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教师在自读课文《一棵小桃树》教学中设计梳理情景、鉴赏情景、体悟情景三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从而达成自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一棵小桃树》 情景 情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2A-0103-02
《一棵小桃树》(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是贾平凹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非常典型地运用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教材编者在课文旁边特意批注“寻常的情景,不寻常的情感”。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这个批注很关键,让学生通过情景理解情感、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另外,本课属于自读课,要求教师半扶半放,让学生有更多自主阅读、思考、探究的时空。笔者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以及自读课文的教学要求,设置了梳理情景、鉴赏情景、体悟情景三个教学环节,在每个环节又设计了让学生自主讨论的话题,引导学生自然入景、自然生情,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一、梳理情景,把握脉络
自读课文教学的第一步应让学生快速总览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文字信息。教师如果能从某个点切入,让学生以这个点为抓手展开阅读,就会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体内容的效率。
上课伊始,笔者在黑板上板书课题“一棵小桃树”,并提问:“请问题目中哪个字最应该被关注?为什么?”学生大多回答应该关注“小”字,因为“小”字是形容词,概括了小桃树的特点。笔者顺势提出第一个自主讨论的话题:“小桃树的‘小’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大家梳理小桃樹的经历,说说小桃树各时期的生长情况。”
学生根据问题一边阅读一边筛选、梳理,并展开小组讨论,确定了小桃树的三个生长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小桃树的萌芽时期,它在偶然的情况下发芽,是“没有出息”的,大家都笑话它。第二阶段是小桃树的“少年时期”,它“静默地长上来了”,但是“长得很慢”,样子很“猥琐”,身子“弯弯的”,还“努力撑着枝条”。这个阶段的小桃树还是得不到大家的喜爱,唯独奶奶常护着给它浇水。第三个阶段小桃树开花了,但是花瓣却像病人的脸那样苍白,花朵“孤孤地开在墙角”。狂风暴雨中,小桃树“千百次地挣扎”,最后只“保留着一个花苞”。
笔者在梳理环节围绕文眼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了解小桃树的生长过程,了解小桃树虽然长得很孱弱,处境很艰难,但它还是坚韧顽强地活着的精神。学生为小桃树顽强的精神而感动,自然进入教学情境。
二、鉴赏情景,体会情感
作者对小桃树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摹,让小桃树成为抒性灵、发哲理的化身。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描写小桃树的语段,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体会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情感。
在鉴赏环节,笔者出示第二个自主讨论的话题:“小桃树为什么让作者这么爱怜?品读描写小桃树形态的重点句子,用‘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修饰词,写出了小桃树的 ,表达了作者对小桃树 的情感’的句式进行评析。”
学生A找到第2段“看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哆嗦……三点两点地在黄水里打着旋儿”,对这句话进行鉴赏:“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哆嗦’等词语表现了小桃树在风雨中的弱小与无助,表达了作者对小桃树的同情、怜惜之情。”学生B找到第4段“它长得很委屈……便立即会断了去”这两句话并评析:“这里也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弯着头’‘紧抱着身子’写出了小桃树又弱小又卑微,先天条件就不好,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怜悯。”学生C鉴赏的是“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又偏苦涩涩地笑着”一句,指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桃花比作患病少女的脸,写出了桃花的单薄、苍白,表达了作者的怜惜之情。有些学生的解读不够到位、全面,笔者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更准确、全面地归纳与分析,教学中因此有了更多鲜活的生成。如学生只说了用了比喻的手法,而没有说用什么比喻什么,在这样的疏漏之处,笔者适时提醒学生补充完整。在鉴赏环节的最后,笔者总结:“作者最初对小桃树仅存的是一种虚渺的希望,而后因为要面对社会、人生而淡忘了小桃树。当作者经历了诸多坎坷之后再次见到这棵小桃树,其情感发生了变化,对小桃树不再只有怜爱之情。”
要读出作者对小桃树的情感,就要认真品读作者对小桃树的描写,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的。笔者在品读鉴赏环节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几个片段进行精读细品,这不是打乱了作者情感发展的系统性,而是要让学生看到作者的情感是如何在小桃树的生长过程中潜滋暗长的。每一处情景都承载着作者的情感,只有细品情景才能走进作者的内心。
三、体悟情景,总结写法
散文“形散而神聚”,情景是情感的肉体,情感是情景的灵魂。在《一棵小桃树》中,作者借小桃树写自己,“我的小桃树”就是另一个“我”,小桃树是写作明线,作者情感是写作暗线。这种借寻常的景物写不寻常的情感的写法叫作托物言志,非常值得学生学习借鉴。
在前两个教学环节之后,笔者出示第三个自主探讨话题:“如果今天贾平凹先生只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他的小桃树,你觉得他会用哪个字?”此问题顿时引发学生热议。有学生认为作者会用一个“梦”字,因为他多次梦到这棵小桃树;也有学生认为不如直接用“爱”字,因为作者爱怜小桃树,也爱奶奶。笔者评价:“大家的想法都很好,不管是‘梦’还是‘爱’都富有人情味,也能够切准作者情感脉搏。我最倾向于用‘孕’字,因为课文的最后说‘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这就是希望所在。”
笔者设计上述问题,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深化认识,明白作者写小桃树不仅因为同情小桃树,更因为小桃树包孕着希望,作者是想借小桃树表达自己在历经磨难之后仍然怀有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教学最后,笔者将“托物言志”四个字写在黑板上,指出作者将小桃树的经历与自身的经历融为一体,这样的写法就是托物言志,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
自读课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其重点不在于详尽的解读,而在于提供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习得阅读方法。这节课,笔者紧扣情景和情感设计自主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情景认知出发,对作者情感展开追踪探索,顺利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并着重学习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很好地体现了自读课上学生自主阅读、教师适时疏导的特点。
(责编 秦越霞)
【关键词】《一棵小桃树》 情景 情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2A-0103-02
《一棵小桃树》(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是贾平凹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非常典型地运用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教材编者在课文旁边特意批注“寻常的情景,不寻常的情感”。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这个批注很关键,让学生通过情景理解情感、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另外,本课属于自读课,要求教师半扶半放,让学生有更多自主阅读、思考、探究的时空。笔者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以及自读课文的教学要求,设置了梳理情景、鉴赏情景、体悟情景三个教学环节,在每个环节又设计了让学生自主讨论的话题,引导学生自然入景、自然生情,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一、梳理情景,把握脉络
自读课文教学的第一步应让学生快速总览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文字信息。教师如果能从某个点切入,让学生以这个点为抓手展开阅读,就会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体内容的效率。
上课伊始,笔者在黑板上板书课题“一棵小桃树”,并提问:“请问题目中哪个字最应该被关注?为什么?”学生大多回答应该关注“小”字,因为“小”字是形容词,概括了小桃树的特点。笔者顺势提出第一个自主讨论的话题:“小桃树的‘小’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大家梳理小桃樹的经历,说说小桃树各时期的生长情况。”
学生根据问题一边阅读一边筛选、梳理,并展开小组讨论,确定了小桃树的三个生长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小桃树的萌芽时期,它在偶然的情况下发芽,是“没有出息”的,大家都笑话它。第二阶段是小桃树的“少年时期”,它“静默地长上来了”,但是“长得很慢”,样子很“猥琐”,身子“弯弯的”,还“努力撑着枝条”。这个阶段的小桃树还是得不到大家的喜爱,唯独奶奶常护着给它浇水。第三个阶段小桃树开花了,但是花瓣却像病人的脸那样苍白,花朵“孤孤地开在墙角”。狂风暴雨中,小桃树“千百次地挣扎”,最后只“保留着一个花苞”。
笔者在梳理环节围绕文眼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了解小桃树的生长过程,了解小桃树虽然长得很孱弱,处境很艰难,但它还是坚韧顽强地活着的精神。学生为小桃树顽强的精神而感动,自然进入教学情境。
二、鉴赏情景,体会情感
作者对小桃树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摹,让小桃树成为抒性灵、发哲理的化身。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描写小桃树的语段,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体会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情感。
在鉴赏环节,笔者出示第二个自主讨论的话题:“小桃树为什么让作者这么爱怜?品读描写小桃树形态的重点句子,用‘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修饰词,写出了小桃树的 ,表达了作者对小桃树 的情感’的句式进行评析。”
学生A找到第2段“看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哆嗦……三点两点地在黄水里打着旋儿”,对这句话进行鉴赏:“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哆嗦’等词语表现了小桃树在风雨中的弱小与无助,表达了作者对小桃树的同情、怜惜之情。”学生B找到第4段“它长得很委屈……便立即会断了去”这两句话并评析:“这里也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弯着头’‘紧抱着身子’写出了小桃树又弱小又卑微,先天条件就不好,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怜悯。”学生C鉴赏的是“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又偏苦涩涩地笑着”一句,指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桃花比作患病少女的脸,写出了桃花的单薄、苍白,表达了作者的怜惜之情。有些学生的解读不够到位、全面,笔者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更准确、全面地归纳与分析,教学中因此有了更多鲜活的生成。如学生只说了用了比喻的手法,而没有说用什么比喻什么,在这样的疏漏之处,笔者适时提醒学生补充完整。在鉴赏环节的最后,笔者总结:“作者最初对小桃树仅存的是一种虚渺的希望,而后因为要面对社会、人生而淡忘了小桃树。当作者经历了诸多坎坷之后再次见到这棵小桃树,其情感发生了变化,对小桃树不再只有怜爱之情。”
要读出作者对小桃树的情感,就要认真品读作者对小桃树的描写,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的。笔者在品读鉴赏环节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几个片段进行精读细品,这不是打乱了作者情感发展的系统性,而是要让学生看到作者的情感是如何在小桃树的生长过程中潜滋暗长的。每一处情景都承载着作者的情感,只有细品情景才能走进作者的内心。
三、体悟情景,总结写法
散文“形散而神聚”,情景是情感的肉体,情感是情景的灵魂。在《一棵小桃树》中,作者借小桃树写自己,“我的小桃树”就是另一个“我”,小桃树是写作明线,作者情感是写作暗线。这种借寻常的景物写不寻常的情感的写法叫作托物言志,非常值得学生学习借鉴。
在前两个教学环节之后,笔者出示第三个自主探讨话题:“如果今天贾平凹先生只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他的小桃树,你觉得他会用哪个字?”此问题顿时引发学生热议。有学生认为作者会用一个“梦”字,因为他多次梦到这棵小桃树;也有学生认为不如直接用“爱”字,因为作者爱怜小桃树,也爱奶奶。笔者评价:“大家的想法都很好,不管是‘梦’还是‘爱’都富有人情味,也能够切准作者情感脉搏。我最倾向于用‘孕’字,因为课文的最后说‘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这就是希望所在。”
笔者设计上述问题,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深化认识,明白作者写小桃树不仅因为同情小桃树,更因为小桃树包孕着希望,作者是想借小桃树表达自己在历经磨难之后仍然怀有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教学最后,笔者将“托物言志”四个字写在黑板上,指出作者将小桃树的经历与自身的经历融为一体,这样的写法就是托物言志,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
自读课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其重点不在于详尽的解读,而在于提供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习得阅读方法。这节课,笔者紧扣情景和情感设计自主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情景认知出发,对作者情感展开追踪探索,顺利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并着重学习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很好地体现了自读课上学生自主阅读、教师适时疏导的特点。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