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高校艺术教育对于学生的艺术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不断虚心学习借鉴,不断完善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将教学的成果和实际需求相结合。本文就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对策
一、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设置的特殊性
(一) 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对实践性与创新性均要求较高。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迎合市场的需求才能焕发设计专业的生机。目前一些高校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仍然存在着照搬照抄本科的现象,教学内容侧重理论体系,实践教学比例较少,设计操作与实际要求严重脱节,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商业运作之中,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创新意识不够。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设置必须体现高校教育特色,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才能从本质上解决就业难问题。
(二) 社会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
中国作为全球经济排名靠前的国家,在意识形态上和经济发展上均处于变革时期,市场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是相当大的。许多设计公司求贤若渴,但是由于艺术设计专业设置模式化,使得学生在综合能力方面达不到企业用工的需求,出现了一边是企业人才缺口巨大,一边是设计专业学生能力不足,这也形成了就业难的悖论。
二、 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面临的难题
艺术设计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门新兴学科,虽然其发展速度和成绩令人瞩目,但是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需加以重视。
(一) 教育理念落后
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通信技术的发展,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各国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艺术设计理念也随之发展。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没有及时汲取国际上先进的教学理念,而是因循守旧,仍旧以传统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活动,强调知识的学习,忽略对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根本不能够指导艺术设计教学在新时代快速发展。
(二) 教学模式落后
目前,一些高校仍采用以往的教学方式。高校艺术设计课程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三个部分组成,个别高校正在进行课堂翻转的研究。从高校生源的综合状况来看,民办高校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家庭条件等各种原因,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不强,对理论知识没有足够的兴趣,学生接受基础知识后不能灵活运用,不能将基础课学到的知识很好地渗透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很难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并作系统性的思考。但他们对实验有较浓的兴趣,在实践方面具有一定的潜能。
(三) 艺术设计师资力量薄弱
近几年我国艺术设计在国家和群众的重视下,实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我国高校艺术教育事业起步较晚,又因各种原因,相对于其他基础学科,发展缓慢,只是在近十几年才得以快速发展,但是尚未形成系统有效的教师培养机制。虽然大多数教师毕业于高等院校,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能够胜任教学工作,但是仍有一部分教。师教学能力有限,理论知识不够扎实,设计技巧不够熟练,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效果,教学效果不明显。此外,绝大多数的教师缺乏个人魅力,无法激发学生的崇拜之情,不能实现言传身教。
(四) 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与反馈机制滞后
一是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对教学的监控、评价与反馈滞后。体现在:监控范围不全面,侧重于课堂理论教学,较少关注实践教学;侧重于本校教师,疏于外聘教师的教学质量监控;侧重于评价教师的知识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教学效果的考查。评价方式单一,大多通过督导听课,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且多以系部自查提交报告为主,针对性不强,合理性不够,反馈不及时,导致评价反馈未能发挥其应有的职能。第二个层面是就教学管理本身而言,这样的管理模式、方式方法是否符合专业特点,适合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是否满足教师、学生教与学的需求,是否积极有效,这是需要教学管理部门领导、管理人员认真反思、总结和分析的。而在实际工作中,这样实质性的反思、分析、研究与评估比较少,未能引起管理工作者的重视,一些小结报告也往往流于形式。
三、 加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的对策
针对以上出现的难题,笔者认为要加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 结合时代要求,加强教学内容改革。
当今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发展迅速,社会对艺术设计提出了新要求,因此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应当紧跟时代的潮流,将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及时地加入到课程当中,体现时代性,并辅以合适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当下社会最需要的技能,尽早地学习社会需求的技能,为今后进入社会提前打下基础。此外,教师应当不断地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增强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更好地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
(二) 加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艺术设计是在结合原有环境特点和社会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对既定环境进行设计创新,实现艺术创新再设计。创造性思维是在突破常规思维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新颖思维产物。创造性思维能帮助设计人员突破既定思维模式,进行更加优秀的艺术设计,对设计人员顺利开展设计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进行艺术设计教学时,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采取启发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进行设计创作,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堂外,高校可成立艺术设计研究所,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实现思维模式的创新。
(三) 优化师资队伍、组建专业教学团队
一是高校的教学和人事管理部门要充分重视,出台相关的培育和激励政策。二是艺术教学院系更要积极推进落实,借助已形成体系的教学基本建设与改革研究项目性载体,创建目标明确、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特色鲜明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团队,也可以通过“工作室”教学平台的建设,通过特聘、柔性引进等方式吸引企业行业一线的设计师到教学团队中来,打造业务精干、专兼结合、层次分明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形成以“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工作室制”教学团队。另外,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条件的安排好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师资培训,企业挂职锻炼等,引导教师步入企业实践,深入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操作方法、岗位素质、知识技能要求,掌握行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真正做到知行并重。在优化师资队伍的同时,也要重视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通过培训、进修、研讨等多形式,让管理人员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管理理论、政策法规,吸收借鉴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与管理水平。
(四) 完善艺术实践
之所以进行艺术设计教育,一个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扎实和熟练的设计能力,但是现实中却出现了“纸上谈兵”的尴尬局面,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对实践的重视不足。所以,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成为了当下艺术设计教育的关键所在。一是对实践基地的建设。在校内,学校要对各种实践设施,如工作室、计算机、打印设备等予以全面的完善,并委派专人进行管理,保障所有的场地和设施都能够正常运转,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而在校外,则要和诸多设计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争取到更多的实践机会。二是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艺术设计院系应该主动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设计比赛,并对获奖者予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鼓励,由此营造出一个重视实践的氛围。三是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多数院校都将实践类课程放置在了最后一年中,但是大学的最后一年,往往都是学生最为忙碌的一年,或者忙于找工作,或者忙于考研,难有时间和精力真正进行艺术实践。因此,要对实践类课程进行有机的调整,将其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学会了某一种知识和技能后,就要予以及时的运用,经过由学到用的多次磨合,使其不断成熟和完善,让实践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五)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一些高校以往的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多半是前期为传统教学,后期为企业培训,学生的学习还是压力式的被动学习。校企合作可以更深入,如,学校可让学生参与企业实际的项目制作,实现专业课程作业与企业实际项目直接对接,使学生熟悉从设计初稿到中期客户修改意见反馈,再到最终完成设计的全部过程,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围绕实际的设计项目展开,如此可以使学生产生积极性与荣耀感,又可以为其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许传宏. 关于艺术设计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J]. 艺术百家. 2006
[2] 朱逍荣. 关于改革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思索[J]. 现代装饰(理论). 2012
[3] 程浩,孙绍昆.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 大众文艺. 2014
【关键词】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对策
一、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设置的特殊性
(一) 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对实践性与创新性均要求较高。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迎合市场的需求才能焕发设计专业的生机。目前一些高校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仍然存在着照搬照抄本科的现象,教学内容侧重理论体系,实践教学比例较少,设计操作与实际要求严重脱节,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商业运作之中,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创新意识不够。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设置必须体现高校教育特色,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才能从本质上解决就业难问题。
(二) 社会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
中国作为全球经济排名靠前的国家,在意识形态上和经济发展上均处于变革时期,市场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是相当大的。许多设计公司求贤若渴,但是由于艺术设计专业设置模式化,使得学生在综合能力方面达不到企业用工的需求,出现了一边是企业人才缺口巨大,一边是设计专业学生能力不足,这也形成了就业难的悖论。
二、 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面临的难题
艺术设计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门新兴学科,虽然其发展速度和成绩令人瞩目,但是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需加以重视。
(一) 教育理念落后
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通信技术的发展,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各国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艺术设计理念也随之发展。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没有及时汲取国际上先进的教学理念,而是因循守旧,仍旧以传统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活动,强调知识的学习,忽略对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根本不能够指导艺术设计教学在新时代快速发展。
(二) 教学模式落后
目前,一些高校仍采用以往的教学方式。高校艺术设计课程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三个部分组成,个别高校正在进行课堂翻转的研究。从高校生源的综合状况来看,民办高校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家庭条件等各种原因,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不强,对理论知识没有足够的兴趣,学生接受基础知识后不能灵活运用,不能将基础课学到的知识很好地渗透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很难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并作系统性的思考。但他们对实验有较浓的兴趣,在实践方面具有一定的潜能。
(三) 艺术设计师资力量薄弱
近几年我国艺术设计在国家和群众的重视下,实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我国高校艺术教育事业起步较晚,又因各种原因,相对于其他基础学科,发展缓慢,只是在近十几年才得以快速发展,但是尚未形成系统有效的教师培养机制。虽然大多数教师毕业于高等院校,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能够胜任教学工作,但是仍有一部分教。师教学能力有限,理论知识不够扎实,设计技巧不够熟练,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效果,教学效果不明显。此外,绝大多数的教师缺乏个人魅力,无法激发学生的崇拜之情,不能实现言传身教。
(四) 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与反馈机制滞后
一是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对教学的监控、评价与反馈滞后。体现在:监控范围不全面,侧重于课堂理论教学,较少关注实践教学;侧重于本校教师,疏于外聘教师的教学质量监控;侧重于评价教师的知识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教学效果的考查。评价方式单一,大多通过督导听课,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且多以系部自查提交报告为主,针对性不强,合理性不够,反馈不及时,导致评价反馈未能发挥其应有的职能。第二个层面是就教学管理本身而言,这样的管理模式、方式方法是否符合专业特点,适合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是否满足教师、学生教与学的需求,是否积极有效,这是需要教学管理部门领导、管理人员认真反思、总结和分析的。而在实际工作中,这样实质性的反思、分析、研究与评估比较少,未能引起管理工作者的重视,一些小结报告也往往流于形式。
三、 加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的对策
针对以上出现的难题,笔者认为要加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 结合时代要求,加强教学内容改革。
当今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发展迅速,社会对艺术设计提出了新要求,因此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应当紧跟时代的潮流,将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及时地加入到课程当中,体现时代性,并辅以合适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当下社会最需要的技能,尽早地学习社会需求的技能,为今后进入社会提前打下基础。此外,教师应当不断地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增强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更好地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
(二) 加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艺术设计是在结合原有环境特点和社会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对既定环境进行设计创新,实现艺术创新再设计。创造性思维是在突破常规思维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新颖思维产物。创造性思维能帮助设计人员突破既定思维模式,进行更加优秀的艺术设计,对设计人员顺利开展设计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进行艺术设计教学时,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采取启发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进行设计创作,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堂外,高校可成立艺术设计研究所,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实现思维模式的创新。
(三) 优化师资队伍、组建专业教学团队
一是高校的教学和人事管理部门要充分重视,出台相关的培育和激励政策。二是艺术教学院系更要积极推进落实,借助已形成体系的教学基本建设与改革研究项目性载体,创建目标明确、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特色鲜明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团队,也可以通过“工作室”教学平台的建设,通过特聘、柔性引进等方式吸引企业行业一线的设计师到教学团队中来,打造业务精干、专兼结合、层次分明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形成以“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工作室制”教学团队。另外,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条件的安排好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师资培训,企业挂职锻炼等,引导教师步入企业实践,深入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操作方法、岗位素质、知识技能要求,掌握行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真正做到知行并重。在优化师资队伍的同时,也要重视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通过培训、进修、研讨等多形式,让管理人员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管理理论、政策法规,吸收借鉴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与管理水平。
(四) 完善艺术实践
之所以进行艺术设计教育,一个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扎实和熟练的设计能力,但是现实中却出现了“纸上谈兵”的尴尬局面,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对实践的重视不足。所以,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成为了当下艺术设计教育的关键所在。一是对实践基地的建设。在校内,学校要对各种实践设施,如工作室、计算机、打印设备等予以全面的完善,并委派专人进行管理,保障所有的场地和设施都能够正常运转,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而在校外,则要和诸多设计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争取到更多的实践机会。二是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艺术设计院系应该主动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设计比赛,并对获奖者予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鼓励,由此营造出一个重视实践的氛围。三是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多数院校都将实践类课程放置在了最后一年中,但是大学的最后一年,往往都是学生最为忙碌的一年,或者忙于找工作,或者忙于考研,难有时间和精力真正进行艺术实践。因此,要对实践类课程进行有机的调整,将其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学会了某一种知识和技能后,就要予以及时的运用,经过由学到用的多次磨合,使其不断成熟和完善,让实践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五)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一些高校以往的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多半是前期为传统教学,后期为企业培训,学生的学习还是压力式的被动学习。校企合作可以更深入,如,学校可让学生参与企业实际的项目制作,实现专业课程作业与企业实际项目直接对接,使学生熟悉从设计初稿到中期客户修改意见反馈,再到最终完成设计的全部过程,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围绕实际的设计项目展开,如此可以使学生产生积极性与荣耀感,又可以为其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许传宏. 关于艺术设计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J]. 艺术百家. 2006
[2] 朱逍荣. 关于改革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思索[J]. 现代装饰(理论). 2012
[3] 程浩,孙绍昆.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 大众文艺.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