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频发,网络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突发事件舆论的重要场所,网络信息传播对高校突发事件的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正确引导高校学生的网络舆论能够有效的预防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遏制突发事件的恶性发展,加速高校对突发事件的有效解决。本文从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的内涵和特点出发,分析了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的的现状,提出了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引导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
当前,我国高校正处于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下的多元化思潮的影响,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对利益的诉求日趋多元化,高校中各类的突发事件频频爆发。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和高校的普及,网络成为庞大的公共信息的集散地,成为高校师生获取和放映舆论的最重要的窗口,高校网络舆论迅速成为高校突发事件舆论的中坚力量,新闻和评论、BBS、博客、微博、电子邮件、短信等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对各种现象和现实问题发表观点和表明立场的平台。有人统计,中国80%的危机是从网络媒体爆发出来的,因此在突发事件频发和网络媒介越来越深度介入的情况,如何认识、把握有效的引导网络舆论,提高高校处理突发事件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及时性,维护高校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性质特征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性质特征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一般指在校内发生、给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或造成人员伤亡,给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带来冲击或严重干扰的事件。
基于高校突发事件的理解,结合校近几年发生的若干突发事件,高校的突发事件大概分为一下几种:1.公共管理类:如政治性事件和学校管理引起的政治运动、游行、非法集会、绝食等事件;2.公共安全、灾难类:校园暴力、群体斗殴事件、利益冲突、火灾、洪灾等事件3.卫生类:食物中毒、传染病等事件;4.心理类:心理问题自残、自杀而引发的突发事件;按照高校突发事件按照性质来分,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第一种是因自然灾害引起的突发事件,主要是指地震、水灾、雪灾等引起的突发事件;第二种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如法事件,主要是只发生火灾、中毒、罢课、游行、绝食、群殴、自残自杀等事由人为引起的突发事件。
这些突发事件有时是相互交叉关联的,甚至是几件事情一起爆发,因此高校学生的突发事件的具有如下几种特征:事件的突发性和事件的急迫性;主体的特殊性与群体性;过程的持久性和多变性;事件的危害性和威胁性;事件的公共性和传播的快捷性;事件的连带性和影响性;事件效果的双重性等特征。
(二)高校学生网络舆界定及其特点
高校学生网络舆论就是指学生通过互联网媒介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所做发表观点和表明立场。高校网络舆论因高校网络媒体所具有的特性而呈现出与传统媒体舆论不同的特点。首先,高校网络舆论的主体具有独特性,主体为在校的大学生。其次,交互性,传播者和听众进行双向的互动,信息互相交流传播传播。第三,网络舆论的主体拥有自主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每个学生都可以借组这个虚拟的平台畅所欲言。网民素质良莠不齐造就了网络舆论中存在着缺少理性的、建设性的看法和观点,甚至在在参与讨论时采取偏激的态度,偏激的思想和语言引起了一系列的突发事件。最后,网络舆论具有快捷性和爆发性,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一旦有事件发生,迅速的在网上形成舆论,产生影响。
因此通过构建高校网络舆论的引导工作对妥善处理高校突发事件是非常必要的。
二、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存在学生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引导不当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认识不到位,缺乏危机意识
当突发事件出现时,大部分高校缺乏危机意识,面对突发事件时往往麻痹大意,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习惯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封锁消息,不让公众知道,学生并不能完全了解事件的事实真相。但是网民就可以借助各种网络手段不加限制、毫无顾忌地立刻发布关于事件方方面面的消息和个人观点,因此会容易造成负面网络舆论。另一方面,一旦突发事件爆发,由于高校突发事件具有着连带性和关联性,网络舆论又具有快捷性和爆发性,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手段在网络媒介中大肆传播关于突发事件的负面的错误的观点,有些网民对网络新闻的真实性盲目的信任或者改编,再次造成舆论恐慌。这些方面意味着高校主动放弃了网络舆论的引导权。
(二)高校缺位應对,引导机制不健全
高校管理者组织决策能力不强,缺乏事先准备、缺乏完善的组织,无法把危机扼杀在萌芽阶段。在突发事件发生中除了在精神上安慰学生之外,就不知道采取什么方法途径去引导和帮助学生。突发事件的突变型,事件中关系较为复杂,发展趋势的难预测性和信息的负责性,给管理机构的判断和决策增加了难度。特别是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高校缺乏了相应的引导机制,对网络舆论的各个阶段的收集、分析、沟通和发布机制上都存在疏漏,无法及时的有效的启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同时责任主体的不明确,为后续的善后解决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
高校缺少信息沟通的渠道,高校中缺少获取有效信息的系统,信息通联和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缺乏或管理机制的不健全,无法及时收集和掌握突发事件中各阶段的信息,不能做到信息的合理的收集和合理的利用、分析。则无法对突发事件的预防、事态趋势和规律进行准确性的把握,无法及时的通过正确的途径、有效的方法解决处理危机,对于高校突发事件的管理和应对十分不利。
三、完善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引导的思考
面对高校的网络平台和舆论环境,在正确认识高校突发事件和网络舆论的特点下有效引导网络舆论的信息传播,主动加强网络舆论导向,构建良好的的网络交流平台和网络环境,形成一种长效的沟通与处理的应对机制,维护学校的稳定,共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一)关注高校内涵发展
高校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拥有者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高校和谐的精神文化必然为网络舆论提供良好的基础,和谐稳定发展的校园文化必定会促进高校网络的文化的发展,打造良好的校内网络舆论平台。高校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观念进行管理,可以在最大可能的减少了校内的网络舆论的负面内容。在和谐良好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学生对于突发事件有着更加理性的思考和包容心态的舆论。
(二)加强高校突发事件的危机意识,健全网络舆论预警机制
高校成立突发事件新闻处置工作组并建立协调联动的预警机制,该小组全面负责突发事件新闻工作时传达信息,有专职人员负责对网络舆论进行预警监测,要增强舆论引导和调控力度,在网络舆论中拥有网络舆论的引导权,做到主动、及时、准确、校园网络有害信息的发现和正确的引导,最大限度地避免、缩小和消除因突发事件对学校形象和师生的人生安全造成的不良后果和影响,为妥善处置突发事件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三)加强对舆论参与对象和议题的引导
高等学校要积极培养自己的“网络意见领袖”,及时设置议题,引导网络舆论的走向,网络意见领袖要善于利用网络平台,通过辩证合法的判断的方式和事实材料来引导非理性的网络舆论,能够及时地解决当前突发事件本身,最大限度地平息高校学生在突发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不满和关注。对于暂时无法妥善解决的事件,公开证实的地向学生、公众媒体作出解释,以积极的行动来来取得高校师生和社会媒体的支持和谅解,正确面对突发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和结果,做出妥当的解决方法,更快捷有效地形成被网民认可的、支持的意见。
(四)强化网络平台的的监管职责
网络信息海量多样,鱼龙混杂,以反映正确的舆论导向为目标,就要求借助于网站自身的监管职责的有效履行。行政的力量已然无法在微观层面对信息实行全面监控。尽管网络传播的交互性弱化了网站的“把关人”作用,但网站经营者还是拥有大量的监管权利。网站在建立自身的监管章程的同时,更要严格把关每个网络言论者对网站规定条款的执行程度,一旦发现突破网站对言论的必然限制,就可以有权对其言论进行处理。同时,强化网站网络把关人在信息选择、引导舆论方面的作用,网络把关人必须在信息的来源,信息的筛选,信息发布的规范化等方面对网络信息进行监 控,在网络舆论未造成负面影响前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在不断规范的网络言论的监管中引导网络舆论,促成正确舆论的形成。
(五)发挥辅导员作用
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引导网络舆论的有力力量,其中辅导员引导网络舆论的重要的保障。辅导员不仅要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还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深邃的洞察力,能够有目的引导网络舆论的发展走向,从而使网络舆论引导工作行之有效。首先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一定要做好理性爱国主义教育、网络道德教育和安全法制的教育,通过主题活动、集中教育等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性爱国的教育和网络常规教育,提高学生信息的识辨能力,引导学生在网络舆论中的不良倾向的转变。其次辅导员要密切留意学生在论坛、QQ群、微博、短信、邮件等方式关注热点问题,掌握所带年纪或班级的学生,及时发现不稳定不良因素,积极采取措施,及时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其三、辅导员要做好特殊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心理疾病、学习困难和少数名族的思想工作,避免矛盾的冲突引发突发事件。
参考文献:
[1]邹建华,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策略,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3.
[2]陈光,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策略论,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4.
[3]李琼瑶,网络舆论的现状及引导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2).
[4]陈文举,夏泉.试论高校舆论引导与和谐校园建设.暨南高教研究,2006(2).
[5]王玲玲,大学生网络舆论特征及其引导,思想理论教育,2006(3):33.
[6]余惠琼,大学生网络舆论的特点与引导策略,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3).
[7]孟庆涛等, 高校网络舆论的特征及其引导 , 科技信息,2007(2).
[8]鄭广峰,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及预警机制的构建,世纪桥,2010(5).
[9]冯润民,高校学生突发事件诱因及应对机制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09(3).
关键词: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
当前,我国高校正处于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下的多元化思潮的影响,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对利益的诉求日趋多元化,高校中各类的突发事件频频爆发。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和高校的普及,网络成为庞大的公共信息的集散地,成为高校师生获取和放映舆论的最重要的窗口,高校网络舆论迅速成为高校突发事件舆论的中坚力量,新闻和评论、BBS、博客、微博、电子邮件、短信等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对各种现象和现实问题发表观点和表明立场的平台。有人统计,中国80%的危机是从网络媒体爆发出来的,因此在突发事件频发和网络媒介越来越深度介入的情况,如何认识、把握有效的引导网络舆论,提高高校处理突发事件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及时性,维护高校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性质特征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性质特征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一般指在校内发生、给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或造成人员伤亡,给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带来冲击或严重干扰的事件。
基于高校突发事件的理解,结合校近几年发生的若干突发事件,高校的突发事件大概分为一下几种:1.公共管理类:如政治性事件和学校管理引起的政治运动、游行、非法集会、绝食等事件;2.公共安全、灾难类:校园暴力、群体斗殴事件、利益冲突、火灾、洪灾等事件3.卫生类:食物中毒、传染病等事件;4.心理类:心理问题自残、自杀而引发的突发事件;按照高校突发事件按照性质来分,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第一种是因自然灾害引起的突发事件,主要是指地震、水灾、雪灾等引起的突发事件;第二种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如法事件,主要是只发生火灾、中毒、罢课、游行、绝食、群殴、自残自杀等事由人为引起的突发事件。
这些突发事件有时是相互交叉关联的,甚至是几件事情一起爆发,因此高校学生的突发事件的具有如下几种特征:事件的突发性和事件的急迫性;主体的特殊性与群体性;过程的持久性和多变性;事件的危害性和威胁性;事件的公共性和传播的快捷性;事件的连带性和影响性;事件效果的双重性等特征。
(二)高校学生网络舆界定及其特点
高校学生网络舆论就是指学生通过互联网媒介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所做发表观点和表明立场。高校网络舆论因高校网络媒体所具有的特性而呈现出与传统媒体舆论不同的特点。首先,高校网络舆论的主体具有独特性,主体为在校的大学生。其次,交互性,传播者和听众进行双向的互动,信息互相交流传播传播。第三,网络舆论的主体拥有自主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每个学生都可以借组这个虚拟的平台畅所欲言。网民素质良莠不齐造就了网络舆论中存在着缺少理性的、建设性的看法和观点,甚至在在参与讨论时采取偏激的态度,偏激的思想和语言引起了一系列的突发事件。最后,网络舆论具有快捷性和爆发性,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一旦有事件发生,迅速的在网上形成舆论,产生影响。
因此通过构建高校网络舆论的引导工作对妥善处理高校突发事件是非常必要的。
二、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存在学生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引导不当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认识不到位,缺乏危机意识
当突发事件出现时,大部分高校缺乏危机意识,面对突发事件时往往麻痹大意,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习惯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封锁消息,不让公众知道,学生并不能完全了解事件的事实真相。但是网民就可以借助各种网络手段不加限制、毫无顾忌地立刻发布关于事件方方面面的消息和个人观点,因此会容易造成负面网络舆论。另一方面,一旦突发事件爆发,由于高校突发事件具有着连带性和关联性,网络舆论又具有快捷性和爆发性,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手段在网络媒介中大肆传播关于突发事件的负面的错误的观点,有些网民对网络新闻的真实性盲目的信任或者改编,再次造成舆论恐慌。这些方面意味着高校主动放弃了网络舆论的引导权。
(二)高校缺位應对,引导机制不健全
高校管理者组织决策能力不强,缺乏事先准备、缺乏完善的组织,无法把危机扼杀在萌芽阶段。在突发事件发生中除了在精神上安慰学生之外,就不知道采取什么方法途径去引导和帮助学生。突发事件的突变型,事件中关系较为复杂,发展趋势的难预测性和信息的负责性,给管理机构的判断和决策增加了难度。特别是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高校缺乏了相应的引导机制,对网络舆论的各个阶段的收集、分析、沟通和发布机制上都存在疏漏,无法及时的有效的启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同时责任主体的不明确,为后续的善后解决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
高校缺少信息沟通的渠道,高校中缺少获取有效信息的系统,信息通联和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缺乏或管理机制的不健全,无法及时收集和掌握突发事件中各阶段的信息,不能做到信息的合理的收集和合理的利用、分析。则无法对突发事件的预防、事态趋势和规律进行准确性的把握,无法及时的通过正确的途径、有效的方法解决处理危机,对于高校突发事件的管理和应对十分不利。
三、完善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引导的思考
面对高校的网络平台和舆论环境,在正确认识高校突发事件和网络舆论的特点下有效引导网络舆论的信息传播,主动加强网络舆论导向,构建良好的的网络交流平台和网络环境,形成一种长效的沟通与处理的应对机制,维护学校的稳定,共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一)关注高校内涵发展
高校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拥有者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高校和谐的精神文化必然为网络舆论提供良好的基础,和谐稳定发展的校园文化必定会促进高校网络的文化的发展,打造良好的校内网络舆论平台。高校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观念进行管理,可以在最大可能的减少了校内的网络舆论的负面内容。在和谐良好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学生对于突发事件有着更加理性的思考和包容心态的舆论。
(二)加强高校突发事件的危机意识,健全网络舆论预警机制
高校成立突发事件新闻处置工作组并建立协调联动的预警机制,该小组全面负责突发事件新闻工作时传达信息,有专职人员负责对网络舆论进行预警监测,要增强舆论引导和调控力度,在网络舆论中拥有网络舆论的引导权,做到主动、及时、准确、校园网络有害信息的发现和正确的引导,最大限度地避免、缩小和消除因突发事件对学校形象和师生的人生安全造成的不良后果和影响,为妥善处置突发事件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三)加强对舆论参与对象和议题的引导
高等学校要积极培养自己的“网络意见领袖”,及时设置议题,引导网络舆论的走向,网络意见领袖要善于利用网络平台,通过辩证合法的判断的方式和事实材料来引导非理性的网络舆论,能够及时地解决当前突发事件本身,最大限度地平息高校学生在突发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不满和关注。对于暂时无法妥善解决的事件,公开证实的地向学生、公众媒体作出解释,以积极的行动来来取得高校师生和社会媒体的支持和谅解,正确面对突发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和结果,做出妥当的解决方法,更快捷有效地形成被网民认可的、支持的意见。
(四)强化网络平台的的监管职责
网络信息海量多样,鱼龙混杂,以反映正确的舆论导向为目标,就要求借助于网站自身的监管职责的有效履行。行政的力量已然无法在微观层面对信息实行全面监控。尽管网络传播的交互性弱化了网站的“把关人”作用,但网站经营者还是拥有大量的监管权利。网站在建立自身的监管章程的同时,更要严格把关每个网络言论者对网站规定条款的执行程度,一旦发现突破网站对言论的必然限制,就可以有权对其言论进行处理。同时,强化网站网络把关人在信息选择、引导舆论方面的作用,网络把关人必须在信息的来源,信息的筛选,信息发布的规范化等方面对网络信息进行监 控,在网络舆论未造成负面影响前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在不断规范的网络言论的监管中引导网络舆论,促成正确舆论的形成。
(五)发挥辅导员作用
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引导网络舆论的有力力量,其中辅导员引导网络舆论的重要的保障。辅导员不仅要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还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深邃的洞察力,能够有目的引导网络舆论的发展走向,从而使网络舆论引导工作行之有效。首先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一定要做好理性爱国主义教育、网络道德教育和安全法制的教育,通过主题活动、集中教育等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性爱国的教育和网络常规教育,提高学生信息的识辨能力,引导学生在网络舆论中的不良倾向的转变。其次辅导员要密切留意学生在论坛、QQ群、微博、短信、邮件等方式关注热点问题,掌握所带年纪或班级的学生,及时发现不稳定不良因素,积极采取措施,及时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其三、辅导员要做好特殊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心理疾病、学习困难和少数名族的思想工作,避免矛盾的冲突引发突发事件。
参考文献:
[1]邹建华,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策略,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3.
[2]陈光,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策略论,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4.
[3]李琼瑶,网络舆论的现状及引导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2).
[4]陈文举,夏泉.试论高校舆论引导与和谐校园建设.暨南高教研究,2006(2).
[5]王玲玲,大学生网络舆论特征及其引导,思想理论教育,2006(3):33.
[6]余惠琼,大学生网络舆论的特点与引导策略,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3).
[7]孟庆涛等, 高校网络舆论的特征及其引导 , 科技信息,2007(2).
[8]鄭广峰,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及预警机制的构建,世纪桥,2010(5).
[9]冯润民,高校学生突发事件诱因及应对机制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