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得凶猛,让人猝不及防。女记者肖文要对疫情进行深度报道,所以她没办法守在家里。昏天黑地连续加了几天班,等她回过神来,大街上的春节气氛早已消失殆尽,口罩也买不到了。母亲打电话来,让她想办法送几个口罩过去,因为去超市买菜要戴口罩。现在家里肉菜都缺,还要顺便囤点日常用品,准备打一场宅在家里的“持久战”。幸亏报社发了两个口罩,肖文赶紧戴好了,跳上公交车回家去救急。现在她的包里也只有一个口罩了。
车厢里十分冷清,只有数得过来的几个人。非常时期,没有特别紧急的事大家都不会外出。
公交车开过好多站都没人上下车,到了仁爱花园站,才见一位老阿姨慢腾腾地上来,刷了老年人乘车卡,颤巍巍地走到车厢最后一排坐下。老阿姨穿着深蓝色羊毛外套,星状图案的白围巾遮住了大半个脸。
突然,有个中年男人大声咆哮起来:“你赶紧下车!没戴口罩也敢上车,想害人是不?一把年纪了还有没有点儿公德心?”
车上的人齐刷刷地扭头看,司机也减慢车速,停了车。只见刚才上车的老阿姨讪讪地低下头,用手遮着大半拉脸,支支吾吾地说:“我去医院拿药,出门忘记戴口罩了,走路回去实在太远……”
中年男人火急火燎地冲司机喊道:“别听她啰唆了,快点儿让她下车!万一被她传染了就倒霉了。”
司机没吭声,“咣当”一声打开了车门,冷风一下子灌进了车厢。
老阿姨紧紧地用围巾堵住口鼻,非常难为情地站起来走向车门。她步履蹒跚,肖文看到,她憔悴的脸上满是皱纹,头发花白稀疏,被车外刮进来的风一吹,乱糟糟的。肖文发现老阿姨长得有点儿像自己的母亲,一时热血上涌,从包里取出那个唯一的口罩,冲到车门口递给老阿姨,说:“阿姨,赶紧戴上吧。”老阿姨感激地盯着肖文,当即戴上口罩,慌乱中还戴反了。肖文示意她金属线靠上,她像个小学生似的马上乖乖纠正过来。
汽车重新启动了,车厢里恢复了平静。中年男人奇怪地看了肖文几眼,不作声了。他大概觉得这个女人要么有门路搞到口罩,要么就是脑子进水了。确实,在这个时候,绝大部分人都在居家隔离,加上交通管制,工厂未复工,存货一天天减少,新货又没生产出来,口罩变成了稀缺品,同时又是必需品,有钱难买,谁会随随便便送给陌生人呢。
下了车,冷风一吹,肖文的脑子也清醒了。母亲那里怎么办?她飞快地跑到路边的超市,把各种食品买齐,手推车堆得山一般高才出来。
回到家,母亲听肖文说了这件事儿,不但没怪她,反而夸她心地好。人老了往往力不从心,又要面子,能帮就帮一点儿吧。肖文叹了口气,若不是报社要求值班,估计她也要学网上视频教的方法自己做口罩了。
下午,肖文接到去人民医院的采访任务,说有人捐了一箱口罩发给看病没口罩的人,肖文不敢耽搁,立刻赶去现场。果然,医院门口排起了长队,一个身材瘦小的保安正在给病人派发口罩,旁边还站着一位老人。
肖文觉得老人很眼熟,仔细一看,认出来了,正是公交车上遇到的老阿姨!
老阿姨也马上认出了肖文,两人分外亲热,话匣子顷刻打开了。
老阿姨名叫徐志红,今天因为糖尿病的药用完了,实在没办法,就出门了。
谁料人老多忘事,一心惦记着戴围巾、手套,反倒把最重要的口罩忘了,到了车站才想起来,这时候人也走累了,本打算用围巾蒙混过关,没想到被人发现了。幸亏遇到肖文,不然她老脸丢尽了不说,去医院也要大费周章,她的心这一路都是暖洋洋的。
徐志红在人民医院门口碰到几个老病友,畏畏缩缩地转来转去,原来他们都没戴口罩。他们有的是没买到口罩,有的家里一共也没有几个,就惦记着省下来给孩子们用,孰料医院的门都进不去。徐志红的心里特别难受,都说同病相怜,没口罩要耽误多少事啊,在当下,简直是生死攸关。
徐志红取完药回到家,赶紧从床下拖出一个大箱子,这是女儿打工的公司年前发的。听说公司效益不好快倒闭了,发了每人一箱口罩抵作拖欠的工资。女儿愤愤不平地把箱子拿回家时,还说这箱东西一点儿用都没有,又换不来钱。这下可好,派上大用场了。
徐志红也没跟女儿商量,重新坐上公交车,用小拖车将箱子带到了医院门卫室,对一个瘦瘦的小保安说:“这些口罩给那些来看病但没戴口罩的人,免费的。病都看不了多可怜。”
小保安惊讶地看着她,朝她竖起了大拇指,说:“阿姨您真有本事,这个时候还能弄到口罩,这是大功德呀!”
听到这里,肖文的眼睛有点儿潮,问道:“您为什么不留着自己家人用或去做人情?”徐志红笑了笑,反问道:“你不也给了我一个口罩吗?”
小保安在医院门口派发口罩的时候,肖文发现有一个平头男人领完口罩,忽然闭上眼睛,流下了眼泪……
肖文连夜将采访稿完成,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感染病例的数据每天都在增长,抗病毒的疫苗还没研制出来,周围弥漫着不同程度的紧张气氛。但是,肖文感到同时也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在潜滋暗长,具体是什么,她一时表达不出来。
作为记者,肖文每天敏锐地捕捉着各种新鲜事和亮点,这不,城郊有个保康口罩公司重新开工,这可是现在最抓人眼球的大事了!她当即冒着刺骨的寒风赶到了工厂,见到了老板杨永春。
在整洁简朴的经理室,肖文第一眼看到杨永春时,不禁一愣,怎么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杨永春是个直爽人,一见肖文就说:“我见过你,上次在人民医院门口正碰到你在采访,好像穿着一件黑色皮夹克。”
肖文如梦初醒,杨永春就是那个流眼泪的男人。
杨永春做梦也没想到,在人民医院门口竟然领到了一个自己公司的口罩!疫情形势严峻,他在家憋了几天,还是没忍住开车出来溜达。经过医院时,看到有人免费给病人派发口罩,杨永春瞥了一眼,发现跟自己公司生产的口罩的包装太像了。他下车装作病人去排队,保安也给了他一个。杨永春摸着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口罩,鼻子一酸,哭了。
年前公司效益不大好,杨永春终于狠下心准备将工厂转手,仓库里的口罩存货也当工资发给工人了。现在市面上口罩奇缺,自己手上的这个口罩多半是哪個工人捐出来的。想到这些,杨永春感到无比愧疚,工人把抵作工资的口罩都捐了,哪里还有钱用!他这个生产口罩的老板还是人吗?
于是,杨永春亲自给每一个工人打电话,态度诚恳,请他们马上回公司上班,路费报销,三倍工资。
本以为会遭到工人们的群嘲,没想到他们二话没说,居然全都同意了。经过有关部门同意,保康公司第二天就运作起来了。
肖文沉默了,想了许久,问道:“听说做口罩的原材料一天一个价,工人工资这么高,你为什么不怕亏本也要去生产口罩?”
杨永春笑了笑,说:“这还要从我领到的那个免费口罩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