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校外课程资源建构活力品德课堂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pingdu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校外课程资源是个有待开发的富矿,至今只被挖掘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还有许多有价值的资源亟待去勘探和利用。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扩展眼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实现品德课堂向生活开放,實现品德教学与生活的互动。
  关键词 小学品德 校外资源 开发利用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因此,儿童的生活及周围的世界都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同时,教材所呈现的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所遵循的逻辑是生活逻辑。这就决定了在教材和学校资源外,广阔的社会才是培养儿童品德、素养的最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品德学科承担着儿童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儿童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
  一、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接轨,让教学内容“时尚”起来
  把教材与学生生活连通起来,及时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并将其加工成教学内容,赋传统教材以新意,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接轨,带学生走进“活”教材,走进现实生活。
  “我从哪里来?”这个简单又神秘的问题困惑着许多孩子。在传统的保守教育中,老师和家长都把与之相关的“性”这个问题当作洪水猛兽,予以回避,甚至回以呵斥或误导。但新课标要求向学生揭示生命的由来。老师在课前就设计了一个调查活动,活动主要围绕6个问题来展开:⑴问问爸爸妈妈自己是从哪里来的。⑵向爸爸妈妈了解自己出生的情况。⑶问问妈妈,自己在妈妈肚子里时,妈妈有什么感受。⑷问问爸爸妈妈自己成长中有什么难忘的事情。⑸请父母提供自己的出生证。⑹准备一张自己满意的照片。学生通过询问爸爸妈妈,或者是在他们的协助下查找资料来完成课前的调查活动。这个看似简单的调查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生命科学的有关常识,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珍贵、父母的不易,更加珍爱生命,孝敬父母。同时,通过这个调查活动还能培养学生一定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之后,教师还引导学生开展了“小组讨论”“配乐朗诵──《我从哪里来》”“填出生证”“成长乐园故事会”,等等一系列儿童感兴趣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活动。这样,有关生命的答案在学生的眼里就变得浅显起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他们都显得兴趣盎然、生动活泼。
  二、让收集资料成为一种乐事,让孩子们“动”起来
  新课程标准下的《品德与生活》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学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要让学生的学习真正面对真实的生活,真正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研究证明,当学习者处于种种信息、资料、观点互相关联和形成网络时,就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为此,我们努力开展课前各种调查活动,让收集资料作为一种快乐,让孩子们“动”起来。
  上《我们这里的农产品》一课之前,我们让孩子们深入市场开展了以下调查:问题1:调查不同的农产品各自不同的价格和产地。问题2:调查你最喜欢的一种农产品是怎样进入自己的家庭的?问题3:调查你最喜欢的一种农产品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并以你最喜欢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我们把挖掘资料的主动权授予学生,发动他们搜寻学习资源,从自己的世界出发,以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自己的双手去找寻、自己的头脑去辨析,从而真正摆脱教材和教师的束缚,自主地拥有一片广阔的学习空间。在整整一个星期里,孩子们乐此不疲,不仅给课堂带来鲜活的知识,还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三、让课外课程资源进入课堂,让教学“活”起来
  普罗塔克说:“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在《品德与生活》的课堂上,我们把课外课程资源整合后,设计成多种游戏,创设多种活动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课堂教学,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我们这里的农产品》一课的教学中,学习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我们这里的农产品,知道农产品进入我们的家庭需要很多环节,我们应该珍惜粮食;还要求知道各种农产品含有人体需要的不同营养,并体会不挑食的重要性。为此,我们设计了小朋友最喜欢的“闯关”情境。课始,老师设置好农艺家之迷,接着老师和同学们一起闯关,“闯关”内容包括接龙游戏、猜谜语、小小农艺家、我是优秀调查员。过了这四关就能揭开课始老师设下的农艺家之迷。整节课学生的参与热情十分高涨,他们通过不同的途径了解有关农产品的知识,其内容远远超越了教材,让教学“活”起来。
  四、让每位家庭成员都成为活资源,让孩子“悟”出道理
  低年级的孩子自我控制力不强。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必须有人帮助他、监督他,家长便是首选的可开发、可利用的资源。他们对子女教育的持久关注使之成为最易于利用的资源之一。他们拥有广泛的职业背景、丰富的人生经历、独特的技能专长,可以成为丰富学校教学活动的有力支持。
  在“珍惜时间”的教学后,我们进行了“一分钟能做多少事”的小调查。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一份活资源。孩子们通过对家庭成员的调查,发现一分钟里,妈妈可以洗5个碗、爸爸能打130个字、弟弟可以拍30下皮球、叔叔可以写23个字,等等。从调查数据中得知,一分钟原来可以做很多事情。孩子们由衷地发出珍惜每一分钟的感叹。
  这样家校联合,形成合力,学生的发展才能得到保证。
其他文献
摘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目前,新课改正如火如茶地进行,在实施进程中,有效拓展课程资源,可以提供“源头活水”,滋润阅读教学田园。新课标指出:“各地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小学语文阅读应当让学生置身于动态、自由、广阔、多元的阅读环境中,让现代生活大系统和学生生活经验小系统相互联系,促进了学生自觉主动发展。  关键词:课程资源 主题式拓展
期刊
摘要:结合自身语文教学工作实践情况,从“提炼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巧用关键词,创设语言输出平台”“逮准关键词,寻找解题突破口”“借助关键词,开展个性化阅读”等几个方面,探讨“关键词领航,实现语文课美丽蜕变”,扎实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提炼 巧用 逮准 借助 个性化阅读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堂不应追求热闹快乐,应追求对博大精深语言文
期刊
英国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艾迪生曾经这样赞美视觉:“我们一切的感觉中,最完美、最愉悦的是视觉。”作为视觉艺术的小学美术教学,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单一的美术教材传递的视觉信息是静止的、平面,既不能吸引小学生的好奇心,也不能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而多维的视觉呈现方式,能给学生创设和营造一个良好的视觉氛围,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一、多样视屏呈现,高效传递创作素
期刊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把二期课改的教学理念真正落实在英语教学中,是每位英语教师都试图努力做到的。尤其是低年级牛津教材,页页附插图,课课有图示,这些立体的、形象鲜明的图示融汇贯穿于教材中,从而呈现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信息容量增大,知识精度增强。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与形象识记材料相比,文字识记材料的记忆效果
期刊
摘要: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是教育本身的内在规定,也是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的最好实践。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空间与时间,让他们欣赏到另一扇窗外的风景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从几个方面阐述在小学英语常态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学生个性 创新教学方式 个性化评价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
期刊
对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训练得从细微之处人手,并且坚持长期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思维能力也有所提升。新课程标准期待这样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生:当同学回答问题是,能够认真聆听,并“咬文嚼字”去分析答案中的错误;数学课上,针对某个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与同学争论问题时,能够循序渐进,调理分明,直到同学心悦诚服;老师不小心出现“口误”时,也能大胆指出
期刊
摘要:学生喜欢体育课,有时遇到阴雨天气不能去室外只能在教室上课,学生就显得闷闷不乐,但只要听说下节是体育课,他们都会高兴的高呼“yeah”!不过,我也发现,开始上课了,他们就出现太热情,不配合你的安排的状况。所以,学生喜欢体育,但有时对体育课却缺少了应有的参与兴趣。  关键词:学生 体育 兴趣 激发  学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我想,是因为学生喜欢的是可以“玩”的体育,而不是反复枯燥的身体练习
期刊
摘要: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盲童教育的难点亦是重点,由于盲童生理缺陷造成了行为习惯养成的特殊性。本文从盲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入手,提出了训练、评价等教育方法,操作性强,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视力障碍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说:“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见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指家庭、学校、社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低年段的韵文识字有很多,它们的主题各不相同,有效教学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当我们积极地为学生创造多种有效途径,让学生感受词语的韵味,读出词语的韵味,说出词语的韵味,孩子们就能在词串识字中充分领略韵文之美。  关键词:小学语文 韵文 识字教学  使用整齐的韵语,是张志公先生总结出的传统识字教学经验之一。韵文将原本孤立的汉字组成词,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气韵流畅,朗朗上口。  基于此,苏教版
期刊
摘要:小学生们想象丰富,天真无邪,他们眼里的世界漂亮又神奇,在教学中,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观察他们眼里的美术作品,理解他们心中的美的标准,给予他们指导与鼓励,促进他们美术创造能力的发展,潜移默化地强化并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  关键词:美术作品 审美欲望 真情流露  小学美术课程具有个性鲜明的人文特征,具有柔软人心的人文情怀,是学校开展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是陶冶学生审美素养与艺术情操的基础学科,其审美
期刊