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班幼儿的年龄是3-4岁,该年龄段的幼儿具有惊人的语言接受能力,他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句子,言语的积极性高,喜欢听成人为他们讲故事、唱歌、背儿歌,乐于和成人交谈,对成人有较强的依恋感情。但是3-4岁幼儿发音器官尚未得到发育,听觉的分辨能力较差,不易辨别和运用发音器官的某些部位,或者还不能掌握某些发音方法,所以,有些发音不清楚,或发出错误的声音。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虽然掌握了一些名词、动词,但是词汇相对还是比较贫乏的,常常用词不确切,句子不完整,说话语句不连贯。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多渠道培养小班幼儿口语能力本学年,我担任小(4)班的教育教学活动任务。全班幼儿37名,入园时有一半幼儿还不满3周岁,口语能力较差。而幼儿的探究、创造活动的过程和接受知识技能、品德行为的培养都要通过语言来进行。因此,发展幼儿语言是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那么,如何多渠道从小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呢?下面谈谈我在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了解班级幼儿口语情况
在了解了3-4岁幼儿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特征之后,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本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了使口语发展计划更具有针对性,开学初的一个多月里,我对全班的幼儿口语情况作了调查、小结:从发音情况来看,班里的幼儿发音不清楚的占多数。有的幼儿是因为舌头系带过短、过宽或先天不足等生理因素造成的;有的幼儿是因为对语言辨析不清和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动作;也有的幼儿是由于受到地域环境和成人错误发音影响。例如:潘妍把“丁家玉”说成“兵家玉”:秦瑞泽把“老师”说成“老基”、“老西”;陈宇轩把“我厉害”说成“我匿害”;丁家玉把“老师”说成“老黑”,“大树”发成“大负”,把“看书”发成“看伏”,把“梨子”发成“梨黑”;赵博洋把“老师好、老师早”发成“老师搞、老师倒”……
从掌握词汇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幼儿词汇比较贫乏。经常是指着物体拉着老师的衣角说我要“这个”,我要“那个”,或者用动作代替语言。表达数目的量词多用“个”。由于不会是使用连词而使语言不连贯。语句中常常没有主语或者用词颠倒,不会讲完整的短句,不能清楚的表达请求和愿望,回答问题一般是用点头或摇头,或者是简单的单音字和双音字。有的幼儿甚至很少讲话。如:第一学期的前两个月,幼儿都把“我要解小便、解大便”说成“老师尿尿”,“老师屙屎”,把“妈妈早一点来接我”说成“妈妈迟一点来接我”;把“老师我没有糕点”说成“老师我不有糕点”。例如:班里的胡文韬、苏翮小朋友根本就不愿说话,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被其他小朋友欺负了,就知道使劲哭叫;苏冠群小朋友想喝“爽歪歪”牛奶时,就只会说“歪歪”或“牛牛”。
根据三岁幼儿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本班幼儿口语发展的情况,我认为在小班的一年中,应把幼儿正确的发音和幼儿会用较完整的短句表达意思作为重点工作。第一学期,我要教幼儿学习较完整的短句和继续教个别幼儿正确的发音方法,鼓励幼儿用一两句话讲述观察到的内容。第二学期,引导幼儿转述简单的句子,大胆朗诵简单的儿歌,讲述简单的故事,跟老师一起朗诵散文、寓言、童话,培养幼儿的语言感悟能力和初步感受语言的优美。
二、 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条件 ,使他们爱说话,在说话过程中培养口语能力
幼儿刚入园时,由于环境的变化,对成人和同伴感到生疏,他们的情绪往往躁动不安,或者“沉默寡言”。为了使他们尽快地和老师、小朋友熟悉、交流、沟通,我就用抱抱、搂搂、亲亲、摸摸,参加他们的区角操作活动,参加他们的游戏。或者利用来园、离园交流、沟通的机会,营造亲情氛围,让幼儿感觉老师真像妈妈一样可信、可亲,使班里的每个幼儿从感情上得到满足,感受到集体生活的乐趣,从而产生想说、爱说话的意愿,产生自由交谈的意愿、欲望,刺激了幼儿的口语发展。例如,晨检时,小朋友说“老师好、老师早”,老师便说“xxx小朋友,您好”;在区角活动、游戏活动、户外活动中,老师有意引导孩子说“多可爱啊!”“多漂亮呀!”“对不起”,“谢谢”,“没关系”,“我喜欢你”,“哭不是好孩子”,“慢慢的”,“轻轻地”,“小声一点”,“小心!”等等,让幼儿边玩边交谈,从而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能力。
三、重视丰富词汇和短语的训练
词汇是组成语句的最小单位,掌握词汇的数量,直接影响幼儿进行语言的能力和思维的发展。因此,我重视丰富幼儿的词汇,教会他们运用词构成句子。例如在《送南瓜》活动中,让幼儿学说“篮子,南瓜,又香又甜,老奶奶来了”,在儿歌《娃娃开门》活动中,教幼儿学说“脑壳顶顶,嘴巴啃啃,两脚蹬蹬,按按门铃”;在《小兔乖乖》活动中让幼儿学习词语,又粗又哑,毛茸茸,尾巴;在《小青蛙找家》活动中,让幼儿学说:“青青的草地,塘水清清,绿绿的荷叶”等加强丰富幼儿的词汇和短语的练习,同时还利用幼儿善于模仿老师的习性,让他们模仿练习,从而刺激口语的发展。
四、加强对幼儿语音的训练
语音是发展语言的基础,教会幼儿正确的发音,学说普通话是幼儿口语的第一步。老师每天和幼儿生活在一起,一定要注意用普通话语音去影响幼儿,使他们听清楚每一个字的发音,特别是针对他们难发出的音或发不正确的音,说话时口型都要稍有夸大。在唱歌、朗诵、游戏、交谈、绘画时,都要示范正确的发音。
一、了解班级幼儿口语情况
在了解了3-4岁幼儿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特征之后,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本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了使口语发展计划更具有针对性,开学初的一个多月里,我对全班的幼儿口语情况作了调查、小结:从发音情况来看,班里的幼儿发音不清楚的占多数。有的幼儿是因为舌头系带过短、过宽或先天不足等生理因素造成的;有的幼儿是因为对语言辨析不清和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动作;也有的幼儿是由于受到地域环境和成人错误发音影响。例如:潘妍把“丁家玉”说成“兵家玉”:秦瑞泽把“老师”说成“老基”、“老西”;陈宇轩把“我厉害”说成“我匿害”;丁家玉把“老师”说成“老黑”,“大树”发成“大负”,把“看书”发成“看伏”,把“梨子”发成“梨黑”;赵博洋把“老师好、老师早”发成“老师搞、老师倒”……
从掌握词汇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幼儿词汇比较贫乏。经常是指着物体拉着老师的衣角说我要“这个”,我要“那个”,或者用动作代替语言。表达数目的量词多用“个”。由于不会是使用连词而使语言不连贯。语句中常常没有主语或者用词颠倒,不会讲完整的短句,不能清楚的表达请求和愿望,回答问题一般是用点头或摇头,或者是简单的单音字和双音字。有的幼儿甚至很少讲话。如:第一学期的前两个月,幼儿都把“我要解小便、解大便”说成“老师尿尿”,“老师屙屎”,把“妈妈早一点来接我”说成“妈妈迟一点来接我”;把“老师我没有糕点”说成“老师我不有糕点”。例如:班里的胡文韬、苏翮小朋友根本就不愿说话,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被其他小朋友欺负了,就知道使劲哭叫;苏冠群小朋友想喝“爽歪歪”牛奶时,就只会说“歪歪”或“牛牛”。
根据三岁幼儿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本班幼儿口语发展的情况,我认为在小班的一年中,应把幼儿正确的发音和幼儿会用较完整的短句表达意思作为重点工作。第一学期,我要教幼儿学习较完整的短句和继续教个别幼儿正确的发音方法,鼓励幼儿用一两句话讲述观察到的内容。第二学期,引导幼儿转述简单的句子,大胆朗诵简单的儿歌,讲述简单的故事,跟老师一起朗诵散文、寓言、童话,培养幼儿的语言感悟能力和初步感受语言的优美。
二、 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条件 ,使他们爱说话,在说话过程中培养口语能力
幼儿刚入园时,由于环境的变化,对成人和同伴感到生疏,他们的情绪往往躁动不安,或者“沉默寡言”。为了使他们尽快地和老师、小朋友熟悉、交流、沟通,我就用抱抱、搂搂、亲亲、摸摸,参加他们的区角操作活动,参加他们的游戏。或者利用来园、离园交流、沟通的机会,营造亲情氛围,让幼儿感觉老师真像妈妈一样可信、可亲,使班里的每个幼儿从感情上得到满足,感受到集体生活的乐趣,从而产生想说、爱说话的意愿,产生自由交谈的意愿、欲望,刺激了幼儿的口语发展。例如,晨检时,小朋友说“老师好、老师早”,老师便说“xxx小朋友,您好”;在区角活动、游戏活动、户外活动中,老师有意引导孩子说“多可爱啊!”“多漂亮呀!”“对不起”,“谢谢”,“没关系”,“我喜欢你”,“哭不是好孩子”,“慢慢的”,“轻轻地”,“小声一点”,“小心!”等等,让幼儿边玩边交谈,从而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能力。
三、重视丰富词汇和短语的训练
词汇是组成语句的最小单位,掌握词汇的数量,直接影响幼儿进行语言的能力和思维的发展。因此,我重视丰富幼儿的词汇,教会他们运用词构成句子。例如在《送南瓜》活动中,让幼儿学说“篮子,南瓜,又香又甜,老奶奶来了”,在儿歌《娃娃开门》活动中,教幼儿学说“脑壳顶顶,嘴巴啃啃,两脚蹬蹬,按按门铃”;在《小兔乖乖》活动中让幼儿学习词语,又粗又哑,毛茸茸,尾巴;在《小青蛙找家》活动中,让幼儿学说:“青青的草地,塘水清清,绿绿的荷叶”等加强丰富幼儿的词汇和短语的练习,同时还利用幼儿善于模仿老师的习性,让他们模仿练习,从而刺激口语的发展。
四、加强对幼儿语音的训练
语音是发展语言的基础,教会幼儿正确的发音,学说普通话是幼儿口语的第一步。老师每天和幼儿生活在一起,一定要注意用普通话语音去影响幼儿,使他们听清楚每一个字的发音,特别是针对他们难发出的音或发不正确的音,说话时口型都要稍有夸大。在唱歌、朗诵、游戏、交谈、绘画时,都要示范正确的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