这个平行四边形中的折叠问题的解决中,前面两个小题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前面老师建构的双平等腰和沙漏型这两个模型加以解决,这两个问题教师采用让学生自主答题讲解的方式,让学生当小老师讲解给老师和其他学生听,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又加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热情。但在第三小题的解决时,很多同学不知从何下手。此时,老师就通过微课的形式帮助学生再一次加深对题中所给条件的理解,适时给点提示,让学生有“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和勇气来解决问题。
三、以论乐学,以做固学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便会以主动的态度和自主的方式去探究知识,会以主人的身份和老师、同学一起切磋、探究其中的问题。因此在上课前,教师应先设计好对哪些地方应作必要的启发指导,哪些地方应由学生自由充分地讨论。对于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故不同的学生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这时如果能组织学生集体作分组讨论则有利于发挥每个同学的长处,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习,学生的思维由集中到发散,又由发散到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这样同学之间就能相互弥补、借鉴和启发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对之后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益处。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之中,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不轻易下结论;对出现的错误应让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自己去发现;不要怕出错,要敢于面对出现的问题。这样轻松自如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能力,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图△ABC的中线BD,CE相交于点O,点F,G分别是BO,CO的中点,试探究EF与DG的关系?
老师抛出问题后让学生按事先的分组进行讨论,每一组都设置了一个组长,组长负责管理和协调小组的各项问题,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每个组员都提出了对问题的看法,有些基础比较差的组员在讨论过程中也能从其他组員中获取一些提示和思路,真正做到了人人参与课堂,然后每一组派代表对所讨论的问题进行说明,让每一位学生都做课堂的主人,讲解给其他同学和老师听,对讲的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按小组进行加分,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对于小组中仍有困难的同学,组长负责再一次讲解和演示给他们看,直到弄懂为止,这样的做法也能很好的增进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的友谊。我们知道数学就是要动手算一算、画一画、量一量。拿到一个题目光想不动手,往往不得其门而入,动手做做常会有所启发。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得到的知识将更为牢固
总之,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参与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实践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研究者、探索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赏心乐学之场所。
关键词:兴趣;以学生为中心;参与课堂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场所,教师要首先改变传统的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把课堂变为师生共同交流探讨的场所。
一、以趣导学,以问启学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点燃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在数学教材的每一节前都安排了引入的例子,而这些引入的例子全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符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问题的不断创设和解决,增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创设一些令学生感兴趣、好奇、有趣的问题,把上课的主旨落实到问题情境之中,把知识转化为切合学生心理状态和接受水平的、由易到难的逐级迁移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热忱。对于生活中人人感兴趣的课题,学生自然愿意去了解、学习、探索、讨论,也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成为“生疑—质疑—释疑—激疑”环环相扣的过程。例如,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时,有一组练习题:
①,②,③。为使学生顺利通过模型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我采取把它们用口诀的形式“首平方,尾平方,收尾两倍放中央”方便学生记忆以及对多项式采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项数有很好的了解。观察题中什么式子相当于原公式中的a,b,谁是首尾的两倍。这样教学既突破难点,又提高了学生练习的兴趣和速度。
二、以情促知,以励助学
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去喜欢他所教的科目。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推动学生学好数学的强有力的动力。当师生关系处于和谐状态时,学生就会觉得上数学课是一种享受,从而乐于倾听老师的讲解并渐渐地爱上数学。每个教师应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来提高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构建自己的师道尊严,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高高在上的自我意识,以知识为载体,和学生形成一个学习的统一体。因此,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技能以及方法的时候,要高度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用激励的语句代替埋怨,用友善的引导代替训斥,从而引发学生高度的学习热情,点燃其学习数学的火花,从而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学效果。在数学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应该建立亲和的对话平台和沟通对话的渠道,让学生觉得老师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垄断者,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老师一锤定音,而是可以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可以聆听学生的意见,并能适时地给以赞同表扬或指正他们的观点。例如: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直线绕对称中心点O旋转,当点E、F分别与点D、B重合时,把平行四边形沿直线EF翻折,使得点C落在点C'处.(1)求证:EG=BG,AG=GC’;(2)连结AC',求证:AC'//BD;(3)若此∠BAD=30°,∠AC'B=75°,BC=2,求AB的长.在这个平行四边形中的折叠问题的解决中,前面两个小题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前面老师建构的双平等腰和沙漏型这两个模型加以解决,这两个问题教师采用让学生自主答题讲解的方式,让学生当小老师讲解给老师和其他学生听,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又加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热情。但在第三小题的解决时,很多同学不知从何下手。此时,老师就通过微课的形式帮助学生再一次加深对题中所给条件的理解,适时给点提示,让学生有“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和勇气来解决问题。
三、以论乐学,以做固学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便会以主动的态度和自主的方式去探究知识,会以主人的身份和老师、同学一起切磋、探究其中的问题。因此在上课前,教师应先设计好对哪些地方应作必要的启发指导,哪些地方应由学生自由充分地讨论。对于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故不同的学生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这时如果能组织学生集体作分组讨论则有利于发挥每个同学的长处,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习,学生的思维由集中到发散,又由发散到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这样同学之间就能相互弥补、借鉴和启发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对之后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益处。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之中,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不轻易下结论;对出现的错误应让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自己去发现;不要怕出错,要敢于面对出现的问题。这样轻松自如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能力,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图△ABC的中线BD,CE相交于点O,点F,G分别是BO,CO的中点,试探究EF与DG的关系?
老师抛出问题后让学生按事先的分组进行讨论,每一组都设置了一个组长,组长负责管理和协调小组的各项问题,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每个组员都提出了对问题的看法,有些基础比较差的组员在讨论过程中也能从其他组員中获取一些提示和思路,真正做到了人人参与课堂,然后每一组派代表对所讨论的问题进行说明,让每一位学生都做课堂的主人,讲解给其他同学和老师听,对讲的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按小组进行加分,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对于小组中仍有困难的同学,组长负责再一次讲解和演示给他们看,直到弄懂为止,这样的做法也能很好的增进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的友谊。我们知道数学就是要动手算一算、画一画、量一量。拿到一个题目光想不动手,往往不得其门而入,动手做做常会有所启发。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得到的知识将更为牢固
总之,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参与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实践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研究者、探索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赏心乐学之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