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教育的本质不是为了使学生适合我们,而是为了适合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管理;强势;弱势;机器
笔者常常思考我们的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不是就是为了教育出一批“奴才”或者说“考试机器”呢?
近段时间,一段网络视频引起了热议,某中学一个女生在课堂上不知说了一句什么话,引起了上课女教师的愤怒。该女教师走下讲台训斥女学生:“你再说一遍!”当学生用沉默抗议时,老师把她拉出座位,学生大喊:“别拽着我,我自己会走!”被惹火的老师打了她5个耳光。学生继续顶撞:“我就这张脸,你打吧!我没你强,你打吧,我绝不还手!”惹得老师又一顿猛打,该学生总计挨了老师近20个耳光。当然事后这位女老师也自动辞职了。一句“我没你强”听得让人特别地揪心。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拒绝强势,下面笔者就本人在教育学生方面谈一谈自己的思考。
一、教师的强势——学生创造性的抹杀
试想建国以来的教育,最让国人汗颜的可能就是我们没有培养出一个诺贝尔获奖者。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想和强势的教师和弱势的学生不无关系。老师按照一个标准答案要求学生,必然挫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只有按照老师或出题人的意图去思索,还会有创新吗?我们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给孩子启蒙教育时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听话”。听话的孩子有好处。孩子在家迎合父母,在学校迎合老师。从管理人的角度看,孩子听话,会减少管理成本。从国家稳定的角度看,顺民会使社会长治久安。学生没有了自己的头脑,连思想也是高度的统一,成了听话的“奴才”。这样的教育何来创新呢?
二、学生的弱势——教师保守性的延续
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就是要树立“生本位”的理念。教师一旦违背了这一理念,违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即使教师每天“勤勤恳恳”,身心俱疲,也没有把握住发展的方向,辛辛苦苦做了许多工作,也没能形成良好的风气。尽管努力工作,但距离自己的理想状态渐行渐远,唯有空悲叹“现在的孩子太难教了”,然后以强势待之。试想:为什么会这样呢?不难想象,老师在“勤勤恳恳”工作中,无非就是想尽办法“压制”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一个个变成他所喜欢的那种“老实听话”的“好孩子”。如此,即使他的教育愿景再美好,学生也无法从心灵上与他沟通和亲近。在这样的前提下,就是付出的努力再多,也定是徒劳无功。我也曾感慨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就像修剪花草的工匠,谁出头就修理谁。
出现了问题就该反思。教师作为灵魂的敲钟人,更应该养成反思的习惯。在社会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在与时俱进,而教育工作更应该迎头赶上。作为教师来说,当务之急是应该认真地仔细查找自己育人观念上存在的问题,作为老教师,绝不可以固守已往的经验,仅凭自己的喜好去管理班级、教育学生,而是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更新育人观念,改进育人方式,使自己的工作更适合当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绝不可以以强凌弱。其次,仔细“测量”一下自己与孩子在心灵上的距离。认真观察和了解现在的学生都在想什么、做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然后与自己的教育愿望相对照,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最后,从思想上真正与学生沟通。改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引导学生向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
在长期的工作中,教师会形成自己的工作风格,会在潜意识中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符合自己意愿的就好,反之就认为不好!强势老师喜欢循规蹈矩、老实听话的孩子,不喜欢出尖的学生,所以就想当然认为刚接手的班级班风不好,于是花费精力去大力改造,期待着学生的改变,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因此成了班级工作中的“独裁者”。对此,笔者只有一句话: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三、强势与弱势的互补——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我始终觉得教育的本质不是为了使学生适合我们的教育,而应力求做到使我们的教育更适合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使他们的天性充分发挥,平等的师生关系使他们感受到了民主与自尊。从老师的角度来说,如果老师不懂得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即使他付出得再多,也是枉然,即使老师觉得身心俱疲,这就是费力不讨好的感受。教育不是教师主观的随心所欲的改造,而是顺应学生天性的因势利导。良好班风的形成需要有正确教育观念的引领,是建立在师生坚实的情感基础上的,是以学生为主角的。新时期的教育赋予老师工作新的内涵,培养循规蹈矩、老实听话的学生已不适应时代的需求,也不适应二十一世纪学生的心理需求。新时期,别做强势老师。
当我们在欣赏一颗颗珍珠时,难道我们看到的仅仅是珍珠,而没有发现蚌那颗博大而包容的心吗?
参考文献:
[1]万玮.班主任兵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史峰.为逆行预留一条通道[J].班主任之友,2010,(3).
关键词:教育;管理;强势;弱势;机器
笔者常常思考我们的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不是就是为了教育出一批“奴才”或者说“考试机器”呢?
近段时间,一段网络视频引起了热议,某中学一个女生在课堂上不知说了一句什么话,引起了上课女教师的愤怒。该女教师走下讲台训斥女学生:“你再说一遍!”当学生用沉默抗议时,老师把她拉出座位,学生大喊:“别拽着我,我自己会走!”被惹火的老师打了她5个耳光。学生继续顶撞:“我就这张脸,你打吧!我没你强,你打吧,我绝不还手!”惹得老师又一顿猛打,该学生总计挨了老师近20个耳光。当然事后这位女老师也自动辞职了。一句“我没你强”听得让人特别地揪心。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拒绝强势,下面笔者就本人在教育学生方面谈一谈自己的思考。
一、教师的强势——学生创造性的抹杀
试想建国以来的教育,最让国人汗颜的可能就是我们没有培养出一个诺贝尔获奖者。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想和强势的教师和弱势的学生不无关系。老师按照一个标准答案要求学生,必然挫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只有按照老师或出题人的意图去思索,还会有创新吗?我们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给孩子启蒙教育时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听话”。听话的孩子有好处。孩子在家迎合父母,在学校迎合老师。从管理人的角度看,孩子听话,会减少管理成本。从国家稳定的角度看,顺民会使社会长治久安。学生没有了自己的头脑,连思想也是高度的统一,成了听话的“奴才”。这样的教育何来创新呢?
二、学生的弱势——教师保守性的延续
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就是要树立“生本位”的理念。教师一旦违背了这一理念,违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即使教师每天“勤勤恳恳”,身心俱疲,也没有把握住发展的方向,辛辛苦苦做了许多工作,也没能形成良好的风气。尽管努力工作,但距离自己的理想状态渐行渐远,唯有空悲叹“现在的孩子太难教了”,然后以强势待之。试想:为什么会这样呢?不难想象,老师在“勤勤恳恳”工作中,无非就是想尽办法“压制”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一个个变成他所喜欢的那种“老实听话”的“好孩子”。如此,即使他的教育愿景再美好,学生也无法从心灵上与他沟通和亲近。在这样的前提下,就是付出的努力再多,也定是徒劳无功。我也曾感慨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就像修剪花草的工匠,谁出头就修理谁。
出现了问题就该反思。教师作为灵魂的敲钟人,更应该养成反思的习惯。在社会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在与时俱进,而教育工作更应该迎头赶上。作为教师来说,当务之急是应该认真地仔细查找自己育人观念上存在的问题,作为老教师,绝不可以固守已往的经验,仅凭自己的喜好去管理班级、教育学生,而是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更新育人观念,改进育人方式,使自己的工作更适合当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绝不可以以强凌弱。其次,仔细“测量”一下自己与孩子在心灵上的距离。认真观察和了解现在的学生都在想什么、做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然后与自己的教育愿望相对照,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最后,从思想上真正与学生沟通。改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引导学生向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
在长期的工作中,教师会形成自己的工作风格,会在潜意识中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符合自己意愿的就好,反之就认为不好!强势老师喜欢循规蹈矩、老实听话的孩子,不喜欢出尖的学生,所以就想当然认为刚接手的班级班风不好,于是花费精力去大力改造,期待着学生的改变,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因此成了班级工作中的“独裁者”。对此,笔者只有一句话: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三、强势与弱势的互补——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我始终觉得教育的本质不是为了使学生适合我们的教育,而应力求做到使我们的教育更适合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使他们的天性充分发挥,平等的师生关系使他们感受到了民主与自尊。从老师的角度来说,如果老师不懂得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即使他付出得再多,也是枉然,即使老师觉得身心俱疲,这就是费力不讨好的感受。教育不是教师主观的随心所欲的改造,而是顺应学生天性的因势利导。良好班风的形成需要有正确教育观念的引领,是建立在师生坚实的情感基础上的,是以学生为主角的。新时期的教育赋予老师工作新的内涵,培养循规蹈矩、老实听话的学生已不适应时代的需求,也不适应二十一世纪学生的心理需求。新时期,别做强势老师。
当我们在欣赏一颗颗珍珠时,难道我们看到的仅仅是珍珠,而没有发现蚌那颗博大而包容的心吗?
参考文献:
[1]万玮.班主任兵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史峰.为逆行预留一条通道[J].班主任之友,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