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声的约定,是对丈夫最大的支持
采访王丽慧时,不时有学生家长打来电话,咨询学生入伍事宜。每年七八月份,正是征兵的季节,王丽慧更加忙碌,一遍遍向学生和家长讲解征兵要求、征兵条例等。
王丽慧是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学工处学生教育管理科科长,丈夫孔海洋是武警江苏省总队政治工作部人力资源处干事。结婚11年,王丽慧和丈夫分居11年。2008年刚结婚不久,孔海洋就被遴选到武警江苏省总队,前往南京报到,王丽慧在淮安工作,而她的父母住在连云港,公婆生活在邳州。照顾孩子,赡养老人,四地间来回奔波,成了王丽慧的常态。
“不让丈夫为家里的事操心,也是对他、对国防事业最大的支持。”王丽慧笑着说,她默默承担起所有家事。
怀第二个孩子时,王丽慧曾晕倒在讲台上。等她醒来,同事纷纷让她给丈夫打电话,她猶豫再三,始终没有按下拨号键。“年底了,工作忙,让他全神贯注忙工作吧。”
王丽慧善于用智慧处理生活中的各种状况。今年4月,母亲骑电动车摔倒,刮伤了腿,快两个月了,伤口仍迟迟未痊愈,且已化脓感染。视频通话中,王丽慧看到了母亲触目惊心的伤口,她心急如焚。可当天还有课,第二天又要去南京参加培训。工作不能耽误,母亲的伤也必须尽快治疗,于是,她当天中午下了班驱车直奔连云港,把母亲接到淮安,下午继续上班。当晚,她带着母亲和孩子,连夜赶往南京。第二天一大早,带母亲去医院做完相关检查,办好住院手续,她再匆匆赶到培训班学习。
那阵子,每天大清早王丽慧就匆匆奔向菜场,回家做好病号饭,给母亲送到医院,就这样辗转于医院和家。踏进家门,两个孩子又扑过来……丈夫每天很晚回来,遇到紧急任务还经常夜不归宿。王丽慧觉得自己随时会倒下,她给自己打气:“他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的职责,我们俩都是老党员了,要理解支持,困难是暂时的,会好的,加油!”
王丽慧和丈夫之间有个心照不宣的约定:只要丈夫不接电话,两个小时内,她不会再打第二次。“不接说明他有事在忙。”这种信任与理解,也令他们的感情更加深厚。“有她在家,我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心全意忙工作。”孔海洋说。
风雨无阻,她也有军人的担当
成长于军人家庭的王丽慧,继承了军人坚韧耐劳的品格。王丽慧的爷爷1946年入伍,参加过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她的父亲1976年入伍,一直在南京工作到退休。母亲在老家,是乡村医院的全科医生。从小在母亲身边长大的王丽慧,从母亲身上,习得了耐劳、理解与包容。
父亲不善言辞,但从他身上,王丽慧感受到了那份超强的家庭责任感以及军人的担当。虽然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但父亲经常给孩子写信:“好好读书,善良待人,为国效力。”父亲还一再鼓励母亲:“多学医学知识,尽最大努力为乡亲们解除病痛。”“他为国效力,我治病救人,我们并肩同行,有各自的成就。”在王丽慧结婚前夕,母亲对王丽慧说。这句话让王丽慧湿了眼眶,在那一刻,她忽然明白了父母间的深情。
在与孔海洋确定恋爱关系前,王丽慧有过犹豫。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她的,是母亲。母亲说:“军人对国家有多忠诚,就会对家庭有多忠诚,他们身上的顽强、奉献精神,是家庭里最好的风水。”
没有轰轰烈烈的恋爱,也没有海誓山盟的诺言,王丽慧最深、最美的记忆,便是婚后那几个月,她每晚不管多晚,都会等丈夫回家。有时候实在太晚了,她就朝丈夫回家的方向走。经常走着走着,两人迎头撞上,踩着路灯的光晕,手牵手回家。
儿子7岁前跟着王丽慧在淮安,婆婆帮忙照看孩子。2015年,儿子来到南京读小学,由公公照顾。2018年生下女儿后,王丽慧每个周末都带着女儿和婆婆往返于淮安和南京,风雨无阻。
王丽慧先后被江苏省军区、省委宣传部评为首届“情系国防好军嫂”、2018年“武警部队十佳军嫂”。
用一簇光,点亮更多灯火
在家里,王丽慧是“大管家”,在学校,她是学生们尊敬的“王老师”。除了教学,王丽慧还负责大学生国防教育、新生军训、征兵和双拥工作。哪名学生有入伍意愿?入伍过程中有哪些困难?她总是能第一时间察觉。十多年来,她为部队输送优秀大学生士兵500余名。
2011年,王丽慧结识了在学校食堂勤工俭学的学生张可敬。王丽慧觉得他很适合到部队发展,为他讲明政策,鼓励他报名应征入伍。经过努力,张可敬最终圆了军旅梦。入伍后,他多次立功受奖,并被保送到军校学习。
“王老师脑子里装着征兵信息库的‘大数据’,每个学生多大年龄、从军意愿、爱好特长、性格特点等,她都如数家珍。”有学生说,王丽慧把每个报名应征的学生都当作家人,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排除困难。
2017年,王丽慧还组织20余名退役复学老兵成立了淮安市高校中首家“军魂社”。复学老兵“退役不褪色”,深入学生中间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国防知识,讲述在军营的成长经历,点燃了众多学生的报国热情。在他们的感染下,很多学生应征走向军旅。
在丈夫屡建新功的同时,王丽慧也在努力进步。她数次参与省级课题研究,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她还自学通过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工作之余,她经常上门为单亲家庭的孩子、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夫妻俩在徐州和淮安帮扶了多名贫困儿童。在王丽慧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同事和学生投身到公益事业中。
她用一颗真心,激发了一群人的善举;用一簇光,点亮了更多的灯火。
【采访手记】
接受采访的过程中,王丽慧的婆婆忽然说:“丽慧呀,我忽然发现,我和你在一起的时间,比你和海洋在一起的时间都长。”多年来,她们一起攻坚克难,一起分享小心事小喜悦,感情胜似母女。
采访结束后,王丽慧通过微信给记者发来长长的文字。她说,她的付出与辛苦,丈夫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但她什么也没说,只是把舒婷的诗《致橡树》写在纸上,夹在了丈夫的书里。丈夫后来告诉她,看到这首诗的时候湿了眼眶。
王丽慧说,在外人看来,她付出更多,其实,在付出中,她也收获更多,成长更多。原来她性子急,丈夫送她两个词——“沉默”和“微笑”,沉默可以避免矛盾,微笑可以化解尴尬。这两个词让她柔软了很多,处理问题变得游刃有余。同时,丈夫的担当、敬业与使命感,也成为她精神内核的一部分。
图片由本文主人公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