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薇没想到,一向性格开朗的父亲,突然查出轻微的老年痴呆症。而父亲住院后不久,母亲每天陪床,也累得颈椎炎发作。
那段日子,她和徐福平刚好都特别忙。而且因为父母住浦东,自己住徐家汇,天天两头跑也不现实,只好请了个护工,再尽可能抽出时间去医院。但母亲很快就辞退了护工,她的理由是,护工哪有家人照顾得周到?陆薇当然知道这一点,可现在她和徐福平都处于事业上升期,不敢有丁点懈怠。母亲宽慰她说,放心吧,有我呢,你们就安心上班吧。
母亲生怕父亲吃不好,一日三餐全都是亲手熬的营养汤。每天提着保温盒颠簸在公交车上,正是大夏天,三四十度的高温,母亲不累坏才怪。想到这些,陆薇就内疚得不行,同时也有种力不从心的无力感。
其实比起很多人的远嫁,作为上海本地人的她,只不过是从浦东嫁到了浦西。周末开个车,穿过卢浦大桥,就能回家吃个饭,和父母唠唠家常。但随着父母年纪的增长,身体渐渐就有了各种小毛病。她不在身边,总归是不放心的。
陆薇之前有考虑过,将浦东的房子卖了,在自己家旁边的小区买套小房。可就在她和父母商量着卖房时,浦东那片区域传出要拆迁的消息,卖房的念头就此遭到搁浅。然后一拖再拖,直到最近父母生病,陆薇深刻认识到,要尽快和徐福平想出解决办法。
徐福平和她一样,也是独生子女。不过好在公婆当年手头有余款时,在同一小区另外买了套一室户。陆薇和徐福平结婚后,原来的两室一厅重新装修,给他们做了婚房,二老搬进一居室。这样各自有独立空间,又能相互有个照应。
所以眼前最大的问题还在于,自己爸妈年纪大了,身边没个人照顾怎么办?
说起来,父母住的小区年代有些久远,老人们想聚在一起下盘棋都没个固定场所。刚退休那会儿,两人还到处旅游散散心。上了年纪后,就再也跑不动了,只能天天闷在家里。也难怪父亲会出现早期老年痴呆的症状。
一想到父亲出院后,没人来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陆薇就有些一筹莫展。
那天,徐福平下班回来,一边换鞋一边说:“我有个想法,要不我们送爸妈去养老院?”
这话刚一说出口,陆薇就变了脸:“徐福平,你说的什么话呢?养老院?亏你想得出来。”
徐福平没想到陆薇反应这么大。他尽可能言语温和地解释:“我今天去养老院采访,发现我们旁边这家还真不错。”
陆薇反问他:“请问你舍得让你爸妈去住养老院吗?”还没等徐福平回答,她进了书房,“砰”的一声关上了门。
第二天是周末,一大早,陆薇开车回了娘家。徐福平以为她还在生气,起床给上初中的儿子做好早餐后,也跟了过去。到了才发现,陆薇原来是去中介面试住家保姆。做记者的徐福平看多了住家保姆各种不靠谱的新闻,劝她还是另想办法。陆薇斜睨了他一眼:“还能想出什么办法呢?接到我们身边,就咱那小两室,现实吗?你别再跟我提送到养老院就行。”
但事实证明,徐福平的担忧是对的。半个月的时间,陆薇换了三个保姆,没一个贴心的。母亲说,有我照顾你爸,没事的,但陆薇总觉得心里悬了石头,不安心。
那天上班,办公室里刚好聊到养老的问题。一聊才知道,大家各有苦衷。唯有同事小梅,看起来一脸轻松。她说:“我公婆住在养老院,我当然不用像你们那么辛苦。不过千万别以为我是什么恶媳妇啊,当初是公婆自己提出要住养老院,还说这是紧跟时代潮流,不给儿女负担,重要的是还能老有所乐。你们不知道,他们现在精神可好啦。”
被小梅这么一说,陆薇想起徐福平提过的建议,难道真的是她的观念落伍了?和小梅详细咨询了养老院的情况后,她决定去养老院看看。
徐福平没想到陆薇会改变主意,周末,他们一起去了家旁边的养老院。这家养老院离他们小区不到3公里,环境不错。室外有健身场所,室内各种配套也很齐全。而且根据老人的个人爱好,不同楼层还设置了摄影、下棋、书画、影视、健身等各种活动室。看到这些,陆薇不由得感叹:“我爸总是念叨没人和他切磋棋艺,要是来这里的话,也就不用愁了。”
徐福平说:“现在的关键问题是,不知道爸妈愿不愿意过来。”
陆薇叹了口气:“是啊,我有些开不了口,怕他们觉得我不孝。”
两人就如何开口,商量了一番。那天,陆薇将父母接到家里。午后,她带母亲去逛街,徐福平在家陪岳父下棋。逛街逛累了,路过养老院时,陆薇特意拉着母亲歇歇脚。
从门口远远望去,养老院里聊天的聊天,下棋的下棋,不时传来欢笑声。母亲有些伤感地感叹道:“我们那要是有个老年活动中心就好了,你爸找人下下棋,也不至于变成现在这样。”陆薇顺着母亲的话,用开玩笑的口气说:“要不来这里呗,衣食起居都有专人照顾,而且大家住在一起聊聊天,总比呆在家里闷着好。”
母亲有些陌生地看着她:“小薇,原来你带我来这里,是想将我和你爸送进养老院啊?”
陆薇有些语无伦次地解释:“妈,主要你们年纪大了,身边没个人,我不放心啊。养老院有专业的人员照顾,每天可以吃到现成的饭菜,多省心。而且这里还有夫妻房,有不少老夫妻两人一起住进来……”
母亲不再说话,一路保持沉默,连晚饭都不肯吃,直接回了浦东。
陆薇非常沮丧,徐福平安慰她说,别灰心,爸妈的这种反应也正常。别说他们,连你一开始都坚决反对呢。慢慢来,先别急。
没想到一周后,母亲却主动打电话给她说:“小薇,是这样的,我和你爸决定去养老院了。这些天,我们问了身边不少朋友,他们都觉得养老院不错。你说得对,你爸需要和别人多交流,老呆在家里不是办法……”
陆薇听着听着,差点掉了眼泪:“好,我马上去办入住手续。”
住进去的第一周,陆薇是忐忑的。不过因为离得近,每天下了班,她都和徐福平前去探望一番。去的次数多了,父亲说,你们不用天天来,我们在这挺好的。据说前两天,这里的心理医生对父亲进行了心理辅导,还用了什么“音乐养生法”帮他舒缓情绪。现在他整个人气色看起来好了不少,陆薇渐渐也就放下心来。
不过让他们完全没料到的是,半年后,公婆也提出住进养老院。原来他们去探望陆薇父母的过程中,觉得里面氛围不错。公婆虽然和他们住同一小区,但毕竟不可能24小时陪在身边,老人身体有个毛病,还是有滞后性。住进养老院,这些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
这之后,陆薇和徐福平在工作上都有了很大突破。因为没了后顾之忧,两人都可以安心工作。而平时一有时间,他们就带着儿子去养老院看望四位老人。逢年过节更是聚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一年下来,陆薇和徐福平感概良多。都说“双独”夫妻养老难,实际上,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如果能转变观念,适应新的养老模式,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对父母和子女来说,都是一种双赢。责编/张立平[email protected]
那段日子,她和徐福平刚好都特别忙。而且因为父母住浦东,自己住徐家汇,天天两头跑也不现实,只好请了个护工,再尽可能抽出时间去医院。但母亲很快就辞退了护工,她的理由是,护工哪有家人照顾得周到?陆薇当然知道这一点,可现在她和徐福平都处于事业上升期,不敢有丁点懈怠。母亲宽慰她说,放心吧,有我呢,你们就安心上班吧。
母亲生怕父亲吃不好,一日三餐全都是亲手熬的营养汤。每天提着保温盒颠簸在公交车上,正是大夏天,三四十度的高温,母亲不累坏才怪。想到这些,陆薇就内疚得不行,同时也有种力不从心的无力感。
其实比起很多人的远嫁,作为上海本地人的她,只不过是从浦东嫁到了浦西。周末开个车,穿过卢浦大桥,就能回家吃个饭,和父母唠唠家常。但随着父母年纪的增长,身体渐渐就有了各种小毛病。她不在身边,总归是不放心的。
陆薇之前有考虑过,将浦东的房子卖了,在自己家旁边的小区买套小房。可就在她和父母商量着卖房时,浦东那片区域传出要拆迁的消息,卖房的念头就此遭到搁浅。然后一拖再拖,直到最近父母生病,陆薇深刻认识到,要尽快和徐福平想出解决办法。
徐福平和她一样,也是独生子女。不过好在公婆当年手头有余款时,在同一小区另外买了套一室户。陆薇和徐福平结婚后,原来的两室一厅重新装修,给他们做了婚房,二老搬进一居室。这样各自有独立空间,又能相互有个照应。
所以眼前最大的问题还在于,自己爸妈年纪大了,身边没个人照顾怎么办?
说起来,父母住的小区年代有些久远,老人们想聚在一起下盘棋都没个固定场所。刚退休那会儿,两人还到处旅游散散心。上了年纪后,就再也跑不动了,只能天天闷在家里。也难怪父亲会出现早期老年痴呆的症状。
一想到父亲出院后,没人来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陆薇就有些一筹莫展。
那天,徐福平下班回来,一边换鞋一边说:“我有个想法,要不我们送爸妈去养老院?”
这话刚一说出口,陆薇就变了脸:“徐福平,你说的什么话呢?养老院?亏你想得出来。”
徐福平没想到陆薇反应这么大。他尽可能言语温和地解释:“我今天去养老院采访,发现我们旁边这家还真不错。”
陆薇反问他:“请问你舍得让你爸妈去住养老院吗?”还没等徐福平回答,她进了书房,“砰”的一声关上了门。
第二天是周末,一大早,陆薇开车回了娘家。徐福平以为她还在生气,起床给上初中的儿子做好早餐后,也跟了过去。到了才发现,陆薇原来是去中介面试住家保姆。做记者的徐福平看多了住家保姆各种不靠谱的新闻,劝她还是另想办法。陆薇斜睨了他一眼:“还能想出什么办法呢?接到我们身边,就咱那小两室,现实吗?你别再跟我提送到养老院就行。”
但事实证明,徐福平的担忧是对的。半个月的时间,陆薇换了三个保姆,没一个贴心的。母亲说,有我照顾你爸,没事的,但陆薇总觉得心里悬了石头,不安心。
那天上班,办公室里刚好聊到养老的问题。一聊才知道,大家各有苦衷。唯有同事小梅,看起来一脸轻松。她说:“我公婆住在养老院,我当然不用像你们那么辛苦。不过千万别以为我是什么恶媳妇啊,当初是公婆自己提出要住养老院,还说这是紧跟时代潮流,不给儿女负担,重要的是还能老有所乐。你们不知道,他们现在精神可好啦。”
被小梅这么一说,陆薇想起徐福平提过的建议,难道真的是她的观念落伍了?和小梅详细咨询了养老院的情况后,她决定去养老院看看。
徐福平没想到陆薇会改变主意,周末,他们一起去了家旁边的养老院。这家养老院离他们小区不到3公里,环境不错。室外有健身场所,室内各种配套也很齐全。而且根据老人的个人爱好,不同楼层还设置了摄影、下棋、书画、影视、健身等各种活动室。看到这些,陆薇不由得感叹:“我爸总是念叨没人和他切磋棋艺,要是来这里的话,也就不用愁了。”
徐福平说:“现在的关键问题是,不知道爸妈愿不愿意过来。”
陆薇叹了口气:“是啊,我有些开不了口,怕他们觉得我不孝。”
两人就如何开口,商量了一番。那天,陆薇将父母接到家里。午后,她带母亲去逛街,徐福平在家陪岳父下棋。逛街逛累了,路过养老院时,陆薇特意拉着母亲歇歇脚。
从门口远远望去,养老院里聊天的聊天,下棋的下棋,不时传来欢笑声。母亲有些伤感地感叹道:“我们那要是有个老年活动中心就好了,你爸找人下下棋,也不至于变成现在这样。”陆薇顺着母亲的话,用开玩笑的口气说:“要不来这里呗,衣食起居都有专人照顾,而且大家住在一起聊聊天,总比呆在家里闷着好。”
母亲有些陌生地看着她:“小薇,原来你带我来这里,是想将我和你爸送进养老院啊?”
陆薇有些语无伦次地解释:“妈,主要你们年纪大了,身边没个人,我不放心啊。养老院有专业的人员照顾,每天可以吃到现成的饭菜,多省心。而且这里还有夫妻房,有不少老夫妻两人一起住进来……”
母亲不再说话,一路保持沉默,连晚饭都不肯吃,直接回了浦东。
陆薇非常沮丧,徐福平安慰她说,别灰心,爸妈的这种反应也正常。别说他们,连你一开始都坚决反对呢。慢慢来,先别急。
没想到一周后,母亲却主动打电话给她说:“小薇,是这样的,我和你爸决定去养老院了。这些天,我们问了身边不少朋友,他们都觉得养老院不错。你说得对,你爸需要和别人多交流,老呆在家里不是办法……”
陆薇听着听着,差点掉了眼泪:“好,我马上去办入住手续。”
住进去的第一周,陆薇是忐忑的。不过因为离得近,每天下了班,她都和徐福平前去探望一番。去的次数多了,父亲说,你们不用天天来,我们在这挺好的。据说前两天,这里的心理医生对父亲进行了心理辅导,还用了什么“音乐养生法”帮他舒缓情绪。现在他整个人气色看起来好了不少,陆薇渐渐也就放下心来。
不过让他们完全没料到的是,半年后,公婆也提出住进养老院。原来他们去探望陆薇父母的过程中,觉得里面氛围不错。公婆虽然和他们住同一小区,但毕竟不可能24小时陪在身边,老人身体有个毛病,还是有滞后性。住进养老院,这些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
这之后,陆薇和徐福平在工作上都有了很大突破。因为没了后顾之忧,两人都可以安心工作。而平时一有时间,他们就带着儿子去养老院看望四位老人。逢年过节更是聚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一年下来,陆薇和徐福平感概良多。都说“双独”夫妻养老难,实际上,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如果能转变观念,适应新的养老模式,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对父母和子女来说,都是一种双赢。责编/张立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