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初探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xz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35-01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为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成为当今世界改革的中心内容,也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导精神,我认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从以下做起。
  
  一、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精神,教师是关键,因而教学中要进行教育观念的更新,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切实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发扬教学民主,坚持自主性原则,给他们一个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创设问题情境让他们从中发现所学知识,并提出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去自主探索,教师只起引导、点拨作用,从而使课堂教学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主体,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要注意的是教师对待学生出现错误或问题,不是指责而是加以引导补充;对学生思维受阻时并非置之不顾,而是给以启发和引导;对学生创造性答案,更没有冷漠相待,而是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给以热情的赞赏和鼓励。通过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探索,达到学生让在活动中求知,在活动中形成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教书育人,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的态度、注意力、毅力、兴趣、动手能力及肌体的协调性等,但是人的思维是伴随着情感、意志、兴趣等心理活动而活动的,人的思维能力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与非智力因素的优劣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因而应当特别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1、 树立“教书育人”的观念
  充分发掘教材的思想性,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是教书育人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通过数学教学,可以有目的地、有意识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例如教圆周率时,讲一讲祖冲之父子的成就。还可通过祖国古代和近代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形成他们刻苦学习,勇于进取的精神。
  2、挖掘“数学美”的魅力
  古代哲学家普罗克拉斯指出:“哪里有数,哪里有美”。美是吸引人们关注的永恒问题,数学中的美的因素极为丰富。概括起来表现在以下三点:
  (1)简洁美。精炼的数学语言,体现了简洁美。如奇数的概念,即“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这句话是何等的严谨!精炼!此外,巧妙的解题方法也能体现出数学处理问题的简洁优美。
  (2)和谐美。数学中的和谐美体现在图形的对称、数学结构的统一。如平面几何中的切线定理。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对称”、“统一”等数学中的和谐美的揭示,这必将调动学生认真思考如何表现这种美,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谐而完美。
  (3)创造美。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性思维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正是这诸多能力构成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由此产生创造美的愿望。如在数学教学中,对题目的推广和化为“一般”,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形式。
  
  三、 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具有创造性思维,是形成创新能力的条件,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
  (一)培养学生敏锐观察力
  观察是创新的基础,因而只有通过观察才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同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容易触发一般结果的猜想,对深层关系的预感,这是一种可贵的创新性素质。因而,教学中我们特别重视,通过设计适当问题情境,让学生去观察、探究、发现。如教学同底数幂的乘法时,先复习乘方意义,然后举实例,让学生动脑动手,得出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两组例子的特征,从而得出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并加以推广作用。另外,还应尽量为为学生提供观察、发现问题的机会。
  (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青少年时期,是想象力最活跃的时期,因而要加以培养,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积累,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多方向、多层次、多角度的联想。如教学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的解法时,先让学生解一元一次方程,3(1-x)=2(x+9),然后让学生自己解3(1-x)<(x+9),通过大胆的猜测得出结论,教师加以鼓励,探索求知欲会油然而生,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进行发明创新不可缺少的品质,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因而在教学中,首先要设计开放性和探索性问题,使学生思维得到流畅性的发散,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刻,知识间联系得到加强,创造性思维素质得到发展,同时享受到发现和创新的喜悦。
  其次,通过一题多解,使学生思维得到变通性的发散,即沟通知识和方法之间的联系,又开拓了解题思路。从不同角度去探察同一问题的发散性思维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运用非常规解法的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独特性的发散,学会用前所未用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解决问题,从而极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
  创新活力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国运盛衰。民族兴旺,系于教育,在教学中,注重知识有机结合,注重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会对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重大意义。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25-01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对于计算题的学习和理解一直是一个难点,那么如何过这个难关,解决这一难题,作为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总结归纳一些简单可行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研究计算题的解题技巧会使学生赢得宝贵的时间,对于提高考试成绩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深刻性意义重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27-01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庞继贤教授则认为,所谓任务,简而言之,就是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者始终处于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任务的参与制定之间的交际过程也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为了完成任务,学习者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的资源进行“意义”共建,以达到解决某种交际问题的目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29-01     科学探究:在运用感官,充分感知空气的结构活动中,通过设计实验,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会借助其它介质来观察空气,从而学习一种新的科学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科学活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乐于开展探究过程中的科学思维活动。  科学知识:知道空气在我们的周围,知道空气会占据空间。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31-01     数学的学习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性,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镜面对称》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中的一个难点,而让学生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是本课的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我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30-01     教学目标:1、了解人的心情是多种多样的,懂得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2、认识和感受自己的心情,并知道能通过表情、动作、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3、学会感受别人的情绪,培养学生乐观的情绪和人生态度。学会让自己快乐起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一)孩子们,你们会唱《幸福拍手歌》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数学保持强烈的好心情和求知欲.只有让学生对数学保持浓厚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过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33-01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教师在重视数学知识教学的同时,更应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哪些途径呢?    一、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32-01     创造性思维是指思想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首当其冲应该研究、探讨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方式方法,并付诸教学实际行动之中,使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但具备基本的动手能力,而且具备在此基础之上的创新能
摘 要:物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科技愈发展、愈显示物理是人类自下而上发展的核心学科。中学物理教育,不仅要为培养物理学家,造就物理学专门人才打基础,更多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物理素质,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物理 主导 实践 探究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34-01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