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基督徒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到牛津时,对这里教堂处处、钟声阵阵的氛围印象尤深,甚至感觉整个牛津城就像一座大教堂。不仅牛津城各个社区有教堂,而且牛津大学几乎每个学院都有。我住的共富新村方圆百米之内就有五个教堂。我曾很有把握地推断牛津人一定大多是基督徒。后来一位在教堂做事的英国小伙子告诉我,“牛津有10%的基督徒就不错了,不信基督的人越来越多了!”其略带悲观的语调让我颇感意外。因为国内近年来基督教发展十分迅猛,有人甚至担忧说不定哪天国人要全民皆基督了。来到牛津反倒觉得比较释然,今天的教堂林立更是一种历史遗存。而我也一向以为信教不信教其实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为人得有一颗善心。向善是所有宗教的基本特征,所以从这一点来考量,并不特别推崇某种宗教而又包含了很多宗教核心教义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反倒显得更为明智一些了。
  美国电影the Blind Side(汉译《弱点》)讲了一个基督徒家庭收留一个流浪大个子黑人男孩,通过呵护、引导、精心教育使其成才的故事。影片中有一场景令人动容:吃饭前,一家人坐在桌边手牵手围成一圈祈祷,大个子有几分犹豫后伸出了手。这个镜头不同于一般的饭前祈祷,在祈祷的同时还植入了“家”和“亲人”的观念,手拉手传递的是汩汩滔滔的血脉亲情。也由此我对基督徒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好奇,但真正零距离接触基督徒还是在来到牛津之后。
  几年前曾有个印尼学生在我家过年,每次饭前小姑娘都要闭目默念,以至我们全家也都跟着屏住呼吸、大气不出。一般人都认为餐前祈祷是基督徒的规定动作。我曾应邀去一个英国家庭做客,三个孩子从两岁到九岁不等。饭菜来了,最小的上桌本能地伸手就抓,但被父亲强行制止,要求孩子说完“感谢主赐给我们米饭、鸡肉和土豆,愿主保佑大家!”但当我搬进英国房东家时,却一次也未看见过她们祈祷,更不用说在餐前了。终于有一天我憋不住问道:“你们一般在什么时候祈祷?”女房东对我的问题略感意外,随即轻描淡写地答曰:“想什么时候祈祷就什么时候祈祷呗。”我追问:“你们不在饭前,那是在睡前?早起?在卧室?”房东笑了:“没人规定什么时间祈祷,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只要你想祈祷。”还是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直到某日,我用洗手间时,不经意抬头看到浴缸正前方的墙上钉着一个硕大的金色十字架才恍然大悟。接着在卫生纸旁的一摞书中又看到了一本《每日祈祷》,终于明白房东一家为何每晚要在盥洗室里呆上很久很久。也许人在沐浴时祈祷,将自己的身心完全袒露于主的面前,越发能够显示出对主的赤诚和自省的毫无保留。
  其实,这依然是我的推测。还是房东说得对,只要心里有主,处处皆可为教堂。这和济公的“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理出一辙。在牛津期间,我所认识的基督徒中,刻意于宗教信仰的色彩其实并不很浓。基督徒行事一如常人,宗教活动只是他们生活的内容之一。通常情况下,基督徒都会雷打不动地参加星期天的主日崇拜活动。听一个朋友讲某人求职时因声明周日须去教堂而不能工作,得到聘用单位的赞许、录用和倍加器重。不过,我却不止一次看到房东的孩子或因作业较多,或因要临时打工而放弃去教堂。房东自己倒是每周都去。但去教堂做礼拜也并非总是那么肃穆严谨。十点半钟开始的礼拜,房东有时也会因为有事忙到十一点多才去。
  教堂活动的程序与一般人的想象或文艺作品中的呈现也有很大出入。牛津教堂活动也是文无定法:紧挨着共富新村的圣奥迪斯教堂是一个比较注重国别化特点的教堂。针对牛津大学有大量的国际学生的特点,这个教堂开设了“启发课程”,他们称作“Alpha Course”,实为基督教启蒙课程。据说该课程已经培训了300多万名学员了。这也是一个遍及全英的传教课程,开设时间基本与大学的步调相符。每周一次,讲解简单教义,提供免费晚餐。圣奥迪斯的启发课程每次都是三部曲:先吃饭后听课再讨论或分享。餐桌相对归类,如华人桌(Chinese table)、法国桌、国际桌等。“Chinese table”由会说汉语的人负责,2012年10月开学季的启发课程的开学日来了很多中国学生,华人桌首次出现了一桌坐不下的情况。共富新村对面的基督教会学院的大教堂被称为Cathedral而不是Church,是牛津的祖宗座大教堂,据说正因为有了它,牛津才超越了镇(town)而获得“城(city)”的资格。而共富新村后面的艾比斯教堂,主要根据牛津学子的学历层次分成了研究生、本科生等不同团体。听说这个教堂的学术性比较强,我只去看过一场节选《圣经》内容改编的话剧《马克》。演员皆为教徒和慕道友。艾比斯往北走几步到西大门购物中心又会看到一座教堂,名字已忘,只记得是一个针对儿童的教堂,牧师像老师一样比划着讲解教义,还要求孩子一起学着做动作。艾比斯往南走几步就是牛津华人教会的教堂了,华人教会主日活动的第一个节目为“欢迎新来者”,主持人会郑重地读出每一位新来者的姓名,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有一些来牛津访学的华人基督徒,到了就自然来此服务。
  不同教堂的礼拜程序也有差异。大教堂有唱诗班的童男童女们秉烛吟唱,和声清越渺远,仪式庄严。但其他教堂似乎多已用电视机取代唱诗班了,语言中心的乔治甚至建议留学生们去教堂学习英语,因为既可以与本地人说话又可以看电视机上的英语字幕学唱歌。
  我跟房东一起去过她的社区教堂。那个上午房东家两个孩子因故未去。到了教堂发现孩子似乎要比大人多,因为每个家庭都有几个孩子。孩子们一周不见了十分兴奋,叽叽喳喳像快乐的小鸟。不过,他们很快被服务人员领到别处去了。有几位带孩子去牛津访学的中国家长都说他们的孩子特别喜欢周日去教堂,因为不仅可以认识很多小朋友,而且还有吃有喝有玩,有老师讲故事、画画,从带回来的作业看,孩子的活动也都围绕圣经故事。
  房东社区教堂里没有电视机和投影仪,当礼拜进行到学习《圣经》章节时,我意外地看到了共富新村的管理员迈克,他站在台上领着大家读《圣经》,迈克因经常与国际学生打交道,他的英语语速适中,发音标准、吐字清楚、音色浑厚。迈克读完《圣经》章节后就离开了。我以为他出去了,其实他是到门口摆摊去了。原来,周六共富新村房客们搞了做蛋糕义卖活动,大概有不少剩余,所以迈克带到教堂来卖了,切成不同的小块,标了价格,都比较便宜。
  与朋友聊天是主日崇拜雷打不动的节目,因此所有教堂的周日活动都留足时间让大家聊天。大人跟大人聊,孩子找孩子聊。我也去和迈克的太太丝丽雅聊了起来。这时的教堂里很热闹,因为仪式一结束,孩子们就回来了。像变魔术似的,地上突然多出一大块垫子,孩子们在上面嬉笑着,打闹着。还有孩子抱着垫子四处追逐、翻爬。这时我才发现,原来这个教堂的每排座椅后都插着一块垫子。这些垫子既是祈祷时的跪垫,也是孩子们的玩具,还可以拼接成蹦床任由孩子在上面跌打腾挪,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是基督教教义传播的一个载体。
  丝丽雅看我对着坐垫把玩拍照,便略带自豪地说,整个教堂中的坐垫全部是这个教区居民手工编织、缝制的。这一发现让我格外惊喜,我仔细看着每一块垫子,真正皆为手工针织,设计很精美,英国精湛的民间编织技艺可见一斑。图案都和基督教有关,而且很少有两块是相同的。这本是孩子跪拜时用的垫子,但形制一样,花式不同。宗教仪式结束后,孩子们拿它当积木、当掩体、当床垫玩得不亦乐乎。不难发现,这些垫子的作者制作时心中盛满了基督精神,而这种精神又在孩子们快乐的戏耍中得以传承,这不就是寓教于乐,自然传承吗?
  聊天的人陆续散去,迈克的面包也全部卖完,夫妇俩愉快地回家。巡视我的房东,她还在跟朋友聊天,也许对房东来说,星期天的教会活动是她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交际交流活动。她十年前离婚后一人带着孩子们过着忙碌而充实的生活。主日之日,不管是对大人还是孩子,都特别重要,文化的传承、社交活动,甚至小型的贸易可以一举数得。虔诚的基督徒们十分热爱义务劳动,尤为喜欢当志愿者。共富新村每周一晚上的免费英语课堂都是基督徒们在当义务教员。他们当中有老有少,有退休的牛津教师,有在读的牛津学子。免费英语课堂中除了老师还会有几位辅导员,协助课堂教学和服务,定时定点一丝不苟,始终如一保持着热情,这些基督徒用他们的诚意和努力帮助新来牛津的客人。在牛津,这样的免费英语课堂有多处。
其他文献
我的老友,评弹演员张如君、刘韵若,他们按照陈云同志的意见——找些艺人写些说书经验是很有用的,如果能写成四五篇,可以出本小册子,这对于评弹艺人特别是青年艺人是很有帮助的——于是他们夫妻二人利用退休在家的空闲时间,编著了一本《评弹艺人谈艺录》。他们用快件赠送给我,我拿到手一口气看完。  我对《谈艺录》中的人与事都很熟悉,毕竟我在上海人民评弹团(现上海评弹团)工作了近二十年。当时,我还是二十岁不到的青年
2014年1月5日18时45分,上译厂著名配音演员李梓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84岁。消息飞快在网上传开,如同邱岳峰、毕克、尚华……离去一样,在广大影迷中引起了强烈的震撼。这是一个时代的远去,但是他们——中国第一代配音演员在银屏上留下的好声音将永远留驻在人间。这些美妙、动听的好声音,早已不是属于他们自己了,而是属于所有的观众、听众,将不断地被人们所欣赏,所怀念。  当家花旦  李梓1930年10月出生
我娘在世时总是讲:“人情债大如山啊!”前几日到徐家汇,走过荡然无存的上海电影制片厂旧址,猛然想起多年来欠了一位热心影迷的“人情债”,当年一口答应带他参观电影厂,到摄影棚里看拍戏,吃午饭时在饭厅里看看一众电影演员……现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永远从地图上抹去了,连尸骨都无处可觅了,请这位影迷参观摄影棚的“人情债”就永远也还不清了啊。  还是在奉贤五七干校的事情了,当时上影演员剧团副团长齐衡睡在我对铺。一次
中国流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前者,是批别人;后者,是批自己。我们大家都喜欢前者。  那么谦虚和自我谦虚是啥个意思?谦虚,就是叫别人谦虚;自我谦虚,就是自己谦虚。我相信我们大家都喜欢后者:自我谦虚,据说这是中国的美德。  电影《泰囧》是个小制作小成本的电影,自己写自己导自己演,节约开销。可是最后《泰囧》赚了12.6亿元人民币。李克强总理走访泰国,都要和他们的领袖聊一聊在泰国拍的这部电影《泰囧》。  媒体
帕金森病是一种锥体外系功能障碍引起的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特征是脑黑质致密体部位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纹状体内多巴胺递质含量显著减少,导致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功能低
用大豆根瘤剂拌种,是提高大豆产量的经济有效措施之一。成本低、效果好,使用安全,方法简单,容易推广.但目前在我省应用不够普遍,为进一步证实它的增产效应,特作如下试验. 试
自从知道春晚被定为“国家级”项目,再看冯小刚,仿佛就看出点国家级领导人的感觉来了。不说出则参乘,入则御前,至少也是位高权重、集万千希冀和宠爱于一身的“春导”了,官品委实不小吧。  我读红头文件不多,不知道“国家级”的项目是怎么界定的。想来,既是“国家级”,要么就是举国之力要做成的,要么便是各省市无一例外都得服从与执行的。前者如2008年举办的北京奥运会,或是2002年开始动工的三峡大坝工程,还有当
话语就是权力,话语背后隐藏着盘根错节的权力关系。当前政府的官方话语正遭遇到巨大的危机,但也出现了诸多调整和重构的新变化。对应于政府单中心的权力结构,行政话语是垄断性的独自式话语模式。随着社会多元化趋势的发展,行政话语将会形成多元化的对话话语模式。政治民主化、社会权力结构的多元化等环境因素,提供了行政话语模式转向的现实基础。
对于中国大陆文学研究界来说,夏志清一直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他的名字在“文革”后开始传入大陆文学界,并且,在接下来的三十来年的时间里,人们一直都在享用夏志清的学术成果,对张爱玲、沈从文、钱锺书等津津乐道,但很少有人去理会这一切跟夏志清之间的关系。人们甚至时常把他的名字跟另一位美国汉学家费正清相混淆。即便是相关的专业人士,也是久闻其名,不见其文。他的一些重要著作,例如最为人所称道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问:什幺是杂交水稻种子的“水选法”?这种方法有什么优点? 答:我省杂交水稻制种,母本的抽穗扬花、灌浆结实大多是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进行的,在这种条件下母本的稻穗很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