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目睹“台风”是2002年我在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留学时,在伊利莎白女王登基五十周年的庆典上,外形简洁的“台风”从白金汉宫超低空掠过。2005年我进入英国三军联合指挥学院学习,由于是飞行员出身,与“台风”有了直接接触。英国作为喷气发动机研制的老牌强国,为“台风”装上了两台EJ200发动机,使其成为除F-22外世界上动力最强劲的战斗机。飞行员通过每秒自动控制40次的飞行控制计算机和全权4余度主动控制数字式电传系统控制飞机,在不使用矢量发动机的情况下就具有超机动性能。关于它的性能已经有太多文章,这里只补充一点体会。我的同学、英国“台风”中队的中队长劳尔向我讲过“台风”独有的无忧无虑型操纵系统:当飞行员在飞行中疏忽或操纵错误时,飞机的自动飞行系统可以保护飞机不超出动力结构上的限制,保证飞行安全,为飞行员提供了一种无忧无虑的操纵环境。这使飞行员在高速机动时不用担心飞机的结构变形、破坏或解体,飞行员可以放心大胆地通过猛拉操纵杆迅速达到飞机的最大性能,而不会超过气动性能的限制。这样,飞行员就可以把精力百分之百地集中在对手身上而不需放在飞机的仪表上。另外一点具有特色的是“台风”采用语音控制操纵杆系统,这是世界上第一种语音操控系统,覆盖传感器、武器控制、防卫帮助管理和飞行中的操纵,提供24个原来需要指尖控制的指令。
从战斗能力和机动性能来看,现代多用途战斗机如“台风”已超过传统专用的攻击机,而且其敏捷性能满足超视距攻击和超音速近距空战的要求。现代多用途战斗机都可根据不同作战任务选择不同武器挂载。
现代多用途战斗机尽管很强,但还要有适合的战术。下面以空对地作战中最常见的反辐射攻击来谈谈。主要有两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力争远距发射、确保载机安全。
当敌防空导弹的射程小于反辐射导弹的最大射程时,载机可在进入防空雷达探测区后,从敌防空火力杀伤区外发射导弹。这样既可以保障载机的安全,又可以对敌防空导弹的雷达系统实施有效的攻击。
使用防空火力区外发射战术时,由于防空雷达在低空的电磁辐射信号较弱,这将使反辐射导弹在低空攻击的准确性较低。为了能探测到较强的雷达电磁辐射信号,并使反辐射导弹的射程最大,载机应从中、高空进入敌防空导弹的雷达探测区,载机应尽可能以较大速度在中、高空发射武器。“台风”飞机通常选择的发射条件为高度8 000~10 000米、速度800~1000千米/小时。在确保载机安全的前提下,为了提高攻击的准确性,发射的最佳位置通常应在防空导弹火力杀伤区的远界处。由于反辐射导弹发射后不需要载机进行制导,因此载机发射导弹后应迅速回转,脱离敌防空火力杀伤区。
但是,随着防空导弹的不断发展,其射程进一步增大,防空火力区外的攻击战术将很难使用。“台风”飞机之所以采用低空突防、冒险进入敌防空火力杀伤区实施攻击,主要是受到其导弹射程的限制。“台风”挂载的ALARM反辐射导弹射程只有20千米,无法实现在敌防空火力区外攻击。载机只有在进入敌防空导弹的火力杀伤区后,才能使敌雷达进入反辐射导弹的攻击范围,构成攻击条件,这种情况下必须采取有效的战术机动达成有利态势,实施防空火力区内攻击。正是由于ALARM反辐射导弹射程近的限制,才使得英国皇家空军“台风”中队在作战中更注重采用“蛇形机动”和“急速跃升”等大载荷战术机动,这类战术机动能有效扰乱敌雷达的稳定跟踪,并尽可能地发挥反辐射导弹的最大攻击距离。
运用“急速跃升”战术机动时,如何确定跃升时机和跃升高度是决定战术运用成败的关键因素。跃升时机过早、距离目标过远,会无法在跃升后使目标进入反辐射导弹的最大射程,构不成攻击条件。而跃升时机过晚、距离目标过近,载机有可能遭到敌防空火力的抗击。跃升高度低,雷达电磁辐射信号弱,反辐射导弹攻击的准确性大为降低。跃升高度过高,跃升所用时间增长,意味着载机在敌防空导弹火力杀伤区内活动时间增’长,受到的威胁就越大。因此,确定跃升时机和跃升高度,必须根据不同高度反辐射导弹和敌防空导弹的最大射程灵活掌握。为了不使载机受到敌防空导弹的有效抗击,原则上,载机急速跃升、改平状态、截获目标信号、发射导弹等所用的时间,必须小于敌防空导弹发现目标、截获目标、完成导弹发射及击中载机所需的总时间。“台风”的自动飞行系统可以选择自动爬高、自动攻击以及自动进入目标,帮助飞行员按最优化的攻击剖面自动飞行。飞行员因特殊情况无法操纵飞机时,只需按压一个按钮便可以实现飞机的自动飞行。
第二个原则是:诱敌雷达开机、双机轮番攻击。
在实际作战中使用反辐射导弹攻击通常会面临敌方多种方式的对抗。比如敌雷达有针对性地关机就是可能采用的战术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单机实施突击很难完成任务,利用双机配合作战将有利于克制敌雷达可能采取的规避战术。
敌雷达系统为了免遭反辐射导弹的攻击,通常会采取缩短雷达开机时间的方法,使反辐射导弹进入雷达探测远界后探测不到雷达辐射信号,无法对雷达系统进行攻击。此时,采用战术机动诱敌雷达开机便是实现攻击的基础。在战术运用上,可采用双机配合实施。担负任务的双机从低空、超低空大速度飞向目标,充分利用敌雷达的低空盲区隐蔽接近目标。当双机飞至敌雷达在该高度的探测远界时,如机载雷达告警装置未探测到敌雷达辐射信号,说明敌雷达没有开机。此时长机继续保持状态前飞,僚机则以大坡度右转90°,平飞1~2分钟后以相同坡度左转90°,对向目标改平后迅速跃升至中空,引诱敌雷达开机。僚机探测到敌雷达辐射信号后,由于距目标较远不能构成攻击条件,应立即进入直线俯冲,下降高度至低空或超低空,脱离敌防空导弹杀伤区。与此同时,长机迅速跃升至中空,截获、锁定目标信号后发射导弹并迅速脱离防空火力杀伤区。长机退出后,僚机从不同方向再次跃升对敌雷达系统进行补充突击,以提高对目标的攻击效果。
使用诱敌开机攻击战术时,也可使作为诱饵的飞机始终在敌防空雷达探测区内至防空导弹火力杀伤区外的区域机动飞行,担负攻击任务的飞机从低空、超低空跃升实施攻击。
敌雷达关机战术还可能应用在特殊的时间。比如一直开机工作的敌雷达探测到来袭飞机已突破防线,危险近在眼前,敌防空导弹的制导雷达可能采用关机的方法来躲避反辐射导弹的打击。反辐射导弹虽然具有一定的记忆功能,但其记忆飞行能力常会造成较大的偏差,使攻击概率降低,不能确保对目标的彻底摧毁。因此,还应采用其它机载武器实施综合打击。例如,在制导雷达关机的情况下,防空导弹同样也失去了对空抗击的能力,根据这一特点,载机可采取多种挂载方案,将反辐射导弹与其它精确制导武器以及常规炸弹配合使用,采取远距离精确打击与临空攻击相结合的战术,使作战效果达到最大化。
除了以上两点,空地作战时还要注意抗击雷达诱饵。
现代战争中,防空导弹的制导雷达为了规避反辐射导弹的攻击,通常会使用示假隐真的手段,通过设置电子诱饵,降低真正的雷达设备被摧毁的概率。反辐射导弹跟踪和识别雷达目标的基本依据是电磁辐射信号的频率,而电子诱饵在辐射频率上与雷达信号非常相似甚至同频,因此反辐射导弹的弹载接收机无法分辨出真假雷达目标。另一方面,电子诱饵通常配置在距雷达阵地300至500米的地方,飞行员无法在较远距离上进行识别。为了达到摧毁防空导弹制导雷达的目的,在战术原则上应该力争消灭该阵地范围内的所有电磁辐射源。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求载机最大限度地挂载反辐射导弹。作为新型的多用途作战飞机,“台风”具有出色的挂载能力,其载弹量为6 500千克,有13个挂点,可选用多种挂弹方案。“台风”突击敌防空导弹阵地的典型载弹方案为:4枚ALARM反辐射导弹、4枚“铺路石”激光制导炸弹,2枚“流星”和2枚AIM-120中距空空导弹。这种载弹方案只能适用于对单一目标的攻击。当敌采用雷达诱饵目标时,由于反辐射导弹无法分辨真假目标,一次攻击时导弹有可能全部命中假目标,因此,在战术运用上可采用双机出动、梯次攻击战术。后机应根据前机攻击后雷达辐射信号是否消失,决定是否进行再次攻击。
运用双机出动、梯次攻击战术时,双机编队从低空出航,接近敌雷达探测远界,编队疏开为单机跟进队形,前、后机保持目视联系。当前机弹载接收机截获电磁辐射信号时,由于距离目标太远,无法辨别目标的真假,此时应将其当成真目标对待,前机迅速跃升至中空实施攻击,发射导弹后尽快脱离防空导弹的火力杀伤区。前机跃升后,后机以“蛇形机动”消耗时间,目的是通过适当的“蛇形机动”使后机飞至敌防空火力杀伤区远界时,前机发射的导弹正好在目标区爆炸,这样一来,后机跃升后探测到的将是另一目标发出的辐射信号,一旦捕捉到雷达辐射信号,立即进行攻击,攻击完毕迅速脱离敌防空火力杀伤区。“蛇形机动”所需消耗的时间应由反辐射导弹的飞行速度和前机发射点与目标的距离决定。当后机跃升至中空时,如未探测到雷达信号,说明敌防空导弹的制导雷达和雷达诱饵已被摧毁。此时后机可以利用机载的其它空地武器对敌防空导弹指挥车、发射架进行突击,最大限度地摧毁敌目标。
从战斗能力和机动性能来看,现代多用途战斗机如“台风”已超过传统专用的攻击机,而且其敏捷性能满足超视距攻击和超音速近距空战的要求。现代多用途战斗机都可根据不同作战任务选择不同武器挂载。
现代多用途战斗机尽管很强,但还要有适合的战术。下面以空对地作战中最常见的反辐射攻击来谈谈。主要有两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力争远距发射、确保载机安全。
当敌防空导弹的射程小于反辐射导弹的最大射程时,载机可在进入防空雷达探测区后,从敌防空火力杀伤区外发射导弹。这样既可以保障载机的安全,又可以对敌防空导弹的雷达系统实施有效的攻击。
使用防空火力区外发射战术时,由于防空雷达在低空的电磁辐射信号较弱,这将使反辐射导弹在低空攻击的准确性较低。为了能探测到较强的雷达电磁辐射信号,并使反辐射导弹的射程最大,载机应从中、高空进入敌防空导弹的雷达探测区,载机应尽可能以较大速度在中、高空发射武器。“台风”飞机通常选择的发射条件为高度8 000~10 000米、速度800~1000千米/小时。在确保载机安全的前提下,为了提高攻击的准确性,发射的最佳位置通常应在防空导弹火力杀伤区的远界处。由于反辐射导弹发射后不需要载机进行制导,因此载机发射导弹后应迅速回转,脱离敌防空火力杀伤区。
但是,随着防空导弹的不断发展,其射程进一步增大,防空火力区外的攻击战术将很难使用。“台风”飞机之所以采用低空突防、冒险进入敌防空火力杀伤区实施攻击,主要是受到其导弹射程的限制。“台风”挂载的ALARM反辐射导弹射程只有20千米,无法实现在敌防空火力区外攻击。载机只有在进入敌防空导弹的火力杀伤区后,才能使敌雷达进入反辐射导弹的攻击范围,构成攻击条件,这种情况下必须采取有效的战术机动达成有利态势,实施防空火力区内攻击。正是由于ALARM反辐射导弹射程近的限制,才使得英国皇家空军“台风”中队在作战中更注重采用“蛇形机动”和“急速跃升”等大载荷战术机动,这类战术机动能有效扰乱敌雷达的稳定跟踪,并尽可能地发挥反辐射导弹的最大攻击距离。
运用“急速跃升”战术机动时,如何确定跃升时机和跃升高度是决定战术运用成败的关键因素。跃升时机过早、距离目标过远,会无法在跃升后使目标进入反辐射导弹的最大射程,构不成攻击条件。而跃升时机过晚、距离目标过近,载机有可能遭到敌防空火力的抗击。跃升高度低,雷达电磁辐射信号弱,反辐射导弹攻击的准确性大为降低。跃升高度过高,跃升所用时间增长,意味着载机在敌防空导弹火力杀伤区内活动时间增’长,受到的威胁就越大。因此,确定跃升时机和跃升高度,必须根据不同高度反辐射导弹和敌防空导弹的最大射程灵活掌握。为了不使载机受到敌防空导弹的有效抗击,原则上,载机急速跃升、改平状态、截获目标信号、发射导弹等所用的时间,必须小于敌防空导弹发现目标、截获目标、完成导弹发射及击中载机所需的总时间。“台风”的自动飞行系统可以选择自动爬高、自动攻击以及自动进入目标,帮助飞行员按最优化的攻击剖面自动飞行。飞行员因特殊情况无法操纵飞机时,只需按压一个按钮便可以实现飞机的自动飞行。
第二个原则是:诱敌雷达开机、双机轮番攻击。
在实际作战中使用反辐射导弹攻击通常会面临敌方多种方式的对抗。比如敌雷达有针对性地关机就是可能采用的战术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单机实施突击很难完成任务,利用双机配合作战将有利于克制敌雷达可能采取的规避战术。
敌雷达系统为了免遭反辐射导弹的攻击,通常会采取缩短雷达开机时间的方法,使反辐射导弹进入雷达探测远界后探测不到雷达辐射信号,无法对雷达系统进行攻击。此时,采用战术机动诱敌雷达开机便是实现攻击的基础。在战术运用上,可采用双机配合实施。担负任务的双机从低空、超低空大速度飞向目标,充分利用敌雷达的低空盲区隐蔽接近目标。当双机飞至敌雷达在该高度的探测远界时,如机载雷达告警装置未探测到敌雷达辐射信号,说明敌雷达没有开机。此时长机继续保持状态前飞,僚机则以大坡度右转90°,平飞1~2分钟后以相同坡度左转90°,对向目标改平后迅速跃升至中空,引诱敌雷达开机。僚机探测到敌雷达辐射信号后,由于距目标较远不能构成攻击条件,应立即进入直线俯冲,下降高度至低空或超低空,脱离敌防空导弹杀伤区。与此同时,长机迅速跃升至中空,截获、锁定目标信号后发射导弹并迅速脱离防空火力杀伤区。长机退出后,僚机从不同方向再次跃升对敌雷达系统进行补充突击,以提高对目标的攻击效果。
使用诱敌开机攻击战术时,也可使作为诱饵的飞机始终在敌防空雷达探测区内至防空导弹火力杀伤区外的区域机动飞行,担负攻击任务的飞机从低空、超低空跃升实施攻击。
敌雷达关机战术还可能应用在特殊的时间。比如一直开机工作的敌雷达探测到来袭飞机已突破防线,危险近在眼前,敌防空导弹的制导雷达可能采用关机的方法来躲避反辐射导弹的打击。反辐射导弹虽然具有一定的记忆功能,但其记忆飞行能力常会造成较大的偏差,使攻击概率降低,不能确保对目标的彻底摧毁。因此,还应采用其它机载武器实施综合打击。例如,在制导雷达关机的情况下,防空导弹同样也失去了对空抗击的能力,根据这一特点,载机可采取多种挂载方案,将反辐射导弹与其它精确制导武器以及常规炸弹配合使用,采取远距离精确打击与临空攻击相结合的战术,使作战效果达到最大化。
除了以上两点,空地作战时还要注意抗击雷达诱饵。
现代战争中,防空导弹的制导雷达为了规避反辐射导弹的攻击,通常会使用示假隐真的手段,通过设置电子诱饵,降低真正的雷达设备被摧毁的概率。反辐射导弹跟踪和识别雷达目标的基本依据是电磁辐射信号的频率,而电子诱饵在辐射频率上与雷达信号非常相似甚至同频,因此反辐射导弹的弹载接收机无法分辨出真假雷达目标。另一方面,电子诱饵通常配置在距雷达阵地300至500米的地方,飞行员无法在较远距离上进行识别。为了达到摧毁防空导弹制导雷达的目的,在战术原则上应该力争消灭该阵地范围内的所有电磁辐射源。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求载机最大限度地挂载反辐射导弹。作为新型的多用途作战飞机,“台风”具有出色的挂载能力,其载弹量为6 500千克,有13个挂点,可选用多种挂弹方案。“台风”突击敌防空导弹阵地的典型载弹方案为:4枚ALARM反辐射导弹、4枚“铺路石”激光制导炸弹,2枚“流星”和2枚AIM-120中距空空导弹。这种载弹方案只能适用于对单一目标的攻击。当敌采用雷达诱饵目标时,由于反辐射导弹无法分辨真假目标,一次攻击时导弹有可能全部命中假目标,因此,在战术运用上可采用双机出动、梯次攻击战术。后机应根据前机攻击后雷达辐射信号是否消失,决定是否进行再次攻击。
运用双机出动、梯次攻击战术时,双机编队从低空出航,接近敌雷达探测远界,编队疏开为单机跟进队形,前、后机保持目视联系。当前机弹载接收机截获电磁辐射信号时,由于距离目标太远,无法辨别目标的真假,此时应将其当成真目标对待,前机迅速跃升至中空实施攻击,发射导弹后尽快脱离防空导弹的火力杀伤区。前机跃升后,后机以“蛇形机动”消耗时间,目的是通过适当的“蛇形机动”使后机飞至敌防空火力杀伤区远界时,前机发射的导弹正好在目标区爆炸,这样一来,后机跃升后探测到的将是另一目标发出的辐射信号,一旦捕捉到雷达辐射信号,立即进行攻击,攻击完毕迅速脱离敌防空火力杀伤区。“蛇形机动”所需消耗的时间应由反辐射导弹的飞行速度和前机发射点与目标的距离决定。当后机跃升至中空时,如未探测到雷达信号,说明敌防空导弹的制导雷达和雷达诱饵已被摧毁。此时后机可以利用机载的其它空地武器对敌防空导弹指挥车、发射架进行突击,最大限度地摧毁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