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与美国的发展有史以来在理念、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分歧,但是在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上却达成了统一的默契。两国都认为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从而影响国际地位的有效武器。本文主要介绍中美在小学教育各方面的现状及差异之处,希望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
关键词:中美;教育对比;启示
一、中美小学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各项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虽然在教育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仍然也存在、暴露出许多新的问题。比如,我国现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培养,但多数小学仍困于应试教育的阴影之下,学生被灌输大量的知识,被压制个性的发展,导致其缺乏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在美国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提出質疑、积极探索得出结论,教师只起到辅助学习的作用。但其教育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美国的课堂自由程度过高而导致的课堂散乱;过分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基础理论知识的巩固和积累;过度重视精英教育使得一般学生能力难以匹配教学内容,容易产生自卑或者放弃的消极想法。
二、中美教育的差异表现
(一)学校环境
在我们国家,小学班级营造的大多是一种严肃认真、学习氛围浓厚的班级环境。大多教师认为纪律是学生在班级里用心学习、安心活动的唯一保证,所以传统教师会给自己树立一种不可侵犯的威严,强调自己是课堂的主导者,有时我们会看到他们为了维持良好的班级、课堂秩序而不顾自身形象的大声吼叫的情境。而大多小学课堂也被管理的过于安静、条理,我们只能看到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却很少看到学生对于某问题热烈活跃的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也体现了我国教师和学生地位上的不平等状态。
在美国,以著名的56号教室为例,雷夫老师的管理模式和我们却截然不同。他支持并鼓励创设一种信任、平等、公平的班级环境。他没有长篇大论的劝导学生信任教师,而是以各种行动言传身教,让学生开心且自愿的将信任投放到教师手中。在班级管理中师生之间不存在等级性,学生可以随心所欲的提出问题,教师也不认为这是扰乱课堂秩序,并会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研究、讨论。
(二)课堂教学
我国的课堂教学内容都是依据固定教材编制而产生,经过教育部门审核、批准,学生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不十分紧密,教材大多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文学素养。我国主要以语、数、英三科为主,综合课程所占的比例低下,导致学生发展失衡。而美国小学所学的内容都是和社会生活、技能等息息相关的综合课程,并且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学校通常会采用各种活动来辅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直观的面对面演示、学生亲身的动手操作经历远比学生在教室单纯的听教师讲述、自己阅读书本更有真实感、说服性和冲击力。最重要的是,包括美国在内的好多西方国家,他们大多数的博物馆、活动中心、动植物园等基础设施都对于中小学生提供免费参观的服务,这使得他们也为美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自己的力量。
传统的单一讲授法已经不是我国小学教师唯一的选择,在课堂上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的新面貌,比如,问题探索性教学、小组合作性教学,配以多媒体设备的直观画面,使得课堂气氛变得活络起来,学生积极性高涨。但是,我国小学课堂依旧以知识技能的学习为主,缺少实用性。美国的课堂教学方法同样也是丰富多彩的,美国教师尤其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会为学生创造合适的学习情境,使得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我国进行新一轮课程改课后,对课程评价做出了新的规范,有的教师也开始尝试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之上,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给与学生更有针对性的指导。这确实是我过教育改革的好的表现。美国也是采用多元化的发展性评价方式,更看重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对于社会的适应性、评价学生未来的发展潜能。
(三)家校合作
从主体上看,我国的家校合作主要倾向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家长只是尽可能配合教师的各种任务,没有把握住自己的主体地位,造成了家校双方不对等的现状。教师和家长分工尚未十分明确,家长过于依赖教师在课内、校外进行全面指导,给教师工作增加了难度和压力。而美国家校合作由学校、家庭和社区三方为学生成长而做出共同努力。学校也会为家长提供多种途径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发展中。美国的社区对于家校合作的推动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他们会为为家长提供各种家庭教育咨询、培训活动;为学校提供多样化的、可开发的课程资源和开放性的活动场地。
从内容上看,我国教师大多希望家长能在课下活动等方面给与助力,比如要求家长陪孩子共同阅读等。除此之外,还表现在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问题,教师需要与家长进行沟通,比如学生最近上课总是走神、成绩忽然大幅度下降等。在内容方面,美国学校经常会举行一系列家长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学习安排、教学进度以及学生真实水平,并为家长提供多种途径了解、学习如何正确地给与学生督导,使家校合作变得更有针对性。
从方式上看,我国家校合作的方式首先体现在利用现代化通讯设备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其次是利用学校组织的活动定时进行交流,比如家长会。而在美国,家长还可以通过亲身参与课堂的方式,观察学生的表现,辅助教师的工作。美国小学也会定期举办各种综合活动,并向家长发出邀请,通过共同参与的过程拉近家长与教师的距离。家校联系手册也是必不可少的“助手”,教师会在手册上写出学生每天的问题和需要家长帮助的任务,家长也通过手册进行回复与反馈。
三、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通过上述对于我国与美国在小学教育方面的分析与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两国由于历史的、经济的、政治的影响使得教育各有特色。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并推进我国教育的改革,保持自身教育上的优势,同时对于国外优秀的教育经验进行借鉴和学习。在班级环境上,为学生打造一个积极、良好的班级氛围;在课堂教学上,应该鼓励将理论与实际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多动手、多体验,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教师应采用创新、多元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还应利用学校、社区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还应将多样化的评价模式落到实处,培养自己教学反思的能力;在家校合作上,教师应该与家长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关系,除了学习之外,教师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倾注更多的关心与爱,并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避免学生在身体和精神上出现不良的问题。总而言之,对于外国的教育理念我们不能盲目的生搬硬套,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去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贾淑秀,汪爱霞.中美小学课程设置比较[J]. 教学与管理,2010(35).
[2]栗新.从传统文化看中美中小学教育的差异[J].周口师范 学院学报,2008(1).
[3]刘丽群.从文化传统看中美教育的差异[J].福建师范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4]张晓飞.中美两国基础教育的比较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1).
作者简介:
牟彦静,鲁东大学。
关键词:中美;教育对比;启示
一、中美小学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各项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虽然在教育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仍然也存在、暴露出许多新的问题。比如,我国现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培养,但多数小学仍困于应试教育的阴影之下,学生被灌输大量的知识,被压制个性的发展,导致其缺乏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在美国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提出質疑、积极探索得出结论,教师只起到辅助学习的作用。但其教育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美国的课堂自由程度过高而导致的课堂散乱;过分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基础理论知识的巩固和积累;过度重视精英教育使得一般学生能力难以匹配教学内容,容易产生自卑或者放弃的消极想法。
二、中美教育的差异表现
(一)学校环境
在我们国家,小学班级营造的大多是一种严肃认真、学习氛围浓厚的班级环境。大多教师认为纪律是学生在班级里用心学习、安心活动的唯一保证,所以传统教师会给自己树立一种不可侵犯的威严,强调自己是课堂的主导者,有时我们会看到他们为了维持良好的班级、课堂秩序而不顾自身形象的大声吼叫的情境。而大多小学课堂也被管理的过于安静、条理,我们只能看到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却很少看到学生对于某问题热烈活跃的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也体现了我国教师和学生地位上的不平等状态。
在美国,以著名的56号教室为例,雷夫老师的管理模式和我们却截然不同。他支持并鼓励创设一种信任、平等、公平的班级环境。他没有长篇大论的劝导学生信任教师,而是以各种行动言传身教,让学生开心且自愿的将信任投放到教师手中。在班级管理中师生之间不存在等级性,学生可以随心所欲的提出问题,教师也不认为这是扰乱课堂秩序,并会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研究、讨论。
(二)课堂教学
我国的课堂教学内容都是依据固定教材编制而产生,经过教育部门审核、批准,学生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不十分紧密,教材大多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文学素养。我国主要以语、数、英三科为主,综合课程所占的比例低下,导致学生发展失衡。而美国小学所学的内容都是和社会生活、技能等息息相关的综合课程,并且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学校通常会采用各种活动来辅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直观的面对面演示、学生亲身的动手操作经历远比学生在教室单纯的听教师讲述、自己阅读书本更有真实感、说服性和冲击力。最重要的是,包括美国在内的好多西方国家,他们大多数的博物馆、活动中心、动植物园等基础设施都对于中小学生提供免费参观的服务,这使得他们也为美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自己的力量。
传统的单一讲授法已经不是我国小学教师唯一的选择,在课堂上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的新面貌,比如,问题探索性教学、小组合作性教学,配以多媒体设备的直观画面,使得课堂气氛变得活络起来,学生积极性高涨。但是,我国小学课堂依旧以知识技能的学习为主,缺少实用性。美国的课堂教学方法同样也是丰富多彩的,美国教师尤其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会为学生创造合适的学习情境,使得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我国进行新一轮课程改课后,对课程评价做出了新的规范,有的教师也开始尝试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之上,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给与学生更有针对性的指导。这确实是我过教育改革的好的表现。美国也是采用多元化的发展性评价方式,更看重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对于社会的适应性、评价学生未来的发展潜能。
(三)家校合作
从主体上看,我国的家校合作主要倾向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家长只是尽可能配合教师的各种任务,没有把握住自己的主体地位,造成了家校双方不对等的现状。教师和家长分工尚未十分明确,家长过于依赖教师在课内、校外进行全面指导,给教师工作增加了难度和压力。而美国家校合作由学校、家庭和社区三方为学生成长而做出共同努力。学校也会为家长提供多种途径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发展中。美国的社区对于家校合作的推动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他们会为为家长提供各种家庭教育咨询、培训活动;为学校提供多样化的、可开发的课程资源和开放性的活动场地。
从内容上看,我国教师大多希望家长能在课下活动等方面给与助力,比如要求家长陪孩子共同阅读等。除此之外,还表现在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问题,教师需要与家长进行沟通,比如学生最近上课总是走神、成绩忽然大幅度下降等。在内容方面,美国学校经常会举行一系列家长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学习安排、教学进度以及学生真实水平,并为家长提供多种途径了解、学习如何正确地给与学生督导,使家校合作变得更有针对性。
从方式上看,我国家校合作的方式首先体现在利用现代化通讯设备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其次是利用学校组织的活动定时进行交流,比如家长会。而在美国,家长还可以通过亲身参与课堂的方式,观察学生的表现,辅助教师的工作。美国小学也会定期举办各种综合活动,并向家长发出邀请,通过共同参与的过程拉近家长与教师的距离。家校联系手册也是必不可少的“助手”,教师会在手册上写出学生每天的问题和需要家长帮助的任务,家长也通过手册进行回复与反馈。
三、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通过上述对于我国与美国在小学教育方面的分析与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两国由于历史的、经济的、政治的影响使得教育各有特色。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并推进我国教育的改革,保持自身教育上的优势,同时对于国外优秀的教育经验进行借鉴和学习。在班级环境上,为学生打造一个积极、良好的班级氛围;在课堂教学上,应该鼓励将理论与实际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多动手、多体验,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教师应采用创新、多元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还应利用学校、社区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还应将多样化的评价模式落到实处,培养自己教学反思的能力;在家校合作上,教师应该与家长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关系,除了学习之外,教师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倾注更多的关心与爱,并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避免学生在身体和精神上出现不良的问题。总而言之,对于外国的教育理念我们不能盲目的生搬硬套,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去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贾淑秀,汪爱霞.中美小学课程设置比较[J]. 教学与管理,2010(35).
[2]栗新.从传统文化看中美中小学教育的差异[J].周口师范 学院学报,2008(1).
[3]刘丽群.从文化传统看中美教育的差异[J].福建师范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4]张晓飞.中美两国基础教育的比较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1).
作者简介:
牟彦静,鲁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