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德国教育小说的形成和发展研究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10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小说是一种产生于18世纪末德国、大多以年轻人的成长为主题的文体。教育小说中的主人公在不同的环境中经历不同的事情,叙述时间一般持续几年,甚至几十年,贯穿主人公的青年时期、成长时期和成熟时期,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主人公的性格变化、价值观变化。
  关键词:战后 德国 教育小说
  教育小说产生于18世纪末的德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小说受历史环境的影响,阐述的主题和内容都有所区别。而战后教育小说的特点是加入了新鲜元素——战争。另外,许多教育小说都有自传的特性,教育小说中时常折射出作者的个人体验。
  自20世纪80年代初教育小说传入中国以来,不断有学者对此课题进行研究与探讨。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北京大学德语语言文学教授谷裕先生,他的著作《德语修养小说研究》从修养小说本身的含义、创作、基本特征等理论探讨出发,对中世纪与巴洛克时期、18世纪、古典时期、浪漫时期、19世纪诗意现实主义和20世纪现代的修养小说进行了研究,并选取代表性作品进行了文本解读。但美中不足的是,对20世纪的修养小说介绍过于笼统,而在具有时代印记的世界大战对德国教育小说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方面没有进行系统的归纳梳理。此外,国内在教育小说的创作上也捉襟见肘,并未出现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本次研究以世界大战为突破口,对战后的教育小说进行深入探讨,从而弥补中国在德国教育小说研究方面的不足。
  截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之前,德国教育小说自诞生至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德国教育小说当属中世纪骑士史诗《帕尔齐伐尔》,之后格里美豪森的《痴儿西木传》则完成了 “教育史诗”向“教育小说”形式的转变;之后维兰德的《阿迦通的故事》比较成熟,可以称得上是德语文学史上第一部启蒙教育小说了。在这段时间里,教育小说已逐渐成熟,并形成了几乎不变的固定模式,即“三段式”基本框架:产生矛盾并离开初始环境——流浪,在此过程中发现自我——顿悟,和最初的矛盾和解。内涵方面,德意志民族重思辨,成长小说诞生之初就富于精神追求与社会批判色彩。这是德国教育小说一直都没有变化的特色,但是战后的背景和环境却和战前提倡自然的教育小说截然不同。
  欧洲思想史上,《圣经》对文学影响很大。成长小说的三段式源于《圣经》中人类经历的“伊甸园—尘世—天堂”三个阶段。一开始蒙昧未开的主人公都生活在一片自然祥和中,这片土地常常是历经沧桑后的主人公最后渴望回归的梦想家园。《帕尔齐伐尔》《绿衣亨利》等小说都基本遵循了这种开头生于自然、中间游历社会、最后回归自然的模式。与此不同的是,战后作家则享受不到祥和安宁的社会氛围。就战后作家自身来说,他们经历了硝烟、死亡、饥饿、驱逐、排斥,过的是颠沛流离的生活。在这一片永无宁日之中,作者的心境无疑是十分烦闷、抑郁、迷茫的。因此许多战后小说开篇即不复存在岁月静好的田园生活,取而代之的是主人公迷茫痛苦的心理独白,映射了作者急于求得解脱的心境。以赫尔曼·黑塞为例,《荒原狼》开篇即是一个落魄半死的中年男子形象,他眼中的世界是“颠倒黑白”“只有狂人才能笑”的恶世,这位中年失意过的教授觉得人生毫无值得期待之处,正寻找机会自杀。开篇即描写出了浑浑噩噩的人间地狱,投射战争。
  战前战后另一大不同之处在于,主人公获得心灵最终宁静的方式天差地别。18、19世纪,作家试图通过艺术和爱情的救赎来对抗现实世界。那时候的成长小说“鼓励读者远离物质和历史的世界而进入艺术的世界”。
  这不难理解,18世纪德国的资产阶级解放斗争就是从艺术这一领域开始的。莱辛、歌德等文学大家都曾经寄希望于通过艺术的作用来引导人性、改良社会。除艺术之外,爱情题材也是构成成长小说的重要因素,人在爱情中往往显示最自然的情感和最本能的冲动。在小说中主人公的爱情往往成为调和一切矛盾,或是产生一切矛盾的关键。可以說,婚姻是成长躁动的主人公进入社会整体结构的媒介。一场失败的爱情常令主人公万念俱灰,在沧桑后再遇爱情又常给主人公以安慰。伴随着与不同异性的关系,主人公的命运也起起落落。
  这种被作家运用娴熟的手法在战争时期却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荒原狼》中哈利·哈拉并不是通过艺术或是爱情得到灵魂的重生,恰恰是浩无止境的知识使他困顿颓废,他通过和人交流,参加他从不熟知的各种社交活动而重新活了过来。二战之后的德国一切皆为废墟,房屋被炸弹炸得粉碎,民众流离失所,艺术更是奄奄一息。在这一段时期的文学被称为“废墟文学”,就连从事艺术创作的作者本人也不再相信艺术能解救人的心灵。
  究其根本,成长小说重思考,探求自己的内心想法,尊重个人的意愿和个性。作品往往反思现今,展望未来,表达了独具特色的历史哲学观和诗学观。
  (作者简介:熊漪慧,女,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德语语言文学)(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其他文献
故事梗概:从前有一只懒惰的小猫。有一次,他看到了一只正在行窃的小老鼠。让人想不到的是,这只小笨猫不但没有打过小老鼠,还受了伤。小猫受到奇耻大辱后,下决心苦学本领,主动要求他妈妈教他武艺。由于学习刻苦,他终于出师了。一次,小老鼠发现小猫独自一人在家,又想来欺负小猫,直接改偷为抢了!谁知却被脱胎换骨的小猫教训得无处可逃。后来,小猫又用计谋消灭了小老鼠的妈妈——大老鼠。小猫不光战胜了可恶的老鼠,而且也战
期刊
【摘要】最近几年,古诗文吟诵正随着传统文化的日渐兴盛而逐渐为人所知,但是目前这种有趣的学习方式却没能广泛引起中学语文教师的关注。这无疑是古诗文教学的一个损失。我在经历了三年的古诗文吟诵教学后,探究初中古诗文吟诵教学。古诗文吟诵法是一种极具魅力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学生在吟诵中感受古诗文之美,于耳濡目染间增加背诵积累,提升古诗文鉴赏能力。  【关键词】古诗文吟诵;声韵  【中图分类号】G633
摘要:《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一部著名的作品,描写了一个老渔民捕鱼的冒险故事,塑造了一个硬汉形象,歌颂了一种斗争精神。本文首先对这部作品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在此基础上对人物形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海明威 《老人与海》 人物形象  《老人与海》是一部主题鲜明的作品,非常注重语言的视觉、听觉效果,读者在读这部作品时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部作品虽然情节简单,但是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包含的寓意
摘要:《财主底儿女们》中作为古板顽固传统大家长镜像出现的蒋捷三,即使在他人生中最困顿和衰败的时刻,仍然尽最大的能力为儿女们提供遮风挡雨的栖息场所。无论是被奉为现代知识分子叛逆者经典的蒋少祖、蒋纯祖两兄弟,还是最珍爱最器重却懦弱可怜的嫡长子蒋蔚祖,感情上难以接受的蒋捷三虽屡遭挫败与折磨,却仍充盈着浓烈深沉又卑微执着的父爱。  关键词:蒋捷三 叛逆 父爱 卑微与执着  路翎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中的
【摘要】小学语文是所有科目的基础科目,学生在小学阶段,正处于一种自我提升和认识外界事物的重要时期,而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能够使得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到新的知识。但是,当前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思考性和创新能力提高。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讲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最后提出了小学语文课堂学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
摘要:二叶亭四迷是明治时代的小说家和翻译家。《浮云》是二叶亭四迷的小说处女作,也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本文简要介绍了二叶亭四迷的生平,概述了其处女作《浮云》的故事梗概,并分析其内容和写作文体等。  关键词:二叶亭四迷 《浮云》 言文一致  二叶亭四迷是明治时代的日本小说家,俄罗斯文学翻译家。本名叫长谷川辰之助,1864年4月4日出生于日本江户(现东京)市谷。在东京外国语学校(现东京外国
【摘要】近年来,我国一直在进行教学改革,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也是为了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学生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能力,进行情感的交流,对于学生性格的塑造有着积极作用。本文分析了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摘要:作为经典童话集,《快乐王子与其他故事》悲剧模式的结局向来被视作实现其唯美主义主张的方式。但如果将文本还原到创作时期的具体语境中,就不难发现王尔德并不赞成这种自我牺牲。本文分析了王尔德如何利用童话中的悲剧来阐述自我牺牲对改变社会的徒劳。  关键词:王尔德 《快乐王子与其他故事》 自我牺牲 徒劳  一、写给成人的童话  1888年对于奥斯卡·王尔德有着特殊的意义——正式从文学研究转向文学创作,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