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由于年龄小对自我认知和世界的认识都不完善,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并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而幼儿天性对游戏比较敏感和具有强烈的兴趣,若把体育游戏应用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教学,不仅能丰富体育活动,而且还能高效地带动幼儿完成教学目标。这种在玩中学体育知识的教学方式,能让幼儿对体育活动充满兴趣,还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幼儿;体育游戏;体育活动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9-348
幼儿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同时在体育活动中能够提高幼儿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进而促使幼儿身体健康成长。传统的幼儿体育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对幼儿的要求就是能模仿并记住教师的动作即可,而这种体育教学模式并未考虑幼儿对体育活动是否感兴趣。从快乐的体育教学演变成动作的模仿教学,扼杀的是幼儿天性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很难真正发挥体育教学目的。
一、從幼儿的体育兴趣着手,增强体育活动的魅力
只有幼儿真正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才能有效完成体育教学目标。若想提高幼儿的课堂参与感就必须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和幼儿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让幼儿对教学内容有充分的理解以及拓展幼儿的视野和经验。因此,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天性和生活经验选择真实可见的、能从多方面刺激幼儿感官的情景教学,让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内容更加充满趣味性。
在实际的体育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游戏情境,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和欲望,同时也让幼儿真切感受到体育游戏带来的乐趣。比如在玩球的体育活动中,教师可以这样设定游戏情境,球作为受伤的小动物,幼儿则扮演送小动物回家的小天使,滑梯、秋千、独木桥等是回家路上的重重障碍,幼儿需要通过各个关卡才能把受伤的小动物送回家中。这样的游戏设定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且让幼儿快速明白游戏规则,同时在护送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运球的方法以及学会配合协作,进而提高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二、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幼儿因自身身体素质和成长环境等使得他们不尽相同,若是追求每位幼儿都能达到相同的体育教学目标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教师也没条件根据每位幼儿的特点选择多元化的体育游戏,因为多元化的体育游戏会造成课堂混乱、无法掌控课堂秩序的后果。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对班级里的幼儿有充分的了解,制定游戏规则能变化的体育游戏是应对个体差异的有效教学方式。
幼儿尽管年龄小,但是也有强烈的自尊心,教师选择规则可变的体育游戏不仅维护了幼儿的自尊心,还能让每位幼儿都有参与游戏课堂的体验感。比如以跨栏的游戏为例,教师应当考虑选择高度可变的跨栏作为体育游戏的教具,这样幼儿就能在实际的跨栏中根据自己的身高和身体的健康程度选择适合自己的栏杆高度,同时也能为想要突破自己能力的幼儿提供了挑战机会。针对幼儿个体间的差异适当降低游戏难度,让每位幼儿都有课堂参与感、通过自身努力完成任务获得自信心,有助于提高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促进幼儿愉悦的身心发展。
三、加强教师培训,提高职业素养
体育教师受传统教学方式影响,认为幼儿能够模仿并记住自己的动作、或者让幼儿自由活动就是幼儿体育教学的目标。尽管这种教学模式能让幼儿把学到的动作做到位,完成教学任务的硬性指标,但忽略了幼儿的天性,被动地学习这些动作并记住并不能让幼儿充分、主动融入到课堂活动中。自由活动确实是给了幼儿独立创作的空间和时间、调动了幼儿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但是自由活动的过程中缺乏教学过程是无法提高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这样的体育教学对提高体育兴趣、学会体育器材地使用没有任何效果。因此,教师首先应当改变对幼儿体育活动的错误认知,然后把具有创新精神、自由自主、有安全保障的体育游戏融入到体育活动中,在幼儿安全有序又能愉快地完成体育游戏的前提下再达到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发展的效果。
改变教学角度,从游戏的制定者、教学活动的监督者到游戏的参与者是体育教师创新体育活动教学中的有效途径。教师作为体育游戏的制定者,往往会忽视掉一些细节上的危险,只有参与游戏中并指导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才能有效规避危险因素的存在。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由于身体素质的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表现,那么就需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开导、引导幼儿对自身能力有个正确的认知,避免部分幼儿因表现不佳出现心理上的负担。教师可以鼓励身体素质好的幼儿去挑战更高的难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但身体素质较差的幼儿,教师应该适当降低体育游戏的难度、通过逐渐增加难度的方式鼓励幼儿不断尝试、勇于挑战,逐步建立幼儿的自信心,进而促进幼儿心理及生理的健康成长。
四、结束语
幼儿体育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选择便于幼儿理解又主动愿意参与的体育游戏进行教学,同时体育教学过程中在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情况下因材施教。此外,身为体育教师也应该加强自身职业技能的培训、创新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熊文琳.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9(06):200-201.
关键词:幼儿;体育游戏;体育活动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9-348
幼儿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同时在体育活动中能够提高幼儿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进而促使幼儿身体健康成长。传统的幼儿体育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对幼儿的要求就是能模仿并记住教师的动作即可,而这种体育教学模式并未考虑幼儿对体育活动是否感兴趣。从快乐的体育教学演变成动作的模仿教学,扼杀的是幼儿天性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很难真正发挥体育教学目的。
一、從幼儿的体育兴趣着手,增强体育活动的魅力
只有幼儿真正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才能有效完成体育教学目标。若想提高幼儿的课堂参与感就必须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和幼儿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让幼儿对教学内容有充分的理解以及拓展幼儿的视野和经验。因此,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天性和生活经验选择真实可见的、能从多方面刺激幼儿感官的情景教学,让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内容更加充满趣味性。
在实际的体育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游戏情境,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和欲望,同时也让幼儿真切感受到体育游戏带来的乐趣。比如在玩球的体育活动中,教师可以这样设定游戏情境,球作为受伤的小动物,幼儿则扮演送小动物回家的小天使,滑梯、秋千、独木桥等是回家路上的重重障碍,幼儿需要通过各个关卡才能把受伤的小动物送回家中。这样的游戏设定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且让幼儿快速明白游戏规则,同时在护送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运球的方法以及学会配合协作,进而提高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二、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幼儿因自身身体素质和成长环境等使得他们不尽相同,若是追求每位幼儿都能达到相同的体育教学目标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教师也没条件根据每位幼儿的特点选择多元化的体育游戏,因为多元化的体育游戏会造成课堂混乱、无法掌控课堂秩序的后果。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对班级里的幼儿有充分的了解,制定游戏规则能变化的体育游戏是应对个体差异的有效教学方式。
幼儿尽管年龄小,但是也有强烈的自尊心,教师选择规则可变的体育游戏不仅维护了幼儿的自尊心,还能让每位幼儿都有参与游戏课堂的体验感。比如以跨栏的游戏为例,教师应当考虑选择高度可变的跨栏作为体育游戏的教具,这样幼儿就能在实际的跨栏中根据自己的身高和身体的健康程度选择适合自己的栏杆高度,同时也能为想要突破自己能力的幼儿提供了挑战机会。针对幼儿个体间的差异适当降低游戏难度,让每位幼儿都有课堂参与感、通过自身努力完成任务获得自信心,有助于提高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促进幼儿愉悦的身心发展。
三、加强教师培训,提高职业素养
体育教师受传统教学方式影响,认为幼儿能够模仿并记住自己的动作、或者让幼儿自由活动就是幼儿体育教学的目标。尽管这种教学模式能让幼儿把学到的动作做到位,完成教学任务的硬性指标,但忽略了幼儿的天性,被动地学习这些动作并记住并不能让幼儿充分、主动融入到课堂活动中。自由活动确实是给了幼儿独立创作的空间和时间、调动了幼儿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但是自由活动的过程中缺乏教学过程是无法提高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这样的体育教学对提高体育兴趣、学会体育器材地使用没有任何效果。因此,教师首先应当改变对幼儿体育活动的错误认知,然后把具有创新精神、自由自主、有安全保障的体育游戏融入到体育活动中,在幼儿安全有序又能愉快地完成体育游戏的前提下再达到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发展的效果。
改变教学角度,从游戏的制定者、教学活动的监督者到游戏的参与者是体育教师创新体育活动教学中的有效途径。教师作为体育游戏的制定者,往往会忽视掉一些细节上的危险,只有参与游戏中并指导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才能有效规避危险因素的存在。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由于身体素质的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表现,那么就需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开导、引导幼儿对自身能力有个正确的认知,避免部分幼儿因表现不佳出现心理上的负担。教师可以鼓励身体素质好的幼儿去挑战更高的难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但身体素质较差的幼儿,教师应该适当降低体育游戏的难度、通过逐渐增加难度的方式鼓励幼儿不断尝试、勇于挑战,逐步建立幼儿的自信心,进而促进幼儿心理及生理的健康成长。
四、结束语
幼儿体育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选择便于幼儿理解又主动愿意参与的体育游戏进行教学,同时体育教学过程中在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情况下因材施教。此外,身为体育教师也应该加强自身职业技能的培训、创新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熊文琳.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9(06):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