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8年8月,一家仅200多平方米的小型超市开张营业,他坚定着一个目标,要做乌鲁木齐最好的超市;
2004年2月,家乐福进入乌鲁木齐,他带领“好家乡”与国际零售巨头“短兵相接”,提出在品牌、管理和价格上错位竞争,最终存活下来;
2010年2月,他将“好家乡”引入四川成都,稳打稳扎步步为营,以每年开业几家店铺的速度,如今已经形成13家店铺,10余万平米的营业面积;
2013年8月,“好家乡”迎来15周年,他准备陆续在新疆、四川、西藏、云南、贵州等西部地区开设店铺,成为西部领先的零售企业,力争到2018年实现年销售额100亿元的规模。
他就是新疆好家乡超市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平。
与“中华儿女”有默契
第一次见许平,是在今年4·20芦山地震的当晚,眼前的许平个子不高,戴着金丝眼镜,给人的感觉非常谦逊、睿智和儒雅。许平和夫人严华,既是夫妻又是工作上的搭档,两人正商量着如何筹集物资支援地震灾区。
翻开《中华儿女》杂志的版权页,可以看到在中华儿女理事会成员名单中,新疆好家乡超市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平排在第一个。
谈起与《中华儿女》杂志的渊源,许平表示说来话长。大约2004年底,经过六年多的创业打拼,许平创办的“好家乡”超市已经在乌鲁木齐站稳了脚跟。一个偶然的机会,许平第一次看到了《中华儿女》杂志,接触到了《中华儿女》杂志赴新疆采访的记者团,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说实话,看到这本杂志有种眼睛一亮的感觉。”许平说,《中华儿女》杂志的立意非常好,在新疆这个多民族地区创业打拼非常辛苦,经过几年的发展好家乡已经在新疆成功立足,且发展规模比外资零售巨头的规模还要大,有种小小的骄傲和自豪。
接下来,许平加入了中华儿女理事会,并担任中华儿女理事会副理事长职务至今。
此后,许平把自己看成是《中华儿女》杂志的一分子,帮助《中华儿女》杂志在新疆的发行和订阅做了不少努力。与此同时,《中华儿女》杂志也见证了许平和好家乡超市的发展壮大,《中华儿女》杂志2009年03期刊发的报道《许平引领好家乡走天山》,社会反响良好。此外,《中华儿女》杂志还帮助许平协调一些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效果显著。
创业是一种梦想
1998年8月15日,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北京路铁路局八街,一家仅200多平方米的小型超市开张营业,仅有30万元的注册资金和16名员工。但当时许平坚定一个目标:要做乌鲁木齐最好的超市。
“回想15年前的诺言,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做到了。”许平稍显激动地说,如今每当回忆起创业初期的艰难,也会变成一种甜蜜。
1998年初,许平到北京考察市场,他第一次来到家乐福超市,刚过30岁的他没有想到世界上竟然会有如此品类齐全丰富的商店。于是,他果敢地決定:在少数民族聚集的西北边城——乌鲁木齐市开一家“家乐福”式的超市。
离京回新疆前,许平还专门到书店购买了一本关于商品零售的书籍《自选王》。回到乌鲁木齐以后,他兴奋地告诉妻子严华:“我已经从北京带回了100万!我要做最好的超市!”就这样,好家乡诞生了。好家乡的取名也是许平经过冥思苦想的。“乌鲁木齐是个移民城市,谁不惦记自己的家乡?”许平说,他希望所有的新疆人都能在好家乡买到自己家乡的商品。
摆在许平面前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商品的供应。于是,他倡导“好人品,好商品”、“真诚服务,为您省钱”、“您的信任,我们的信心”的经营理念,亲自与供应商洽谈商品的供应与合同的签订,并庄重承诺给供应商以最优厚的条件。一直注重和供应商双赢的许平,使创业之初的与商品供应商的和谐关系一直延续至今。
敢与国际零售巨头竞争
2003年底,经过五年多的积累和发展,好家乡在乌鲁木齐的发展逐渐站稳了脚跟。特别是以2002年第二家门店开业作为转折点。当年仅这两家门店就实现了单店销售1.5亿元,年销售近3亿元的良好业绩。这之后,许平并没有加快扩张的脚步,而是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出发,专门聘请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吸纳具有国际零售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深入企业内部,着手建立各种企业标准,形成标准化模式。这为好家乡与外资零售巨头的竞争奠定了专业化的基础。
2004年初,国际零售巨头家乐福超市入驻乌鲁木齐。“说实话,当时我们很紧张,非常害怕。”许平说,通过与国际零售巨头近距离的接触,他并没有丧失斗志,而是正面迎战。
许平果断地提出在三个层面上展开错位竞争:品牌形象方面,通过品牌营销错位;商品管理方面,通过品类管理体现个性;价格竞争方面,通过成本控制保持优势。同时,“好家乡”以“通过大众化生活用品的零售,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为精准定位,突出本土化优势为核心,以差异化策略为纽带进行有效连接,形成了“好家乡”的核心竞争力,进而保持了“好家乡”在不同区域独具优势的市场定位。
“好家乡成功活了下来,而且形势还越来越好,总体来看在新疆好家乡店面数量和规模占有绝对优势。”许平说,即便如此,他仍然抱有很强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他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比喻:如果把国内资本的零售企业比喻为“土匪”,把国际零售巨头比喻为“八国联军”,“土匪的红缨枪与八国联军的大炮怎么竞争?”许平认为,国内资本的零售企业必须转型,建立自己的专业团队机构,才能有实力与国际巨头竞争。
2004年9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新疆视察期间,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的陪同下来到“好家乡”,与员工、顾客亲切交流,了解超市经营和节日商品供需情况;2006年9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周伯华考察“好家乡”超市,对食品质量安全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许平和“好家乡”人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累累硕果:新疆好家乡超市有限公司先后荣获乌鲁木齐市内贸重点监测十佳企业、AAA级信用企业、“新疆知名商贸企业”等荣誉称号。同时,“好家乡”商标被评为“乌鲁木齐名牌商标”、“好家乡”被评为“新疆知名商贸品牌”。
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作为一个有着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的企业,许平带领好家乡总是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好家乡工会积极响应市总工会的号召,组织了“新年工资一日捐”活动,为困难职工捐款。“助残日”期间,好家乡工会带着学习、生活用品和好家乡全体员工捐献的爱心款为聋儿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的孩子予以关爱。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好家乡在第一时间内以企业的名义向灾区捐款70万元,并向全体员工发出了“向灾区人员捐款献爱心”的倡议,及时安抚企业内川籍员工,对受灾员工家庭给予补助,100余万元的捐款通过慈善组织送到了灾区人民的手中。同年六一期间,好家乡启动了“一起成长,一起进步”的活动策划,发出了“6月1日当天来好家乡每消费一次,就捐出一元钱给灾区孩子”的爱心倡议。
2010年4月27日,当得知青海玉树县发生特大地震的消息后,好家乡人怀着沉重的心情举行“赈灾捐款”活动,筹得善款26万余元。
2012年4月,好家乡为36岁的维吾尔族女员工布海丽切木垫付手术费12万元,并组织捐款15593元。好家乡工会向乌鲁木齐市总工会提出特困救助申请;为布海丽切木申请大病医疗救助;为其单亲女儿小布艾佳申请困难职工子女助学补助;申请将布海丽切木纳入乌市工会系统“困难职工帮扶对象”……通过一切可能的手段来帮助她渡过难关。
“扶残助学、爱心楷模”的锦旗,上级工会组织的高度评价与首肯,让好家乡更加坚定地要将社会公益事业做得更好。
责任编辑 陈晰
2004年2月,家乐福进入乌鲁木齐,他带领“好家乡”与国际零售巨头“短兵相接”,提出在品牌、管理和价格上错位竞争,最终存活下来;
2010年2月,他将“好家乡”引入四川成都,稳打稳扎步步为营,以每年开业几家店铺的速度,如今已经形成13家店铺,10余万平米的营业面积;
2013年8月,“好家乡”迎来15周年,他准备陆续在新疆、四川、西藏、云南、贵州等西部地区开设店铺,成为西部领先的零售企业,力争到2018年实现年销售额100亿元的规模。
他就是新疆好家乡超市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平。
与“中华儿女”有默契
第一次见许平,是在今年4·20芦山地震的当晚,眼前的许平个子不高,戴着金丝眼镜,给人的感觉非常谦逊、睿智和儒雅。许平和夫人严华,既是夫妻又是工作上的搭档,两人正商量着如何筹集物资支援地震灾区。
翻开《中华儿女》杂志的版权页,可以看到在中华儿女理事会成员名单中,新疆好家乡超市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平排在第一个。
谈起与《中华儿女》杂志的渊源,许平表示说来话长。大约2004年底,经过六年多的创业打拼,许平创办的“好家乡”超市已经在乌鲁木齐站稳了脚跟。一个偶然的机会,许平第一次看到了《中华儿女》杂志,接触到了《中华儿女》杂志赴新疆采访的记者团,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说实话,看到这本杂志有种眼睛一亮的感觉。”许平说,《中华儿女》杂志的立意非常好,在新疆这个多民族地区创业打拼非常辛苦,经过几年的发展好家乡已经在新疆成功立足,且发展规模比外资零售巨头的规模还要大,有种小小的骄傲和自豪。
接下来,许平加入了中华儿女理事会,并担任中华儿女理事会副理事长职务至今。
此后,许平把自己看成是《中华儿女》杂志的一分子,帮助《中华儿女》杂志在新疆的发行和订阅做了不少努力。与此同时,《中华儿女》杂志也见证了许平和好家乡超市的发展壮大,《中华儿女》杂志2009年03期刊发的报道《许平引领好家乡走天山》,社会反响良好。此外,《中华儿女》杂志还帮助许平协调一些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效果显著。
创业是一种梦想
1998年8月15日,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北京路铁路局八街,一家仅200多平方米的小型超市开张营业,仅有30万元的注册资金和16名员工。但当时许平坚定一个目标:要做乌鲁木齐最好的超市。
“回想15年前的诺言,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做到了。”许平稍显激动地说,如今每当回忆起创业初期的艰难,也会变成一种甜蜜。
1998年初,许平到北京考察市场,他第一次来到家乐福超市,刚过30岁的他没有想到世界上竟然会有如此品类齐全丰富的商店。于是,他果敢地決定:在少数民族聚集的西北边城——乌鲁木齐市开一家“家乐福”式的超市。
离京回新疆前,许平还专门到书店购买了一本关于商品零售的书籍《自选王》。回到乌鲁木齐以后,他兴奋地告诉妻子严华:“我已经从北京带回了100万!我要做最好的超市!”就这样,好家乡诞生了。好家乡的取名也是许平经过冥思苦想的。“乌鲁木齐是个移民城市,谁不惦记自己的家乡?”许平说,他希望所有的新疆人都能在好家乡买到自己家乡的商品。
摆在许平面前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商品的供应。于是,他倡导“好人品,好商品”、“真诚服务,为您省钱”、“您的信任,我们的信心”的经营理念,亲自与供应商洽谈商品的供应与合同的签订,并庄重承诺给供应商以最优厚的条件。一直注重和供应商双赢的许平,使创业之初的与商品供应商的和谐关系一直延续至今。
敢与国际零售巨头竞争
2003年底,经过五年多的积累和发展,好家乡在乌鲁木齐的发展逐渐站稳了脚跟。特别是以2002年第二家门店开业作为转折点。当年仅这两家门店就实现了单店销售1.5亿元,年销售近3亿元的良好业绩。这之后,许平并没有加快扩张的脚步,而是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出发,专门聘请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吸纳具有国际零售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深入企业内部,着手建立各种企业标准,形成标准化模式。这为好家乡与外资零售巨头的竞争奠定了专业化的基础。
2004年初,国际零售巨头家乐福超市入驻乌鲁木齐。“说实话,当时我们很紧张,非常害怕。”许平说,通过与国际零售巨头近距离的接触,他并没有丧失斗志,而是正面迎战。
许平果断地提出在三个层面上展开错位竞争:品牌形象方面,通过品牌营销错位;商品管理方面,通过品类管理体现个性;价格竞争方面,通过成本控制保持优势。同时,“好家乡”以“通过大众化生活用品的零售,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为精准定位,突出本土化优势为核心,以差异化策略为纽带进行有效连接,形成了“好家乡”的核心竞争力,进而保持了“好家乡”在不同区域独具优势的市场定位。
“好家乡成功活了下来,而且形势还越来越好,总体来看在新疆好家乡店面数量和规模占有绝对优势。”许平说,即便如此,他仍然抱有很强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他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比喻:如果把国内资本的零售企业比喻为“土匪”,把国际零售巨头比喻为“八国联军”,“土匪的红缨枪与八国联军的大炮怎么竞争?”许平认为,国内资本的零售企业必须转型,建立自己的专业团队机构,才能有实力与国际巨头竞争。
2004年9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新疆视察期间,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的陪同下来到“好家乡”,与员工、顾客亲切交流,了解超市经营和节日商品供需情况;2006年9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周伯华考察“好家乡”超市,对食品质量安全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许平和“好家乡”人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累累硕果:新疆好家乡超市有限公司先后荣获乌鲁木齐市内贸重点监测十佳企业、AAA级信用企业、“新疆知名商贸企业”等荣誉称号。同时,“好家乡”商标被评为“乌鲁木齐名牌商标”、“好家乡”被评为“新疆知名商贸品牌”。
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作为一个有着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的企业,许平带领好家乡总是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好家乡工会积极响应市总工会的号召,组织了“新年工资一日捐”活动,为困难职工捐款。“助残日”期间,好家乡工会带着学习、生活用品和好家乡全体员工捐献的爱心款为聋儿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的孩子予以关爱。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好家乡在第一时间内以企业的名义向灾区捐款70万元,并向全体员工发出了“向灾区人员捐款献爱心”的倡议,及时安抚企业内川籍员工,对受灾员工家庭给予补助,100余万元的捐款通过慈善组织送到了灾区人民的手中。同年六一期间,好家乡启动了“一起成长,一起进步”的活动策划,发出了“6月1日当天来好家乡每消费一次,就捐出一元钱给灾区孩子”的爱心倡议。
2010年4月27日,当得知青海玉树县发生特大地震的消息后,好家乡人怀着沉重的心情举行“赈灾捐款”活动,筹得善款26万余元。
2012年4月,好家乡为36岁的维吾尔族女员工布海丽切木垫付手术费12万元,并组织捐款15593元。好家乡工会向乌鲁木齐市总工会提出特困救助申请;为布海丽切木申请大病医疗救助;为其单亲女儿小布艾佳申请困难职工子女助学补助;申请将布海丽切木纳入乌市工会系统“困难职工帮扶对象”……通过一切可能的手段来帮助她渡过难关。
“扶残助学、爱心楷模”的锦旗,上级工会组织的高度评价与首肯,让好家乡更加坚定地要将社会公益事业做得更好。
责任编辑 陈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