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常常以语言和板书为手段,向学生灌输式地传授教材规定的内容,学生只能统一地、被动地接收教师灌输的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开始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真正的应用,把教学方式由课堂讲授为主逐渐转变成学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主动获取信息知识和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教学,能极大地丰富教学手段,改善教学环境,给数学学科的教学提供广阔的活动“舞台”。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略)
三、研究的目标:1、对学生而言:通过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学;在体验、感受、经历、探索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培养个人素养,提高终身学习能力;2、对教师而言:使全体数学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培养教师的现代教育意识,提高数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及适应课程改革的能力,探索适合新一轮课改理念的教学方法;3、对学校而言:构建以学校校园网为信息平台和信息载体的数学学科资源,达到校内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目的,以提高我校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
四、研究設计
(一)研究对象:课题组教师所涉及的教学班。(二)研究周期:四年半(2013年2月——2017年9月)
(三)研究阶段:
该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13年2月-2014年1月):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建课题研究网络,明确人员分工职责;2、开展理论学习与交流;3、以讲座、观摩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4、问卷调查,掌握研究之前的数据;5、制定《研究方案》。第二阶段(2014年2月-2015年12月):1、开展研讨与交流活动;2、组织培训活动。对教师进行技术培训,使学科教师具有自己能够制作简单课件的能力;3、由学校协调,对参加本项目研究的以适当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支持,保证项目研究的顺利进行;4、围绕目标,开展研究。第三阶段(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1、收集、整理、分析有关数据和资料,对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和信息素养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价,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能力进行系统评价;2、撰写研究论文和《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五、研究方法:本项目属于应用性研究,研究者的主体都是教师,研究工作主要结合日常教学工作进行,因此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教育实验法,同时根据需要和可能,结合运用经验总结法、教育调查法、个案研究法,以检验研究的实效性。
第二部分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具体措施
一、研究的内容:1、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的优势,找准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点,进一步优化教学结构,改革教与学的方式;2、探求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最佳呈现方式;3、探索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4、完善、充实、拓展学校校园网资料,实现资源共享。
二、课题研究中的具体工作:(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全力支持课题研究(略)(二)分析整合学校资源,搭建研究活动平台(略)(三)抓好教师培训,加强教研力度: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形成特色,我校十分重视师资培训。在培训中,我们坚持内培和外培相结合的原则,不失时机地到外地学习经验,拓宽培训渠道。在课题研究的时间里,采用网络主题教研、发放学习材料、专题培训讲座等形式定期举行专题学习,每学期都要进行课题研究情况分析会,并带动全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四)开发管理平台,建立课题资源库:我们组织骨干教师建立了该课题的资源库。该资源库包括了“课题概况、课题研究、课题资源”等内容,为课题的实效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个平台有利于教师相互交流、学习,方便教师随时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案例的学习深入开展研究;我们要求实验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必须保留研究资料,教师每做完一个步骤就可以及时上传到自己的文档里,这样课题组就随时可以监控每位实验教师研究到了哪个阶段,同时随时可以进行过程指导。到最后也能保证研究成果的真实完整。
(五)资料收集,及时归档:为了课题研究详细记录课题研究的过程,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工作有计划,工作有痕迹,设计了相关表格,执教课题研究课的教师必须上交: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课堂实录、教学论文、案例、反思、学生评价……所有材料学期末必须提交纸质稿和电子稿,及时整理归档。
(六)经验总结,理论提升: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及时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认真撰写研究论文。
第三部分 研究的成效
一、通过不断地研究,学校形成了一支具有现代化意识、业务素质高的教师队伍(略)
二、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一)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三)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四)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力;(五)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探索出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一)课始呈现 激发兴趣;(二)课中呈现 突破难点:1、定义清晰化: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最令数学教师头痛的莫过于学生对于数学中出现的抽象的概念、定义不能真正理解和学会应用,而借助于信息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2、使空间形象化:几何图形,特别是立体几何图形的教学,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3、课尾呈现 促进评价。
四、积累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初步实现了资源共享:课题研究中设计、制作了内容丰富的课件共四十多盘,并刻录。与之相配套的个案三十多课时、反思近五十课时、各级获奖的优秀论文、案例四十多篇都已装订成册,校内实现了资源共享。在本校每学期听课月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展示课达100%,这与本校课题研究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是分不开的。此项课题研究的成功突现了我校办学特色、推动了学校教学工作走上新的高度。
第四部分 问题与思考
一、虽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让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物尽其用,更加高效、有效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尽管我们也对教师进行了大量的专题培训。但是由于受着传观念的束缚,自身技术水平的限制,软、硬件的滞后,都影响到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的推广运用。
二、在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往往会偏离教学目标,导致教师不能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如何做好教学设计,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常常以语言和板书为手段,向学生灌输式地传授教材规定的内容,学生只能统一地、被动地接收教师灌输的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开始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真正的应用,把教学方式由课堂讲授为主逐渐转变成学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主动获取信息知识和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教学,能极大地丰富教学手段,改善教学环境,给数学学科的教学提供广阔的活动“舞台”。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略)
三、研究的目标:1、对学生而言:通过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学;在体验、感受、经历、探索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培养个人素养,提高终身学习能力;2、对教师而言:使全体数学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培养教师的现代教育意识,提高数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及适应课程改革的能力,探索适合新一轮课改理念的教学方法;3、对学校而言:构建以学校校园网为信息平台和信息载体的数学学科资源,达到校内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目的,以提高我校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
四、研究設计
(一)研究对象:课题组教师所涉及的教学班。(二)研究周期:四年半(2013年2月——2017年9月)
(三)研究阶段:
该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13年2月-2014年1月):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建课题研究网络,明确人员分工职责;2、开展理论学习与交流;3、以讲座、观摩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4、问卷调查,掌握研究之前的数据;5、制定《研究方案》。第二阶段(2014年2月-2015年12月):1、开展研讨与交流活动;2、组织培训活动。对教师进行技术培训,使学科教师具有自己能够制作简单课件的能力;3、由学校协调,对参加本项目研究的以适当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支持,保证项目研究的顺利进行;4、围绕目标,开展研究。第三阶段(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1、收集、整理、分析有关数据和资料,对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和信息素养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价,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能力进行系统评价;2、撰写研究论文和《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五、研究方法:本项目属于应用性研究,研究者的主体都是教师,研究工作主要结合日常教学工作进行,因此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教育实验法,同时根据需要和可能,结合运用经验总结法、教育调查法、个案研究法,以检验研究的实效性。
第二部分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具体措施
一、研究的内容:1、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的优势,找准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点,进一步优化教学结构,改革教与学的方式;2、探求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最佳呈现方式;3、探索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4、完善、充实、拓展学校校园网资料,实现资源共享。
二、课题研究中的具体工作:(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全力支持课题研究(略)(二)分析整合学校资源,搭建研究活动平台(略)(三)抓好教师培训,加强教研力度: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形成特色,我校十分重视师资培训。在培训中,我们坚持内培和外培相结合的原则,不失时机地到外地学习经验,拓宽培训渠道。在课题研究的时间里,采用网络主题教研、发放学习材料、专题培训讲座等形式定期举行专题学习,每学期都要进行课题研究情况分析会,并带动全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四)开发管理平台,建立课题资源库:我们组织骨干教师建立了该课题的资源库。该资源库包括了“课题概况、课题研究、课题资源”等内容,为课题的实效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个平台有利于教师相互交流、学习,方便教师随时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案例的学习深入开展研究;我们要求实验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必须保留研究资料,教师每做完一个步骤就可以及时上传到自己的文档里,这样课题组就随时可以监控每位实验教师研究到了哪个阶段,同时随时可以进行过程指导。到最后也能保证研究成果的真实完整。
(五)资料收集,及时归档:为了课题研究详细记录课题研究的过程,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工作有计划,工作有痕迹,设计了相关表格,执教课题研究课的教师必须上交: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课堂实录、教学论文、案例、反思、学生评价……所有材料学期末必须提交纸质稿和电子稿,及时整理归档。
(六)经验总结,理论提升: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及时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认真撰写研究论文。
第三部分 研究的成效
一、通过不断地研究,学校形成了一支具有现代化意识、业务素质高的教师队伍(略)
二、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一)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三)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四)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力;(五)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探索出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一)课始呈现 激发兴趣;(二)课中呈现 突破难点:1、定义清晰化: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最令数学教师头痛的莫过于学生对于数学中出现的抽象的概念、定义不能真正理解和学会应用,而借助于信息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2、使空间形象化:几何图形,特别是立体几何图形的教学,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3、课尾呈现 促进评价。
四、积累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初步实现了资源共享:课题研究中设计、制作了内容丰富的课件共四十多盘,并刻录。与之相配套的个案三十多课时、反思近五十课时、各级获奖的优秀论文、案例四十多篇都已装订成册,校内实现了资源共享。在本校每学期听课月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展示课达100%,这与本校课题研究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是分不开的。此项课题研究的成功突现了我校办学特色、推动了学校教学工作走上新的高度。
第四部分 问题与思考
一、虽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让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物尽其用,更加高效、有效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尽管我们也对教师进行了大量的专题培训。但是由于受着传观念的束缚,自身技术水平的限制,软、硬件的滞后,都影响到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的推广运用。
二、在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往往会偏离教学目标,导致教师不能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如何做好教学设计,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