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视听语言与分镜头设计是动漫专业中较为核心的课程,也是连接绘画与镜头设计的重要途径。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视听语言与分镜头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与反思,以信息技术为资源载体,为师生提供相应的教学和学习资源,并引入项目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的解决能力,增强其合作意识,有效地解决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阐述了视听语言与分镜头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多个方面对视听语言与分镜头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展开探究。
关键字:视听语言;分镜头设计;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 视听语言与分镜头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课时较短,无法保证实践练习
在职业院校中的视听语言与分镜头设计课程中,课时安排有一定的限制,并且其中包含理论和实践教学,根据动画制作的流程安排实践练习则显得较为冗长。首先,课程前期的创作比较花费时间和精力,而视听语言与分镜头设计的时间则被缩减,严重影响学生的实践练习。其次,分镜画面的效果与学生自身的绘画能力有很大的关系,而学生的绘画基本功各不相同,绘画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评判标准。同时,由于分镜主题复杂、风格杂乱,导致具体的评价范围逐渐变得宽泛,很難有准确的反馈机制,以至于学生无法单独对分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最后,课程的实践练习在分镜头设计中便结束了,而之后的环节也不能够使用成片对分镜的效果进行验证,学生对自己的分镜成效也没有正确的认识。
1.2 课程定位存在误区
视听语言与分镜头设计课程在部分院校中被定为基础理论课程,对于实践教学表欠缺,学生通常依靠死记硬背记忆,并且遗忘地较快,对于后续的创作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同时,部分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采取相同的教学方式,由于部分高职教师认为该课程是高职和本科共有课程,且内容容易理解,便借鉴本科院校的教学方法、教材、培养目标。然而,经过实践表明,这样的方式忽视了实践创作,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在信息时代也没有借助信息化技术开展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1.3 学生的编写能力和分镜头原创能力较弱
视听语言与分镜头设计课程是动漫专业较为核心的课程,学生对于视听语言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分镜的效果。在视听语言与分镜头设计课程中,通常是由学生学习相应的规则内容,然后进行实践,自由编写剧本,结合剧本设计场景、角色等,并进行分镜设计。对于部分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其自身的文化素养较差、艺术基础欠缺,而职业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通常是加工制作,大多数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工作中从事中后期制作,很少有人负责创意型内容,而职业院校的学生也比较欠缺剧本创作能力和分镜头设计能力,学生的编写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无法保证剧本的质量,对于后续的工作也无法胜任。
2 视听语言与分镜头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措施
2.1 利用信息化手段的动画引擎探索动画分镜头
2.1.1 完善与创新教学方式
动画引擎主要指的是完成编写,且能够编辑交互式实时图像的应用程序,通过借助动画引擎可以使用各种创作动画的工具,从而快速创作出相应的故事,并且还能够借助三维空间模拟真实镜头调度。在动画引擎中,不仅可以同时架设多台摄像机,还可以配置多样化的场景、角色、道具等,当教师在讲解相关内容时,便可以借助这些工具,为学生进行直观地演示,讲述其中的原理[1]。这种新型的工具使得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教学课堂变得更加趣味化,平台中的可应用场景、角色较多,能够使学生快速融入到教学中、进入拍摄的状态,通过借助动画引擎进行信息化教学,由学生以往的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不仅提升了课程教学效率,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1.2 直观地讲解视听语言
动画制作与电影制作有很大的区别,动画中的场景和人物都是创造出来的,而其中的人物即动画中的“演员”,画面中的所有物体为动画场景。同时,在动画创作过程中,虚拟摄像机也需要创建,对于分镜头的设计需要结合拍摄位置综合思考,这也叫做机位设计。虚拟摄像机与真实摄像机一样,拍摄的高度、距离、方向和镜头的景别等有着很大的关系,并且和剪辑等画面语言联系密切[2]。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想要指导学生完成一部好的作品,首先要让学生深入理解视听语言。通过借助动画引擎,教师能够将各种画面语言要素详细讲解,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还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在平台上进行模拟实验。
2.1.3 培养学生的空间感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借助机位设定图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有助于学生从宏观层面了解拍摄角度,但是无法对各个机位拍摄的画面进行演示,学生对镜头缺乏相应的空间感。通过借助动画引擎,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感,通过在场景中实时对镜头调整、演示各机位的拍摄画面,使学生有较为直观的感受[3]。由于动画引擎的操作方式比较简单便捷,能够满足学生的各种创作需要,帮助学生了解各种拍摄位置、灯光、镜头的角度等,从而提升学生的角色控制力、画面时间感,对于动画效果有一定的把握。
2.1.4 提升学生的画面把控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让学生通过绘制故事情节进行练习,而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大部分精力都在画面的绘制上,没有从视听语言方面对镜头进行设计。动画中的画面具有密切的联系,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学生的画面把控力较差,在对分镜头的绘制过程中过于重视单幅画面,没有想象到连续的画面,严重忽视了画面之间的关联性[4]。通过借助动画引擎,教师在讲解机位切换的时间时可以进行演示,还能够播放各个机位拍摄组成的画面,增强其使用画面讲故事的能力,将画面之间建立联系。
2.2 视听语言与分镜头设计课程项目模拟教学 在视听语言与分镜头设计课程中,项目化教学主要是在项目的开始之前,先给学生发放一套练习的完整资料,其中包含有剧本、道具、场景等,然后让学生根据制片表单对所有的资料进行清点与整理。之后,引导学生开始阅读剧本,了解场景、造型等内容,并组织开展讨论会,让学生交流动画片创作的背景、特点、风格、角色性格、观众的年龄定位等,教师还应对剧本的每一段落进行深入分析和讲解,明确每一段落需要怎样的氛围衬托,对角色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5]。这些流程和现实中的准备环节基本完全相同,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营造一种现场创作的氛围,为其之后的创作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3 视听语言与分镜头设计课程教学情境设计
2.3.1 课程教学情境设计的优势
在视听语言与分镜头设计课程中,教学情境设计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通过教学情境设计有助于提升画面造型以及镜头故事能力,在新课开始之前,为了让学生明白视听语言在情感传达中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在不提示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手机拍摄一段内容,并讲清楚其中表达的事情,且视频中不能够出现声音和文字,然后逐个进行播放与点评,评价标准为讲清楚事件且没有任何歧义。通过制定该任务会发现,在实际的拍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的拍摄构图比较混乱,在表现人物时习惯性地使用全身拍摄,镜头显得杂乱无序,在观看之后很难从中发现关键信息。当学生了解画面造型语言之后,则会产生画面意识,学会使用不同的角度、景别描述同一场景,并且在组接镜头的时候懂得去除一些杂乱、无关的画面,镜头故事内容变得更加清晰、简洁,镜头叙事的能力有所提升,在拍摄过程中,不仅能够保证画面叙事的功能,还能够增添美感。
2.3.2 拍摄为主的教学情境
在拍摄教学情境中,包含有理论讲解、分镜绘制、现场拍摄等情境,主要分为四个环节,其内容为容易理解、操作性强的知识,例如角度和构图的作用、蒙太奇和剪辑等。第一个环节是新课引入,主要讲解视听语言相关的基础内容,使学生学会使用画面造型元素创造镜头感,例如景别、构图等。在这个环节内需要注意语言的表达,确保语言逻辑清晰准确,并且具有趣味性,在讲解新课内容之前,先将上节课的学生作业轮番播放,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解决某一类型的问题,并以此引入新课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改变以往枯燥理论的讲解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由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第二个环节是设定主题和场景,在特定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分镜头的设计和绘制。在这个环节内需要结合实际,确保主题没有任何歧义,并且容易操作和执行,最好能够与校园生活联系起来。对于分镜的绘制,由于学生自身手绘功底较差,且分镜的目的比较注重故事的叙事,对于形式美观的要求没有特别高,所以,分镜绘制的要求只要保证画面清晰、故事的叙事比较清楚便可以。第三个环节是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最佳分镜拍摄、组接、合成。第四个环节是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轮播,由师生共同参与,对作业进行评价,最终修整影片。在作业轮播环节,教师应从专业的角度对学生作业进行分析,并讲述其各自的优点和不足,然后由学生向大家讲述自己的思路和创作的过程,教师鼓励其他小组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2.3.3 拉片为主的教学情境
在以拉片为主、结合理论讲解的教学情境中,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其适用的章节为光线、声音等非常复杂,需要大量拉片进行分析和理解。第一个环节是理论知识的讲解,第二个环节是将理论知识与影片片段内容结合进行理解,第三个环节为拉片分析。在教学情境中,若将拍摄为主的教学情境当做顺时针创作,而拉片为主的教学情境则是逆时针创作的过程。
2.4 加强学生的实践与考核
以往的视听语言课程考核,大多以书面形式进行测验,而考核的内容也限制于教材内,从而无法得知学生的真实操作水平。因此,教师应以书面和实践相结合进行考核,最后综合评分,书面考核主要檢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数占总成绩的百分之四十即可,而实践操作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分数占总成绩的百分之六十。首先,拉片是对影片进行逐镜分析,并从中学习景别运作的方式、声音节奏等,让学生对一些比较经典的动画片进行观摩分析,了解相关的概念知识。当学生学习景别、构图等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作品,并从中选取比较经典的一段,然后自己动手对镜头的角度、运作方式等进行逐一分析。在声画方面的练习分为两种,一种是看画应声,给学生一段没有声音的影片或者画面,让学生配好音效;另一种是听声作画,给学生一段音频或歌曲,让学生创作出一个故事。这两种方法旨在训练学生的视听协调度。最后,当学生在经过训练之后,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创作意识,则开始进行作品的创作实践。在实践创作中,学生可以三五人为一组,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从具体的脚本、分镜头、蒙太奇等各个方面进行练习,掌握相应的视听知识。对于学生的考核,教师应将日常的练习与最终的作品相结合,从专业的角度进行评价,通过实践与考核,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
结语
视听语言与分镜头设计课程是动漫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现阶段的课程教学中,存在课时较短,无法保证实践练习;学生的编写能力和分镜头原创能力较弱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动画引擎探索动画分镜头,完善教学方式,直观地讲解相关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空间感,提升学生的画面把控力。同时,组织课程项目模拟教学,并进行课程教学情境设计,开展以拍摄为主和以拉片为主的教学情境,加强学生的实践与考核,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波.职业院校动画视听语言课程实践教学初探[J].职业,2018(06):87-88.
[2]李想,关晓轩.动画视听语言课程教学研究[J].湖北农机化,2020(06):105.
[3]莫冰.动画视听语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明日风尚,2019(23):150-151.
[4]王蕾.影视动画视听语言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性思考[J].黑龙江科学,2019,10(19):70-71.
[5]康艳.浅谈动画创作的基石—分镜头设计[J].中国文艺家,2017(11):144.
作者简介:黄骁,(1987.1.2),男,广西南宁,壮族, 讲师,本科,研究方向:动漫设计和数字媒体艺术方向。
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 GXGZJG2020B037 信息化时代高职《视听语言与分镜》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关键字:视听语言;分镜头设计;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 视听语言与分镜头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课时较短,无法保证实践练习
在职业院校中的视听语言与分镜头设计课程中,课时安排有一定的限制,并且其中包含理论和实践教学,根据动画制作的流程安排实践练习则显得较为冗长。首先,课程前期的创作比较花费时间和精力,而视听语言与分镜头设计的时间则被缩减,严重影响学生的实践练习。其次,分镜画面的效果与学生自身的绘画能力有很大的关系,而学生的绘画基本功各不相同,绘画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评判标准。同时,由于分镜主题复杂、风格杂乱,导致具体的评价范围逐渐变得宽泛,很難有准确的反馈机制,以至于学生无法单独对分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最后,课程的实践练习在分镜头设计中便结束了,而之后的环节也不能够使用成片对分镜的效果进行验证,学生对自己的分镜成效也没有正确的认识。
1.2 课程定位存在误区
视听语言与分镜头设计课程在部分院校中被定为基础理论课程,对于实践教学表欠缺,学生通常依靠死记硬背记忆,并且遗忘地较快,对于后续的创作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同时,部分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采取相同的教学方式,由于部分高职教师认为该课程是高职和本科共有课程,且内容容易理解,便借鉴本科院校的教学方法、教材、培养目标。然而,经过实践表明,这样的方式忽视了实践创作,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在信息时代也没有借助信息化技术开展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1.3 学生的编写能力和分镜头原创能力较弱
视听语言与分镜头设计课程是动漫专业较为核心的课程,学生对于视听语言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分镜的效果。在视听语言与分镜头设计课程中,通常是由学生学习相应的规则内容,然后进行实践,自由编写剧本,结合剧本设计场景、角色等,并进行分镜设计。对于部分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其自身的文化素养较差、艺术基础欠缺,而职业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通常是加工制作,大多数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工作中从事中后期制作,很少有人负责创意型内容,而职业院校的学生也比较欠缺剧本创作能力和分镜头设计能力,学生的编写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无法保证剧本的质量,对于后续的工作也无法胜任。
2 视听语言与分镜头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措施
2.1 利用信息化手段的动画引擎探索动画分镜头
2.1.1 完善与创新教学方式
动画引擎主要指的是完成编写,且能够编辑交互式实时图像的应用程序,通过借助动画引擎可以使用各种创作动画的工具,从而快速创作出相应的故事,并且还能够借助三维空间模拟真实镜头调度。在动画引擎中,不仅可以同时架设多台摄像机,还可以配置多样化的场景、角色、道具等,当教师在讲解相关内容时,便可以借助这些工具,为学生进行直观地演示,讲述其中的原理[1]。这种新型的工具使得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教学课堂变得更加趣味化,平台中的可应用场景、角色较多,能够使学生快速融入到教学中、进入拍摄的状态,通过借助动画引擎进行信息化教学,由学生以往的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不仅提升了课程教学效率,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1.2 直观地讲解视听语言
动画制作与电影制作有很大的区别,动画中的场景和人物都是创造出来的,而其中的人物即动画中的“演员”,画面中的所有物体为动画场景。同时,在动画创作过程中,虚拟摄像机也需要创建,对于分镜头的设计需要结合拍摄位置综合思考,这也叫做机位设计。虚拟摄像机与真实摄像机一样,拍摄的高度、距离、方向和镜头的景别等有着很大的关系,并且和剪辑等画面语言联系密切[2]。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想要指导学生完成一部好的作品,首先要让学生深入理解视听语言。通过借助动画引擎,教师能够将各种画面语言要素详细讲解,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还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在平台上进行模拟实验。
2.1.3 培养学生的空间感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借助机位设定图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有助于学生从宏观层面了解拍摄角度,但是无法对各个机位拍摄的画面进行演示,学生对镜头缺乏相应的空间感。通过借助动画引擎,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感,通过在场景中实时对镜头调整、演示各机位的拍摄画面,使学生有较为直观的感受[3]。由于动画引擎的操作方式比较简单便捷,能够满足学生的各种创作需要,帮助学生了解各种拍摄位置、灯光、镜头的角度等,从而提升学生的角色控制力、画面时间感,对于动画效果有一定的把握。
2.1.4 提升学生的画面把控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让学生通过绘制故事情节进行练习,而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大部分精力都在画面的绘制上,没有从视听语言方面对镜头进行设计。动画中的画面具有密切的联系,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学生的画面把控力较差,在对分镜头的绘制过程中过于重视单幅画面,没有想象到连续的画面,严重忽视了画面之间的关联性[4]。通过借助动画引擎,教师在讲解机位切换的时间时可以进行演示,还能够播放各个机位拍摄组成的画面,增强其使用画面讲故事的能力,将画面之间建立联系。
2.2 视听语言与分镜头设计课程项目模拟教学 在视听语言与分镜头设计课程中,项目化教学主要是在项目的开始之前,先给学生发放一套练习的完整资料,其中包含有剧本、道具、场景等,然后让学生根据制片表单对所有的资料进行清点与整理。之后,引导学生开始阅读剧本,了解场景、造型等内容,并组织开展讨论会,让学生交流动画片创作的背景、特点、风格、角色性格、观众的年龄定位等,教师还应对剧本的每一段落进行深入分析和讲解,明确每一段落需要怎样的氛围衬托,对角色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5]。这些流程和现实中的准备环节基本完全相同,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营造一种现场创作的氛围,为其之后的创作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3 视听语言与分镜头设计课程教学情境设计
2.3.1 课程教学情境设计的优势
在视听语言与分镜头设计课程中,教学情境设计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通过教学情境设计有助于提升画面造型以及镜头故事能力,在新课开始之前,为了让学生明白视听语言在情感传达中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在不提示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手机拍摄一段内容,并讲清楚其中表达的事情,且视频中不能够出现声音和文字,然后逐个进行播放与点评,评价标准为讲清楚事件且没有任何歧义。通过制定该任务会发现,在实际的拍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的拍摄构图比较混乱,在表现人物时习惯性地使用全身拍摄,镜头显得杂乱无序,在观看之后很难从中发现关键信息。当学生了解画面造型语言之后,则会产生画面意识,学会使用不同的角度、景别描述同一场景,并且在组接镜头的时候懂得去除一些杂乱、无关的画面,镜头故事内容变得更加清晰、简洁,镜头叙事的能力有所提升,在拍摄过程中,不仅能够保证画面叙事的功能,还能够增添美感。
2.3.2 拍摄为主的教学情境
在拍摄教学情境中,包含有理论讲解、分镜绘制、现场拍摄等情境,主要分为四个环节,其内容为容易理解、操作性强的知识,例如角度和构图的作用、蒙太奇和剪辑等。第一个环节是新课引入,主要讲解视听语言相关的基础内容,使学生学会使用画面造型元素创造镜头感,例如景别、构图等。在这个环节内需要注意语言的表达,确保语言逻辑清晰准确,并且具有趣味性,在讲解新课内容之前,先将上节课的学生作业轮番播放,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解决某一类型的问题,并以此引入新课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改变以往枯燥理论的讲解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由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第二个环节是设定主题和场景,在特定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分镜头的设计和绘制。在这个环节内需要结合实际,确保主题没有任何歧义,并且容易操作和执行,最好能够与校园生活联系起来。对于分镜的绘制,由于学生自身手绘功底较差,且分镜的目的比较注重故事的叙事,对于形式美观的要求没有特别高,所以,分镜绘制的要求只要保证画面清晰、故事的叙事比较清楚便可以。第三个环节是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最佳分镜拍摄、组接、合成。第四个环节是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轮播,由师生共同参与,对作业进行评价,最终修整影片。在作业轮播环节,教师应从专业的角度对学生作业进行分析,并讲述其各自的优点和不足,然后由学生向大家讲述自己的思路和创作的过程,教师鼓励其他小组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2.3.3 拉片为主的教学情境
在以拉片为主、结合理论讲解的教学情境中,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其适用的章节为光线、声音等非常复杂,需要大量拉片进行分析和理解。第一个环节是理论知识的讲解,第二个环节是将理论知识与影片片段内容结合进行理解,第三个环节为拉片分析。在教学情境中,若将拍摄为主的教学情境当做顺时针创作,而拉片为主的教学情境则是逆时针创作的过程。
2.4 加强学生的实践与考核
以往的视听语言课程考核,大多以书面形式进行测验,而考核的内容也限制于教材内,从而无法得知学生的真实操作水平。因此,教师应以书面和实践相结合进行考核,最后综合评分,书面考核主要檢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数占总成绩的百分之四十即可,而实践操作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分数占总成绩的百分之六十。首先,拉片是对影片进行逐镜分析,并从中学习景别运作的方式、声音节奏等,让学生对一些比较经典的动画片进行观摩分析,了解相关的概念知识。当学生学习景别、构图等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作品,并从中选取比较经典的一段,然后自己动手对镜头的角度、运作方式等进行逐一分析。在声画方面的练习分为两种,一种是看画应声,给学生一段没有声音的影片或者画面,让学生配好音效;另一种是听声作画,给学生一段音频或歌曲,让学生创作出一个故事。这两种方法旨在训练学生的视听协调度。最后,当学生在经过训练之后,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创作意识,则开始进行作品的创作实践。在实践创作中,学生可以三五人为一组,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从具体的脚本、分镜头、蒙太奇等各个方面进行练习,掌握相应的视听知识。对于学生的考核,教师应将日常的练习与最终的作品相结合,从专业的角度进行评价,通过实践与考核,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
结语
视听语言与分镜头设计课程是动漫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现阶段的课程教学中,存在课时较短,无法保证实践练习;学生的编写能力和分镜头原创能力较弱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动画引擎探索动画分镜头,完善教学方式,直观地讲解相关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空间感,提升学生的画面把控力。同时,组织课程项目模拟教学,并进行课程教学情境设计,开展以拍摄为主和以拉片为主的教学情境,加强学生的实践与考核,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波.职业院校动画视听语言课程实践教学初探[J].职业,2018(06):87-88.
[2]李想,关晓轩.动画视听语言课程教学研究[J].湖北农机化,2020(06):105.
[3]莫冰.动画视听语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明日风尚,2019(23):150-151.
[4]王蕾.影视动画视听语言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性思考[J].黑龙江科学,2019,10(19):70-71.
[5]康艳.浅谈动画创作的基石—分镜头设计[J].中国文艺家,2017(11):144.
作者简介:黄骁,(1987.1.2),男,广西南宁,壮族, 讲师,本科,研究方向:动漫设计和数字媒体艺术方向。
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 GXGZJG2020B037 信息化时代高职《视听语言与分镜》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