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应遵循的可持续性原则;整体性原则;规律性原则。绿色建筑的误区表现在发展速度的快与慢;绿色技术应用的多与少;政策激励的虚与实。
【关键词】绿色建筑;内涵;原则;误区
近几十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成为最热门的行业之一,受到人们的关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日益严格,追求房屋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成为大势所趋。由此,绿色建筑应运而生。
在历史长河中,我们是可以寻觅到绿色的痕迹,在中国以往的历史上,中国人在建筑方面很早就树立了绿色的意识,建筑物中我们能够看到其闪烁的绿色元素的光芒。中国历史上,人们巧妙地将人文与自然结合起来作为建筑规划的指导思想,借鉴自然的园林艺术手法来加重建筑的绿色成分,从北方的四合院、南方的吊脚楼等这些极具地域特色的建筑物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中国人对于绿色建筑已经有了很好的意识。大部分地区的建筑都是趁势造型、因地制宜,虽然是人工建筑,但是却不违背自然。可见中国人在很早以前对绿色建筑就有着很好的认识与实践。目前绿色建筑在我国还处于初步阶段,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评估体系都不够完善。
1绿色建筑的内涵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于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触动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本文采用的概念引自2006年6月1日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定义,即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绿色建筑遵循的原则
2.1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损害后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未来绿色建筑的发展理念也应该如此。满足低污染,对环境保护有利的绿色要求。因此,1992年第一届世界首脑会议在里约热内卢就已经通过了《21世界议程》,在这个章程中提出了一个可持续消费的范畴。1994年在联合国环境署发表的《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报告中对可持续消费作如下界定:“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小,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要。”根据这一个界定定义,我们可以知道绿色建筑是和可持续建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只是可持续建筑的范围比绿色建筑的范围更大而已。
2.2整体性原则
绿色建筑作为建筑业的一部分,它关系到未来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和趋势,同时也兼顾了社会的环境利益需求,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孤立地只求自身的发展,而是应该与社会环境、经济三者协调统一起来,实现共同发展。
2.3平等和公平性原则
环境问题作为一个全球问题,每个公民都有权利和义务维护社会利益和环境的利益。在这个问题上任何人都是平等的,绿色建筑对于保护环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保护环境方面我们还应该考虑到环境的公平问题,包括:国际公平,代际问题等。
2.4规律性原则
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的,绿色建筑的实施是在遵循一定规律的基础之上,在遵守自然规律和人类需要的同时,本着节约经济的要求进行设计,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经济的发展需求。
3绿色建筑的误区
因为绿色建筑的标识不明确,人人都可以滥用,“绿色建筑”也就成为一些房地产开发商提高房价的欺骗性概念。为此,要注意绿色建筑的误区。
3.1发展速度的快与慢
如今,绿色建筑宣传炒作快而实践应用慢的尴尬已成为业界共识。由于对绿色建筑真正内涵理解的缺失,很多所谓的绿色建筑五花八门,尝试各种新式的、甚至不成熟的绿色技术,更有甚者只是将此作为一种营销的噱头,而实际内涵却一无所有。相较于宣传上的大张旗鼓,绿色、低碳建筑在应用领域的实践凸显缓慢。中国每年住宅商品房的建设在7~10亿左右,但真正严格意义上绿色建筑拿到竣工认证仅为1%。目前,在绿色建筑标准制定、绿色建筑人才储备和绿色建筑技术应用方面的进程仍十分缓慢,尤其在宣传正确的绿色理念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3.2绿色技术应用的多与少
当下,无论是中国《绿标》的评级,还是美国LEED的认定,都与绿色技术采用的多少成正比例关系。这些标准的评分都是以技术为先导,采用一项技术就加一分,却忽视了建筑整体的综合能耗水平与性能运行考评。随着越来越多靠技术堆砌而成的绿色建筑呱呱落地,其实际节能效果与舒适度却并不理想的尴尬也逐渐显现。正因此,更多的设计师与开发商开始了被动式节能在绿色建筑中的探索应用。
3.3政策激励的虚与实
近几年,我国政府层面对于节能、绿色方面的重视与支持十分明显,无论是政策法规的出台,还是绿色示范项目的推广都在不遗余力地进行着。然而,对于绿色建筑的操盘者而言,这些政策激励手段稍显务虚。从《绿标》的普及应用上看,很多获得《绿标》评级的建筑大都是商业、住宅房地产项目,而中国政府公共建筑的《绿标》应用却寥寥无几。除了标准的推行,在税收、拿地等经济杠杆领域对于绿色建筑的支持措施也似乎点燃不了开发商的热情。
3.4价格、成本的高于低
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比如延安窑洞冬暖夏凉,把它改造成中国式的绿色建筑,造价并不高,可谓价廉物美。引进绿色建筑标准和技术时,要充分考虑这些问题,规定绿色建筑所采用的技术、产品和设施,成本要低,要对整个房地产的价格影响不大。
4结论
建筑业的发展作为未来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分支,它必定会对经济、环境和社会产生巨大的效益。绿色建筑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拥有广阔的市场,必将成为以后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如何在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的前提下,将绿色建筑得以推广和利用仍需要不断地努力。
参考文献:
麦里.绿色建筑探究[J].技术与市场,2011,(8).
【关键词】绿色建筑;内涵;原则;误区
近几十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成为最热门的行业之一,受到人们的关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日益严格,追求房屋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成为大势所趋。由此,绿色建筑应运而生。
在历史长河中,我们是可以寻觅到绿色的痕迹,在中国以往的历史上,中国人在建筑方面很早就树立了绿色的意识,建筑物中我们能够看到其闪烁的绿色元素的光芒。中国历史上,人们巧妙地将人文与自然结合起来作为建筑规划的指导思想,借鉴自然的园林艺术手法来加重建筑的绿色成分,从北方的四合院、南方的吊脚楼等这些极具地域特色的建筑物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中国人对于绿色建筑已经有了很好的意识。大部分地区的建筑都是趁势造型、因地制宜,虽然是人工建筑,但是却不违背自然。可见中国人在很早以前对绿色建筑就有着很好的认识与实践。目前绿色建筑在我国还处于初步阶段,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评估体系都不够完善。
1绿色建筑的内涵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于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触动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本文采用的概念引自2006年6月1日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定义,即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绿色建筑遵循的原则
2.1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损害后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未来绿色建筑的发展理念也应该如此。满足低污染,对环境保护有利的绿色要求。因此,1992年第一届世界首脑会议在里约热内卢就已经通过了《21世界议程》,在这个章程中提出了一个可持续消费的范畴。1994年在联合国环境署发表的《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报告中对可持续消费作如下界定:“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小,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要。”根据这一个界定定义,我们可以知道绿色建筑是和可持续建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只是可持续建筑的范围比绿色建筑的范围更大而已。
2.2整体性原则
绿色建筑作为建筑业的一部分,它关系到未来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和趋势,同时也兼顾了社会的环境利益需求,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孤立地只求自身的发展,而是应该与社会环境、经济三者协调统一起来,实现共同发展。
2.3平等和公平性原则
环境问题作为一个全球问题,每个公民都有权利和义务维护社会利益和环境的利益。在这个问题上任何人都是平等的,绿色建筑对于保护环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保护环境方面我们还应该考虑到环境的公平问题,包括:国际公平,代际问题等。
2.4规律性原则
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的,绿色建筑的实施是在遵循一定规律的基础之上,在遵守自然规律和人类需要的同时,本着节约经济的要求进行设计,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经济的发展需求。
3绿色建筑的误区
因为绿色建筑的标识不明确,人人都可以滥用,“绿色建筑”也就成为一些房地产开发商提高房价的欺骗性概念。为此,要注意绿色建筑的误区。
3.1发展速度的快与慢
如今,绿色建筑宣传炒作快而实践应用慢的尴尬已成为业界共识。由于对绿色建筑真正内涵理解的缺失,很多所谓的绿色建筑五花八门,尝试各种新式的、甚至不成熟的绿色技术,更有甚者只是将此作为一种营销的噱头,而实际内涵却一无所有。相较于宣传上的大张旗鼓,绿色、低碳建筑在应用领域的实践凸显缓慢。中国每年住宅商品房的建设在7~10亿左右,但真正严格意义上绿色建筑拿到竣工认证仅为1%。目前,在绿色建筑标准制定、绿色建筑人才储备和绿色建筑技术应用方面的进程仍十分缓慢,尤其在宣传正确的绿色理念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3.2绿色技术应用的多与少
当下,无论是中国《绿标》的评级,还是美国LEED的认定,都与绿色技术采用的多少成正比例关系。这些标准的评分都是以技术为先导,采用一项技术就加一分,却忽视了建筑整体的综合能耗水平与性能运行考评。随着越来越多靠技术堆砌而成的绿色建筑呱呱落地,其实际节能效果与舒适度却并不理想的尴尬也逐渐显现。正因此,更多的设计师与开发商开始了被动式节能在绿色建筑中的探索应用。
3.3政策激励的虚与实
近几年,我国政府层面对于节能、绿色方面的重视与支持十分明显,无论是政策法规的出台,还是绿色示范项目的推广都在不遗余力地进行着。然而,对于绿色建筑的操盘者而言,这些政策激励手段稍显务虚。从《绿标》的普及应用上看,很多获得《绿标》评级的建筑大都是商业、住宅房地产项目,而中国政府公共建筑的《绿标》应用却寥寥无几。除了标准的推行,在税收、拿地等经济杠杆领域对于绿色建筑的支持措施也似乎点燃不了开发商的热情。
3.4价格、成本的高于低
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比如延安窑洞冬暖夏凉,把它改造成中国式的绿色建筑,造价并不高,可谓价廉物美。引进绿色建筑标准和技术时,要充分考虑这些问题,规定绿色建筑所采用的技术、产品和设施,成本要低,要对整个房地产的价格影响不大。
4结论
建筑业的发展作为未来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分支,它必定会对经济、环境和社会产生巨大的效益。绿色建筑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拥有广阔的市场,必将成为以后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如何在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的前提下,将绿色建筑得以推广和利用仍需要不断地努力。
参考文献:
麦里.绿色建筑探究[J].技术与市场,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