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逻辑推理意识,铸就数学理性精神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xiang123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意识的重要性,选取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中的“阅读与思考”栏目《为什么要证明》教学片段,提出教师可结合“测量会出现误差”“眼见未必为实”“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不一定完全”的例子,直观地告诉学生“实验归纳的结果不一定靠谱”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说理”习惯,发展理性思维,铸就理性精神。
  【关键词】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为什么要证明》 逻辑推理意识 理性精神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2A-0033-03
  理性的“演绎推理”“数学证明”比感性的“合情推理”“实验归纳”困难得多,如果学生不愿意学习困难的“数学证明”,会导致学生缺乏理性精神、理性思维能力不强,无法深入地学习数学。在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宝贤中学(简称宝贤中學)、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联合举办,以“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数学课例研究”为主题的教学研讨和展示平台“宝贤课堂”上,宝贤中学的刘国锋老师展示的《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一课中的《为什么要证明》教学片段,有效增强了学生演绎推理的意识,铸就了学生的理性精神,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核心素养。
  一、教学片段及评析
  (一)创设问题情境,播下“理性种子”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先来回顾一下小学时我们是怎样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的。
  生:“量一量”“算一算”和“拼一拼”。
  师:我们在小学用了这么多种方法来验证,可以肯定“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吗?
  生:应该可以。(多数学生同意)
  师:我们在小学就已经知道了,还有必要再来学习吗?为了上好这一节课,前天我去听了另一位老师上的《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一课,那位老师的课讲得很清楚,也很精彩。但课后有学生抱怨,“今天的课真无聊,老师那么卖力地讲了一节课,我都不知道他在讲什么,(数学证明)没听懂,只知道一个结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我在小学就知道了。”好些同学也有同感。今天,刘老师也来上这节课,我就思考了一个问题——怎样才能避免那位老师的课堂出现的情况,不让同学们课后说我上课无聊。我决定改变一下教学顺序,同学们先阅读教材第18页“阅读与思考”栏目的《为什么要证明》。
  【评析】小学阶段关注合情推理、发现结论,培养演绎推理能力是中学几何教学的核心追求。于是,有些小学教师不说理,没有播下“理性的种子”,让学生错误地肯定实验归纳所得到的结论,导致到了初中阶段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时,学生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证明已知的结论。对学生来说,与感性的合情推理、实验归纳比起来,理性的演绎推理、数学证明要困难得多,学生不愿意再学习困难的数学证明,导致学生理性思维能力不强,无法深入地学习数学。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选择了先让学生学习教材的“阅读与思考”栏目的课文《为什么要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学生演绎推理的意识,铸就学生理性精神。
  (二)体验实验误差,培养科学态度
  师:阅读课文时进行如下思考。小明提出了哪些疑问?你是否与他有同样问题?你还有哪些问题要请教李老师?请列出问题,分组讨论,我们共同答疑解惑。
  生(问题一):量出三角形的各个内角大小,计算各内角的度数之和,就能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为什么还要证明这个结论呢?
  师:这实际上是小明的问题。我们再做一做测量实验。4人一组,每人随意画一个三角形,量出各内角的大小,计算出各三角形的内角和,记录结果,由小组长填表汇报。
  (学生测量。教师巡视,发现有个别学生为了凑成180°而涂改数据。教师提示:我更愿意看到同学们自己实践操作得到的真实结果)
  (各小组投影汇报测量结果,以下是三个小组的数据)
  师:请观察这些结果,讨论误差出现的原因。
  生1:量角器上的刻度为整数,精确度不高,每个角不一定是整数度,所以容易产生误差。
  生2:使用量角器时,放得不够平也会产生误差。
  生3:三角形的边画得太粗,量角的时候会产生误差。
  ……
  生4:小明说“如果仪器精确,不产生误差,还需要证明吗?”我有同样的疑问。
  师:现实世界中的“测量”就一定会产生误差,即使用再精密的仪器来测量,它也会受到精确度的限制,只能缩小误差,不能消除误差。
  师:如果你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完全未知,你能否用“测量法”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个结论?
  生5:测量会产生误差,根据测量数据计算三角形内角和,得到的结果不一样。用测量的方法是得不到“所有的(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个结论的。用测量法来说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是不可靠、不严谨的。
  生6:测量工具总存在着误差,因此测得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往往不是180°。测量结果容易让人得出“三角形内角和不是180°”的错误结论。
  师:受测量仪器的精确度、测量操作规范程度和技术水平、测量对象的呈现方式等影响,测量会产生误差,结果不一致,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可靠。
  【评析】教师鼓励学生汇报自己测量的真实数据,及时进行误差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出现误差是测量中经常出现的现象。预设学生可能测量结果不一,让学生体验到测量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可靠,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三)眼见未必为实,观察未必可靠
  生(问题二):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后拼在一起,得到“和角”,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和角”是“平角”来说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算不算可靠的方法呢?   师:同学们来观察下面几幅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图4中线段AB和CD哪条更长?图5中的三个人谁更高?图6中∠AOB和∠DOC哪一个是平角?
  (学生议论纷纷,答案不一)
  师:实际上,AB和CD一样长;三个人一样高;∠AOB=179°,∠DOC=181°,这与多数同学的观察结果不一致。请同学们谈一谈感受。
  生1:∠AOB和∠DOC不是平角,但我们多数人将其看成了平角。说明通过观察得到一个角是平角的结论是不可靠的。所以,“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凑在一起,然后通过观察得到它是一个平角”这种方法是不可靠、不嚴谨的。
  生2:老师通过这些例子告诉我们“眼见未必为实”,通过观察得到的结论未必靠谱。
  师:用实验探索结论,是数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但依靠观察得到的实验结论未必可靠。
  【评析】实验观察是得到新结论的方法和途径,对于“找规律”是不可或缺的。但在本节课,学生通过观察教师提供的材料,得出了“意料之外”的错误结论,感悟到“眼见未必为实”——靠实验观察得到的结论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从而明白用拼接实验的方法得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样的结论而不去证明是不可靠的。
  (四)归纳推理误导,结论未必正确
  生(问题三):课文中李老师说的,即使不考虑误差等因素,或观察正确,即所有“拼一拼”的结果全是平角(180°)时,我们也还是有疑问的。我没有读懂,不是很明白。
  师:我讲一个故事,学校校运会规定,只有跑出12秒以内的成绩,才有资格报名参加100米短跑项目,体育教师测试了我们班16名正在操场上训练的同学,所测试的学生的100米短跑成绩均在12秒到15秒之间,没在12秒以内。体育老师说,我们班的学生都没有资格报名参加100米短跑。刚说完,同学们不服气了,叫来我们班的李明同学,经测试,他的成绩是11.45秒,体育老师“被打脸”,为什么体育老师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呢?
  生:他没有测试完我们班所有同学就下结论了。
  师:我们只能对我们测量过的对象下结论,没测量过的不能保证。下面来读一读李老师说的那段话,“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有无数个,我们画出并验证的只是其中有限个,其余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能对所有的三角形都进行验证吗?”事实上,不管我们经历多长时间,画出多少个三角形,观察、试验的对象也是有限个。因此,要确认“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就不能依靠度量的手段和观察验证的方法,而必须进行推理论证。对于一般的三角形,推出它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一个平角,从而得出“无论三角形的形状如何,它的内角和一定等于180°”。
  【评析】事物的普遍性寓于事物的特殊性之中。归纳可以为我们提出猜想提供基础与依据,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也是学生“找规律”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但是由于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合情推理,得到的结论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情境中的“体育教师”通过归纳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使得学生意识到归纳推理所得的结论也不一定可靠。
  二、课后反思
  正是怀疑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科学的历史就是怀疑、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的历史。学生思考问题时往往把头脑中固有的方法作为首选,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形象思维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数学证明不能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还要转化为理性认识。本课正是立足于学生对小学阶段用实验归纳的方法来探究“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方法产生怀疑,进而对实验归纳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产生直观的认知而展开的。另一方面,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增强,用“数学证明”的方法重新认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增强学生演绎推理的意识,铸就学生理性精神,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灵魂”,对进一步深入学习数学有重要意义。
  (责编 刘小瑗)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针对南宁市横县乡村小学语文课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教师个人语文素养、用心备课、培养课堂情感等一系列的解决措施,以提高乡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乡村小学 语文教学 语文教师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3A-0093-02  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师根据教学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设置的教
期刊
【摘要】本文以《可能性》一课教学为例,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三个真实有效的数学活动,提出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做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等建议。  【关键词】数学活动 数学教学 可能性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3A-0084-02  “可能性”这个内容是属于“统计与概率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英语作业没有兼顾学生能力差异、作业效果不理想的现状,指出“积分制”作业的优点与设计标准,并通过分层设计“积分制”作业、合理设置作业积分加减规则及积分奖励规则、允许作业延迟并给予积分激励等措施推进作业新形式的实践。  【关键词】小学英语 积分制 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3A-0115-02  传统小学英语作业的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广西多元文化背景,对幼儿园文化构建的价值追求和理论基础的探索,论述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儿园物质文化构建的重要价值,园所文化体系构建的经验及园所文化理念下幼儿园物质环境建构的实施路径,依据南阳镇中心幼儿园“禾合文化”典型实践案例,提出“禾合文化”学习环境、运动环境、生活环境、游戏环境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 物质文化 禾合文化 南阳镇 构建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桂林市多所乡镇民办幼儿园实地调研,发现乡镇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在人员结构、业务能力等方面存在问题,据此分析原因并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  【关键词】师资队伍 民办幼儿园 乡镇 桂林 调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A-0014-03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学前教育阶段,教师担负重要的
期刊
【摘要】本文以《珍珠鸟》教学为例,论述语文教师要有“工匠精神”,在教学中承担着解析文本作品的任务,提出要能读懂文本内容,透过内容发现文本的人文密码和言语妙处;课堂教学要能读懂文本的人文密码、体验语言运用,并回归语文生活本质;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表达和运用,让学生能得言、得意、得法。  【关键词】对话教学 《珍珠鸟》 语言运用 人文体验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
期刊
【摘要】本文以《水结冰了》一课的实验教学设计为例,论述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实验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鼓励学生改进和创新实验装置,丰富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直观体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关键词】结冰 科学探究 直观体验 实验教学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A-0088-02  《水结冰了》是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第三
期刊
【摘要】本文以特级教师徐斌《用倒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一颗为例,论述教师在教学中要紧扣教材要点,并灵动地嫁接到学生熟悉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在熟悉的氛围中去观察、发现、思考和研究,从而实现学习的最优化,促进学生智能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用活教材 生活元素 智能发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A-0083-02  用活教材,一直是教师理想的
期刊
【摘要】本文以《口算除法》教学为例,论述提高小学生运算能力的策略,认为教师可从厘清算理、知识迁移、算法多样、激趣巩固等几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数学敏感度与数学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运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运算能力 算理 口算训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A-0126-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德育本质上是一种实践”的理念,以“推荐校花校树”的任务驱动班本课程为例,论述“任务驱动型”德育模式的实施策略,提出结合环境引出任务、自主选择分解任务、合作探究完成任务的教学途径。  【关键词】任务驱动 道德生长 德育 班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2A-0086-02  道德生长是指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高的过程,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