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技创新工程大众传播策略研究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LIYA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是国家在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赋予陕西省的一项重要任务。在2010年1月13日召开的“关中—天水经济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调研”启动会上,陕西省人民政府袁纯清省长在讲话中再次指出,我们经常讲陕西的科技资源优势明显,是全国的科教大省,但宣传得不够,没有被认知和普及,科技成果转化效果不理想,制约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我们要善于总结和传播陕西的科技创新成果,形成“万紫千红”的局面,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军民科技互动发展、中央与地方科技资源共享上,为建设创新型区域乃至创新型国家探索路径,提供具有示范作用的样本。
  2006年10月17日召开的陕西省科学技术大会上正式确定并发布了《陕西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纲要》指出,陕西省要在2006年-2020年这15年内,在“高新技术和传统产业改造、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和基础研究、软科学、科技合作等领域完成一系列重点任务,并在“十一五”期间率先启动实施“13115”科技创新工程,从而使陕西省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科技实力居于中西部领先地位并进入创新型省份行列。
  


  “13115”科技创新工程的基本任务是在10个重点领域,组织实施30个重大科技专项,重点支持100个重大产业化项目,在全省组建100个产学研结合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50个科技园区。通过组织重大科技专项,力争在攻克核心技术和培育名牌产品上取得重大进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为此,陕西省财政将从2006年起连续5年,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13115”科技创新工程。
  对以“13115”科技创新工程为典型案例制定陕西科学有效的大众传播策略非常必要。首先,通过有效的传播媒介,实施有针对性的宣传攻势,可以使工程项目的供需双方及时地沟通相关信息,从而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第二,通过有效的传播媒介,搭建起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增进高科技企业之间的双向交流与合作,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第三,帮助“13115”科技创新工程树立良好形象,打造知名品牌,加强与省外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最后,以建设“13115”科技创新工程为契机,通过有效的传播策略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思想,传播科学知识,促进社会文化良性发展,可以为科技发展提供长期智力支持,也有助于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 陕西 “13115”科技创新工程的大众传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利用文献研究、内容分析和拉斯韦尔5W模型对近5年陕西科技传播及科学传播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然后在百度新闻中对从2006年10月17日至2009年10月1日发表的所有关于“13115”科技创新工程方面的新闻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在现有传播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拉斯韦尔5W经典模型,提出“13115”科技创新工程的传播策略。
  采用拉斯韦尔5W经典模型作为研究方法,根据主要的传播受众和预期的传播目标,重点分析“13115”科技创新工程传播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内容和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传播策略。
  为实现“13115”科技创新工程在“十一五”期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000亿元这一宏伟目标,必须确定主要的传播主体、传播渠道和传播受众,这将直接决定最终目标能否实现。
  传播主体包含两类:(1)内部传播者,指“13115”科技创新工程的主管部门、承办机构、实施机构、其他;(2)外部传播者,指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传播机构及其他。
  


  传播渠道是在传播渠道的选择上,除了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传播渠道外,根据“13115”科技创新工程的特点,还应该充分利用科技期刊、网络等传播形式,使传播效果达到最优。
  传播受众主要包含两类:(1)内部传播受众,指“13115”科技创新工程实施的主管部门和审批部门、影响“13115”科技创新工程决策的单位与个人及“13115”科技创新工程所有可能的项目申请单位;(2)外部传播受众,指科技领域的资深专家,科学爱好者和省内外、国内外潜在的项目合作者、生产单位、研发单位、客户等。
  1. 陕西“13115”科技创新工程的大众传播现状分析
  使用百度新闻的高级搜索,在“搜索结果栏”中分别以“‘13115’科技创新工程”、“陕西省科技创新工程”、“13115”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时间限定为2006年10月15日—2009年10月1日。由于新闻标题一般以最简洁的语言、最直接的方式把主要新闻事实说出来,所以把关键词的搜索限定在新闻标题当中。最后得出搜索结果为:“13115”科技创新工程39条,“陕西省科技创新工程”29条,“13115”70条,去除重复新闻(将新闻报道时间、格式、内容、所在版面和新闻来源完全相同的新闻定义为重复新闻)和无法打开链接的新闻,最终得到以“13115”科技创新工程为标题的新闻数总计为36条。并对其从6方面作一分析。
  (1)新闻来源分析
  以新闻标题形式报道的全部36条新闻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这36条新闻分别被42家网站共发布75次,具体分布如图2所示。
  由此可见,“13115”科技创新工程被专题报道最多的网站是新华网,但也仅有13次,占总数的17.33%;陕西省人民政府网和西北网各报道5次,占总数的6.67%;新民网、科技部和搜狐网等三家网站各报道3次,各占总数4%;星辰在线、中工网、科技日报、陕视网、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西安晚报、西部网等7家网站分别报道2次,各占样本数2.67%;其余29家网站仅以专题形式报道过“13115”科技创新工程1次,共占总数的38.67%。这29家网站中,属于陕西省的仅有占17.24%;非陕西省的有24家,占82.76%。
  (2)新闻内容分析
  36条“13115”科技创新工程专题报道的内容主要涉及5个方面:①“13115”科技创新工程立项报道:5篇;②“13115”科技创新工程开始实施报道:4篇;③“13115”科技创新工程专题宣传报道:18篇;④“13115”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评审报道:5篇;⑤“13115”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申报成功的报道:4篇。
  (3)报道类型:①消息:21篇;②通讯:11篇;③评论或述评:1篇;④深度报道(如人物专访等):0篇;⑤照片图片类新闻:3篇。
  (4)消息来源:①政府机构或社会组织:18篇;②政府官员:0篇; ③专家和学者:0篇;④记者:16篇; ⑤项目申报成功的单位:2篇。
  (5)报道时间:①2006年10月17日之前:0篇;②2006年10月17日—2006年12月31日:3篇;③2007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12篇;④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12篇;⑤2009年1月1日—2009年10月1日:9篇。
  (6)新闻篇幅:①200字以下:1篇;②200字—500字:10篇;③500字—800字:12篇;④800字—1000字:1篇;⑤1000字以上:12篇。
  2.陕西“13115”科技创新工程的大众传播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统计分析表明:陕西“13115”科技创新工程的大众传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专题传播力度不够,新闻报道数量明显不足。
  从2006年10月17日“13115”科技创新工程开始实施到本项目统计截至日期2009年10月1日,近三年时间,关于“13115”科技创新工程的报道仅仅只有36篇,平均每年12篇平均每月仅仅只有1篇报道。
  (2)传播内容过于单一,缺乏深层次的宣传和报道,仅停留在基本信息传递的层次。
  从新闻报道的内容来看,五成的新闻都是关于“13115”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申报、实施和评审方面的内容,这些新闻只起到传递基本信息的作用。另一方面,从报道类型来看,消息和通讯占到所有报道的9成左右,没有1篇深度报道,评论和述评也只有1篇,只占总报道量的2.78%。由此可见,关于“13115”科技创新工程的报道传播内容比较单一,深层次的宣传报道非常匮乏。
  (3)传播媒介利用不充分,大量报道都是省外媒体,省内媒体没发挥应有的传播作用。
  在所有报道当中,报道“13115”科技创新工程的陕西省内媒体仅仅只有9家,占所有参与报道媒体的21.42%,在报道的新闻数量上,9家媒体一共只报道新闻21篇/次,仅占总报道量的28%。平均到每一年只有7篇/次,省内媒体报道量过低,很难起到应有的传播效果,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13115”相关企业、学者对项目的了解,最终影响预期目标的实现。
  (4)报道类型、信息来源过于单一,缺乏深入报道和照片图片等生动活泼的报道形式,缺乏科技界、学术界专家的广泛关注。
  在消息来源方面、基本上所有信息都是由政府发布或者是记者采写,作为主要的传播受众,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没有一篇报道,参与度过低。
  (5)从新闻报道的时间来看,主要的专题报道每年数量基本平均,并且多集中于“13115”科技创新工程立项、评审和中标阶段,而立项后的传播力度明显不足。但这一阶段的传播作用非常关键,它将决定是否能把广大科技界、学术界一流的团队、专家吸引到“13115”科技创新工程的投标中来。
  (6)专题报道的篇幅过小,超过百分之七十的新闻都在1000字以下,重点不清、意义不明,难以发挥应有的传播效果。
  (7)针对性不强,在传播过程中没有将受众、产品和渠道配合起来。
  三、陕西 “13115”科技创新工程的大众传播策略
  1.传播策略模型
  陕西 “13115”科技创新工程传播策略模型以拉斯韦尔的5W经典模型为基础,将分别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传播受众等四个方面建立科学有效的传播策略,实现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2. 陕西“13115”科技创新工程的大众传播策略
  ①传播主体
  (1)内部传播者:“13115”科技创新工程的主管部门、承办机构、实施机构、其他。
  内部传播者作为“13115”科技创新工程的直接管理者及实施机关,应该在政策上多加引导和支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等多种传播方式,积极向媒体通报进展情况;同时在传播过程中,合理引导舆论多元化,引起公众的参与讨论;最后要合理加强传播信息的透明度,减少不确定性。
  (2)外部传播者: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传播机构、其他。
  政府部门作为管理机构,在“13115”科技创新工程的传播过程中主要起到适度管理和疏导的作用,同时对重大信息要及时予以公布。
  科研机构应该积极参与相关信息的传播,对于有关的研究成果,在不违反保密规定的前提下,要及时公开、公布。对于研究人员,要积极参与相关产业的科学传播,以大众能够理解的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文字,用报告、新闻、评论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
  ②传播受众
  (1)把握传播受众心理。
  受众的心理现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同的受众有着不同的心理状态。它受年龄、职业、阅历、文化和政治素质等的影响,读报、听广播、看电视、浏览网络,个人有个人的关注内容。受众在接受新闻的过程中,一般表现出新奇、自强、逆反等心理状态。追求新奇,嫌平厌旧,是读者普遍的心理需求。读者的自强心,一般表现为自尊、自信、自主。自尊,是指读者在接受新闻的过程中,希望平等相待,排异侮辱、强迫、命令等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理解力、接受力。自尊,是指读者在接受新闻的过程中不希望强加,希望自己的意向和选择得到尊重。逆反心理,则表现在读者对失实、浮夸等新闻的反感情绪。
  针对“13115”科技创新工程,其读者群以科技工作者为主,辅以其他关心科学、热爱科学的普通大众,在报道中要充分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专业与通俗相结合,充分满足各类群体的需求。
  (2)针对内部公众的传播。
  内部传播受众主要包含3个类:①“13115”科技创新工程实施的主管部门和审批部门;②影响“13115”科技创新工程决策的单位与个人;③“13115”科技创新工程所有可能的项目申请单位。
  内部受众是“13115”科技创新工程的直接相关者,跟项目申报、执行及结题有直接利益关系,因此对这类受众的传播体现在“快”和“准”上。
  由于内部受众与项目直接相关,如何让他们在第一时间了解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再优秀的专家和机构,如果不了解信息或者错过了项目申报时间,那么他们也无法参与到“13115“科技创新工程中来,最终将影响项目完成质量。同时,他们了解到的信息还应该是准确、翔实的信息。信息传递的“快”是建立在“准”的基础之上的。
  (3)针对外部公众的传播。
  外部传播受众主要包含3类:①科技领域的资深专家;②省内外、国内外潜在的项目合作者、生产单位、研发单位、客户等;③科学爱好者。
  外部受众是“13115”科技创新工程的间接相关者,他们跟整个创新工程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但却会在科技创新工程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巨大作用。例如:科技领域的资深专家可能会成为创新工程的直接参与者或评审专家;潜在的项目合作者可能会成为直接的合作者。对大众的传播则有助于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思想,传播科学知识,促进社会文化良性发展。对外部受众的传播对及时性要求不高,但传播范围一定要“广”,同时,在内容上要综合利用各种媒体表现形式,如图片、声音、动画、游戏等,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
  ③传播内容
  (1)选择生动的内容表现形式。
  在传播内容上,要充分利用声音、图片和图像等多种媒体表现形式,这在根本上有助于吸引受众,提高传播效率。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以往的传播中这一点做得很不够,照片图片类新闻只有3篇,占到报道总数的8.33%。
  (2)内容传播的时间选择。
  在报道的时间选择上,要充分考虑点面俱到。在申报、评审等阶段,要对相关的申报项目进行充分的报道,使主要受众(企业及科研专家)能最大程度地了解并参与项目。同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一个关键的节点(项目阶段成果等)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文字,对大众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同时扩大“13115”科技创新工程的受众面,有助于在下一阶段吸引更多专家投入其中。
  (3)内容传播的空间选择。
  “13115”科技创新工程作为陕西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的空间上,必须首先立足本省,加强本地报道。这在一方面有助于企业充分利用相关政策,发展地方经济,提高政府税收。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本地居民整体科学素养和科学知识,可以为科技发展提供长期智力支持,也有助于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④传播渠道。
  “13115”科技创新工程作为科学传播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在传播渠道上如果仅仅使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传播方式,效果将大打折扣。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9年7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30日,中国网民数量已达到了3.38亿,较2008年底增长了13.4%。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了25.5%。“13115”科技创新工程传播受众的平均学识水平要比一般民众更高,互联网使用情况也要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在传播渠道的选择上,应该是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中心和主导,以其他传播手段、方式为必要辅助和补充;以文献传播为基础,同时充分发挥技术市场、技术服务、技术中介等机构在传播中的重要作用,这样的形式可以顾及到网络内外以及特定用户和用途的需求,既可以达到重点传播和一般的广泛传播相结合,又可以达到传播有一定的反馈。既可以保持原有的、传统的信息接受群,又可以利用现代最先进的传播方式,充分发掘潜在的信息用户。例如,针对与“13115”科技创新工程相关的知名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甚至可以直接用E-mail的方式将相关情况直接发送对方邮箱,使相关信息能直接到达,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同样的,针对普通的受众,充分利用图片、声音、动画、宣传短片、互动游戏等形式,将相关的科学信息融入其中,对吸引受众关注和参与也将起到极大的作用。因此,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灵活运用各种传播渠道,才能使“13115”科技创新工程的传播效果最大化。
  在金融危机严重的2009年,陕西“13115”科技创新工程共安排项目493项,省级财政资助经费6.8335亿元,争取到国家科技部等有关部委相关科技项目150余项,获得资助经费超过7亿元,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100亿元,产生了1500亿元的经济效益。为此,依据陕西 “13115”科技创新工程的大众传播策略,加强对“13115”科技创新工程的宣传报道,进一步聚集各方资源和力量,使更多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力量主动加入到结束创新型陕西中来,其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M],北京: 新华出版社, 1984
  [2]斯蒂文·小约翰:《传播理论》[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3]董天策:《传播学导论》[M],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5
  [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5]张国良:《传播学原理》[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5
  [6]严 亚、程雪莲:《企业形象阶段性传播策略研究》[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1): 106-108
  [7]刘 磊:《国际品牌的传播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7年
  [8]樊传果:《城市品牌形象的整合传播策略》[J],《当代传播》, 2006, (5): 58-60
  [9]娄 伟:《我国技术创新传播的问题与对策》[D], (博士学位论文),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 2003
  [10] 程文琴:《建设创新型安徽的对策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17(24): 143-145
  [11] Kim H S. A new model for communicative effectiveness of science [J]. Science communication, 2007, 28 (3): 287-313
  [12]Libutti L, Valente A. Science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the role of the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 in the 'Perception and Awareness of Science' project [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2006, 32 (2): 191-197
  (本文研究内容受到“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软科学]2008 KR80”资助。作者詹正茂系中国科学院科学时报社中国科学传播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杨建华系中国科学院科学时报社党委书记、 副社长;周杰系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 陕西省科学院党组书记、研究员、博导;张行勇系中国科学院科学时报社陕西记者站站长、高级记者、编审)
其他文献
我们常把传媒刊登批评报道视为“舆论监督”,其实不然。就是仅从字面上看,舆论监督也不能等同于传媒的批评报道,尽管两者有很密切的关联。  一、舆论监督的主体是公众,不是传媒  “舆论监督”的概念在党的正式文件中出现,是1987年的十三大政治报告。当时对于舆论监督的内涵界定比较模糊,似乎介于政务报道和群众批评之间,没有人追问舆论监督的主体是谁。2007年十七大报告指出:“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
期刊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加强与受众的互动成为媒体吸引眼球的经常性策略,常见的有:记者(主持人)进社区、观众互动见面会、观众建议征集会、电话(短信)评点以及大型的观众节等。这些活动帮助媒体在短时间内聚集了人气,赢得了受众的关注和喜爱,但也产生了不小的成本开支。据我们的经验和调查,这类活动开销少则几万元、几十万元,多则上千万元,给媒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可以说,目前绝大多数媒体在观众互动活动中处于“赔本
期刊
编者按: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撰写的新著《我们说了些什么——一个新闻学教授的历史回眸》最近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以一个新闻学教授的责任感,用纪实的方式,回顾了30年来中国民主进程中发生的重大变革、一代知识分子的思考、典型的新闻事件以及媒体对此的评论。书中涉及以下话题:“多提供讲心里话的地方”、“理论研究要敢于涉及政治问题”、“稳定是为了发展”、“也要重视程序的科学化”、“建
期刊
一、楼市的舆情预警  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曾提出了他所理想的社会生活景观:“居者有其屋,病者有其医,勤者有其业,劳者有其得,少者有其学,童年有其乐,读者有其校,弱者有其助,老者有其养,车者有其位,工者有其薪,农者有其地,商者有其利,优者有其荣,能者得其用,阅者有其悟,学者有其为。”安居方可乐业。孟子讲“居者有其屋”列为榜首,在于群居时代住所乃人类维持生存的基本前提。  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城镇住
期刊
日前,新华社以《红火景象下的楼市之忧》为开篇评论,连续发表了6篇聚焦房地产市场的“新华时评”,多角度评解楼市问题,剑指土地财政以及腐败酿生的高房价。新华社批评房地产的系列评论刊出后,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些重点门户网站争相转载,主流媒体继续跟进。[1]这样针对某一行业、由主流媒体领跑的强势监督报道,就我国当前的传播生态而言,尚不多见。  作为中央级主流媒体,重磅推出主旨鲜明的批评性报道,触及当前社会“
期刊
微博客在2009年风靡全球。微博客结合了互联网和手机功能,在一定字数限制内,允许使用者用手机短信形式,在网络和手机上传文字和图片,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  微博主不受时间、地点、写作语法格式的限制,以一种类似口语的表达方式,把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手机、电脑等上传到自己的微博客,或者记录生活点滴,或者对时事发表看法,这种简单而又率性而为、随意的信息发布方式,非常适合现代都市
期刊
一、网络炒作之刍议  从“网络恶搞”到“火星文”盛行,从“人肉搜索”到“全民偷菜”,从“贾君鹏回家”到“犀利哥走红”……近年来,“炒作”成了网络上的一个时髦的名词。纷繁复杂的舆论漩涡在扰乱人们视听之际,使得互联网上真假信息难辨,网络媒体的公信力遭遇了空前的挑战。  目前,中国业已进入“传媒聚光灯”和“大众麦克风”时代。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09年9月,中国网民的总数为3.6亿,互联网
期刊
近年来,房地产的发展和楼市价格的波动成为举国关注的社会热点。特别是在一线城市,房价无时无刻不牵动着老百姓敏感的神经。房地产报道在媒体中占据重要位置,成为广大受众关注的热点。  然而,有些媒体的房地产报道存在房价信息失真、新闻广告化、平民视角缺失、爆炒奇谈怪论、将谣言视为卖点、报道方式娱乐化等问题,让报道的公信力打了折扣。  切实提高房地产报道的质量,推动房地产行业健康稳定发展,这是摆在新闻媒体面前
期刊
一、 媒介素养与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现状  在西方,面向媒介使用者进行的媒介素养教育及其相关研究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一般认为1933年英国学者利维斯(ER.Leavis)和桑普森(Denys.Thompson)发表的论文《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标志着媒介素养教育思想的诞生。德国媒体教育学之父迪特·巴克(Dieter Baacke)将媒介素养的内涵分为媒介批判能力、媒介知识、媒介使用能力和媒介创作能
期刊
全方位锻造大众化、普及性的精品图书,是国内出版界主业经营中的“重中之重”,更是当今策划人对于图书出版选题定位的最高理想和境界。对于“陕西金版工程图书”六卷本《话说陕西》的策划定位,黄留珠先生在该书总论中已代而言之:“《话说陕西》,一部图文并茂的普及版陕西通史。”  笔者作为最初策划者之一,同多数读者一样,在通读全书后,对此极有同感、深有体会:其立意在于远大,突出全面;内容在于深邃,突出重点;文笔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