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性学习实质上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不直接把有关学习内容的结果、结论以及方法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探索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教师自身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要转变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做学习的主人。所以教师的角色、地位就要改变,上课时不能是一味地讲解、示范或作自我解释,不能只是将教科书中的知识,按课本呈现的顺序和方式传授给学生。而是要通过转换自己的角色,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并且要在学生从事数学活动时倾听、了解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感受。在授课时,教师应充当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作为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以“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出现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营造一个平等、信任、理解和宽容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在良好氛围中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思维变得活跃,探索激情格外高涨。这样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改变了传统的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甚好。
  二、如何在数学课堂实施探究性学习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在教授“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第一课时
  第一种教法:直接从定义人手,结合课本中的图形进行分类。
  第二种教法:从学生日常生活实例引入,如由学生用若干硬币随意摆放后,自己得出结论。然后由教师演示教具圆,寻找两圆的不同位置关系,从相对运动的演示中直观地让学生认识位置的关系。
  这两种教法,第一种教法缺乏问题情境,枯燥无味,接受情况肯定不佳,影响也不深刻,而第二种教法,创立了恰当的实际问题情境,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学生、教材和生活实例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2.恰当引导,指引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之,而在于寻机诱导。
  比如说,对于解题这一环节,教师必须改变提出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养成探究问题的习惯。
  例如:如图(1),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O点,以点O为一个顶点作正方形OMNF,如果两个正方形的边长相等,求证:正方形无论怎样旋转,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是一定值。
  在讲这道问题时,要先引导他们观察、探究以下几个图形。
  探究点1:如图(2),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OMNF也是两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则重叠部分的面积与正方形ABCD的面积有何关系?
  探究点2:若把图(2)中的正方形OMNF旋转到图(3)呢?
  探究点3:再观察图(1),猜想会有何结论?并证明其结论,在(2)、(3)图示的引导之下不难发现,重叠部分的面积为正方形ABCD面积的1/4,所以该题目只要证出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OBC的面积即可,那就能想到证△OBE≌△OCH,这样学生不仅是证出了此题,也探索到了证明定值的有效途径。
  三、利用开放性问题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数学开放题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探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合适的载体,而数学开放题作为探究性学习的载体,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如图4)
  例如:如图,已知直线Y=-X+2与X轴交与点A,与y轴交与点B,以AB
  为边在第一象限作正方形ABCD,问在第一象限是否存在一点P(1/2,a),使S△ABP=l/2正方形ABCD,若存在求出a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分析:存在与否的问题的解决应由已知出发,能解出a的值,则存在,若求不出就不存在,上边的这个问题分为以下几个探究点:
  探究点1:正方形ABCD的面积如何计算?
  探究点2:AB的长又该如何计算?(放在直角AABO中,由勾股定理可得出)
  探究点3:OB·OA又如何计算呢?(由A、B的坐标可得出)
  探究点4:A、B的坐标由何而来?(由直线的解析式可得出)
  探究点5:△ABP的面积等于什么?
  当把这5个问题弄明白了,学生心里也清楚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了,同时也获得了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学习习惯明显改善,大多数学生都找到了学习数学的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究的习惯和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思维基础。笔者也收益非浅,通过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转变了教育、教学观念,也掌握了研究的一般方法。
其他文献
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谈论对学习化学的感受:学习化学就好像学习另一门外语,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学习化学就好像学习“天书”,只知道是什么,而不知为什么。学生的这些感受说明,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化学一直是抽象的。科学世界中的化学,化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被严重地割裂出来,无端地增加了学生学习化学的阻力。这样学生在初学化学时心存畏惧,不敢前行,特别是在概念记忆方面更是费时费力而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日益发展和普及,计算机也随之进入课堂,给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血液,带来了新的活力。有了它的加入,教师的教学变得轻松了,例如传统的语文教学透彻讲明一种自然规律、现象等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教师讲解费力,学生理解困难,为了讲清一个较难的问题,甚至动用大量模型和挂图,但也未必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小学生对图像、声音很感兴趣,而电化教学就能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直观、生动地反映客观事物,能充分地调
期刊
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与环境密切相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是如此。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代社会,应当通过生物课的教学,让学生学会从生态学角度认识生物界的现象和规律,认识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进而建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树立环保意识。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环境被破坏的现状,主动关心环境保护方面的大事,使学生逐步形成“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生存空间”的环保意识,并且
期刊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教学中热点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许多学校因此加强了相应的硬件和软件的建设,计算机已广泛渗透至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
期刊
近年来,投影仪、多媒体、远程教育设备等各种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并逐渐得到普遍推广使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量的实践证实,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电教媒体,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求知欲望,启发学生的观察、思维、实践能力,提高学习质量,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在有些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电教媒体在使用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使用中流于形
期刊
教科书的选文在反映时代精神、现代意识的同时,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情感,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新教材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有很高的教育价值,语言典范生动,学生百读不厌。教师只有精心组织阅读教学,创设阅读的氛围,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善于倾听,搭建平台,把更广阔的空间给学生,那么学生的童心才会在阅读中真正释放。  一、精心设计,用浓浓真情打动学生的心灵  怎样才能让学生享受语文?只有“教活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现代教育也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这就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日益增多,而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必须在较短的时间里学到较多的知识,即较短的时间里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所以,把多媒体技术引进到教学中去,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加大信息量的传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我在讲授初三物理“热机与社会发展”这一节时,进行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探
期刊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大量投入,今天的教学资源与往日不可同日而语,以往我们总强调知识要逐渐积累,现在工作讲究高效率,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信息的使用变得方便轻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为学生学习语文创设了图文并茂、形神兼备的课文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
期刊
数学新课标指出:“重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原则是有利于对数学本质的认识。”这就对每一位教师实施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素养之一。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快乐和享受,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由于小学生具有好
期刊
根据新一轮教育新政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制定的新课程标准,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广大政治课教师要努力掌握计算机技术,苦练基本功,以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要关注多媒体课件的时代性、艺术性和实效性;要深入吃透教材内容,把握重点、难点,理清教材脉络,寻找为提高课堂效率而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基本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发挥计算机对文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