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科综合第13题解析及启示

来源 :招生考试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siqyd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科综合第13题难度大(难度系数约0.3),考生选择项极为分散,反映出考生对相关问题缺乏解题角度和清晰的思路.试题强调数学工具的作用,通过函数图像提供了丰富的数据信息,深入考查了考生信息提取及整理能力,对考生的识图能力、思维能力、运算能力要求很高,是一道具有高度选拔功能的试题.
其他文献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素材只有经过精心的选择、合理的布局、精细的加工,直至以创新的形式、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呈现,才能为文章添彩、增值以及获得更高层次的表现力——这是高分作文素材运用的共同追求.rn那么,实现素材为文章添彩、增值及获得更高层次的表现力需要哪些方法呢?
期刊
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也是地理教学和高考考查的重点.然而,一线教师对区域地理的教学大都侧重于区域的具体知识,停留在“描述”和“记忆”层面,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当今高考以素养立意的命题方向是不相符的.那么,高考试题是如何考查区域认知的?对区域地理教学有何启示?本文以2020年和2021年高考两道地理试题为例,从人地关系的视角探析高考对区域认知的考查方式,以助力同学们备考.
于我而言,高中生活属于过往的序章,如今我已踏上新的旅程.在此,请允许我将过往的行囊传递给大家.希望我高中三年的学习与生活经验,能为正在备战高考的学子提供一份绵薄之力.rn不过,在“学习”面前,我和大家一样,也只是一介尚未摸清门道的学徒.我所摸索出来的方法,也并非对所有人都适用,大家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批判地吸收我的观点.
期刊
近几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苔原带类”试题多次出现.本文以2021年高考地理学科此类试题为例,探寻其命题特点及复习方法,以期对同学们备考有所帮助.rn[典例1](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文科综合试题第9~11题)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藓地衣组成,大多数灌木为极地特有种.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呈东西向延伸,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宽度较小.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阴山一线.其后,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据此完成(1)~(3)题.
白熊搞鬼微笑面对rn星星老师:rn您好!rn我是一名高三学生.最近,我身上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学习的时候,总会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声音(歌曲、同学聊天的声音等)在我头脑中回响.我想尽一切办法让这些声音停止,或者尽力不去想这些声音,但是收效甚微.我在网上查“不能集中注意力怎么办”,有的说是“甲减”、有的说是“神经衰弱”.于是我让家人带我去看医生、做各种检查,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可以说各种办法都试过了,还是不能解决我的问题.
一、热点直击rn2021年7月22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顺应新时代新要求,为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勾画了蓝图.rn《意见》指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充分发挥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和资源要素丰富、市
以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为载体的含参零点问题,高考中经常出现,且常考常新.其中对零点存在的推理或证明,参考答案都是依课标利用零点存在定理,根据指定范围内选取的两个自变量对应的函数值异号完成的.然而在参数影响下,某些自变量的选取常使多数学生非但在考场上不易想到,就是面对答案也深感困惑.为此,笔者通过对几个典型问题的探析,以期能对突破这一瓶颈有所帮助.
期刊
短文改错是高考英语试题中难度较大的题型,其中设置的错误都是考生在平时写作中常犯的错误,但考生在作答时往往找不到或找不准错误.本文将通过对近三年高考英语短文改错题型的命题分析,归纳总结考查重点,以便考生备考时有的放矢,规范答题.rn一、命题分析——有的放矢rn短文改错通常给出一篇约100词的短文,以记叙文为主,设置的考点近年来基本上比较固定,包括词法、句法、行文逻辑等,主要涉及名词、代词、冠词、介词、连词、形容词、副词、动词、习惯用法、主谓一致、省略及行文逻辑等.
时政新闻回顾rn人口普查是国家制定人口政策的重要依据和前提.2020年11月1日零时起,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正式开始.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七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结果显示,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城镇常住人口持续增加,城镇化率提高较快;人口流动趋势明显,人口流动更符合市场原则.
[典故]rn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rn——清·金缨《格言联璧·学问篇》rn中国人讲:“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谁都无法阻挡.中方愿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将郑重的承诺转化为具体行动,携手开辟崭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n——习近平在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会上的致辞rn[释义]rn“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志向远大,那么他志向所指的地方,无论多远都能到达.这句话与我们所熟知的一句英文名言“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