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新的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消耗较严重或濒危程度较高的野生动物有252个物种,仍处于濒危的有104个物种,还有一些物种低于最低存活数量,需要进行抢救性保护。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在政府保护的框架之下,社会组织的力量不可忽视。作为国内最大、最有影响的自然生态保护组织,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已发展成为我国民间自然保护事业的重要力量。近日,就社会组织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有关问题,《经济》记者专访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长赵学敏。
《经济》:您如何看待野生动物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意义?
赵学敏:野生动植物物种是最珍贵的自然遗产和人类未来的财富,保护物种安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一个物种一旦灭绝就不可复得,人类就失去了一种独特的基因,并将永远失去利用它的可能性,对人类来说,这将是一个无法挽回的损失。我国是世界上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仅脊椎动物就约占世界总数的1/10,在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效保护好这些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对于维护我国生物物种安全乃至世界生物物种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济》:在政府保护的框架之下,您如何看待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的加强和补充作用?
赵学敏: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是党和国家为凝聚社会力量、推动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而建立的公益性社团组织。自1983年12月23日成立以来,协会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林业局的部署,积极团结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在科普宣传教育、凝聚社会力量、促进国际合作、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本届理事会更是团结地方各级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以着力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和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公众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为核心,以加强组织建设、壮大会员队伍、促进科技交流与合作、广筹保护资金、增强保护实力为重点,以切实当好政府助手、架起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为宗旨,积极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树立了良好的公益形象,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梁希宣传组织奖”、“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先进学会”、“抗击‘非典’先进全国性社会团体”等称号,赢得了社会公众的认可和尊重。
《经济》:近年来,为促进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顺利开展,协会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赵学敏:为使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更好地开展,协会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加强组织建设,大力发展会员,不断增强保护力量。协会一直把壮大会员队伍作为组织发展重中之重的任务。在不断完善会员结构的同时,强化会员管理工作,适时调整秘书处内设机构,建立健全会员管理制度。积极开展会员之家活动,想方设法强化会员服务工作。加强基层和专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相关分支机构, 不断加强与各省协会的沟通协调。
第二,坚持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的科普活动,不断提高公众保护意识。特别是近几年,协会在宣传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由在大街上摆张桌子、拉标语、发传单的单调做法,发展到举办各类宣传展览、书法笔会、学术报告、文艺演出、开展鸟类放飞、挂鸟巢、有奖知识问答及征文比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综合性活动;通过在全国开展“鸟类之乡”、“兽类之乡”和“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评选命名和举行揭牌仪式,极大地激发了地方政府及全社会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增强了公众的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
第三,积极募集资金,不断为保护事业增添动力。一是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和科技研究,为国内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提供了科技支撑和筹募了大量资金。二是在保护好野外种群的条件下,制定周密的管理办法,组织开展国际狩猎活动,多种方式宣传我国的狩猎物种和保护策略,有计划争取国外猎人来华狩猎,为西部省区带去了科学的保护理念,筹集了一定的保护资金。三是注重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尝试同国内优秀企业及社会知名人士开展保护科普宣传合作和募集资金活动,取得了可喜进展。
第四,广泛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不断促进保护事业科技进步。十年来,协会加强了同国内外许多科研院校以及自然保护组织的联系,现已与国际自然基金会、湿地国际以及美国、德国、日本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自然保护组织进行了友好交往,此外,协会每年都安排一定的资金,支持野生动物保护第一线科技工作者开展野生动物科学研究,有力推动了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第五,促进野生动物繁育利用,推进保护和利用共同发展。随着我国实施以利用野外资源为主向利用人工培育资源为主的战略转变,协会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养殖委员会人才和技术优势,主动以技术培训等多种方式向养殖户提供政策技术和市场信息咨询,引导野生动物养殖业健康有序发展,减轻野外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压力,促进保护和利用共同发展。
第六,关注社会热点,服从服务大局,积极发挥社会团体作用。例如,在涉及有关禁止犀牛角、虎骨和熊胆粉的国际贸易以及生产、使用方面等国际敏感问题上,以及在保护藏羚羊的斗争中,协会都旗帜鲜明地站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立场上,积极地开展了有关协调呼吁和宣传教育工作。
《经济》:在未来,在更好地提升人们动物保护意识方面,协会将会采取哪些措施?
赵学敏:过去人们往往把野生动物的食用价值放在第一位,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曾带来了乱捕滥猎、违法经营等一系列问题,对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构成了威胁,阻碍了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现在,人们已经注意到保护野生动物的社会、生态功能,开始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把野生动物的生存与人类的生存发展联系起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保护野生动物的主题。
在提升人们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方面,一是必须打造品牌活动,强化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协会要精心打造品牌,创立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活动,树立良好的社会公益形象,使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深入人心。
二是必须充分利用媒体开展科普宣传,赢得主动权,提高时效性。充分发挥新闻导向和舆论监督作用,协会工作将事半功倍。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将以强化保护、科学利用为本,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
三是必须营造全社会关心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氛围。野生动物保护属于社会公益事业,不但要得到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更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特别是在国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后,协会要主动选择公信度好、有实力的企业和社会团体,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保护活动,倡导企业和公众参与保护的风气,营造社会关心保护的氛围。
《经济》:您如何看待野生动物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意义?
赵学敏:野生动植物物种是最珍贵的自然遗产和人类未来的财富,保护物种安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一个物种一旦灭绝就不可复得,人类就失去了一种独特的基因,并将永远失去利用它的可能性,对人类来说,这将是一个无法挽回的损失。我国是世界上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仅脊椎动物就约占世界总数的1/10,在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效保护好这些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对于维护我国生物物种安全乃至世界生物物种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济》:在政府保护的框架之下,您如何看待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的加强和补充作用?
赵学敏: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是党和国家为凝聚社会力量、推动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而建立的公益性社团组织。自1983年12月23日成立以来,协会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林业局的部署,积极团结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在科普宣传教育、凝聚社会力量、促进国际合作、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本届理事会更是团结地方各级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以着力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和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公众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为核心,以加强组织建设、壮大会员队伍、促进科技交流与合作、广筹保护资金、增强保护实力为重点,以切实当好政府助手、架起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为宗旨,积极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树立了良好的公益形象,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梁希宣传组织奖”、“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先进学会”、“抗击‘非典’先进全国性社会团体”等称号,赢得了社会公众的认可和尊重。
《经济》:近年来,为促进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顺利开展,协会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赵学敏:为使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更好地开展,协会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加强组织建设,大力发展会员,不断增强保护力量。协会一直把壮大会员队伍作为组织发展重中之重的任务。在不断完善会员结构的同时,强化会员管理工作,适时调整秘书处内设机构,建立健全会员管理制度。积极开展会员之家活动,想方设法强化会员服务工作。加强基层和专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相关分支机构, 不断加强与各省协会的沟通协调。
第二,坚持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的科普活动,不断提高公众保护意识。特别是近几年,协会在宣传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由在大街上摆张桌子、拉标语、发传单的单调做法,发展到举办各类宣传展览、书法笔会、学术报告、文艺演出、开展鸟类放飞、挂鸟巢、有奖知识问答及征文比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综合性活动;通过在全国开展“鸟类之乡”、“兽类之乡”和“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评选命名和举行揭牌仪式,极大地激发了地方政府及全社会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增强了公众的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
第三,积极募集资金,不断为保护事业增添动力。一是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和科技研究,为国内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提供了科技支撑和筹募了大量资金。二是在保护好野外种群的条件下,制定周密的管理办法,组织开展国际狩猎活动,多种方式宣传我国的狩猎物种和保护策略,有计划争取国外猎人来华狩猎,为西部省区带去了科学的保护理念,筹集了一定的保护资金。三是注重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尝试同国内优秀企业及社会知名人士开展保护科普宣传合作和募集资金活动,取得了可喜进展。
第四,广泛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不断促进保护事业科技进步。十年来,协会加强了同国内外许多科研院校以及自然保护组织的联系,现已与国际自然基金会、湿地国际以及美国、德国、日本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自然保护组织进行了友好交往,此外,协会每年都安排一定的资金,支持野生动物保护第一线科技工作者开展野生动物科学研究,有力推动了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第五,促进野生动物繁育利用,推进保护和利用共同发展。随着我国实施以利用野外资源为主向利用人工培育资源为主的战略转变,协会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养殖委员会人才和技术优势,主动以技术培训等多种方式向养殖户提供政策技术和市场信息咨询,引导野生动物养殖业健康有序发展,减轻野外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压力,促进保护和利用共同发展。
第六,关注社会热点,服从服务大局,积极发挥社会团体作用。例如,在涉及有关禁止犀牛角、虎骨和熊胆粉的国际贸易以及生产、使用方面等国际敏感问题上,以及在保护藏羚羊的斗争中,协会都旗帜鲜明地站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立场上,积极地开展了有关协调呼吁和宣传教育工作。
《经济》:在未来,在更好地提升人们动物保护意识方面,协会将会采取哪些措施?
赵学敏:过去人们往往把野生动物的食用价值放在第一位,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曾带来了乱捕滥猎、违法经营等一系列问题,对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构成了威胁,阻碍了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现在,人们已经注意到保护野生动物的社会、生态功能,开始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把野生动物的生存与人类的生存发展联系起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保护野生动物的主题。
在提升人们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方面,一是必须打造品牌活动,强化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协会要精心打造品牌,创立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活动,树立良好的社会公益形象,使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深入人心。
二是必须充分利用媒体开展科普宣传,赢得主动权,提高时效性。充分发挥新闻导向和舆论监督作用,协会工作将事半功倍。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将以强化保护、科学利用为本,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
三是必须营造全社会关心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氛围。野生动物保护属于社会公益事业,不但要得到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更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特别是在国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后,协会要主动选择公信度好、有实力的企业和社会团体,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保护活动,倡导企业和公众参与保护的风气,营造社会关心保护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