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后习题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主要探讨了教师在动态的课堂教学中,应根据课后习题的编写意图,巧抓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建议从“强化品悟,培养语感;借助提示,尊重个性,激发思辨;拓展延伸,突显实践;提取信息,促进整合;乐于表达,训练仿写”等指导方法切入。最终达到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点、讨论点、拓展点,提升综合能力,让语文要素落地生根。
关键词:课后习题;语文素养;提升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16-0181-02
Grasp the exercises after clas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value
——Taking the exercises after class in the second edition of the unified textbook as an example
WU Jierong (Fujian Longyan normal school,china)
【Abstract】After class exercise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ching material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at in the dynamic classroom teaching,teachers should grasp the exercises after class and implement the Chinese elements according to the intention of writing exercises after class. It is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start with the following guiding methods: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and cultivate the sense of language;respect the personality with the help of tips and stimulate speculation;expand and extend to highlight practice;extract information and promote integration;be willing to express and train imitation writing. Finally,we can accurately grasp the students' interest,discussion and expansion points,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and let the Chinese elements take root.
【Keywords】After class exercises;Chinese literacy;Enhance the ability
统编教材较以往的教材“好教”,重要的原因是将语文要素分成若干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有梯度地螺旋上升,并渗透在每一課的课后习题中。课后习题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份精准的“导航图”,让教师教学有抓手。教师要在动态的课堂教学中,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点、讨论点、拓展点,巧抓课后习题,真正有效提升语用能力,发挥最大价值,让语文要素落地生根。
1.强化品悟,培养语感能力
语感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培养语感对低年级学生尤为重要。低年级对朗读能力进行了细化,并落实在课后习题中的朗读、背诵,给了学生自由尝试和感悟的机会,分别在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中,通过与文本对话,“读中品悟、读中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语言模式,提高语感敏锐度,培养了语感,并为今后的阅读素养和思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找春天》的课后习题,编者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 “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精心设计了三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有关朗读、说话的课后习题,突出训练的连续性和发展性。教学时,我结合课后题的朗读训练,“搭”好梯子,做到有梯度地引导学生读中悟,读中品。具体步骤如下:(1)抓住“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等4个疑问句,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体会比喻的妙。(2)指导学生对“眉毛、眼睛、音符、琴声”“看、听、闻、触”“荡、摇、叫、笑”等词语的重读、轻读、拖长、快中显慢等多形式、多层次地朗读内化。学生在揣摩和领悟过程中,感受到语言的生动、形象,也落实了“朗读课文,要注意语气和重音”的语文要素。(3)结合课后第三题,说说你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学生通过 “读”到“说”的迁移过程中,把脑海中朦胧的语感转化成了精美的语句,学生感受早春的特点和文中孩子们急切想告诉全世界的心情,学生学得有兴趣、有成就感。
这样有效结合课后朗读练习题,通过读读、背背、再模仿说说,感悟文本语言的表达韵味,领悟文本遣词造句的精妙,逐步提升阅读能力,潜移默化培养了语感。
2.借助提示,提升复述能力
复述是一项重要的语用技能。统编教材从一年级上册开始,就进行了一些有意的安排,多次出现了让学生复述的课后题,指导学生借助提示,梳理故事内容。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语、句子等线索来进行复述。如在二下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提示,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内容”。课后的练习题中,提供多种形式的训练,利用关键句、插图、示意图、词句结合的提示图等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复述课文。学生在多角度的系统训练中,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做到有梯度、有温度。 教学《小毛虫》时,我紧紧围绕课后习题2中的思维导图,把听、读、说,巧妙结合起来,对小毛虫变成茧、变成蝴蝶的过程进行详细学习,通过勾画关键语句、看插图、做动作、填空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了故事的内容,从中明白了深刻的道理。在此基础上,借助思维导图来练习讲述,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效果很好。学生都能抓住“小毛虫经历的三个变化阶段”和“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重点句子来复述故事。个别学生还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自己夸张的肢体动作、表情,揣摩小毛虫的心理,想象小毛虫‘破茧成蝶’的神奇美丽景象,在角色中体会,在表演中感悟,把故事复述得富有创造性、趣味性。
整节课围绕习题设置“台阶式”复述支架,学生既学到复述课文的多种方法,又有利于学生积累、理解和运用语言,复述能力得到了有效扎实地促进、提升。
3.尊重个性,激发思辨能力
课后习题中的讨论题、续编故事题,都可成为课堂教学的兴奋点。学生通过充分的自主权,从自身出发,带着思考进入课堂,展开激烈的辩论,促进思辨课堂的发生。思辨课堂生生不息,学生就会对学习充满期待,学生的思维深度、角度、高度、广度都会和过往课文内容为主的传统课堂截然不同,学生思辨能力就能得到有利的激发。
如教学《蜘蛛开店》时,我就结合课后习题让学生续编童话,想象故事的可能,同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结合文本的理解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把自己化身于蜘蛛,打开了思维的角度、思维的空间,学生的思维的灵感翻涌而出:有的认为蜘蛛吸取教训,继续坚持一元店,样样商品都是最普通、最简单的生活用品,价钱都是一元钱,做到薄利多销;有的认为蜘蛛会改变计价方式,把同类商品分类、分大小、分价钱卖——卖口罩按大小计价,卖围巾按长短计价,卖袜子按多少只计价;有的认为蜘蛛会开自选超市,根据商品的不同进价,定出合理的定价,让动物顾客自选购买;有的认为蜘蛛会改变生产方式,招牌合作伙伴,共同分担任务……通过一个个新编的个性化故事,把文本的旨意内化成自我的观点,做到了思维的真正纵深化发展。
4.拓展延伸,突显实践能力
“学语文,用语文。”“语文学习重在实践。”课后“选做”实践题是对学生的知识,巩固、运用、拓展的过程,注重课内外延伸、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沟通融合,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发展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获得更活、更扎实的知识与技能,最终学以致用。
如教学《找春天》时,也可以结合课后习题,设计了以“我眼中的春天”为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发现春姑娘就在我们的身边。学生都有一双善于发现、善于观察的眼睛,通过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画一画、唱一唱等一系列的拓展延伸中,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打开学生眼界,从不同的视角悟春天。
学生汇报时根据自己的特长,用不同形式展示春天的美丽,表达不同的感受。有的“读春天”——朗读、背诵古人描写春景的古诗;有的“说春天”——用优美的词句描绘自己看到的春景;有的“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美的发现,表达对春天的喜爱;有的“画春天”——用手中的画笔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描画出来,并且配上解说词;还有的“唱春天”——唱一唱春天的歌曲,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小课堂连着大世界,学生主动融入春天,与文章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再次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在有限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拓展了语文学习的广度、深度。
5.提取信息,促进整合能力
课后题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自我检测,更是对阅读能力的一次提升。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目标,从一年级下册就开始提出要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到二年级“提取课文中的重要信息,根据信息作出推断。”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课后习题,引导学生提取课文中直接的信息或对暗藏在文本中信息中进行分析,加工、整合,把理解、分析、综合、归纳能力统整一体,促进学生获取信息能力,最终提升阅读分析、评鉴能力。
如教学《太空生活趣事多》,我结合课后题第一题:说说太空生活有哪些有趣的事情。我放手让学生自由读,引导学生寻找文本中直接的信息:1.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太空生活的有趣?找出关键句。
2.特别是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有趣?学生带着以上问题去读课文,就会迅速把握文本的主要信息,知道了太空生活的四件趣事——睡觉、活动、喝水、洗澡。然后引导学生对关键语句、词语的分析讨论,对提取的信息更深一步理解太空的有趣。
立足文本,着力于课后习题,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表层到深层,进行文本信息的有效整合,从而把握文本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理解感悟了文本。
6.乐于表达,训练仿写能力
统编教材课后习题从二年级开始,灵活有序地设计有特色的句式与段式的仿写、小练笔等题型,促进读写结合。教师要紧扣课文教学,以课文典型段落引路,指导学生口头表达自己的生活,引导积累并训练仿写。让学生有章可循、有例可依,实现语言内化,为今后的写话、习作打下坚实基础。
《祖先的摇篮》课后练习: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说一说。教学时,我巧妙结合课后题,先让学生反复诵读第2、3小节,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发现了散文诗的语言生动活泼、天真有趣;接着指导学生借鉴课文的方法并结合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拓宽思路、合理想象,进行创造性地仿说、仿写;最后学生交流、评价、欣赏。一首首稚嫩的小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在笔尖悄悄流淌,童心在闪烁:生1: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下捉迷藏,捡树叶?可曾在碧绿的草地上,和蝴蝶嬉戏,听小鸟唱歌?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看蜘蛛吐丝,看蚂蚁搬家吗?也在这里捡松果,抓蝴蝶吗?生2: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小河里,打水仗,捉小鱼?可曾在那片草地上,学蜻蜓低飞,听蟋蟀弹琴?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玩起了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大树当伞吗?也在这里,捉蚯蚓,看小虫吗?……
抓住课后习题提供的写的契机,学生由读到写完美融合,想说、乐说,爱写、乐写,真正做到了我手写我心。让我们看到了学生言语习用的生长,不知不觉训练了写作能力,课堂充满了活力。
总之,教师只有认真研磨、透彻理解统编教材中课后习题的编写意图,挖掘课后习题的潜在价值,才能把握课堂教学的灵动,贯穿方法的学习与运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综合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務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许菊英.巧用课后习题,优化阅读教学[J].文理导航(下旬),2019(7).
[3]徐美勤.从课后习题中把握统编本教材新方向[J].小学语文教学,20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