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平衡、不均衡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不利于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有效培育。为此,如何加强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进程是当前教育界直面的問题之一,本文从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的必要性出发,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策略,希望能够推进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进程的同时,实现学科之间的平衡发展,提升教学水平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意识的同时,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校本课程;学科教学整合;研究
一、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的必要性
一方面,新课程改革工作已进入深水区,在通过对原有的人教版课程体系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现有的课程体系结构开始朝着多样化以及多选择化的方向发展,使得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教师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需求来引导学生找到学习的切入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使得原有的教学由“老师和家长叫我学”到“我要学”的方向转变,突出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的同时,推动新课程改革工作的进程。另一方面,现代教育主张培育学生生动活泼的心智,让学生能够在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和谐发展。加强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够实现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既能够掌握丰富的理论基础,又能够懂得如何将理论知识朝着实践化的方向转变,培育学生审美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科学文化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一批优秀的人才。
二、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存在的问题
1.教师无法准确的把握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之间的平衡
一方面,大部分的教师对于校本课程的理解与认识无法支撑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仅仅只有少部分的教师对于校本课程以及学科教学有着独特的见解。由于教师缺乏系统化的校本课程开发知识渠道,他们只是被动的完成学校所分配的任务,更不用说体会到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所在。另一方面,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缺乏应有的主动性,虽然学校采取了建立课题组的形式来开展工作,但是在实际的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课题租缺少团队战略合作意识,因此,不同学科的教师往往根据自身的理解来设计教学方案,难以有效的实现跨学科的融合沟通。
2.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指导
一方面,课题组在开展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时普遍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专业的指导,虽然学校会针对教师的反馈不定期的开展相关的专业培训,但是主要以理论性的讲解问题,缺乏外出考察学习的机会,由于教师缺乏实践交流的渠道,导致大部分的教师在探索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不利于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道的可持续开展。另一方面,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在于学科教学资源,目标,大部分的学校针对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时所应用的资源主要以教师以及网络等资源为主,区域特色性文化资源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使得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深度以及广度受到了限制。
三、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策略
1.提升教师对于校本课程的理解与认识水平
一方面,为了提升教师对于校本课程的理解与认识水平,学校应当通过编制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指引方案或者是知识手册的形式拓宽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知识渠道,在打破传统应试教育格局的基础上,突破教师的认知,让更多的教师能够正确的认识到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对于贯彻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为了能够激发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动性,学校还应当定期让课题组的校本课程开发案例以及成果面向全体师生展示,让更多的教师认识到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具体途径,从而有意识的调整自身的教学策略,在多方面培育以及激励措施的引导下,切实有效的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
2.提供多渠道的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指导
一方面,为了加快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的进程,学校应当积极构建学研整合共同体,为课题组的成员提供专业化的培训以及实践交流渠道,让课题组的成员能够了解更多的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实践案例,从而提升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课题组还应当加强区域特色性文化资源的收集以及整理,为了能够培育出优秀的人才,需要深度的挖掘区域特色性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核,将其移植至学科教学整合中,让学生能够主动的走进区域特色性文化,从而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升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的有效性,一方面,学校应当提升教师对于校本课程的理解与认识水平,另一方面,学校需要提供多渠道的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指导。
参考文献
[1] 胡宁琳.整合艺术下的校本课程设计开发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2] 宋书琴,邓美娥,吴红凤.加强校本课程整合研究深化、教育办学特色[J].教育导刊,2013(01):68-70.
关键词:校本课程;学科教学整合;研究
一、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的必要性
一方面,新课程改革工作已进入深水区,在通过对原有的人教版课程体系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现有的课程体系结构开始朝着多样化以及多选择化的方向发展,使得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教师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需求来引导学生找到学习的切入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使得原有的教学由“老师和家长叫我学”到“我要学”的方向转变,突出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的同时,推动新课程改革工作的进程。另一方面,现代教育主张培育学生生动活泼的心智,让学生能够在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和谐发展。加强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够实现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既能够掌握丰富的理论基础,又能够懂得如何将理论知识朝着实践化的方向转变,培育学生审美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科学文化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一批优秀的人才。
二、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存在的问题
1.教师无法准确的把握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之间的平衡
一方面,大部分的教师对于校本课程的理解与认识无法支撑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仅仅只有少部分的教师对于校本课程以及学科教学有着独特的见解。由于教师缺乏系统化的校本课程开发知识渠道,他们只是被动的完成学校所分配的任务,更不用说体会到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所在。另一方面,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缺乏应有的主动性,虽然学校采取了建立课题组的形式来开展工作,但是在实际的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课题租缺少团队战略合作意识,因此,不同学科的教师往往根据自身的理解来设计教学方案,难以有效的实现跨学科的融合沟通。
2.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指导
一方面,课题组在开展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时普遍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专业的指导,虽然学校会针对教师的反馈不定期的开展相关的专业培训,但是主要以理论性的讲解问题,缺乏外出考察学习的机会,由于教师缺乏实践交流的渠道,导致大部分的教师在探索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不利于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道的可持续开展。另一方面,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在于学科教学资源,目标,大部分的学校针对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时所应用的资源主要以教师以及网络等资源为主,区域特色性文化资源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使得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深度以及广度受到了限制。
三、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策略
1.提升教师对于校本课程的理解与认识水平
一方面,为了提升教师对于校本课程的理解与认识水平,学校应当通过编制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指引方案或者是知识手册的形式拓宽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知识渠道,在打破传统应试教育格局的基础上,突破教师的认知,让更多的教师能够正确的认识到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对于贯彻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为了能够激发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动性,学校还应当定期让课题组的校本课程开发案例以及成果面向全体师生展示,让更多的教师认识到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具体途径,从而有意识的调整自身的教学策略,在多方面培育以及激励措施的引导下,切实有效的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
2.提供多渠道的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指导
一方面,为了加快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的进程,学校应当积极构建学研整合共同体,为课题组的成员提供专业化的培训以及实践交流渠道,让课题组的成员能够了解更多的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实践案例,从而提升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课题组还应当加强区域特色性文化资源的收集以及整理,为了能够培育出优秀的人才,需要深度的挖掘区域特色性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核,将其移植至学科教学整合中,让学生能够主动的走进区域特色性文化,从而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升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的有效性,一方面,学校应当提升教师对于校本课程的理解与认识水平,另一方面,学校需要提供多渠道的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指导。
参考文献
[1] 胡宁琳.整合艺术下的校本课程设计开发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2] 宋书琴,邓美娥,吴红凤.加强校本课程整合研究深化、教育办学特色[J].教育导刊,2013(01):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