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实地记录一位资深记者的文品和文胆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e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5月12日,陕西省、西安市记协和西安日报社为西安日报社高级记者、西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马蛟龙学术新著《直面现实说新闻》举行了座谈研讨。有二十多位新闻学者、专家参加了座谈。西安日报社社长郝小奇主持了会议,陕西省记协主席尹维祖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总结讲话。会议发言踊跃,气氛和谐热烈。
  马蛟龙的新闻学术著作《直面现实说新闻》由人民日报出版社于2009年5月出版,全书约40万字。分“献给管理者”、“献给办媒体者”、“献给新闻学子”、“献给《创业史》钟爱者”等四部分。本书揭示了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转型阶段新闻界存在的问题,并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与会者热情认真地讨论了这本书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部具有鲜明个性的学术专著,将在新闻史上留下深刻印记。与会者对马蛟龙双目失明以及退休后,仍在探讨新闻理论与实践,并坚持写作,表达了由衷的钦佩之情,并表示,这种精神将激励当今的新闻人追求真理,不断进取。省委党校教授宋正明说,一个国家要进步,必须有一大批知识分子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断探讨并在理论上能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马蛟龙敢讲真话,把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新闻界及新闻传媒存在的各种问题摆在世人面前,并作了分析,试图使之摆脱困难,走向健康的道路。其精神可嘉,用心可赞。《陕西日报》高级记者高彦明说,马蛟龙的这部书,其许多独到见解尖锐泼辣程度在新闻界尚无先例,他说了大家想说而未说的话。随着时间的推进,人们将会看到这本书的现实意义。中国需要一大批具有文品、文胆的新闻工作者,才能推动中国新闻事业的进步,推动国家朝着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西安晚报社编报室前副主任蒋兆民说,中国新闻队伍有百万之众,像元树德和马蛟龙这样勇于思考敢于直言的记者太少了,中国这样的记者越多越好,多了就意味着中国会更加兴旺发达。
  会上,有的与会者对马蛟龙有些观点也有不同意见。对马蛟龙提出报纸要和地方党委保持距离的观点,报纸要和企业保持距离的观点提出异议,但是大部分认为马强调在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批评的是看领导脸色、喜好办报,过多宣传个人,这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把版面和时段让给基层、让给人民群众的观点是相通的。至于传媒和企业保持距离,则强调为企业服务中不能以钱为纲,出现了卖版面、卖时段、卖话语权的情况。马蛟龙说的“传媒成了钱的喉舌”,也就是资本的喉舌,传媒丧失了客观公正性,传媒不能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提出传媒和企业保持距离无可厚非。另外像书记有时任命总编辑的不当,书记不喜欢批评的思想,有的总编辑不懂业务的观点,高校教育中外行搞新闻教育的观点,传媒拍马屁的批评,都是很尖锐的。我们应该从正面吸收其精神。新闻大家甘惜分看了他的著作之后说,马蛟龙具有文胆记者的品格,敢于针对新闻界和新闻传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尖锐的批评,以求使新闻界把自己的风气搞正,按照新闻规律和市场规律办传媒。
   在座谈会即将结束时,省记协主席尹维祖同志综合大家意见作了总结性的讲话。他说这次讨论从评论马蛟龙作品提升到新闻理论、新闻政策、新闻道德、新闻素养,是一次很好的研讨会、务虚会。马蚊龙的这本书立意高远、角度独特、语言犀利、针砭时弊,对新闻工作者很有参考借鉴价值。特别在失明和退休后仍心系党的新闻事业、致力新闻理论研讨,学习不倦,笔耕不辍,其精神和毅力难能可贵!我们表扬他,并不是完全赞同书中的每个观点每句话,任何人都会存在一定局限性,对一些偏激语言不要过于苛求,认真体会其真正的用意和基本精神 “择善而从”。我们党历来对知识分子,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不搞求全责备,也不搞以偏概全,而是尊重、理解和包容。尹维祖同志还以评价作者及作品为由头,进而讲了三点意见:一是大力弘扬如下的新闻职业精神:胸怀大局、情系民生的政治立场;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钻研作风;针砭时弊、仗义执言的刚直品格;挺身而出、身临其境的果敢精神等。二是坚持正确新闻价值观。他说,我们年年在评好稿,年年在选精品,以什么样的价值标准、价值取向去选择?可概括为“三个价值”、“四个含量”,即看作品的新闻价值、传播价值和实用价值;看作品的思想含量(立意、主题)、艺术含量(手法技巧)、劳动含量(采访深度、难度)和效益含量(反响、作用)。三是新闻单位在改制中实现新闻单位事业性和产业性的统一和协调问题。希望按照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改革方案及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把宣传和经营两分开,做大做强我省传媒业。
  马蛟龙热泪盈眶地做了表态发言,表达了活到老、学到老、奋斗不息,奉献余热的决心。青年记者也表示向马老学习,立志做一代有理想有作为的新闻工作者。
   (作者单位:西安晚报社)
其他文献
日前,新华社以《红火景象下的楼市之忧》为开篇评论,连续发表了6篇聚焦房地产市场的“新华时评”,多角度评解楼市问题,剑指土地财政以及腐败酿生的高房价。新华社批评房地产的系列评论刊出后,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些重点门户网站争相转载,主流媒体继续跟进。[1]这样针对某一行业、由主流媒体领跑的强势监督报道,就我国当前的传播生态而言,尚不多见。  作为中央级主流媒体,重磅推出主旨鲜明的批评性报道,触及当前社会“
期刊
微博客在2009年风靡全球。微博客结合了互联网和手机功能,在一定字数限制内,允许使用者用手机短信形式,在网络和手机上传文字和图片,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  微博主不受时间、地点、写作语法格式的限制,以一种类似口语的表达方式,把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手机、电脑等上传到自己的微博客,或者记录生活点滴,或者对时事发表看法,这种简单而又率性而为、随意的信息发布方式,非常适合现代都市
期刊
一、网络炒作之刍议  从“网络恶搞”到“火星文”盛行,从“人肉搜索”到“全民偷菜”,从“贾君鹏回家”到“犀利哥走红”……近年来,“炒作”成了网络上的一个时髦的名词。纷繁复杂的舆论漩涡在扰乱人们视听之际,使得互联网上真假信息难辨,网络媒体的公信力遭遇了空前的挑战。  目前,中国业已进入“传媒聚光灯”和“大众麦克风”时代。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09年9月,中国网民的总数为3.6亿,互联网
期刊
近年来,房地产的发展和楼市价格的波动成为举国关注的社会热点。特别是在一线城市,房价无时无刻不牵动着老百姓敏感的神经。房地产报道在媒体中占据重要位置,成为广大受众关注的热点。  然而,有些媒体的房地产报道存在房价信息失真、新闻广告化、平民视角缺失、爆炒奇谈怪论、将谣言视为卖点、报道方式娱乐化等问题,让报道的公信力打了折扣。  切实提高房地产报道的质量,推动房地产行业健康稳定发展,这是摆在新闻媒体面前
期刊
一、 媒介素养与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现状  在西方,面向媒介使用者进行的媒介素养教育及其相关研究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一般认为1933年英国学者利维斯(ER.Leavis)和桑普森(Denys.Thompson)发表的论文《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标志着媒介素养教育思想的诞生。德国媒体教育学之父迪特·巴克(Dieter Baacke)将媒介素养的内涵分为媒介批判能力、媒介知识、媒介使用能力和媒介创作能
期刊
全方位锻造大众化、普及性的精品图书,是国内出版界主业经营中的“重中之重”,更是当今策划人对于图书出版选题定位的最高理想和境界。对于“陕西金版工程图书”六卷本《话说陕西》的策划定位,黄留珠先生在该书总论中已代而言之:“《话说陕西》,一部图文并茂的普及版陕西通史。”  笔者作为最初策划者之一,同多数读者一样,在通读全书后,对此极有同感、深有体会:其立意在于远大,突出全面;内容在于深邃,突出重点;文笔在
期刊
建设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是国家在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赋予陕西省的一项重要任务。在2010年1月13日召开的“关中—天水经济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调研”启动会上,陕西省人民政府袁纯清省长在讲话中再次指出,我们经常讲陕西的科技资源优势明显,是全国的科教大省,但宣传得不够,没有被认知和普及,科技成果转化效果不理想,制约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我们要善于总结和传播陕西的科技创新成
期刊
作为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对中国新闻事业产生过深远影响。中国新闻界系统学习列宁、斯大林的办报思想和苏联新闻工作传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建设中国新闻事业体制的思想与理论基础。  然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社会发生巨变,使得俄罗斯的新闻业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我国的学者开始从俄罗斯媒体私有化、媒体寡头化等诸多角度对转型期的俄罗斯传媒业进行关注,但是对俄罗斯现代新闻理论作整体梳理,并对中
期刊
2010年3月23日,福建省南平市发生一起恶性杀人案件,造成8死5重伤的惨剧。4月20日,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终审裁定凶犯郑民生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4月28日,正义的枪声响起,郑民生被依法执行枪决。从案发到枪决,在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这起典型的突发事件由于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恶劣社会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轰动效应。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
期刊
贤良同志去年发表在《陕西日报》的论文《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我曾阅读过,很受启发,收益甚多。最近又浏览了他以此话题为主线的新闻专著《舆论引导艺术》,由于同在一条战线工作,又多年同唱“同一首歌”,因而读起来感同身受,认同感、钦佩感油然而生。可以说,这本书是作者长期从事新闻实践和新闻领导工作之感悟、心得和经验的总结,也是新闻界广大同仁共同关注、共同探索的新闻改革收获的结晶。是一部颇具实用价值的力作,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