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簪花的花瓣是星星做的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q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事的开始发生在青花镇,三十六崎巷,玉簪花开时。
  那一年,我14岁,素锦13岁。我们两家的距离仅隔着四扇窗。
  “三十六崎巷”位于和平码头的高地,因巷口有三十六级陡峭的阶梯而得名。小巷的中间地段有一座小花棚,栽种着一些花花草草。盛夏,玉簪花开了,叶脉分明的绿叶在风中婆娑着,六片雪白修长的花瓣转着几点鹅黄的花蕊,一朵挨着一朵,摇摇欲飞。像雪,像船,像古代女子头上的玉簪。
  一日傍晚,天色阴暗,门外的天空出现一片黑云,风卷得有点乱。巷外响起杂乱的脚步声,有人低低嘟囔着:“这天怕是要下雹子啊,快走快走。”
  我睁大了眼睛,问在屋里忙活的母亲:“真的会下雹子吗?”
  母亲却答非所问地说:“小妹,天黑得吓人,你可别再出去了。”我琢磨着花棚里的玉簪花,抛下一句“妈,我去看看花棚”,便一溜烟跑出去了。
  狂风中,洁白的玉簪花像烟一样在花棚里浮动,像是要飞走了似的。一个身穿紫色衣裳的女孩在花棚边徘徊。是素锦。我问她:“你怎么也在这里?”素锦嗓音轻柔地说:“我担心下雹子会把玉簪花砸碎了,我们一起给花棚加块塑料布吧。”我惊喜道:“好,我们快一点。”
  那个傍晚并没有下雹子,只是下起了一阵暴雨。我直问母亲:“暴风雨会把玉簪花毁掉吗?”母亲一愣,说:“你可别小看了玉簪花,它本就是生长在小径沟渠里的野花,也不知道是哪家的孩子捡来一朵,栽在花棚里,它就贱贱地长,呼啦啦地长成了一大片。”
  我安下心来,第二天再去看花棚。我们加的那块塑料布并没起作用,它被一场暴雨吹打得不知去向,但玉簪花却没有凋零、破碎,仍然生机勃勃地站立在风中。后来,我始终认为,十四岁的当年,和之后所有岁月我与素锦长久的友谊,是始于素锦在暴风雨过后的一场大病。
  那场大病成为素锦人生的分水岭,她从一个动辄吟唱着“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的无知少女,变成青花镇有名的放羊诗人。
  只是,大病的后遗症是可怕的,素锦再也无法流利地说一句话,唱一首歌,她变得口齿不清,脚步蹒跚,双手颤抖。这样的她,在班级里无疑是与众不同的。有时,素锦的随便一个动作,都能引起同学的嘲笑,她渐渐变得郁郁寡欢。但素锦很快振作了起来,她把所有时间用在读书上,三毛的《撒哈拉沙漠》,丰子恺的《人间情味》,还有木心、徐志摩和舒婷的诗歌集。
  那天傍晚,素锦的母亲骑自行车接她放学,一路上母亲试探地问:“要不,咱们还是辍学吧,回家帮妈妈放羊。”素锦知道,母亲只是不想她受别人的冷眼,但她想学习,想做个有用的人,让母亲过上好日子。那一刻,素锦完全没有想到,命运早已毫无预告地安排好一切。
  一个普通的夜晚,素锦的父亲消失了,桌子上留着一张纸条,上边写着:“对不起,我走了,好好照顾素锦。”
  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前素锦的父亲负责去集市里卖水果,母亲在家里务农,放羊。如今父亲悄然离去,母亲一天天叹气,素锦深邃的眼睛里蒙着一层雾,她对母亲说:“妈妈,我想好了,退学,我要去山上放羊。”母亲突然抱紧她,泪水直流。
  打那以后,我常在晨曦斜照的山坡上,看见素锦一边放羊,一边看舒婷的詩。有时,素锦读诗给我听:“一朵初夏的蔷薇,划过波浪的琴弦,向不可及的水平远航。乌云像癣一样,布满天空的颜面,鸥群,却为她铺开洁白的翅膀。去吧,我愿望的小太阳,如果你沉没了,就睡在大海的胸膛,在水母银色的帐顶,永远有绿色的波涛喧响。让我也漂去吧,让阳光熨帖的风,把我轻轻吹送,顺着温暖的海流,漂向远方。”
  闲极无聊时,素锦也写诗:“羊只一朵一朵,像移动的白云,像地里绽放的玉簪花,它们跑向山岗,跑向天空,躲进诗行里,每一片花瓣都是星星做的。于是我就想着要敞开,把草地上的羊只赶起来,让希望与饱满靠得更近。”
  小巷的人们打趣她:“素锦,你写诗做什么?能卖几个钱?”素锦微笑着说:“诗歌是无用之用。没有诗歌,我就是无数人中的一个。因为诗歌,我仍然是无数人中的一个。但我的内心揣满了星星。”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读高一的时候,素锦的一首小诗登上了青花镇晚报副刊的版面。过了两年,素锦在纯文学诗刊上发表的诗歌获得了一个全国性大奖,轰动了文坛。我很好奇,素锦很文静,单薄,像春天刚发芽的小树,却有那么大能量,写了那么多好诗。
  我高中毕业去外地求学,临行前,我陪素锦放了一天羊。那天我才知道,三十六崎巷花棚的玉簪花是素锦种的。素锦说:“我们每个人都带着卸不去的生活的盔甲,但是玉簪花会为我们铺开洁白的花地,让我们心中洋溢着柔软的力量,朝着光亮的方向勇敢地走下去。”
  《本草纲目》中关于玉簪花的记载,说它:“柔茎如白菘,叶脉清晰,茎上花朵长二三寸,未开时如白玉搔头簪形,中吐黄蕊,根叶可解一切毒。”一句话说透了玉簪花的品性,凡俗,不起眼,却又如满天繁星,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某个深夜,我在微信跟素锦聊到人生方向时,突然明白了:你所爱的就是你所成的,你只需想到这一个纯粹的字,在我们自己的内心,一遍遍将爱完成。那么,火海自清凉,人生得自在。
其他文献
1  沟南一座坟,光秃秃的坟头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  沟北也是一座坟,积雪上留下了许多深浅不一的脚印。  沟南埋的是梁兔子,沟北埋的是柳桃子。  西北风夹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肆意地嚎叫着,发出呜呜咽咽的奇怪声音。柳桃子引魂幡上的白麻纸早已被吹打得七零八落,只留下细长的柳木棍子插在坟头上,被狂风吹得瑟瑟发抖,对抗着塞北的严冬。  没有同生,却得同死。  如果梁兔子和柳桃子在世时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也没有
期刊
此时余梦竹站在书柜前,目光坚定。她明白自己即将面临一场硬仗,不过她已准备破釜沉舟。  这么多年,她第一次如此认真地观摩面前的书柜,她发现,“书柜”仅仅是个学名,书柜里装的不只是书,它里面承载的东西远远超出想象,既有三十年前刚入职时她的手写教案,也有退休前一年获得的優秀教师证,或者可以说这是一个跨越了时空维度的百宝箱。  想到这里,她给自己鼓劲儿:有极大的可能性,她的退休证就在这个书柜的一角。没错,
期刊
罗道良懂阴阳,会风水,到哪儿都带一个罗盘,是我们村方圆几十里有名的“阴阳仙”。可惜从小左眼失明,只剩一只眼,人们都叫他“罗瞎子”。  可别小瞧这罗瞎子,看风水看得灵。人们都说,老天爷只给他留了一只眼,要是两只眼,还不把天戳个窟窿。  山子从小就没了娘,是山子爹一手带大的。转眼,山子到了结婚的年龄,可还跟他爹挤在两间破茅草屋里。山子爹急了,得盖房起屋啊。生产队已经指了一块宅基地,山子爹心里没底,就把
期刊
父亲想去日照看大海。这是姐姐告诉我的。  我说,他不是见过大海吗?我在烟台上的学,父亲和我一起去报到的。那时没有支付宝和微信,也不能转账,学费要求交现金。万把块钱就藏在父亲的内裤里。报到完后,在老乡的带领下,我跟父亲去海边看大海。大海最大的特点就是大,一眼望不到边。我说,哪里的大海都差不多。  我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姐姐,我很早就知道。她原来在沂蒙山大山深处的一个厂里工作,后来厂子搬迁到了日照。父亲托
期刊
刘一平和武一光是一起光腚长大的朋友。  两个人八岁那年,刘一平的父母双亡,一平成了孤儿。武德明两口子看不过孩子受苦,就把一平领进家来,和自己的儿子一光同样对待:逢年过节,同样款式的新衣服一做两件,一人一件;一毛钱一挂的鞭炮,一买两挂。  两个孩子该上学了,一样的书包,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一起去家北马颊河里割草。武德明两口子真心把一平当儿子了。  刘一平天生的聪明伶俐,啥事都对武德明两口子说,常常把
期刊
他们约定的周末很快到来。  初春。万物复苏。阳光水洗过一样干净。  他们关掉手机,来到之前约定的地方。结婚七年,他们都忙着各自的事业。这个周末,要属于他们自己一回。  也许,七年不是太长,而之于婚姻,终究不算短。过了这个周末,他们将好聚好散。  目的地在一个水面不小的湖,叫水库比较合适。人们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梦蝶湖。湖水清冽,拍打着岸上的岩石。岩石通体灰黑,接近水面的部分,却白得透亮。  没有
期刊
白棉花恣意怒放的时候,弟弟长得更加肉嘟嘟了。粗粗的胳膊和小腿像村里池塘的莲藕,一节一节白白胖胖。  生下弟弟后,有一段时间,阿妈把我托付给在镇上开饭店的外公外婆。黎明时,外公外婆开始忙活,我就站在窗户旁的小矮凳上,看各色衣装的男女老少,在外婆家的摊儿床前排队买自己喜欢的吃食。  从家到镇上有六里路,要经过一条河、一座桥、一段公路、一段土路和两个村子。  立秋那天,厨房灶火铁锅里煮着毛豆和花生,阿妈
期刊
老贾烟瘾极大,半夜醒了也要点上一支,凑到窗户边,对着月亮,吞吐出一片缭绕的云雾。一支未尽,忽然嗓子一阵难受,不由咳了几声。  老伴儿被吵醒,打着呵欠说:“我说老头子,大半夜的,咋又起来抽烟?”  “睡你的觉,瞎嘟嘟什么?”  老伴儿叹口气,翻身睡去。都大半辈子了,如果较真儿,一天也过不下去。  老贾的烟从来不装在纸烟盒里,每次买了烟,都剥开,一根一根小心翼翼地装进铜烟盒里。铜烟盒有年头了,紫红的表
期刊
池塘里常年水平如鏡,蓝天白云倒映其间。禅师被这种天地交融的恬美所吸引,每天到塘边坐禅修法。练功结束后,他还会绕着池塘漫步,观田螺、虾米伏在水草上的悠闲,赏小鱼穿梭往来的灵活。偶然,他看见两组鱼群相遇,纠缠成太极图的形状,便深信鱼儿是道的化身。  这天,一只野鸭飞临池塘,惊得鱼儿沉入池底。禅师起身驱赶,野鸭从池塘这端飞向那端,丝毫没有离开的迹象。禅师唯恐鱼群受到伤害,连忙拿来一个馒头,远远抛向野鸭。
期刊
小城的这家书店是我开的,有个掉书袋的名字,叫“黄粱梦”。  在外人看来,这书店的名字透着一股酸臭的书卷气,倒不如一个简单的某某书店清晰明了。可在我看来,这家书店的名字却是最清晰明白,最实在的介绍了。  为了呼应这个文绉绉的名字,我在装修时费了大功夫,古风装潢,实木书柜、书桌,条案上焚一炷熏香,有时兴致来了,还会拿出奇楠摆件……书店不只卖文化典籍,还有些别的书籍,包括国内外的期刊,以及一些我时不时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