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高等教育中的基础课程之一,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审美情操、提升文化修养等作用。基于此,文章主要针对当前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强化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并分别从学科建设途径、目标设定途径以及传统文化作品引入途径,对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实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进行细化分析。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大学语文;学科建设
一、当前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现状
通过对当前我国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状况的分析可知,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以提升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要目标,忽视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事实上,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习成绩,但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会对学生国学素养的培养产生不良影响。
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实现途径
1.学科建设途径
(1)大学语文教材建设。在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大学语文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参照。通过对当前我国各大高校所使用大学语文教材的调查可以发现,不同学校所选教材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如某高校大学语文教材以文学作品为媒介来介绍相关知识,而另一高校所选用的语文教材则以中外文学史为主要内容。由于语文教材本身所包含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相对较少,因此这些教材不利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为了改善这种现象,高校可以通过交流合作的方式,各自抽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组成一个专业的教材编制团队,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目标,重新编制出一套统一的大学语文教材,提升学生的国学知识素养,培养其传统文化内涵。
(2)语文教师团队建设。教师作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之一,其专业素养、教学水平直接影响最终教学质量。为了强化大学语文教材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高校应该将提升教师传统文化教学水平为基本目标,开展语文教师的团队建设工作。为了保障团队建设成果,高校还可以将激励制度引入实际的培训活动中。如在培训期间,为语文教师提供培训考核成绩优异给予奖励的制度(如设定为培训考核排名前十的教师发放当月工资30%的奖金)。在激励制度的影响下,语文教师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培训活动。
2.目标设定及传统文化作品引入途径
(1)目标设定。调整教学目标也是高校大学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为了改善教学质量,大学语文教师应该将强化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基本目标,秉承宣传传统文化的原则,为学生讲解大学语文教材中的各类知识点。
(2)引入传统文化作品。传统文化作品无疑是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最佳媒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及学生实际需求,合理引入不同的传统文化作品,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如当课程讲解至四大名著《红楼梦》片段时,语文教师可以事先从互联网中选取“87版”《红楼梦》电视剧中的对应片段,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借助视频、文字两种形式为学生讲解传统礼仪、服饰文化等传统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与内涵。相对于单纯刻板的课堂宣讲而言,视频资源的引入可以发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教学目标的实现难度将发生相应降低。
此外,在大学语文课堂中引入传统文化作品时,教师还应注意作品的灵活选用。如当学生因近期热播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而对清朝这一朝代产生兴趣时,大学语文教师可以顺势引入产生于该时期或描述该时期现实生活的传统文化作品,帮助学生从科举制度这一方面对清朝时期建立正确的认知。
经过上述分析可知,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了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内涵,高校可以参照当前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利用不同的途径,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动意识。
參考文献:
[1]汪淑双,王丹阳,贾清妍.论传统文化视角下大学语文课程的困境与出路[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34(8).
[2]杨 慧.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中的实现途径[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6):124-125.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大学语文;学科建设
一、当前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现状
通过对当前我国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状况的分析可知,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以提升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要目标,忽视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事实上,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习成绩,但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会对学生国学素养的培养产生不良影响。
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实现途径
1.学科建设途径
(1)大学语文教材建设。在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大学语文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参照。通过对当前我国各大高校所使用大学语文教材的调查可以发现,不同学校所选教材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如某高校大学语文教材以文学作品为媒介来介绍相关知识,而另一高校所选用的语文教材则以中外文学史为主要内容。由于语文教材本身所包含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相对较少,因此这些教材不利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为了改善这种现象,高校可以通过交流合作的方式,各自抽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组成一个专业的教材编制团队,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目标,重新编制出一套统一的大学语文教材,提升学生的国学知识素养,培养其传统文化内涵。
(2)语文教师团队建设。教师作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之一,其专业素养、教学水平直接影响最终教学质量。为了强化大学语文教材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高校应该将提升教师传统文化教学水平为基本目标,开展语文教师的团队建设工作。为了保障团队建设成果,高校还可以将激励制度引入实际的培训活动中。如在培训期间,为语文教师提供培训考核成绩优异给予奖励的制度(如设定为培训考核排名前十的教师发放当月工资30%的奖金)。在激励制度的影响下,语文教师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培训活动。
2.目标设定及传统文化作品引入途径
(1)目标设定。调整教学目标也是高校大学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为了改善教学质量,大学语文教师应该将强化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基本目标,秉承宣传传统文化的原则,为学生讲解大学语文教材中的各类知识点。
(2)引入传统文化作品。传统文化作品无疑是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最佳媒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及学生实际需求,合理引入不同的传统文化作品,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如当课程讲解至四大名著《红楼梦》片段时,语文教师可以事先从互联网中选取“87版”《红楼梦》电视剧中的对应片段,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借助视频、文字两种形式为学生讲解传统礼仪、服饰文化等传统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与内涵。相对于单纯刻板的课堂宣讲而言,视频资源的引入可以发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教学目标的实现难度将发生相应降低。
此外,在大学语文课堂中引入传统文化作品时,教师还应注意作品的灵活选用。如当学生因近期热播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而对清朝这一朝代产生兴趣时,大学语文教师可以顺势引入产生于该时期或描述该时期现实生活的传统文化作品,帮助学生从科举制度这一方面对清朝时期建立正确的认知。
经过上述分析可知,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了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内涵,高校可以参照当前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利用不同的途径,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动意识。
參考文献:
[1]汪淑双,王丹阳,贾清妍.论传统文化视角下大学语文课程的困境与出路[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34(8).
[2]杨 慧.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中的实现途径[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6):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