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企业行业老将的“中国功夫”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quan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文化职场中,需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中外文化碰撞的合资企业里,职业经理人终究要习得一套通用的法则
  这两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几乎可用哀鸿遍野来形容了。继2018年整体销量明显下降之后,2019年上半年的数据如今已经出来:中国乘用车行业总销量同比又下降14%!共销售1012.7万辆,总体表现甚至低于原本悲观的预期。
  但无论什么样的熊市,也有跑赢大盘的企业。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以下简称“东风日产”),2019年1-6月累计终端销量逆市“翻红”,同比增长0.3%,在行业总体下降14%的背景下,这样的“翻红”尤其难能可贵。东风日产乘用车也在合资非豪华品牌中,市场占有率达到10.1%。
  近期,《中外管理》采访到东风日产的市场“操盘手”: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市场销售总部总部长辛宇。作为在汽车销售领域供职22年的行业“老将”,辛宇不仅有其逆势中的营销突围门道,也有着丰富的管理和职业生涯门道。
  合资企业里最需要的还是“中国功夫”
  1997年,从浙江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的辛宇,进入了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上汽大众”),20年后的2018年2月,辛宇“转会”到东风日产。
  历经售后、市场营销、销售等岗位,从历年的销售冠军到行业里的营销悍将,并一路拿到了硕士、博士和EMBA学位,辛宇和《中外管理》谈起职业经理人的管理“门道”时颇有感触:在合资企业呆久了,反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看似是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职场,最受用的还是“中国功夫”。
  他解释说,合资企业里的职场经理人要守得一份初心,习得一套方法,更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换位和“共好”:不仅是心态,而且是战略
  具体来说,对辛宇而言,不管是供职于中德合资的上汽大众,还是中日合资的东风日产,自己两任东家都是跨文化型的企业,作为职业经理人,首先要摆正一个心态:换位和共好。
  先说“换位”。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合资公司东风日产,同事们不会说自己是东风的人,或者说自己是日产的人,而是习惯称呼彼此是东风日产人。这是职场中非常重要的一条规则:“换位思考就是,我不仅非常清楚自己的身份,而且也清楚作为我的合资方、我的搭档他们在想一些什么,我们怎么能够互相理解和支持,共同克服困难。换位和共好就是为了合资企业的共赢。”辛宇解释道。
  再说“共好”,则是在换位基础上,找到的共识和共同追求。
  进一步说,换位和共好,不仅意味着横向的换位心态,而且意味着在纵向自上而下达成共识,员工能够站在领导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领导也能站在员工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同时还要互相兼顾股东和合作方利益。
  换位难,“共好”更难。
  辛宇:“上”要能够深谙管理哲学,掌握管理方法;“下”要能够回到管理的现场,“能上能下”是职业经理人的“刚需”
  以东风日产形成品牌形象的共识为例。东风日产旗下不同的车型都有不同的定位和目标受众,比如:瞄准家庭用车的轩逸、主打商务用车的天籁、还有“探索未知”的奇骏和“崇尚自由”的逍客。但东风日产如何有一个得到统筹的品牌形象?辛宇坦言:早在2017年年底时,东风日产的中方派驻员和日方派驻员一起开了各种各样的研讨会,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来确定东风日产品牌形象的长期策略,最后确定了以“日产智行”为核心的品牌形象共识,东风日产进入营销2.0阶段。
  这样一来,不论哪款车型,都可以通过“日产智行”概念更好地定位。从产品研发,到设计、营销,也都致力于帮助车主实现“智行”所表达的生活状态。
  随后,辛宇和团队做了很多事情,将这一理念在企业内達成更大范围的共识。包括一系列内部的培训宣讲会、研讨会,也印刷了大量日产智行概念推行的手册。甚至在广州东风日产NIM体验馆进行了为期三周的经销商培训和体验,专门谈“日产智行”的理念和营销策略。
  围绕同事们的换位和“共好”做这么多工作,辛宇认为:“它们在短期之内可能看不见明显效果,但是企业每一步确定的思路和战略一定要得到大家的支持。达成统一认识后,接下来不管是产品研发,还是市场传播,才都能在一个核心战略下执行。”
  也就是说,换位和“共好”不仅是一种职场心态,而且推而广之,是一家企业是否能长期拧成一股绳的战略行为。
  辛宇将员工和领导者看作是一艘船上御风而行的船长和船员,没有统一的目标传达,只是机械的命令,员工不会站在领导者的角度去思考,领导者也体会不到员工层面的心思,这样的团队能效为零。
  今年车市寒冬,市场下行,不管是国产自主品牌、合资品牌,还是外企品牌日子都不好过。人人都有压力,短期的压力、业绩的压力、股东的压力、财报的压力,都集中在这位行业老将身上。但20年的车企职场经验告诉辛宇——此时的换位思考更为重要,中日双方的团队一定要达成这样的共识:经销商的利益必须被得到保证,不能为了短期的业绩压力,去冲击经销商的盈利能力。只有满意的经销商,才会有满意的客户。不管双方遇到多大的压力,一定不要把压力简单地传递给经销商。
  辛宇坚信:与经销商换位思考,一起打造一个共生共赢的生态链体系,才是实现“共好”的长久之计。
  管”和“理”:中国管理的拆字学问
  职场心态和定位能决定管理者的战略方向,而每一步是否走得扎实,还需要适得其法。
  德国企业的管理风格以严谨、专注、守纪律而著称,日企文化通常关注细节、创新、组织灵活性更高。在不同国家的职场文化中生存,优秀的中国职业经理人,终究要有一套共通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管理方法。
  辛宇对此总结了一套“拆字”方法论。
  “现代企业管理多是采纳西方管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从人员激励、资源运用,到流程管理等,但是中国管理的精髓很多都隐藏在拆字之中。”无论是在上汽还是东风日产,辛宇的一套“拆字”方法论让他屡试不爽。   辛宇解释说,如果把“管理”一词一拆为二就是“管”和“理”。“管”意味着减法:用规范进行约束,而这也是一种负激励的过程。“管”简单,管理者相对比较强势,行使着组织赋予的一种权利。
  “理”是什么?理是理事,梳理、条理,是帮员工理清楚流程,理清工作中的是与非。这是很多管理者容易忽视的内容,人们常以“管”为主,“理”得会比较少一些,而“管”和“理”要并重。在管理这门学问里,一分为二的方法可以把很多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比如:汽车销售门店都会设置督导岗位。但很多督导只发挥了监督、督管的作用,向门店发问:“月度目标为何没完成?”但并没有对现场的管理进行引导、教导。
  这就是只“管”不“理”。
  而在对销售人员的“培训”环节,很多销售培训课充斥着训诫、训勉:“这个事情做得不对,那个事情做得不够完善。”但培训还有一层意义:给员工合适的土壤和环境,给予技能的培育和提升,给员工更多的成长时间和机会。
  “这套拆字管理哲学,很多时候是一体两面、相辅相成、互相倚重的,不能偏颇,这套方法也可以去预警,去提醒我们职业经理人,不要只顾了这头,忘了那头,当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后,职场问题就更容易解决。”辛宇分析说。
  也常有人问辛宇营销究竟怎么做?这时辛宇还有一套“聚”和“散”的营销法。
  “人人都会说营销要以客户为中心,试问哪个企业敢不以客户为中心?但其实删繁就简归纳起来就两个字:聚和散”辛宇觉得营销最难的事情,就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如果你具备了聚和散的能力——很强的归纳和演绎能力,分清最终目的和分阶段目标,演绎起来就会“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经理人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中国有句俗语叫“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而这句话在职业经理人身上也同样适用。营销岗位的管理者更甚。
  辛宇相信市场销售、营销岗永远不是平静的,业绩压力、销售目标、客户满意度……挑战和问题层出不穷。所以,“上”要能够深谙管理哲学,掌握管理方法;“下”也能够回到管理的现场,“能上能下”是职业经理人的“刚需”。
  辛宇尤其強调回归现场(“下得厨房”)的重要性。他举例:二战期间,轰炸机往往有去无还,为了加强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的弹痕分布,决定在弹痕多的机翼安装装甲。但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他认为:反而应在幸存战机弹孔少的驾驶员座舱和机尾发动机部分加强防护。因为实际战斗中,若驾驶员座舱和机尾发动机受到重创,轰炸机就被击落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也就是说,数据是有陷阱的,不回归现场,就容易一脚踩进这些陷阱。而销售管理中,追求量化,以销量看成绩是衡量营销情况的常用标准,“但如果你拿到一些数据可能有偏差,那么最多只能作一个参考。”辛宇表示,只有回到现场、联系实际,才能发现真相。回到现场,一切从现场,现时、现地、现物出发来看这个事情到底是对是错,这也是日企管理的一个风格。
  而在“上得厅堂”方面,职业经理人自身也需要不断自我修正和提升。“如果你不出去读书,不和一些更高水平的知识精英交流的话,你现在的理念和方法很快就过时了,只有不断增强你个人的操守、知识、能力,内核驱动才能使你走得更远。不然,你注定会被掏空。”辛宇深有感悟。
其他文献
为什么日本会有这么多长寿且在全球不同细分领域中数一数二的中小企业其中一定有独到之处它们的竞争优势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  在日本,一家企业经营得好不好通常有两个认定标准:  第一、企业每年平均到每一个人的人均利润率。  第二、企业是否能够“持续经营”。  原本,以一定时间内的营收总额去判断一家企业的好坏,似乎也可以作为一个标准,但是大企业后来倒闭的例子不在少数。在日本,持续经营100年以上的企业超过3
期刊
编者按:如今还有多少人介意李嘉诚走不走?按说既已垂垂,不妨遥望不朽。但我们很难想象未来的中华儿女,还会像头+年的大陆企业家那样,对仅仅会赚钱的‘李超人”继续顶礼膜拜。当赚了一辈子钱的李嘉诚终将远去时,看不出他驼下而光环渐息的背影会给我们留下一片社会需要的阳光和雨露。反之,香港人现在的不平、犹太人过去的不幸,和李嘉诚一生的钱袋,真的彼此毫无关联吗?参照乔布斯和诺贝尔,李嘉诚的人生得失,对于更多前赴后
期刊
格雷戈·弗兰克林是美国著名的作家。小时候,弗兰克林的家里很贫穷。有一次,弗兰克林要代表班级去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可是他连一双完好的鞋子都没有。弗兰克林很想让妈妈给自己买一双新鞋子,可他知道,妈妈根本拿不出一分钱。  弗兰克林路过邻居琼斯太太家时,看到了一双晾在窗台上的鞋子,那是一双簇新的球鞋,漂亮极了!如果我能穿上这双白球鞋上台演讲,那该多么神气呀!弗兰克林突然强烈地想要拥有那双白球鞋,他看四周没
期刊
杰夫·基施纳是美·国的一名技术人员,从2013年开始,他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从城市的垃圾入手,用废弃烟蒂、塑料袋、一次性咖啡杯等垃圾的数据,探索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构成了一个城市特有的“垃圾指纹”。“垃圾指纹”不但能够准确呈现垃圾问题的源头,改善城市环境,还可以让捡垃圾变成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基施纳的这个想法,来源于和女儿奥克兰森散步时的灵感。女儿看到小溪边有垃圾,大声喊道:“爸爸,這些东西不
期刊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何识别人才?怎样判断其是否具有当管理者的潜力?关键是要看这些能力:  1、是否有抓住工作重点的能力。  管理工作涉及到的环境和对象很复杂,范围越广、规模越大。所以“抓重点”是潜在管理者必须具有的第一项能力。  2、是否有强烈的目标和结果导向意识。  管理是为了实现目标,不能实现预期目标的管理者一定不是好的管理者。结果导向意识就是以终为始,高度关注和聚焦目标和结果,将
期刊
企业的路要想走得远,三种不同类型的领导不可或缺。  创业型领导者。他们通常集中在公司的基层管理岗位,通过新产品和服务为顾客创造价值,带领公司进入新的領域。这类领导者具有自信和行动力,以及吸引他人的能力。他们可以促进公司的新产品策略顺利执行,是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  赋能型领导者。通常在公司中层,通过强大的沟通能力,与员工“碰撞”出新的创造力。更为跨部门项目提供沟通支持,以确保不同职能部门顺
期刊
人才是公司发展的根本,核心人才一旦出现大面积流失,对企业来说,无疑是致命打击。如何才能保持团队核心人才的稳定?  留住人才有四大法宝:报酬留人(给高工资)、制度留人(签各种协议等)、发展留人(给发展机会)、情感留人(打感情牌)。但为何给了高薪、有了保障、留了机会,人才还是要走?最关键的原因只有一个:没有用好“团队一把手”。  員工离职的原因,一定是各种各样的。压力大、福利差、离家远、要结婚、要生娃
期刊
人到中年,职业生涯也仿佛到了一个分水岭,很容易就被市场嫌弃。不仅是招聘,一旦公司裁员,中年人好像也首当其冲。应对职场中年危机,你可以这样做:  1.把下属当作合伙人,发展联盟关系。你不妨问问自己:是不是了解下属的职业发展规划?即便和下属的上下级关系结束了,是否还能保持不错的联系?要把你和下属的关系看作是长期关系,平时有意识地培养,也许你去了新单位,他们能变成有价值的资源。  2.维护好上下游的合作
期刊
一个企业最核心的能力是什么?是做同样的事,你比别人做得更好。怎样才能做好?科学运营“三步法”能为企业的生存保驾护航。  1.理解自己的生意,科学设定阶段目标。  怎么样理解生意,怎么样制定目标,这是关乎企业生死的问题。你从事一个生意,但未必真的理解它。不理解,就无法设定正确的阶段目标,运营无从展开,对企业来说就是攸关生死。从时间、空间、业务几个维度解构你的生意,科学设定目标,是运营开展的前提。  
期刊
如何避免成为一个“尸位素餐”的“老干部”呢?需要你永遠做好“野蛮生长”的准备。其中,关键是要打造三个核心竞争力。  一、终身学习力  终身学习力是职场必备的第一门功夫。因为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很多新生事物在快速迭代,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所以,对于职场人来说,快速学习、倍速成长、终身学习是关键中的关键。但面对五花八门的学习渠道,为什么“学不进去”呢?其实,大脑需要“断舍离”,简化才是清晰思考的前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