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由是观之,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空范围作了明确界定。这一界定引起了学术界讨论一些新的。比如,对这个理论体系的界定为什么不包括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不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学术界,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毛泽东思想不应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两者是并列的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学者们给出了具体的理由:
有的学者从两个方面给出了理由。从时间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而当代中国的起点应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近现代中国”,其上限起自1840年“鸦片战争”,下限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个理论概念,也是具有特定内涵的个历史概念,即有一个界定当代中国历史时限问题。从内容上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尽管提出过许多正确的思想观点,但是在总体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存在很大局限,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也不系统、不完整。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论。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含毛泽东思想。■
有的学者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历史飞跃的角度进行阐释,指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初探索虽然始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但探索形成的理论成果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而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范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并在探索过程中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正确观点,但并未完成“第二次结合”的任务,这一任务历史地落到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及以后的中央领导集体的肩上。这就是说,虽然毛泽东思想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并为第二次飞跃作了铺垫,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及以后的中央领导集体长期探索的结晶。■
还有的学者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纠正毛泽东晚期探索失误中走出的一条新路;毛泽东所开始的只是对建设规律的探索而不是理论体系的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更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创新;相比于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思想的理论贡献更主要地体现在中国革命中。■
有的学者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说明:一是两者形成和发展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也不同。毛泽东思想主要形成于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背景下,长期的民族民主革命斗争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主要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实践基础。二是两者的主要内容不同。毛泽东思想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其主要内容包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等。■
二、毛泽东思想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现实中,有的学者则不赞同毛泽东思想不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的提法。他们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当把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把毛泽东从1956年开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包括在内,甚至认为这个理论体系是由毛泽东的探索所开创的。
例如,有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当包括毛泽东思想在内。毛泽东等对社会主义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探索卓有成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端和初始形态,如果将其排除在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成了不知从何而来的空降物。■还有学者认为,如果仅从文字表达上看,毛泽东思想的确没有出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但是这并不等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的某些组成部分。毛泽东等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因而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论认识,带有鲜明的中国特性,从这种意义上说它也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我们不能因为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不太完善,就把它排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外。之所以没有在文字表述上直接体现毛泽东思想,一是由于毛泽东思想的各个组成部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存在不同关系,如果不加具体分析地从整体上把毛泽东思想完全纳入这个体系,从内容上看是不适当的,从文字表述上看也是不科学的;二是由于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在理论形态上还不完善、不系统,经过继承、发展和提升后,已经完全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不再是一个单独的组成部分。■
综合以上学者的研究,笔者认为,毛泽东思想不应当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论著,开启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以苏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道路,在对比的基础上,论述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十个重大关系,并在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以及中央和地方等一系列问题上,明确指出了苏联模式的弊端和缺陷。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坚持用对立统一规律去观察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毋庸置疑,这些理论探索为我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一些积极的思想成果。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也仅仅是探索,在实践中,并没有很好地付诸实施。1957年下半年以后,毛泽东相续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等思想并付诸实践。截止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客观上使中国处于长期混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处于停滞不前状态。
如此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真正意义上的起步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自此,我们党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些列关于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而这些理论成果也就构成了党的十七大所总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我们认为,毛泽东思想不应当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①参见石仲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概括》,《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第4期。
②参见赵存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③参见何成学:《再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桂海论丛》2009年第5期。
④参见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执笔:秦宣,《求是》,2009年第22期。
⑤参见杜鸿林:《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若干思考》,《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⑥参见李方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8期。
一、毛泽东思想不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学术界,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毛泽东思想不应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两者是并列的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学者们给出了具体的理由:
有的学者从两个方面给出了理由。从时间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而当代中国的起点应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近现代中国”,其上限起自1840年“鸦片战争”,下限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个理论概念,也是具有特定内涵的个历史概念,即有一个界定当代中国历史时限问题。从内容上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尽管提出过许多正确的思想观点,但是在总体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存在很大局限,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也不系统、不完整。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论。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含毛泽东思想。■
有的学者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历史飞跃的角度进行阐释,指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初探索虽然始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但探索形成的理论成果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而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范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并在探索过程中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正确观点,但并未完成“第二次结合”的任务,这一任务历史地落到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及以后的中央领导集体的肩上。这就是说,虽然毛泽东思想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并为第二次飞跃作了铺垫,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及以后的中央领导集体长期探索的结晶。■
还有的学者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纠正毛泽东晚期探索失误中走出的一条新路;毛泽东所开始的只是对建设规律的探索而不是理论体系的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更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创新;相比于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思想的理论贡献更主要地体现在中国革命中。■
有的学者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说明:一是两者形成和发展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也不同。毛泽东思想主要形成于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背景下,长期的民族民主革命斗争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主要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实践基础。二是两者的主要内容不同。毛泽东思想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其主要内容包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等。■
二、毛泽东思想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现实中,有的学者则不赞同毛泽东思想不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的提法。他们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当把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把毛泽东从1956年开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包括在内,甚至认为这个理论体系是由毛泽东的探索所开创的。
例如,有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当包括毛泽东思想在内。毛泽东等对社会主义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探索卓有成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端和初始形态,如果将其排除在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成了不知从何而来的空降物。■还有学者认为,如果仅从文字表达上看,毛泽东思想的确没有出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但是这并不等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的某些组成部分。毛泽东等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因而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论认识,带有鲜明的中国特性,从这种意义上说它也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我们不能因为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不太完善,就把它排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外。之所以没有在文字表述上直接体现毛泽东思想,一是由于毛泽东思想的各个组成部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存在不同关系,如果不加具体分析地从整体上把毛泽东思想完全纳入这个体系,从内容上看是不适当的,从文字表述上看也是不科学的;二是由于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在理论形态上还不完善、不系统,经过继承、发展和提升后,已经完全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不再是一个单独的组成部分。■
综合以上学者的研究,笔者认为,毛泽东思想不应当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论著,开启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以苏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道路,在对比的基础上,论述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十个重大关系,并在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以及中央和地方等一系列问题上,明确指出了苏联模式的弊端和缺陷。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坚持用对立统一规律去观察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毋庸置疑,这些理论探索为我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一些积极的思想成果。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也仅仅是探索,在实践中,并没有很好地付诸实施。1957年下半年以后,毛泽东相续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等思想并付诸实践。截止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客观上使中国处于长期混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处于停滞不前状态。
如此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真正意义上的起步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自此,我们党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些列关于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而这些理论成果也就构成了党的十七大所总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我们认为,毛泽东思想不应当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①参见石仲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概括》,《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第4期。
②参见赵存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③参见何成学:《再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桂海论丛》2009年第5期。
④参见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执笔:秦宣,《求是》,2009年第22期。
⑤参见杜鸿林:《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若干思考》,《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⑥参见李方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