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如火如荼的进行,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也进入攻坚阶段,语文教学改革是关系着整个课改是否成功的关键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集结心力,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并且保障改革结果的切实有效。这需要我们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努力改进我们的模式和方法。
关键字:新课改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在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思考什么样的教学是科学的,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是学生愿意接受的、感兴趣的这一命题变得突出重要。语文作为自古以来最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担当着新课改的先锋作用。那么怎样的语文教学模式和方法是科学的,是切合新时代学生需求并与时俱进的呢?在新课改下,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应该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进行反思。
结合新时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新课改的具体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
一、转变教学观念
语文学科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而小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和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更为突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的重点是在重视学生语文知识基础的同时,更注重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为学生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将来中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基。现代教育要求学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这同时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条件。古人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牢固树立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思想,这是现代教学的要求。能力和智力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条件。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应着眼于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二、转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育是应试教育,语文是升学的必考科目,它重视的是对知识的机械记忆、背诵、反复的习题演练、按标准答案去答题的一个强化储存的教学过程,学生是被动的吸收者,没有主体的体验。长期以来,教师和学生都在焦灼于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导致了语文教学的机械化,学生从根本上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成了知识的容器,出现了高分低能的教育状况和学生学得好却考不好的现象。种种的教育现状已经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协调,为了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教学改革是对教师教学的彻底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的改变是前提。教师要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正确审视教与学的关系。沐浴着新课改的阳光,教师不是“统治者”,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不是“奴隶”,不再是“师为上,生为下;师为主,生为仆;师为尊,生为卑。”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去发现问题、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的过程。
三、科学化教学体系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应该把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以系统论的方法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科学化。所谓语文教学体系科学化,就是从实际出发,以素质教育为根本指导思想,促进语文教学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协调发展。教学体系按照其只能来可分为,课内与课外系统;教学内容系统;教学方式系统以及教学反馈系统。科学化的教学体系是保证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到实处的关键。在科学的教学体系下,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都会增强,从而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那么具体到教学方法上,我们可以從以下几方面进行系统改进:
(一)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现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就学校教育而言,小学语文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这成为了是摆在每位语文教师面前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语文领域的新思想、新发现和新方法等,从而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文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精湛的教学艺术,让学生积极地展开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才能成为生命生长与健康成长的沃土,创新教育才能在教学中得以落实和正确实施。
(二)引导学生趣味识字
识字是阅读与写作的灵魂,识字是人类脱离野蛮,追求文明的第一步,识字的目的就是要抛弃混乱,走向简洁与智慧,成为语言的大师、文字的巧匠。在教学中,教师要看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新的优秀的教学方法,激发起学生识字的兴趣。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思维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使得学生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要遵循《课标》对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要求,运用基本功训练、汉字规律、识字的主动性及多种方法、手段,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这样我们才能使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在识字方面,我教给学生趣味识字法,这种方法是我在多年的教学中,仔细研究,反复揣摩,又和很多老师仔细地探讨才介绍给学生们的。学生们非常喜欢这种识字方法,一学就会,牢牢地铭刻在脑海里。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家一般把动机定义为引起和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某一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人们的任何行为活动中,动机最能体现人对自己行为活动的调节和控制。同理,在小学生的学习语文过程中,动机性强的前提下,学生就会学得轻松,不怕困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如有的学生为了获得父母的肯定或奖励而学习,这种动机是外在的动机。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用激励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奖励小红花,对前几名的学生奖励作业本、文具等。有的学生喜欢做游戏,游戏活动本身就是学生所追求的需要,这种动机是内在动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进行不同的教学。如角色扮演,学生都喜欢表现自己,喜欢明星的表演,如果让他们自己进行表演会更加喜欢。值得注意的是,外在动机是可以转化为内在动力的。
结语
我们语文教师肩负着语文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责任,因此我们应该不遗余力的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创新和改善,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使我们的教学改革顺利进行下去,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摆脱低效、无效的教学问题,真正实现有效有质量的教学。
关键字:新课改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在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思考什么样的教学是科学的,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是学生愿意接受的、感兴趣的这一命题变得突出重要。语文作为自古以来最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担当着新课改的先锋作用。那么怎样的语文教学模式和方法是科学的,是切合新时代学生需求并与时俱进的呢?在新课改下,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应该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进行反思。
结合新时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新课改的具体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
一、转变教学观念
语文学科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而小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和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更为突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的重点是在重视学生语文知识基础的同时,更注重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为学生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将来中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基。现代教育要求学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这同时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条件。古人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牢固树立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思想,这是现代教学的要求。能力和智力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条件。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应着眼于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二、转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育是应试教育,语文是升学的必考科目,它重视的是对知识的机械记忆、背诵、反复的习题演练、按标准答案去答题的一个强化储存的教学过程,学生是被动的吸收者,没有主体的体验。长期以来,教师和学生都在焦灼于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导致了语文教学的机械化,学生从根本上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成了知识的容器,出现了高分低能的教育状况和学生学得好却考不好的现象。种种的教育现状已经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协调,为了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教学改革是对教师教学的彻底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的改变是前提。教师要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正确审视教与学的关系。沐浴着新课改的阳光,教师不是“统治者”,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不是“奴隶”,不再是“师为上,生为下;师为主,生为仆;师为尊,生为卑。”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去发现问题、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的过程。
三、科学化教学体系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应该把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以系统论的方法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科学化。所谓语文教学体系科学化,就是从实际出发,以素质教育为根本指导思想,促进语文教学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协调发展。教学体系按照其只能来可分为,课内与课外系统;教学内容系统;教学方式系统以及教学反馈系统。科学化的教学体系是保证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到实处的关键。在科学的教学体系下,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都会增强,从而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那么具体到教学方法上,我们可以從以下几方面进行系统改进:
(一)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现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就学校教育而言,小学语文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这成为了是摆在每位语文教师面前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语文领域的新思想、新发现和新方法等,从而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文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精湛的教学艺术,让学生积极地展开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才能成为生命生长与健康成长的沃土,创新教育才能在教学中得以落实和正确实施。
(二)引导学生趣味识字
识字是阅读与写作的灵魂,识字是人类脱离野蛮,追求文明的第一步,识字的目的就是要抛弃混乱,走向简洁与智慧,成为语言的大师、文字的巧匠。在教学中,教师要看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新的优秀的教学方法,激发起学生识字的兴趣。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思维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使得学生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要遵循《课标》对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要求,运用基本功训练、汉字规律、识字的主动性及多种方法、手段,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这样我们才能使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在识字方面,我教给学生趣味识字法,这种方法是我在多年的教学中,仔细研究,反复揣摩,又和很多老师仔细地探讨才介绍给学生们的。学生们非常喜欢这种识字方法,一学就会,牢牢地铭刻在脑海里。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家一般把动机定义为引起和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某一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人们的任何行为活动中,动机最能体现人对自己行为活动的调节和控制。同理,在小学生的学习语文过程中,动机性强的前提下,学生就会学得轻松,不怕困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如有的学生为了获得父母的肯定或奖励而学习,这种动机是外在的动机。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用激励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奖励小红花,对前几名的学生奖励作业本、文具等。有的学生喜欢做游戏,游戏活动本身就是学生所追求的需要,这种动机是内在动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进行不同的教学。如角色扮演,学生都喜欢表现自己,喜欢明星的表演,如果让他们自己进行表演会更加喜欢。值得注意的是,外在动机是可以转化为内在动力的。
结语
我们语文教师肩负着语文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责任,因此我们应该不遗余力的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创新和改善,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使我们的教学改革顺利进行下去,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摆脱低效、无效的教学问题,真正实现有效有质量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