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叠音词在中国古诗词中很是常见,对于古诗词中的情感表达、人物刻画、环境塑造及事物描写起到了很大作用。不仅如此,叠音词的声音美、韵律美也为诗词的整体表达增光添彩,使人读来朗朗上口、颇具回环往复之势。由于英汉语的差异,在将中国古诗词英译的时候,如何保持叠音词的音美、形美、意美就显得相当重要了。许渊冲先生在古诗词英译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他译文也堪称经典。在此,笔者主要通过研究许渊冲先生的译文,也研究了其它一些知名译者的译文,对于古诗词中叠音词的英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做了一定的总结。
【关键词】古诗词 叠音词 英译
一、概述
叠音词是中国古诗词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情、达意、修辞、节奏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大作用。叠音词的恰当运用,能够增强诗词的语势,加深语言在刻画人、物、环境等方面的形象性,也能够增强诗词的感染力,使读者与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在叠音词的英译中,译者采取了不同的策略,笔者通过研究许渊冲先生和其它知名译者的译文,就叠音词英译方法做出了自己的总结。
二、古诗词中叠音词英译的几种基本方式
1.重复。中文诗句中的叠音词,在英译时采取重复对应英文单词的方式,或者重复相同句型结构的方式。这些方法经常被运用到叠音词英译中,不仅能够使译诗与原诗的形式保持一致,而且读来朗朗上口,颇有诗韵。这种方法多用于叠音词在诗句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情况,因为在此情况下,叠音词就成了构成整首诗结构、诗韵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译者在英译时会尽量找到英文中的对应词,通过重复同一个词或同一句型结构来达到原诗的效果。
例如,汉诗《青青河畔草》的前六句“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许渊冲先生在英译时采取直译,译文为 “Green, green riverside grass she sees; Lush, lush the gardents willow trees. /Fair, fair, she waits in painted bower, Bright, bright like a willow-framed flower. /In rosy, rosy dress she stands; She puts froth slender, slender hands.” 这首汉诗属于闺怨诗,其作者已不得而知,它描述的是少妇对于夫妻恩爱、举案齐眉的生活的渴望之情。前六句的每一句开头都是叠音词,属于叠音词大量出现、且结构工整的情况。许渊冲先生把诗中表达状态的叠词译为英文中的对应形容词(笔者以下划线表示出叠词及其对应的英译),并且除了最后两句诗外,前四句诗叠音词的位置也与原诗保持一致,放在句首。这样一来,译诗不仅在内容、形式上与原文一致,并且通过形容词的重复达到了“音美”的效果。
同样的,另一首汉诗《迢迢牵牛星》的前四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漢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也大量使用叠音词,许渊冲先生同样采取重复的方法,译文为 “Far, far away the Cowherd Star; Bright, bright the riverside weaving maid. /Slender, slender her fingers are; Clack, clack her shuttle’s tune is played.” 这首诗借用了牛郎织女的典故,表达了女子对夫妻团聚的渴望。许先生把原诗的叠词通过英文对应词的重复来表达,并将其置于句首,“clack, clack” 尤为形象,通过拟声词表现机杼之声。译诗结构工整,读来上口。另一篇译文是由刘国善、王治江、徐树娟三位先生合译的,前四句译为 “Behold the Cowherd Star so high, high up, Who’s facing the Weaving Maid the fair, fair above. /So slender, slender, her fingers white as snow. And click, clatter, her loom incessant goes.” 整体上也采用了重复的手法,达到了“音美”之效,但在结构上,他们把叠词安排在了不同的位置,不如许先生的译文贴近原诗结构。但该译文展现了“重复叠音词”的译法,有其精妙之处,同样是佳译。
李清照《声声慢》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全部由叠音词构成,抒发了作者孤独飘零、而又面临国破家亡之势的悲凉。许先生对该句的译文是 “I look for what I miss; I don’t know what it is. I feel so sad, so drear, so lonely, without cheer.” 前两句重复的是 “what” 所引导的从句的结构,后一句重复的是 “so 形容词” 的结构,同样产生了一咏三叹的诗韵。和上文提到的重复方式不同的是,这里是对于结构的重复,而不是对于某个词的重复。林语堂先生也对此诗进行了翻译,他的译文是 “So dim, so dark, so dense, so dull, so damp, so dank, so dead.” 全部使用了 “so 形容词” 的结构,属于重复同一结构翻译叠音词的译法,结构简单明了,前后一致,且形容词都以 “d” 开头,押头韵,在结构上更有一气呵成之势。但是,仅用形容词来表达,也存在表意不明的问题,在内容上没有许先生的译文贴切。
2.“名词/形容词 介词 名词/形容词”(介词前后的两个词相同)。在叠音词的英译中,有一部分叠音词会译成“名词/形容词 介词 名词/形容词”的形式,同样具有音美、形美的特点,这种译法多用于表示时间或状态的叠音词的翻译。
例如,孟郊《游子吟》“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使用了叠音词表达状态。Robert Kotewell
【关键词】古诗词 叠音词 英译
一、概述
叠音词是中国古诗词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情、达意、修辞、节奏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大作用。叠音词的恰当运用,能够增强诗词的语势,加深语言在刻画人、物、环境等方面的形象性,也能够增强诗词的感染力,使读者与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在叠音词的英译中,译者采取了不同的策略,笔者通过研究许渊冲先生和其它知名译者的译文,就叠音词英译方法做出了自己的总结。
二、古诗词中叠音词英译的几种基本方式
1.重复。中文诗句中的叠音词,在英译时采取重复对应英文单词的方式,或者重复相同句型结构的方式。这些方法经常被运用到叠音词英译中,不仅能够使译诗与原诗的形式保持一致,而且读来朗朗上口,颇有诗韵。这种方法多用于叠音词在诗句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情况,因为在此情况下,叠音词就成了构成整首诗结构、诗韵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译者在英译时会尽量找到英文中的对应词,通过重复同一个词或同一句型结构来达到原诗的效果。
例如,汉诗《青青河畔草》的前六句“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许渊冲先生在英译时采取直译,译文为 “Green, green riverside grass she sees; Lush, lush the gardents willow trees. /Fair, fair, she waits in painted bower, Bright, bright like a willow-framed flower. /In rosy, rosy dress she stands; She puts froth slender, slender hands.” 这首汉诗属于闺怨诗,其作者已不得而知,它描述的是少妇对于夫妻恩爱、举案齐眉的生活的渴望之情。前六句的每一句开头都是叠音词,属于叠音词大量出现、且结构工整的情况。许渊冲先生把诗中表达状态的叠词译为英文中的对应形容词(笔者以下划线表示出叠词及其对应的英译),并且除了最后两句诗外,前四句诗叠音词的位置也与原诗保持一致,放在句首。这样一来,译诗不仅在内容、形式上与原文一致,并且通过形容词的重复达到了“音美”的效果。
同样的,另一首汉诗《迢迢牵牛星》的前四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漢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也大量使用叠音词,许渊冲先生同样采取重复的方法,译文为 “Far, far away the Cowherd Star; Bright, bright the riverside weaving maid. /Slender, slender her fingers are; Clack, clack her shuttle’s tune is played.” 这首诗借用了牛郎织女的典故,表达了女子对夫妻团聚的渴望。许先生把原诗的叠词通过英文对应词的重复来表达,并将其置于句首,“clack, clack” 尤为形象,通过拟声词表现机杼之声。译诗结构工整,读来上口。另一篇译文是由刘国善、王治江、徐树娟三位先生合译的,前四句译为 “Behold the Cowherd Star so high, high up, Who’s facing the Weaving Maid the fair, fair above. /So slender, slender, her fingers white as snow. And click, clatter, her loom incessant goes.” 整体上也采用了重复的手法,达到了“音美”之效,但在结构上,他们把叠词安排在了不同的位置,不如许先生的译文贴近原诗结构。但该译文展现了“重复叠音词”的译法,有其精妙之处,同样是佳译。
李清照《声声慢》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全部由叠音词构成,抒发了作者孤独飘零、而又面临国破家亡之势的悲凉。许先生对该句的译文是 “I look for what I miss; I don’t know what it is. I feel so sad, so drear, so lonely, without cheer.” 前两句重复的是 “what” 所引导的从句的结构,后一句重复的是 “so 形容词” 的结构,同样产生了一咏三叹的诗韵。和上文提到的重复方式不同的是,这里是对于结构的重复,而不是对于某个词的重复。林语堂先生也对此诗进行了翻译,他的译文是 “So dim, so dark, so dense, so dull, so damp, so dank, so dead.” 全部使用了 “so 形容词” 的结构,属于重复同一结构翻译叠音词的译法,结构简单明了,前后一致,且形容词都以 “d” 开头,押头韵,在结构上更有一气呵成之势。但是,仅用形容词来表达,也存在表意不明的问题,在内容上没有许先生的译文贴切。
2.“名词/形容词 介词 名词/形容词”(介词前后的两个词相同)。在叠音词的英译中,有一部分叠音词会译成“名词/形容词 介词 名词/形容词”的形式,同样具有音美、形美的特点,这种译法多用于表示时间或状态的叠音词的翻译。
例如,孟郊《游子吟》“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使用了叠音词表达状态。Robert Kotew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